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治中呢?

1195125793




周总理曾经评价张治中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但是身上却带着较为浓厚的“红色”的色彩,尤其是与周恩来关系特别好,张治中晚年写回忆录也说当年在黄埔军校初见周恩来时便觉得两人一见如故。我们知道张治中将军对我党是很温和的,甚至可以说是友好的,更有意思的是在黄埔的时候他便曾向周恩来申请加入共产党,不过当时共产党是不被允许国民党党员加入共产党的,为了国共合作的稳定,周恩来拒绝了张治中的申请。

当时的张治中心里也很矛盾,正如他自己所说:“既不愿意站在国民党立场来反共,也不愿站在共产党立场来反蒋,徘徊两党之间,挤在夹缝里。”



张治中将军:唯一一位从头到尾没有与我党我军打过战的国军高级将领。

张治中生于1890年10月27日,安徽巢县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算是蒋介石在保定军校的小学弟。黄埔军校成立后,受蒋介石之邀入黄埔军校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附,代理总队长职。在黄埔期间,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结识并成为一生的密友和挚友,也是因为受到周恩来的影响,所以才有了张治中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幕,也决定了他对待共产党的态度。

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排挤共产党,周恩来也在此后不久离开广州,这一离开,此后10余年张治中与周恩来几乎再没有见过面,直到抗战爆发后,两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周、张两人才又恢复了联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事件”,彻底揭开了“反共”的真实面目。然后,无数的国军将领就在“围剿”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在“围剿”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军职“突突突”地往上窜,成为蒋介石的心腹。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张治中却成了奇葩,他始终对我党采取温和的态度,甚至只要找到机会就要建议两党合作,避开对我军的“围剿”,也因此成了唯一一位没有与我军打过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张治中:“和平将军”。

在抗战胜利后,张治中一直在为国共和谈奔走,也多次去延安与周恩来接洽。毛主席结束重庆谈判返回延安时,当时的张治中本来已经接到命令去新疆处理新疆事务,但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张治中亲自送毛主席回到延安,然后才转赴新疆。

在马歇尔的主持下,“三人军事小组”商讨出了初步的军队解决方案,张治中看过后觉得国民党已经可以接受了,便去试图说服蒋介石接受这个条件。因为初步方案确实是我军获益较多,所以蒋肯定不可能答应,更何况蒋一直想夺走我党的军权,当场对着张治中劈头盖脸地斥骂,你是代表国民党去和共产党谈判,还是代表共产党和我谈判?!张治中这个“和平将军”的头衔确实不是虚的,因为他想的是能够尽快达成共识,即使是在蒋介石实行“边打边谈”的策略的时候,张治中还不是念念不忘地建议蒋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两党的争端。



张治中将军主政新疆期间,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也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与当地势力进行和谈,妥善处理民族矛盾问题。后来还救出了100多名被盛世才控制的共产党员,在内战气息弥漫的时候还敢这么做的,也没几个人了。当然,新疆能够和平解放也少不了张治中将军的出力。

“北平和谈”破裂后,在周恩来等人的挽留下,张治中选择留在了北平,也就是等于倒向了我党。当时张治中一心想回南京复命,因此被周恩来呵斥只知对蒋介石讲忠诚,不对中国人民和革命负责,张治中为此改变了主意。

蒋介石当时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甚至痛骂张治中:“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当然,张治中也是犯过错的。1939年11月13日,国民党打算弃守长沙城,决定实行所谓的“焦土政策”,所以在城里放了把火,这把火一直烧到了5个昼夜,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当时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自然难辞其咎,因此受到了撤职处分。

1969年张治中在北京逝世。虽然当时他属于被“保护”的对象,但是在临终前应该处于很抑郁的状态。


吾与吾国


对于张治中将军是如何在北平国共和谈后留在北平,最多的说法是张治中在国共和谈后准备返回南边,这时在周恩来的劝说下留在了北平,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解放前,我父亲在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家做服务生,张治中因和钱新之是儿女亲家,因此经常在钱家见到张治中。因我父亲是服务生,每次钱家来客人都是由我父亲端茶倒水,因此也得以听到主客间的谈话。大概是在1949年最后一次国共和谈前,张治中在出发带团去北平参加和谈前的某天来到了钱新之家,那天我父亲在给主客二人送茶之后得以听到他们二人的谈话。谈话中张治中表示这次是带团去北平和中共进行和谈,特意前来辞行。谈话中张给钱讲了当时的形势,谈话中最为重要的是张治中劝钱新之在国共和谈失败后不要追随蒋介石去台湾,劝钱在大陆解放后留在大陆。当时钱新之对于张治中的建议表示反对。钱新之说他和蒋介石和他是拜把兄弟,蒋的许多事他都有参与,如果他留在大陆,共产党来了他是要被砍头的。注意,这个要被砍头的这句话绝对是钱新之的原话,绝无假冒。张治中劝了半天钱都是不同意留在大陆。张治中看钱态度坚决,随后告辞,过了几天张治中带国民党谈判团去北平参加中共和谈,和谈失败后张随即留在了北平,张的家人也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去了北平。而钱新之在上海解放前去了香港,后又去了台湾。因此,有理由表明张治中在最后一次国共和谈前就预知国共和谈必然失败,并且已经做好了和蒋决裂留在大陆的打算,而不是大家了解的是谈判破裂后再周恩来的劝说下留在北平。


xgy1954


张治中将军,实在是个奇人!

保定军校三期毕业生,却成了黄埔军校三期的总队长。黄埔是蒋介石的嫡系,保定系是明显是后娘养的。

张治中一生反对蒋介石进行内战,经常向蒋介石谏言,蒋介石从未采纳张治中的意见,却对张治中高官厚禄,信任有加,军衔至陆军二级上将,手握重兵!哪怕当年因为一个失误,点燃了火烧长沙城的那把文夕大火!



张治中虽然和蒋介石政见不合,却一直支持蒋介石,在各路军阀反蒋战争中始终站在蒋介石身边。但又在蒋介石身边,全力营救了大量被蒋介石关押的爱国人士。


张治中支持了蒋介石大半辈子,却在最后的时候去和谈的时候,一去不复返,选择了留在了大陆。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文白误我!

张治中将军,确实是蒋介石身边少有的奇人。忠厚长者,赤子之心,爱国爱民!


胡史乱翔


有一事或许可以说明文白将军的为人,我姑父曾是文白将军黄埔军校的学生,抗战期间在陪都重庆,一日为躲避空袭,我姑父驾车与蒋介石座驾相撞,被以谋杀总裁之罪入狱,后在文白将军力救下,得已获释,恰值新疆因三区暴动,局势危机,作为警备总司令的宋希廉,因无力控制,故,由文白入疆主军政,并将姑父带至新疆,任联勤总部新疆供应局运输处长。是年1945年。其间因文白治疆有方,使新疆危局速稳。后由陶峙岳将军接任。1949年9月25日。在文白将军的劝说下,陶峙岳将军率国民党近十万驻疆部队和平起义。我姑父是坚决响应起义的骨干将领之一。


泛舟中流


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上,张治中是晚景最好的将军之一,一生立功无数,在国共两边却都有较好的人缘和口碑,而且,他出道很早,一生经历无数坎坷,在抗日战争中进行过坚决的抵抗,后又促成和平解放新疆,是一个为和平和统一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将军。

一、青少年时期坎坷经历,和10年私塾,造就了他儒雅而坚韧的品格。

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人,出生于1890年,小时候读过10年私塾,这也是造就他后来儒雅斯文性格特征的原因之一。为生活所迫,张治中有过6年的流浪生涯,又做过商铺学徒,当过备补兵,备补警察,正式警察,备尝生活的艰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到上海参加了学生军。1912年,张治中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两年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与蒋介石是校友,也因此受到蒋介石关注,后来成为蒋的“八大金刚”之一,很长一段时间言听计从,视为心腹。

保定军校毕业后,张治中参加过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征闽战役中担任过营长,在川军中担任过旅参谋长,1922年入上海大学读书。此后,他到广州,帮助桂军成立了桂军军官学校,后在蒋介石的邀请下,进入黄埔军校,从此跟随蒋介石鞍前马后,参加了北伐,筹建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从1928年到1937年,张治中一直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职,干了十年教务长,校长是蒋介石,张治中相当于执行校长。张治中在军校的十年,正是蒋介石发动内战围剿红军的十年,张治中也因此而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没有直接参加反共内战的少数人之一。十年内战,张治中没有和解放军直接作战,后来也一直为和平奔走,这一点值得点赞。

二、在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为抵抗侵华日军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5年,张治中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1936年加上将军衔,西安事变发生时,张治中力主和平解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张治中任京沪警备司令长官,率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开赴上海,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等五个师,还有教导总队和上海保安团等部队,在张华滨、川沙口等地,同日寇进行浴血奋战,与日寇整整鏖战了四十个昼夜,给日军以重创。

随后,张治中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保安司令。日寇进攻长沙之前,蒋介石下了“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的电令,由于负责放火的保安团官兵张皇失措,提前放火,导致长沙全城烧了三天三夜,烧死两万多人,财产损失无数,张治中因此被革职。后到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皖南事变发生,张治中给蒋介石上万言书,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抗战期间,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多次与中共代表就国共两党的关系和合作问题谈判,参与1945年重庆谈判,是《双十协定》的签字人之一。

三、内战期间,张治中为和平奔走,最后留在大陆。

1945年12月,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赴新疆处理“伊宁事件”。因为当时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身在新疆的张治中又给蒋介石上万言书,力主用政治方式解决中共问题,坚决反对内战。随后,张治中兼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在新疆,他还把盛世才逮捕关押的131名共产党员及家属全部释放,此后免去新疆省政府主席一职,长驻兰州,专任西北行辕主任,主政西北。

1949年,作为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率“南京政府和平代表团”到达北平,同中共进行和谈,双方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但事后南京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失败。随后,在周恩来的挽留下,张治中留居北平。此后,在张治中的斡旋下,新疆和平解放,张治中因此获得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4月,张治中在北京逝世。


帝国的脸谱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下榻在北平六国饭店的“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准备24日飞回南京。经过周恩来的诚意挽留,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6月26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与蒋介石公开决裂。

张治中追随蒋介石长达20余年,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张治中毕业于保定军校,1925年4月任黄埔军校三期生代理总队长。在黄埔期间与时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

北伐后,张治中主要掌管军队的军事训练工作,期间曾赴国外学习考察,于1928年回国。

1928年后张治中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此后也正是蒋介石发动“围剿”红军时期。张治中长期任教育长一职,虽也带兵参战,但参与的是新军阀混战,还有一战就是对日寇的淞沪抗战。当时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战。可战事一结束,为避免卷入内战,张治中不贪恋军权,仍去做他的教育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治中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与敌人展开血战。因战局不利而辞职,蒋介石又把调任湖南省主席,此间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文夕大火”,张治中作为军政首脑,难辞其咎,被革职。

蒋介石对张治中还是极其钟爱的。因文夕大火被革职的张治中马上就任侍从一室主任,更为蒋介石倚重。

张治中反对内战,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1948年曾致蒋介石万言书,力劝蒋停战。可蒋不为所动,蒋亦知张治中一片忠心,也并未深责于他。抗战胜利后,张治中为和平多方奔走,亲自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出席重谈判,毛泽东抵重庆后,就住在张治中的官邸。谈判后,张治中又亲自护送毛泽东返回延安。


1946年,张治中任新疆政府主席,又一次避开内战。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败局已定。4月1日,张治中率“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飞抵北平。和谈失败后,张治中经过内心挣扎,留在了北平。9月,张治中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建国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晚年的他仍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奔走。1969年4月,79岁的张治中在京病逝。


岁月是一条河流


张治中,奇人呵

张是蒋介石的心腹嫡系,不光是手下,还有朋友的关系。但张治中从不与共产党交手。

张同时又是周恩来的好朋友。周恩来结婚的时候,张还参加了婚宴。



张是″和平将军"、爱国将领。可是张治中还当过军统局的局长就很少人知道了吧!

军统由戴笠一手创建,无论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认为戴笠是军统局的局长。实际上戴笠到死也只是军统的副局长。

蒋介石对戴笠可以给权,但不可以给名义。所以戴笠实际掌控军统,但只能是副局长。正局长要由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兼任。

蒋介石的侍从室,是他自己的心腹机构,有点类似清代皇帝的军机处(权力上小点)。侍从室主任全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人。

张治中曾担任侍从室主任,所以也就兼任了军统局局长。

不过,老蒋也规定,这个正局长不得过问军统事务。所以,军统还是戴笠说了算。

这样就有意思了。

军统的大小特务只知道戴是局长,而军统又无孔不入负责秘密监视党国各大员。不知道张治中遇到军统监视自己的小特务,会不会拿出局长的架子训斥一番?


故纸汇


张治中是著名爱国将领,由于他坚定支持停止内战,希望国家和平安定,被人称之为“和平将军”。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与蒋介石是同学,蒋介石一直非常信任他。在1941年至1949年,张治中四次上书蒋介石,希望停止内战,国共和平共处,让人民与国家远离战火,过上和平生活。一心打内战的蒋介石在1941年看到上书大骂:“简直就是叛徒”。随手就把进言扔进垃圾桶。随后他仍然继续上书,蒋介石依然置之不理。从此对他心存芥蒂。

张治中是一位国民党左派,在黄埔军校时他甚至像周总理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右派污蔑为“黄埔四凶”之一,其余三凶有邓演达恽代英。可见他一直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士。我党很多政治犯都是通过他营救的。后来和平解放新疆他立下大功。



张治中不但热爱国家人民,个人品质也很高尚。他一生和妻子恩爱到老,国民党高官中很难得。他还是一位君子,在1949年投奔北京后,他一生未批评蒋介石,正是:君子交绝,不出恶言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张治中坚持正义,绝不妥协。在彭德怀被大家批评时他依然坚持为彭德怀辩解。当时他在广州养病,他不顾病体,写下长书寄予主席。后来这封信由总理收到,总理托人给他带信,让他安心养病。

张治中一生和总理交往很深,总理评价他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毛主席也说他是一个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蒋介石则说:“文白误我。”她女儿总结父亲一生时说:“他做任何事都对事不对人,他最乐意见的事就是中国人可以团结起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沧海历史春秋


张治中字文白,在1890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和大多数的领导干部一样,即使是出生不好,但是有着一腔报国热血,成为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张治中虽然贫苦出身,但是他的经历实属传奇,在国民党里可以算是元帅级人物。然而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是在国民党里,张治中是唯一一个只娶一位妻子的高官。而且非常自律,他一生从一而终且没有花边新闻。

张治中生前主要负责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练习,包括与与我军的协调,重大谈判事件,比如说:西安事变谈判、重庆谈判、以及后来渡江作战前的谈判。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重庆谈判期间,为保障毛主席的安全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他没有像一些国民党要员一样,一闭眼摸着黑的走。在全国解放之际,张治中就脱离国民党,成为新中国的一员,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文革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还对他特别保护。

张治中人品怎么样?

其实在这之前,张治中成为开国元帅,但是被他婉拒。也是因为这个点,张治中饱受舆论攻击。在解放后的国民党舆论里,他被称为“张逆治中”、“丧国辱权”。陈诚干脆直接把文夕大火的罪责全指向张治中,更是诬赖张治中在战场抗日无能。

而当年张治中亲弟弟张本禹与日军战死沙场,却无法得到烈士应有的待遇。张本禹的烈士称号还是80年代大陆追认的,台湾方面一直对他们两个人有很大的敌意。

虽然生活在饱受苦难的社会,但是张治中很重视教育。他曾经身为黄埔教育长,从黄埔毕业名将都得叫声老师。后来在解放之后张治中在自己的家乡,仿照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自己投入很大精力去办乡村教育,因为他深知教育改变农村的道理。

想要有个好的口碑行为,关键还是自身素质硬。张治中还很严于律己,他的五女儿曾经回忆。小时候有次上学快要迟到了,就坐了父亲的汽车。结果被父亲发现,因此受到严厉批评。他告诉自己几个女儿:

“家里的汽车是公家的,汽油也都是公家的,小孩子不可以坐汽车上学”。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对于腐败的态度,还在国民党的时候,他就非常痛恨党内的奢靡腐败。国民党内派系邻里,腐败问题严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别人都不管偏偏他多次面谏蒋介石,要求对这些腐败问题进行处理,可惜都没有什么效果。

张治中的军事能力怎么样?

新疆一直都是不安分的地方,因为有太多的历史因素。曾经有两次重大危机都被张化解,第一次危机是伊利暴动事件。伊利事件的爆发,新疆分裂出去近在咫尺。后来由张治中出面化解此次危机(不赘述)。

第二次危机是49年解放,西北几个大省包括新疆都在国民党手里。如果当时真的要枪杆子解放,恐怕我们新中国就不会4在9年成立了。但是张治中利用自己多年在西北的人脉,硬是靠着一点点的谈判终于成功和平解放新疆。

至于在淞沪战役上面,张治中在军事上可以说平庸、没有什么亮点。想当初日军进犯上海的时候,张治中作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首先督率中央军围攻上海日军,后来张治中采纳陈诚的意见,截断敌左右翼的联络向东西压迫,一举而歼灭之。

但由于没有及时投入生力军,致使日军获得喘息机会,结果造成攻进去的部队仍是站不住脚。被日本抓住机会建立滩头阵地,从而成功实施登陆。自己几万人的部队硬是拿不下日本一、二千人指挥部,不得不说是部队管理和指挥上的无能。

面谏毛泽东,敢于挑战别人不敢说的话。

张治中在晚年的时候执意要见毛主席,但是当时他的身体很不好了。他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主席后他说:

“毛主席啊,你老人家走得太快我都跟不上了。现在被打倒的干部早就超过5%,党内我有许多老朋友都被打倒了。他们被打倒,你老人家怎么办?

这句话细细读来其实意味深长,在当时去劝说的人基本上没几个。后来他还对家人和机要秘书余湛邦说:“今后若干年,这将是一个大笑话。”他也是少有的几个赶在文革时,为他人站出来说话的人。

比如说当时当大家都批斗彭德怀伪装艰苦朴素故而是“伪君子”时,他站出来说:

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里搞伪装,还能够说得过去。但若说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搞伪装,就很难说得通了,一个人怎么能伪装一生呢?

虽然沾张治中有着特殊照顾,还是和很多人一样,难以逃脱这次的浪潮。根据一个原人大附中红卫兵头目回忆:在当年被他们抄家的一个个名人政要中,绝大多数人都对他们这些“红卫兵小将”点头哈腰,低声下气,只有两个人不买他们的账。在这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就是张治中。

张治中前期在任职国民党高官时,曾数度谏言蒋介石。但是在离开国民党后则从不批评蒋介石。在文革时期,当时基本的风向都是抹黑这些人。但是即便是那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抹黑过任何人。

即使他在军事上有许多过错,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淞沪会战中一直抵抗到底。张治中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因其一生均为中国和平奔波,故后人称其为“和平将军”。


史之策




张治中将军在国民党中无疑是一股清流,他高尚的品德和不贪恋功名利禄的行为,深为当时国内的政治家所交口称赞。

张治中出身贫寒,但其祖父坚持把他送进私塾,让他读了十年书,希望他能够应试及第、光耀门楣。

当他从学校出来后,清政府已经取消了科举制。张治中就到扬州去做了一名警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就借道上海去参军,在这里,他认识了蒋介石。后来蒋介石推荐他去读了保定军校,从此他的一生就和军事政治划上了等号。



1916年,张治中保定军校毕业后,就到广州参加了革命,后来在桂系军阀中负责军事培训工作。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后,蒋介石就邀请他到黄埔军校来担任代理总队长。在东征的时候,张治中更是以参谋的身份辅佐蒋介石。东征胜利后,张治中得到了嘉奖,更加深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北伐开始时,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组织架构,蒋介石就命令张治中担任司令部的副官处处长。他一人担任了八个职务,把参谋、作战、情报、政治、财经、后勤、卫生等单位都组建了起来,组织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蒋介石在武汉建立了黄埔军校分部,由张治中担任教育长,这个职务相当于常务副校长。张治中再一次把所有的工作给抓了起来,从招生到课程设置,从军事训练到后勤服务,都搞得有声有色。蒋介石称赞道:文白对军事教育内行。黄埔学生中不乏能征善战之辈,但如果论教育,都不如文白。



1927年8月,桂系军阀李宗仁逼迫蒋介石下野。张治中表示一仆不侍二主,要和蒋介石同进退。

随后张治中就到欧洲去考察军事政治,当他回国后,蒋介石正在准备二次北伐。张治中被任命为军政厅长,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北伐胜利结束。

蒋介石定都南京后,把黄埔军校也搬了过来,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担任校长,张治中依然担任教育长,负责日常全面事务。

中原大战时,张治中指挥最精锐的第二师,击溃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主力,攻下开封和郑州,展现了自己超人的军事才能。

当1933年福建事变后,张治中再次率部平定叛乱,被蒋介石称为文白能文能武。随后张治中就辞去了军中职务,依然回到军校去负责军事培训。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张治中再次率领第五军进驻上海,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坚守阵地三个多月,消灭日军4000多人,最后逼迫日本人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

西安事变时,何应钦企图取而代之。张治中和顾祝同都反对向西安出兵,要求和平解决,并救出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就把他们两个人当成了自己的心腹爱将。

淞沪抗战前,张治中就提出:如果发现日军准备开打,我们就首先动手。他指挥的第九集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消灭了6万多日军,粉碎了三个月消灭中国的鬼话。

在长沙抗战中,张治中因为收到了错误情报,一把大火烧掉了长沙城。因此他也被迫通电下野,把职务交给了薛岳。



张治中一生不计名利,敢于仗义执言,向蒋介石提出不同看法。蒋介石在日记中多次这样写:文白有远见。

1943年,张治中就向蒋介石提出了整顿国民党的计划。他希望改组政府、检讨政策、调整制度、确定作风,扭转国民党在民众中间的形象,却被蒋介石认为是杞人忧天。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又发动了全面内战。国统区的局势在国民党官员的贪污腐化中日益严重,张治中再次上书要求改革政治、肃清腐败,但都没有下文了。

1949年1月23日,蒋介石被迫下野。在李宗仁的主导下,蒋介石同意张治中任代表团团长去和共产党谈判。谈判结束后,按照蒋介石的安排,张治中留在了北京,参加了新中国的政府,充当国共两党之间传递消息的渠道。



张治中身上的很多特征和黄维比较接近,两个人都很有古士大夫之风,对领袖忠贞不愈,绝不背叛。

张治中的能力非常全面,政治军事都非常在行。但他品德高尚,不贪恋功名利禄。在战乱的年代,张治中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张治中的个人操守也非常好,从不贪污腐化。17岁时就接受了祖父的安排,和同村的洪希厚结为夫妻。

洪希厚没有什么文化,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但张治中却坚持和她白头到老,终生都不像国民党其他军官娶三妻四妾。

洪希厚常年在老家照顾张治中一家老小,张治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人劝他娶一个出身高贵有文化的小姐,张治中说:他虽然没文化,但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他,我将来没有办法向家乡父老交代,没有脸见祖宗。

虽然他们的生活后来也受到了一些冲击,但两人始终相濡以沫,忠贞不愈。用张志忠自己的话说就是:任何时候,只要不打仗,我们全家就要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