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7月18日,廣東海洋大學暑假三下鄉隊伍“愛在服務隊”協同烏黎小學學生一同走訪探望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鄧榮生,聽老人講述抗戰往事,傳承紅色記憶,學習紅色精神。

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愛在服務隊隊員在前往老兵家中)

因為剛下過雨,所以村裡的路並不好走,隊員們踩在泥濘的小路上並沒有減慢行進的速度,因為我們都想和老兵多點時間交流,聽老兵述說紅色故事,學習紅色精神。

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鄧榮生老人參加戰友聚會的合照)

在進去到鄧爺爺家,映入眼簾的就是牆上掛著的紅紅的戰友聚會合照,詢問鄧爺爺後我們得知這是今年4月份鄧爺爺去東莞參加戰友聚會拍下留念的照片。照片上的句子讓隊員們深受觸動,“獻青春同衛邊陲,聚白首共憶情懷。”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卻又是軍人多麼真實的寫照呀;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多少個軍人奉獻青春獻身國防換來的呀?他們懷著崇高的愛國情懷,投身國防,無怨無悔地奉獻著,不怕流汗,不怕流血,不怕犧牲。

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愛在服務隊隊員與鄧榮生老人交談)

從我們和鄧爺爺的交談中我們得知:“鄧爺爺在1976年參軍,曾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參加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當年跟著軍隊去過很多地方,在多個大大小小的戰役中,鄧爺爺和戰友們英勇抗擊敵人,取得過不少的勝利。”當鄧爺爺提到逝世的戰友時,臉上流露出了悲傷的情緒;我們為鄧爺爺對戰友的感情而感動,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國死傷27000人,他們都是像鄧爺爺一樣把青春獻給國家的軍人,但他們有的再也回不來了,有的落下殘疾了,他們都是無比偉大的。在此,我們對為國防奉獻青春的軍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鄧爺爺夫人在給隊員展示鄧爺爺年輕時的照片)

鄧爺爺夫人告訴我們,她和鄧爺爺在爺爺當兵前已經結婚,當知道鄧爺爺參軍前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她還以為鄧爺爺再也回不來了。是呀,很多軍人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呀;但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危,義無反顧地獻身國防。看著照片,我們彷彿看到了20歲的鄧榮生戰士,他離開家鄉,前往遙遠陌生的地方保家衛國,他的眼神一定是十分堅定的。

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鄧爺爺的優撫證和退伍軍人證明書)

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政府發放給鄧爺爺的特殊牌照)

在和爺爺談到生活狀況時,爺爺說自己的子女都已經獨立了,自己身體好能幫帶孫子,政府對他也十分照顧,每個月有一定金額的老兵津貼,還給他發放了象徵革命榮軍身份的摩托車牌照,他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探訪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 學習紅色精神

(鄧爺爺穿上軍裝和愛在服務隊隊員合照)

走訪老兵,使我們年輕人接觸歷史的一個契機,我們通過和老兵交談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同時,我們的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被激發出來了,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安穩的生活環境一直是有人在我們身後負重前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汲取紅色精神營養,學好知識,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