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現侵華日軍“佔領”石刻 文保部門正制定保護方案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北京市房山區文保所瞭解到,該區近日組織專家,對鳳凰山發現的一處1937年日軍留下的摩崖石刻進行初步勘察,判斷為專業石匠所刻,或是為了記功。

房山现侵华日军“占领”石刻 文保部门正制定保护方案

刻有“佔領”等15個字的摩崖。劉衛東供圖

石刻共有“七八一”、“五藤山”、“昭和一二”、“八”、“二九”,“佔領”15字,“佔領”為大號字。該處地處偏僻,荒蕪人煙,10月24日,房山區文保所工作人員與石刻專家實地勘察,發現石刻保存良好,刻法專業,推測是事先經過設計,再由專業石匠摹勒到石上。

房山區文保所已經將該處石刻認定為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正在制定保護方案,計劃進行周邊環境治理,做圍擋和護欄,防止其受到破壞。

石刻專家:雕刻手法專業,疑為專業匠人所刻

此處石刻最早於2016年底由群眾發現,房山區文保所2017年春天首次前往勘察。

今年10月24日,房山區文保所所長金超與北京市石刻專家劉衛東一行從鳳凰山附近的河北鎮萬佛堂村出發,步行3小時才抵達,一路途經蒿草叢和樹林。

石刻位於鳳凰山次主峰上,坐西南朝東北,周邊沒有道路。除了旅友,一般很少有人會到達此處。劉衛東勘察發現,摩崖選址雖然不是鳳凰山的制高點,但應該經過了精心選擇,因為這座山基本屬於“土山”,暴露在外的岩石不多,只有這一塊岩石表露在外、呈90度壁立,並且面向居民區。

據劉衛東介紹,種種跡象表明,此處石刻是專業人士所刻。

首先,此處摩崖的砂岩微微泛青色,是較為適宜石刻的“銅青石”,所以在此地選此石,是比較內行的行為。從刀工刻法上看,並非隨便用刺刀刻的,而是比較專業的刻法,“一定是帶著鏨子、錘子、筆墨等必要工具完成的,刻字前對崖面做過一定的技術處理。”從刀工來看,每個字都是上下各一刀,刀法洗練,不用復刀、補刀,形成乾淨利索的V字底。

石刻的落年款處使用西曆紀年,純用數字表示,未出現“年”“月”“日”字,在表示年、月、日的分界處使用逗點隔開,“如果是外行人使用軍刺刻成,必然要表現出不夠熟練的效果。”劉衛東說。

此外,字體有些鉛字印刷仿宋體的味道,這種字體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事先設計摹勒到石上再刻。“這不是中國漢字的字體,標點符號的運用、字行等等,都是有講究的。”劉衛東推測,這有可能是讓當地石匠按照事先設計鐫刻的。

“五藤山”或來自部隊長官之名

房山现侵华日军“占领”石刻 文保部门正制定保护方案

侵華日軍摩崖石刻所在的鳳凰山。劉衛東供圖

此次勘察顯示,崖壁與刻字都有一定程度的黑斑,分佈較為均勻,字口與周圍石頭表面風化程度相似,基本可以認定不是後人偽造。

據推測,“七八一”為部隊番號,“五藤山”是人名或地名,“昭和一二、八、二九”為日期,即1937年8月29日,“佔領”表示日軍已經攻佔此處。

對於“五藤山”的理解,劉衛東認為,或許取自部隊長官的名字,將鳳凰山改名“五藤山”,有記功的意圖。

金超表示,這塊石刻可以為北京抗戰史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例如與附近平西抗日鬥爭是否有聯繫,未來可以提供給歷史學家進行進一步研究。

房山文保所:認定為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正制定保護方案

由於此處摩崖石刻地處偏遠,石刻未遭人為損壞,至今仍保存良好,但未來將被保護起來。

目前,該處石刻已經登記在冊,被房山區認定為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據金超介紹,由於石刻地理位置比較高,風吹日曬雨淋較多,文保部門正在做保護方案,打算進行保護。未來計劃對周圍進行環境治理,修繕步道,在石刻周邊設置圍擋、護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