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502億美金的“自救”

2018年11月16日,作為一個“外來人”,赫伯特·迪斯加冕成為大眾帝國的“國王”。

大眾汽車集團502億美金的“自救”


在那天舉行的一次至關重要的監事會上,迪斯幾乎獲得了他想要的一切:除了502億美金的投資計劃獲得通過之外,監事會還授予了這位59歲的小個子至高無上的權力。

赫伯特·迪斯,幾乎已成為大眾帝國有史以來最具權勢的職業經理人,在這個臃腫而又龐大的汽車帝國,其所兼任的職務之多,令人深感震驚。

在這次會議之前,迪斯除了是大眾集團的管理委員會主席之外,還兼任了大眾品牌管理委員會的主席,Vehicle IT部門的負責人。此外,採購、人力資源和奧迪的負責人,都是或將是迪斯的親信。

在2018年11月16日,迪斯又拿下了大眾集團最重要的一塊業務——大眾中國的負責人一職,現大眾集團負責中國業務的董事海茲曼博士在2018年底任期結束之後,將直接從大眾集團退休,海茲曼的職責將由迪斯親自兼任。大眾中國為該公司貢獻了40%的銷量。

至此,迪斯已經兼任了過去大眾汽車集團需要由四位董事分別負責的工作,日趨成為這個帝國說一不二的人物。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眾汽車集團把全部的“賭注”壓在了迪斯身上,期待他能夠帶領這艘傳統汽車的“鉅艦”,駛向莫測的未來——在電動車、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和汽車互聯網的共同衝擊下的莫測的未來。

帝國的焦慮

大多數傳統車企的精英,於此時此刻,無不感到焦慮。

他們在思考下一個十年,傳統車企還能否在競爭中保持領先的地位,當科技的力量行將重塑這個產業的時候,汽車企業應該如何轉型、如何改革,以迎接這史無前例的挑戰。

赫伯特·迪斯,無疑是一位頭腦異常清醒的傳統汽車界精英。

在2018年11月16日大眾汽車集團的監事會上,迪斯向所有的監事會成員呼籲,大眾汽車集團要為生存而戰。

迪斯說:“從今天的狀況來看,德國汽車業在10年後仍保持全球領先的可能性為50%。”

在這樣的振聾發聵的警告之下,大眾汽車集團20人的“元老會”通過了迪斯的2018-2023年中期發展計劃。

是的,大眾汽車集團的監事會支持迪斯的這場變革,同意在電動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和數字化領域投資440億歐元(502億美金),這與此前由馬蒂亞斯·穆勒提交的五年計劃中(2018-2022年)獲批的340億歐元的投資額相比,增加了30%。

1.投資300億歐元在電動車領域,劍指電動出行的NO.1。

具體的動作包括:將三個原有德國工廠改造成電動汽車工廠,2022年之後,在東歐再新建一個。

鑑於電動車生產工廠需要的工人比傳統燃油車少20%-30%,為了讓員工接受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生產的轉變,大眾汽車集團與工會達成一致,提供了額外的就業保護,跟2萬多名員工把勞動合同續簽到2028年。

2.計劃在歐洲和SK 創新共建電池工廠,自己生產電芯。

雖然大眾擁有LG化學、三星、寧德時代多家動力電池供應商,但大眾汽車集團高層還是從奧迪身上看到自產電池的重要性。

此時此刻,大量奧迪e-tron的電動車在布魯塞爾租用場地停放,因為供應商LG化學在波蘭Wrocław的新工廠還達不到質量要求。

德國政界也多次呼籲在德國自建電池工廠,擺脫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電池佔電動車價值創造的40%,要做“電動車第一名”,首先要保障電池供應。

3.推出30款電動車型,發力中國市場。

到2020年,大眾會是中國市場上電動車車型最豐富的品牌,計劃推出30款新車型,其中一半會在中國生產。

在中國,大眾計劃2020年生產40萬臺電動車,到2025年計劃要達到150萬臺。在集團的440萬億歐元投資之外,大眾和合資夥伴在中國還會額外投入40億歐元在電動車、自動駕駛和出行服務。

明年1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 CEO 海茲曼教授將從集團退休,他在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的席位由迪斯博士將親自擔任。中國市場對於大眾集團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

4.合縱連橫,擴大與福特的合作。

起初,大眾與福特具體合作主要在輕型商務車,比如Transporter車型,這是歐盟環保排放規定提升後對大眾利潤傷害最大的車型。

除此之外,大眾汽車集團還考慮授權福特使用自己的MEB電動車平臺,以節約成本和擴大規模效應。

另外,大眾也在考慮與福特共同研發自動駕駛系統,主要的動作會是入股福特的自動駕駛。

大眾汽車集團與福特的合作計劃,將會在12月底之前水落石出。

毫無疑問,這是大眾,也是整個傳統汽車世界,截止目前,推出的最具雄心勃勃的變革計劃。

在這場被命名為“Electric Offensive”的攻勢中,赫伯特·迪斯被選中為變革的旗手。

新“王”迪斯

2015年,赫伯特·迪斯在效力寶馬18年後,決定離開。

在慕尼黑,他負責過生產、採購和研發,有“成本殺手”的外號,一度是競爭寶馬集團CEO的人選。然而,德國首富匡特家族選擇了克魯格,落寞的迪斯離開了熱情富裕的慕尼黑,來到“人民汽車”的大本營狼堡,出任大眾汽車品牌的CEO。

新的開始並不完全如意,但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機會。

大眾柴油車的尾氣門事件,在迪斯走馬上任不久之後即告全面爆發。該公司被美國環保局(EPA)發現,通過軟件操縱柴油車排放,以達到“合規”的目的。

初來乍到的迪斯,在狼堡見識到大眾高額的生產費用、強大的工會和複雜的人事政治,但他並沒有刻意低調,表現出職業經理人的世故和老練。

為了減員增效,迪斯和強硬的工會談判數月,最終雙方同意全球裁員3萬人。隨後,他竟然下令關掉大眾的“老國王”皮耶希寄託厚望的業務——豪華車輝騰的生產線。

這似乎是大眾員工熟悉的管理風格。

這些都讓狼堡的員工們回憶起了費迪南德·皮耶希,這位曾經的大眾集團的“獨裁者”,他宣告了統領汽車世界的雄心,一輩子只相信一個人--自己。

皮耶希的門徒馬丁·文登恩實現了他的願景:奧迪成為豪華品牌銷量王,保時捷被納入麾下,大眾車型的價格達到奔馳的水平。

文德恩先生,在巔峰時刻,因柴油門敗走麥城,讓大眾汽車集團揹負250億歐元罰款和無法估量的聲譽損失。

穆勒臨危受命,他想在前任留下的“北朝鮮”實現文化轉變,“所有人都在一條大船上,保持和諧是一種責任”。

但是,和諧並不是大眾汽車集團所需要的。在科技圈的“野蠻人”強力衝擊傳統汽車產業的緊要關頭,作為德國汽車工業驕傲的大眾,需要的是變革的勇氣和決心,以及銳意進取的行動。

保時捷-皮耶希家族需要一位更加強有力的人來領導整個集團,更快地從汽車製造者轉變成出行服務商。

2018年4月,馬蒂亞斯·穆勒提前卸任,赫伯特·迪斯成為大眾汽車集團新任的CEO。

這是一位與眾不同的CEO。

迪斯密切關注科技界並與之保持著聯繫。他和伊隆·馬斯克、谷歌、蘋果阿里巴巴的董事會成員經常會面。他深知,大眾的短板恰是硅谷的長處。

在私人生活中,迪斯無視“大眾汽車集團的潛規則”——高管應該駕駛大眾集團下的品牌車輛。他仍然開著他最愛的紅色法拉利458 Italia,而不是蘭博基尼,來追求高速駕駛的快感。

而在狼堡上班的時候,迪斯則不要司機、不要保鏢,在每天早上,他開著一輛小車大眾Up上班,就像狼堡員工中的“普通一員”,回慕尼黑老家時也不坐大眾私人飛機。

迪斯要打破大眾汽車帝國僵化的體系,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推進這場艱難的變革。

迪斯的“新政”

在獲得了監事會的絕對支持之後,迪斯對大眾汽車集團的高管提出了嚴厲的要求,告誡他們不僅用頭腦,還要用心支持他和他的計劃。

在高管的會議上,迪斯甚至會直言不諱地指出:“只有三分之一的高管能按照他的期望工作,三分之一的人純屬多餘,中間三分之一,必須早做打算,到底是全情投入還是徹底出局。”

對於大眾汽車集團的高管而言,必須要深刻地意識到,迪斯會直接把船開走,即使有人還留在岸上。

赫伯特·迪斯的願景是:帶領的大眾集團,從燃油車的世界領頭者成為電動車的世界領頭者;通過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的努力,未來在市值上要比肩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公司。

迪斯要實現他想要的一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投資未來。

所有投資未來的錢,都是大眾集團自籌。這要求各個子品牌厲行成本節約,每年至少要省出100億歐元的現金,以此來支持對未來所要展開的鉅額投資。

在嚴控成本方面,迪斯是不會讓步的。

大眾汽車集團內部,啟動多個降成本項目,工廠和辦公室,要將效率提高30%,此前大眾集團的計劃是效率提升25%。

迪斯還為旗下的品牌設定新的盈利目標。比如,大眾品牌通過減少成本,利潤率要從現在的4%,提高到8%。

與此同時,在多個方面,他大肆地與科技公司展開合作。

比如,他們與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一直在進行親密的接觸,Waymo宣佈推出打車服務前,公路行駛里程已經達到1600萬公里。

迪斯認為,現在說自動駕駛決出勝負還為時尚早,他發誓要將軟件能力控制在自己手裡。

在這方面,大眾的行動包括:

1、與Waymo展開合資談判,旗下的出行品牌Moia提供車輛,Waymo提供技術,合資公司來維護客戶。

2、選擇和福特展開更廣泛的合作,美國的自動駕駛法規比德國寬鬆,福特在自動駕駛的先發投入可以和大眾共享。

3、大眾還和Mobileye在以色列合作,共同打造RoboTaxi業務,2019年將會投入運營。

4、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還與百度的Apollo展開合作,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汽車。

5、而由谷歌自動駕駛CTO克里斯·烏爾姆森的初創公司Aurora也在為大眾服務。當然,這項只是馬蒂亞斯·穆勒時代運轉的項目。

迪斯需要確保的是,手裡有足夠多的牌,無論如何大眾不能在自動駕駛業務上落後。為此,他可以採取一切行動。

迪斯親自掌控的部門Vehicle IT,正是大眾汽車集團車聯網業務的負責部門;與此同時,他親任管理委員會主席的大眾汽車品牌,還將額外投資40億美金,用於研發面向未來的汽車OS,目前以vw.OS的面目示人。

這個系統,將會整合汽車底層大多數的電氣化權限,未來將會開放給開發者,使之能夠為汽車開發更具競爭的APP,打造大眾汽車集團自己的智能汽車應用生態。

截止目前,這是所有傳統汽車巨頭中,唯一的、明確的汽車OS的開發計劃。

在電動化方面,迪斯則充滿自信,他認為大眾集團將會成為最具盈利能力的電動車製造商。

我們可以得出的一個初步的結論是,這將是一個傳統車企中最聲勢浩大的“反攻”計劃。

大眾汽車集團的明天會如何呢?傳統汽車產業的明天會如何呢?依然不確定。

This is our call, we rise or we f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