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族真实存在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维基百科上关于东干族的描述是否准确?

树枝和树叶


东干族真实存在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简而言之目前中亚国家存在的东干人是历史上和中国有过关联,现在部分人还会说汉语的一个外国民族。但他们现在已经在中亚地区生根发芽,成为了中亚地区众多民族的一员,所以是不能把他们说成是中国民族的。


东干族的来源

其实“东干”这个族名并不是在现在的东干人迁居中亚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很早就出现了。它是来源于突厥语的一个词汇,意思是“回来的人”,其实就是汉语里“回族”的字面翻译。在几百年前,中亚地区就开始用这个词来称呼中国西部的回族了,特别是新疆的回族。后来这个词汇还传入西方语言之中,现在能看到的文献里,公元1839年德意志探险家卡尔·拜尔在其出版的德文版俄罗斯与中国介绍里就把中国的回族称为东干人。只是后来迁居中亚的东干人符合这个词汇的定义,所以他们也被叫成了东干人,久而久之,这个名字成了他们的族名。

现代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名东干少女

那说到这些东干人的来源,其实就是清朝末期的陕甘回乱。白彦虎带领这些人造清朝的反,失败后先是逃亡到新疆,投奔了当时从中亚来的阿古柏政权,在阿古柏也被左宗棠击败之后,他们又逃到了中亚,等于是投奔了俄罗斯,归化成了俄罗斯人。当然他们也是分了几次过去的,而且规模最大的一次还不是在公元1878年前后跟白彦虎过去的,因为那批只有3000多人。而在公元1881年《伊犁条约》(也称《圣彼得堡条约》)签订之后,沙俄将其侵占的伊犁归还中国时,规定当地的一些民族可以自行选择国籍,结果一部分伊犁周边的回族选择了俄罗斯国籍,也迁居到了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境内。这批人有4682人,是东干人迁居中亚最大的一批。

哈萨克斯坦的东干人

所以东干人最初的来源主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所以他们的语言是汉语,但宗教是伊斯兰教。在俄罗斯帝国时期和苏联时期,他们主要分布在一个国家,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因为中亚五国各自独立建国,所以东干人也被拆分在了不同的几个国家,目前东干人最多的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有大约6万人,另外哈萨克斯坦有大约3万多人,其余还有1万多人分布在塔吉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所有东干人加起来,大约有11万多人。

东干族的现状与身份

东干人现在迁居中亚已经有100多年了,光说这个时间可能大家还觉得不长。但换个角度想想就能发现其实时间也很长了,比如美国建国总共才200多年,东干人迁居中亚时现在美国大统领川普的祖先还是德国人,奥巴马的祖先还在非洲。所以在经过100多年之后,其实东干人已经转化成一个中亚民族了。

东干人的清真寺

首先他们虽然还说汉语西北方言,但所使用的文字却是用西里尔字母拼写成的拼音文字(虽然拼的还是汉语)。而且他们的名字也已经带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他们的姓是以原来的汉姓为词根,但却根据俄语里接近的发音完全转化成了俄罗斯式姓氏,然后名字又基本上是伊斯兰教名和俄罗斯名,看上去和周边的中亚民族已经没有任何差别。比如几个东干人历史上的名人:海塔洪·塔西罗夫、法蒂玛·马克耶娃、达吾德·阿卜杜拉耶夫……

用东干文出版的刊物

另外在苏联解体之后,一些国家的东干人因为人数极少,所以已经逐渐放弃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开始与其它民族通婚,而且也转用其它民族的语言,所以不同国家之间的东干人相互分化的迹象也已经非常明显,现代东干人里和别的民族混血的也不在少数。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郊外一家卖东干美食的小店



最后说一下中国人应该怎么看他们,其实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桃花石杂谈觉得历史恩怨不应该成为对这个民族看法的左右因素。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现在的东干人的太爷爷都未必经历过当时的战争的冲突。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就是普通的外国人。除非特别倾慕中国,自认是中华民族一员的个体(如果有,估计未必会有),不然他们就是普通的外国人,和其它祖先来自中国,但早先移民海外,不会说中文的华人后裔没有差别,和跟中国完全没有过关系的外国人也没有差别,就是如此简单。


桃花石杂谈


东干人问:“你是从大清国来滴?左宗棠人还在不?”

答:“你们这都100多年没有回去过?”

东干人答“回不去,也不敢回去。”

学者王国杰这样描述他初遇到东干人的有趣场景。

自此解开历史谜题,躲过左宗棠平叛的亡命天涯的“同治回乱”领袖之一,白彦虎


队伍的去向。他们被苏俄人称呼“东干族”,“东干”,地道陕西话“东边”的意思,指的黄河东岸。

维基百科基本正确,之所以说“基本正确”是因为每隔一段时间维基百科都要多多少少改动几个字词。为什么?聪明如您一定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回族学者穆哈麦德.胡振华认为:所有移民中亚国家的回民都通称东干族,不仅仅指的是白彦虎一部。他还说,东干人不喜欢东干这个名字,他们内部自称“回回”、“老回人”或者“中原人”。(中原人,由于东干族大部来源陕甘回民,由此推断“中原”一词不仅是河南省的专称。)到这里基本就回答完毕,可以交作业了,哈哈。我还是想就白彦虎这个争议人人物和朋友们探讨几句。

这是《西安晚报》副刊一篇很有争议的文章。作为一个土著老陕,出生地同治回变中心地带的大荔县人,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白彦虎起兵抗清有积极意义,这点不可否认。据说他曾带人两次要捣毁黄帝陵,后失败。这事情存疑,我一直没有可靠的资料,不敢下结论,但我问黄陵县的一位朋友(和我同龄)他是持肯定态度的。如果属实,白彦虎就谈不上英雄二字。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起事失败的白彦虎投靠祸乱新疆十几年的阿古柏部,同流合污、分裂祖国、助纣为孽啊。生活中,客观都品评人事采取“对事不对人”的方法;平叛一个历史人物也一样,和民族、性别没有关系。白彦虎和阿古柏同流合污、分裂祖国就是华夏民族的罪人,这是板子钉钉的事情,所有粉饰都经不起历史考验。我们不能因为白彦虎是回族就罪加一等,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崖山之战”,灭宋大将张弘范是汉人就百般开脱。

落脚西亚的东干族和明末迁居西南的果敢人都是大中华的后裔,都是“苦孩子”。放下偏执,期盼国富民强,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NaLi哪里哪里



我是在九十年代看大河报知道东干族的,大河报是转载陕西媒体的报道,国际东干族协会主席兼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村长安塞胡从1994年以来多次来陕西寻根和访问。



安赛胡介绍说东干族是这样形成的:清朝末年清政府及无能又腐败,中华大地民不聊生,陕西、甘肃、宁夏的回族人在白彦虎带领下闹独立搞起义,想成立伊斯兰回族国,被左宗棠将军镇压下去了,白彦虎逃到新疆伊犁和新疆分裂分子阿古柏搞到一起了。左宗棠又到新疆去,打败了白彦虎和阿古柏收腹了伊犁。



1877年冬天12月白彦虎率领一众残部大概30000余人爬雪山过草地逃到了哈萨克大草原,只剩下了3000余人,在楚河岸边他们扎了营盘,他们拿出在老家带来的蔬菜和粮食种子,在驻地附近开荒种地然后出卖,由于当地人都是牧民,他们的蔬菜和粮食非常受欢迎,当地人问他们从哪儿来?他们说东边来的,从此成了沙俄国一个少数民族东干族。



一百多年来东干族人种蔬菜、种粮食、种瓜果然后出卖换钱成了一个富裕阶层,他们民风淳朴路不拾遗是个从没乞丐的民族。他们为了发展壮大,家家户户都是生五、六、七个孩子,有的家庭生八到十个孩子,生孩子多的妈妈是英雄母亲,生息繁衍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人口已经15万了,



东干族人说陕西方言,保留了以前回族人婚娶丧嫁的风习习惯,但汉字失传了,他们都会说陕西方言、俄语、哈萨克语,用俄文字母拼写汉语。1990年苏联解体,生活在那里的东干人也分成了两个国家的人了,楚河以北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以南是哈萨克斯坦。




安赛胡还说90年代东干族人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哈萨克斯坦的蔬菜大部分都是东干族人种植和销售的。现在有很多东干族人在莫斯科和阿拉木图、塔什干、阿斯塔纳等大城市郊区外租地种菜,他们夏天种菜,冬天天气寒冷时返回家,被称为“候鸟菜农。




安赛胡还把温室大鹏种菜技术和种蘑菇等技术引进了哈萨克斯坦,也引进了制造砖瓦机器、饼干机等机器在哈萨克斯坦都引起了轰动。




在安赛胡的搭桥牵线下,2008年4月7日陕西省长袁清纯和哈萨克斯坦江布尔津州州长热克森宾签署了省州友好协议,安赛胡还多次分批派东干族青年到陕西大学学习汉语,为新丝绸之路(一路一带)服务,现在东干族依然成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经贸、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桥梁了。




带刺的玫瑰爱排球868


东干祖—西北回族叛乱时,被左宗棠杀的走投无路,最后逃至国门之外的回匪后裔。1862年陕西发生了有预谋的回民叛乱,回族人在有预谋有准备的情况下夜袭汉族人村庄,整村整县的屠杀汉族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汉族人被屠之人多达数百万之众。1863年在清军平叛后,回匪不敌退至甘肃,甘肃回民联合陕西回匪进行民族大屠杀,董福祥等一众汉族人奋起反抗,后被左宗棠所招安,进而成立甘军,直到将回匪杀到俄国,后甘军入卫北京,董福祥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并成为武卫三军之一,这是后话。




hentai汉尼拔1


东干人迁往中亚诸国,有三波浪潮。据称,最早出现在中亚这几个“斯坦”国家的,是16-17世纪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费尔干纳河谷地区的东干人。他们是从我国新缰喀什一带被抢去的战俘,卖给当地的富人作奴隶。大规模的东干人出现在中亚多国,则是19世纪初和中后期的事情。这两次移民的东干人,一部分是中亚突厥人从我国新疆、陕西、甘肃等地或买或抢去的,另一部分是为了避免战争逃过去的。1881年,中俄签订《圣彼得堡条约》,规定俄国归还伊犁地区给中国,但这一地区的回民如有愿意移居俄国的,清朝当局不得阻拦。因此,有一部分东干人经天山迁移到俄国。

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都有东干人聚居村。也有一些东干人,居住在这些国家不同的城市里。二战期间,也有东干人加入了苏联红军。

目前,居住在东亚诸国的东干人,大约在11万至14万之间。他们说的东干话,被称为“回语”。在语言、文化传统、种族特征、身份认同上,也与中国的回民,尤其是与甘肃南部、渭河平原一带的穆斯林非常接近。据称,他们至今还说着老旧的汉语,比如,依然称总统为“皇帝”,称政府的办公大楼为“衙门”。东干女人在1948年以前还缠脚。


世界真的很大


同治回乱,汉人被杀超过两千万,涂害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尤以白彦虎最为凶残,企图在西北建立纯粹伊斯兰教回民国家,对汉民实施种族灭绝,更甚至计划摧毁黄帝陵、捣毁华山建筑群,在前往路上被董福祥带领的陕北饥民武装击退,最后在民族英雄左宗棠率领的湘军打击下,遁入俄国中亚境内,成为“东干人”;本世纪初,陕西电视台竟然派记者深入中亚寻根问祖,称其为起义、英雄、海外遗孤,连起码的道德廉耻都不顾!


老和尚2018


东干族(Dungan)

当然是存在的,主要是指从陕西、甘肃等地迁徙到中亚的回民。

我需要说明的一点:东干族名的产生,并不想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与清代同治年间白彦虎、马文禄等人领导的回民起义有关。

东干是很早就出现的词语。傅礼初(Joseph Fletcher)在《中国西北的纳格什班底教团》中指出,早在1671-1672年,白山派领袖阿帕克和卓前往甘肃、青海等地传教时,就将当地的“东干乌里玛”(ulamā-yi Tunganiyyān)改宗苏菲派。

大约在1830年代,英国的探险家沃森(W. H. Wathen)在《回忆中国鞑靼与和阗》的纪录中,明确地提到了“东干人”(Túngánis)的说法。另外,德裔俄籍地理学家冯·贝尔(Karl Ernst Von Baer)也在他的报告中,用“东干”(Dungani)这个词语指称那些在中亚生活的“说汉语的穆斯林”。

由此可见,东干族的族名产生较早,其族名具有相对久远的历史。当然,东干族确与1862年爆发的西北回民起义有关,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以至新疆的回民基本都参与其中。1877年,清朝占领喀什噶尔后,西北的战局已定,因此许多参与起义的回民都迁徙到俄罗斯或中亚。其中:

甘籍的1116名回民在玉素甫-哈孜列特的带领下从阿克苏出发,逃到了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克;白彦虎率领的3314名陕西籍回民,经恰克马克峡谷逃到俄国的纳伦城,并受到俄罗斯人和吉尔吉斯人的帮助;最后一路是由马大人率领,逃到了中亚的奥什,总计有1779人。

除此以外,中亚的回族移民还与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存在密切关系。总而言之,在迁徙的过程中,东干人在中亚各地本土化,形成当地的移民社群。


HuiNanHistory


现在在外面出差,手边没有资料,我随便写一段吧。东干人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从中国逃入沙俄的回民形成的一个族群,这些回民既有陕西回民也有甘肃回民。

清同治年间,陕西爆发回乱,回乱的起因并不是什么大事,但直接形成了汉、回两个族群间的仇杀,由于两个民族间积怨很深,所以一旦爆发仇杀都是灭绝性的,比如回民杀汉民往往是夜间包围一个村,然后从东到西平推过去全部杀光,汉民杀回民的方式往往由团练追击堵截,抓住也不留活口。清廷先后派出成明、胜保、多隆阿不光没有解决陕西的回乱,同时甘肃也爆发回乱,到后期就不是一个村的屠杀了,经常有一个县的屠杀,据《中国人口史》记载,回乱前后陕甘两地人口减少超过90%以上的县有十个左右。

多隆阿之后清廷派左宗棠任陕甘总督,首战董志原打败陕回,然后在金积堡把甘回实力最强的马化龙灭掉,最后花了8年时间采取“剿抚并用”的办法完全解决了回乱,只有极少的回民逃入新疆投靠阿古柏,继续对抗左宗棠。

非常值得提醒的是,左宗棠在平定回乱过程中非常重视投降回民的安置问题,就当时的条件来说投降的回民基本上得到了他们意想不到的安置,所以不光收安置的回民心悦诚服,甚至有大量回民还组成军队参加了收复新疆,还有回军跟左宗棠回到北京,左宗棠去世后这些回军还参加了抵抗八国联军保卫北京的战斗。

另一方面投靠阿古柏的回军很快就被西征的大军打垮,被一路平推到南疆最后翻过雪山逃进沙俄。从甘肃逃出来的回军最后逃入沙俄的只有两千多人,占逃出甘肃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一支就是以白彦虎带头,他们被沙俄安置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除了这些回民外,还有一部回民是从伊犁逃出去的,那是在清军收复新疆时,伊犁还在沙俄控制之下,这些回民避难到伊犁,最后西征军和朝廷再三向他们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要求避难到沙俄,然后被迁入沙俄境内。这些回民就是后来形成“东干族”的由来。

姑且不论回民出逃到沙俄是不是叛逃,但东干人逃到沙俄对大清形成了事实上的损失,一是沙俄并不是天使,他们收留东干人是有代价的,众所周知《中俄伊犁条约》使清廷收复了伊犁城和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还是损失了伊犁周边的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的理由是作为派兵的军费,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土地安置那些叛逃出去的回民,二是这些回民并没有完全迁入沙俄内地,他们在沙俄武装下还不断侵袭中俄边境。

这些回民叛逃到敌国,沙俄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好果子吃,在他们到沙俄后,沙俄答应他们的条件基本全部打了折扣,很多回民第一年冬天是像老鼠一样在荒地上挖洞才熬过严寒度过的。不过这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任何条件讲价钱了,只有由得人家糊弄。

沙俄收留这些回民,也没有得到什么好果子吃,推翻沙俄政权的是苏维埃,但在十月革命前的一场农民起义(闹事)最早的苗头就是这帮东干人挑起来的。他们用这种方式好好地报答了沙俄主子。

最后说一下白彦虎,他从陕西参与回乱以来,不管陕回是十八大营还是合并后的四大营,他都是其中一个“元帅”,到甘肃之后四个“元帅”投降了两个,他是坚持(死硬)到最后的,不要以为他领导能力有多强,那是军事恐怖集团,出新疆时他的嫂子有抱怨,被他一刀砍死在灶头上。等他们到沙俄后,沙俄政府派人来监督东干人进行民主投票选举,结果第一次选举就把白彦虎搞了下来。然后回民之间的固有脾气又犯了,很快陕回就和甘回对立起来,甚至互不接触、通婚。到现在东干人其实是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只是陕回一只是甘回。


蝉鸣床边


19世纪下半叶,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整个南中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陕西等西北省份又爆发了捻军起义。在这个动荡时刻,西北的回民首领们认为推翻现有统治,建立伊斯兰国家的时刻到了。 1862年5月,两个曾参加云南回民起事的阿訇——任五和郝明堂来到了陕西华县,组织陕西回民发动圣战,一时间,铁匠们日夜忙着打造刀枪,由于回民们没有大量的枪杆,所以他们将市场上所有的竹竿买光,以做长矛,惊奇的官府称为 “买竹”事件。 回民虽然买光了市场上的竹子,可仍旧不够用,他们又想买一户人家的竹园,但是那户人家是汉人,当知道回民要造反后,他们拒绝将竹园卖给回民,回民们当然不甘心,便发生了械斗,械斗中打死两名回民,这一下可给了回民们闹事的借口,回民首领任五和郝明堂立刻宣布圣战开始!此时华县已经招募400名汉人和回民做团丁,以防太平军,但未曾料到回民的圣战来势如此之快,结果团丁中的200名回民当下响应圣战号召,杀死团练,当夜逃走。正是这个举动,使回民暴动的企图暴露了。 数万回民自动组成了回民军,打着反清报仇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向汉族聚居地发起了进攻,可怜大多数汉人还根本浑然不知,就遭到了灭顶之灾。回民军袭击了汉族村庄八女井,也就是今天的大荔县八鱼,当即杀死汉人数千,血流成河。 临潼县有一个回民教师由于久和汉人相处,感情较深厚,当他看到回民军给当地回民发的“杀汉帖”之后,大惊失色,立刻报告知县,县城大门随即紧闭,由于回民军缺乏攻城手段,久攻不破,被迫撤退,这个县才保住一些人。这个回民教师,知道其他回民不会饶他,不久全家都自杀了(后人为之立祠)。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 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人,对城里回人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人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人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 前去安抚。想不到,回人起事首领任武,杀了张芾,为了表示自己“再无退路,再不回头”的决心,他还手刃了自己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何其恐怖!他们号召穆斯林起来“圣战”,杀光关中的“卡菲尔”,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于是回民迅速组织了30万穆斯林民兵,在关中诸地的汉族地区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沙苑地区“人类几灭”(据《同州府志》),陕西省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 在回民军的涂炭下,三原、富平、华县、兴平等地汉人均遭到严重屠杀,死亡总数约有100万余人。其余的汉人结寨自保,由于陕西回民不会攻打城寨,所以损失很大,他们被迫保存力量,以中心城市为攻击重点。 当时陕西回民军分为两条主要战线,东线上,约有穆斯林民兵10万人,重点攻击同州(大荔),主要据点为:羌白镇,王阁村,仓头镇。中线穆斯林民兵约16万,于1862年7月初攻克了六村堡,据正史载,几乎全歼陕西中部团练武装。不过据后人了解,被杀的大多是逃到这里求生的平民。 随后,回民军挥师猛攻西安,陕西提督孔广顺等部约7000人拼死防守,回民军本来想连同城内的回民作内应,但是西安城内的阿訇是个远见卓识者,他看出了回民军的残暴,便号召城内的回民不要出城参与暴动,同时组成巡逻队,防止城内的汉人骚扰回民,就这样,西安回民没有参与这场“圣战”,得以保全。 清政府调河南提督成明率8000人支援陕西,刚出开封即遭到当地回民骚扰,兵马前行艰难,无法援助西安,清政府又调胜保从京师出3万人增援陕西。胜保进潼关后屡战屡败,最后绕道进入西安。不敢出战,任由回民在城外屠杀平民,清廷一怒之下将其赐死。 1862年10月,清政府又急调荆州将军多隆阿增援陕西。6月他攻克了仓头镇,9月进至西安,此时西安已被包围了15个月,“粮米穷蹙”。多隆阿为解西安之围,率军攻打渭城回军主力,渭城城防坚固,清军久攻不克,最后多隆阿亲自带200人夜间爬城成功,攻克渭城,穆斯林民兵战死2万多人。随后他连续收复了兴平,武功,1863年12月,多隆阿派总兵陶茂林部到达凤翔,被围困了460多天的西府大城得以解围。清兵猛攻凤翔,回汉两军死伤极其惨重,护城河“水朱如血”,凤翔城终于被破,陕西回民军被迫撤退,当时回民军算上家属,约十五万人,进入甘肃东部。甘肃张家川是“哲赫忍耶”教派的重要传播中心,回民军在张家川屠杀汉人三万余人。 1862年9月,为了呼应陕西回民,宁夏同心回族反叛,对宁夏汉人展开了血腥屠杀,随后联系哲赫忍耶总教主马化龙在金积堡叛乱。1862年11月,回民军将领穆生华率部在秦安酸茨坡击败清军,斩秦州知府托克清阿;马化龙于1863年4月攻克靖远,该县23万 汉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杀得只剩下五千人;1863年7月,马化龙诈降清军,骗开城门克宁夏府、灵州,人口损失140万。马化龙时叛时降,于1870年10月最终投降左宗棠,结果清军在其缴械后,又挖出俄国枪械1000余支,就以私藏武器和勾结外国罪名,将马化龙凌迟处死, 这次战争带来的大屠杀使宁夏的人口损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直到今天,宁夏还有一百多处当年遗留下来的废弃村庄,全是被当年的回民军屠戮一空的村子。宁夏地区清政府的官员对回民军的报复性屠杀显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固原知府为了安抚回民,不许汉人组织团练,要求回汉双方缙绅都来官府起誓,双方当时发誓永不相杀。可十天后城内回民就起事,杀了满清官员以外,“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1864年初,陕西回民军主力进入甘肃。“初时,甘回起事,尚爱乡土,不擅杀戮。正月初,陕回入境,杀戮极惨,焦烂隳殄……四乡堡寨攻陷无遗……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事例太多了。如华亭县“从此丘墟”,“平安后召回遗民,仅得男妇老幼70余人”。 庆阳府三次被攻破,战后“奇禽猛兽麋集”, 左宗棠花了很大力气搜索老百姓,只在深山里找到几个人,见到官兵就到处乱跑,好不容易把他们控制住,他们都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年头了,吃野果,不穿衣服,跟野人没有两样。他们以为又是来搜杀他们的穆斯林民兵。隆德、靖远两县,“陕回结土回为内应,……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逃出者十之一二。”靖远县内“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余万”。 总之,陇东被回民军攻陷5年,人民丧失9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基本是汉人,当时陕西一度出现大批汉人改信基督教的情况,因为穆斯林民兵不杀基督徒,但甘肃没有这个条件,更关键的是甘肃山高沟深,人口分散,所以甘肃的屠杀要惨重的多。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陕西回民在陇东董志塬重整,组建十八大营民兵,17个大营的领导人都识字,后来在战争中相继投降了。只有白彦虎,不识字,但杀人最多,所以也成为1个大营的领导人。据统计,甘肃地区33次可考证的大屠杀中,有29次有白的参与。 1864年秋,河州(临夏)回民经过1年多围攻,攻克临夏,死者50000余人。1865年河州回民攻狄道州,杀10余万人。1864年底,肃州(酒泉)回民起义,“杀剿”汉人。甘州回民起事后,攻下梨园堡等地,屠杀汉人后,在高台、临泽间为汉人自发组织的武装歼灭。 1864年10月,白彦虎在屠杀了合水的汉人之后,进攻陕北,打算烧毁黄帝陵。但在陕北遭到当地反清的“饥民武装”董福祥的顽强抵抗,最终溃退。1869年,白彦虎再度派人烧黄帝陵,被北路清军击退。这次事件拉近了饥民武装与清军的关系,1868年,董福祥归顺了左宗棠。黄帝乃中华民族之祖先,白彦虎竟欲作此天人共愤之事,可见其丧心病狂! 西部的回乱漫布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境外势力也开始插手,并在新疆建立了阿古柏汗国,意图分裂西北,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平叛,左宗棠挥军西进,大败各路回民军,十余万回民军屡战屡败,纷纷到了陌路穷途。在宁夏,白彦虎掘了皇家坟墓。在其它回民起义领袖投降得以安置后,他自知罪孽深重,面对不可能的胜利,不顾回民的死活胁迫他们继续死拚。他杀了嫂子,以威胁不愿跟他再死拚的人。最终走投无路的白彦虎投奔了侵略者阿古柏,并作了阿古柏的女婿,最后又投靠沙皇俄国侵略新疆,在左宗棠大军的接连打击下,白彦虎终因作战受伤不治而亡,阿古柏汗国灭亡。至此,回乱基本结束,据有学者研究西北回乱杀掉陕甘两省的总人口大约2000万人。 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 (1861)甘肃咸丰十一年的人口1946万,战后(1880)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 据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的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 据富平县志载,咸丰五年(1855),全县有46579户,254257人。到光绪二年(1876)统计,有28543户,120302人。户数和人数都减少了一半。如果考虑到1869年之后的新增人口,估计1862--1869七年间杀了60%的富平县人。 据三原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16万人,三原人口锐减至4万人。回乱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据路伟东资料,回乱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6.9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60%。 在西北一些惨遭战乱涂炭的县份,汉族平民此后谈“回乱”而色变,残酷战争中广泛存在的民族仇杀使他们永远难消恐惧。例如甘肃靖远便有这样的民歌: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乌兰是靖远境内的山名,黄流即黄河。此曲曾以近似校歌的形式,在靖远的学校里集会齐唱。歌唱之中,据靖远回民回忆——凡回族学生都低头不敢稍动,如同罪犯。 河州回民领袖马占鳌于1871年初投降左宗棠,左宗棠非但没杀他,还给他封了官职,并任其保留部下武器等,马占鳌得以在河州地区割据下去,这就是后来的西北五马的由来。红军西路军就是毁于马家军阀之手。马占鳌的后代有马步青、马步芳、马鸿逵、马安国等,这股盘踞势力久居西北70多年,直到1949年解放军一野进军大西北,在彭德怀的铁钳猛攻下,才土崩瓦解。 左宗堂带领湘军最终平息了回民叛乱,拯救了西北人民,多隆阿打退了回民军的第一次进攻,事后,陕西民众在各地为多隆阿和左宗棠建祠纪念。 满清大臣左宗堂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平息同治回乱。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杀人的,都给予安置让其安居乐业,包括对待领导同治回乱的大元帅,也放弃追究责任。 对不放下武器,还要杀人的人则进行镇压。他救了汉人,也救了回民。如果不是左宗堂,可能陕甘两省的汉人会被杀光,并把中国分裂。左宗堂从侵略中国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夺回了新疆,他粉碎了俄国沙皇侵略中国的企图。 回乱从没有进攻北京打击清政府的意图,说回乱是反清,没有事实依据。而所有的事实都是,不断杀汉人村庄,攻击县城。另外,回人多做买卖、不抽大烟,在当时的关中农村,回人比汉民富裕。说回人起义是因受清政府压迫或是汉民压迫,更是牵强的理由。 警惕当今出现的一种借反清政府封建统治为名,为白彦虎这种民族分裂、种族屠杀、投靠外国侵略分子的叛国贼招魂,反而污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左宗棠为“侩子手”的别有用心的声音,警惕这种声音背后的动机、心理,这种声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泯灭最起码的人性,不仅仅只是在言论上破坏民族团结,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制造现实中的危险。



回忆还是要忘记


头条,请删除东干人的资讯!一是外国人。二是汉人仇人的后代。三是现在与中国人没任何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