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鄧起東院士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我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榮譽教授、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地震學會榮譽理事、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創始人和首任主任,地震地質期刊主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原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地質學會理事、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鄧起東先生,因病於2018年11月6日23時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今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

回顧下鄧起東院士的科研工作經歷和事蹟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鄧起東院士千古!

地震,大凡經歷過的人,聽到這兩個字都會不寒而慄,多少年來,曾令多少人家破人亡,無家可歸。雖然人們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能不能對地球岩層的破壞和活動特性進行研究,科學地研究出地震活動規律,從而做出準確預測,使人們能夠避震和減輕災害呢?無數的科學家為此而努力,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了地震研究,鄧起東院士就是這樣一位把地震研究當作生命的人。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鄧起東先生是湖南雙峰人,1938年農曆1月23日出生,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1978.2-1998.3進入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工作,曾任國家地震局地質所副所長,1998年4月擔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早在1965年之前,年輕的鄧起東就表現出了敏銳的科研能力,涉足於當時構造地質的前緣課題,並在剪切破裂帶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1966年河北邢臺地震後,鄧起東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立即轉向地震科學研究工作,他先後深入邢臺、河間、渤海和海城等震區工作,並長期在山西進行野外考察,北起大同,南至渭河的每一個斷陷盆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經過3年多的艱苦努力,奠定了山西地震地質研究基礎,提出了該區構造性質轉換、剪切拉張帶的新概念和盆地形成機制的新認識;他的這項科研成果在1970年召開的全國地震地質工作會議上交流後,引起了地震科學家們的注視;他寫的論文在1973年《地質科學》第一期上發表後,很快被美國全文譯出。1974年美國著名地質學家艾倫高度評價了這一論文,認為是中國地震研究優秀論文之一。

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他就把精力放在了活動構造研究工作上,先後負責了海原活動斷裂帶、鄂爾多斯周緣活動斷裂帶和天山活動構造等研究工作。他長期深入野外實地調查,堅持縝密的理論分析,一方面對各類活動構造的形成機制及大地震孕育和發生條件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走滑斷裂的幾何學、運動學和動力學及其與大地震關係進行了創造性工作,提出了嶄新的概念和認識;

另一方面,他領導全國活動構造1:5萬地質填圖和定量研究工作,對活動斷裂在過去1-10萬年以後的活動歷史和活動程度展開定量研究。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1994年鄧起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進行活動構造考察

他所領導的海原活動斷裂帶研究既完成了關於走滑斷裂結構和運動學特徵的全面總結, 又開創性地綜合構造地質、地貌和第四紀地質的理論和方法,形成活動斷裂大比例尺填圖 的理論和技術,完成了第一份1: 5萬活動斷裂地質圖

,併成為制訂和頒佈活動斷裂大比例尺地質填圖規範的基礎。當時,美國地震和地質學家耶茨在看到這一圖件後高興地說:你們這是第一份活動斷裂詳盡地質圖,我們沒有,只有你們中國有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鄧起東在他繪製完成的《中國活動構造圖》前

1975年春節前夕,遼寧海城發生地震,鄧起東和其他同志從北京出發,當夜就到達了現場,隨即就展開了地震考察工作。大年三十晚上,當得知遼河西岸一處出現地裂,為避免引起當地群眾恐慌,作為地震調查負責人的他心急如焚,不顧一天勞累,立即前往現場,到達時已是深夜,由於遼河冰面已有裂縫,汽車無法通過,鄧起東拿著手電筒,腳踏在咯吱作響且有裂縫的冰面上,一步一步向遼河西岸走去。抵達現場後,當地政府和群眾深受感動。後來,經過他仔細考察,確認這一地裂是海城地震形成的震害,而不是新出現的地裂縫,鄧起東耐心地向群眾解釋,即時消除了人們恐慌情緒,穩定了民心。

1970年,四川大邑發生地震後,鄧起東前往震區工作,在連續三天三夜沒有閤眼情況下,又遭遇車禍,但他仍然不顧傷痛,開著那輛被撞壞的車繼續上路工作。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1993年鄧起東在四川做野外考察

一次,鄧起東到西北高原進行實地考察,由於山坡陡峭,不慎從山上滑下去,摔得滿身是傷,當同事要把他送回駐地醫院檢查時,他堅持要留下來,跟同事們繼續堅持考察。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1989年鄧起東在新疆天山野外考察

由於長期艱苦的科研工作和繁重的研究所科研領導工作,使得鄧起東身體過度疲勞,1985年不幸患腦血栓住進醫院,病情剛有好轉,他就回到研究所,立即投入到科研工作中。1989年,他再次住院,即使在治療期間,他還邊治療邊寫作,竟用2個月地時間完成了48萬字海原活動斷裂帶專著的改寫和修訂工作。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經鄧起東的手,創造過許多個第一,親手繪製的第一張國家標準使用的地震烈度區劃圖;第一張全國地震構造圖;第一張大比例尺活動斷裂地質圖;以及《中國活動構造圖》

……這一張張圖件凝聚了鄧起東大量的心血,而面對國家和人民給予的獎勵: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鄧起東卻心如止水。

鄧起東先生鍾愛科研工作,除了外出考察、開會外,每天,他不在家就在辦公室,兩點一線,循環往復,連週末也不例外。他說在家不出“東西”,還是在辦公室更有思考問題的氣氛和空間,習慣了

有大成者必有志——深切悼念邓起东院士

這就是鄧起東,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一個普普通通的地震地質工作者。鄧起東先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無限忠誠,他一生追求真理、無私奉獻、品行磊落、淡泊名利,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他的逝世是我國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鄧起東先生!

部分資料摘自:

《面對地球的顫抖—記中國地震局地質學家鄧起東研究員》作者:王繼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