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雪后夕阳 古元 纸本水彩 27×39cm 1964年

早在1942年,古元就被徐悲鸿盛赞为“中国艺术界中一卓绝之天才”。然而,今天我们再提及古元时,他已被贴上“版画”、“革命”、“红色”等概念化的标签。“革命的版画家”成为很多人心中固化的古元形象。

元因版画出名,但在黑白版画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色彩丰富的水彩作品。一如我们对古元简单化的认知,我们对古元的水彩画知之甚少。201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呈现了中国水彩近百年的历史和成就,在“大家风采”个案展区中,古元名列7位在中国水彩画百年历史中产生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2017年4月,“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在势象空间举办。借展览之机,势象空间邀请古元先生子女古安村女士和古大彦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古元1990年代自画像

古元绝不是大家理解的那个简单的红色革命符号,他的作品中有表达,创作中有故事,你必须去读,才能了解他,才会欣赏他,才能认识一个真实的古元。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90年,古元全家在三里河

“你的话都与你的画说了吧!”

“无时无处不在的阶级斗争已使我的精神极为紧张,以致有时梦中与敌特搏斗而翻下床来,惊醒之时依然紧握双拳,大汗淋漓。我希望在卧室墙上挂一幅你的水彩(风景)画,临睡前细细欣赏,定会情绪安静而不再噩梦连连……”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翻译家、散文家曹靖华写给古元的信中的一段。

后来,古元赠送给曹靖华一幅精心创作的水彩画《扬帆》。如抒情乐般的画面依旧让人心灵舒畅:蔚蓝色的太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点点白帆在水面上缓缓移动,留下朦胧的倒影;近处几簇随风摇曳的芦苇,被惊起的水鸟飞出草丛,激起一圈圈的涟漪。湖光帆影,水色淋漓,意境无限。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太湖渔帆 古元 纸本水彩 32.9×44cm 1987年

文革期间,古元与当时大多知识分子一样,也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情压抑,他也在寻求心中的宁静。在1957年“反右”斗争“大鸣放”时,性格直率、不随大流,也不“变通”的古元在会上就创作自由与组织生活提出几点个人意见:一,建国后艺术家没有创作自由,就像打工一样,上级是雇主,艺术家是打工者,被雇主限制,命题作文很多,打不开创作思路;二,不停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把人整倒、整垮为止,大家都不敢说真话……

正直善良的古元怎能料到“大鸣放”实为“引蛇出洞”之举。这件事令当时的直属上级极为不快,几点意见足以将他判为“右派”! 儿子古大彦也感慨,“他这人非常天真!”古元被列入黑名单。

江丰被打为“右派”,也给他带来很大的刺激,他替江丰鸣不平。古元夫人蒋玉衡记录了那段经历,古元叨念最多的就是“我想不通!”

学生周建夫也讲过一件在文革时期古元对于艺术创作的旧事,他问古元:“你为什么不刻现在的新生事物?”古元严肃地回答:“我不会编造。”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交公粮 古元 纸本水彩 40×28cm 1959年

在文化部批斗会上,领导让古元作检讨,“说我是右派,这是不对的!”古元认为他是善意提意见,说真话!幸运的是,“右派”名单被周总理看到,他认为古元不可能是“右派”,不应该把延安的根都拔掉。后来,对古元的处罚改为“右倾分子”,留党察看两年,下放监督劳动。1958年,古元被下放到河北遵化沙石峪劳动。“我们也是因为看到我父亲档案里的这段话,才知道我父亲为什么后期的心情和创作和之前很大的不一样。”

古安村表示,“通过查阅中央美院的我父亲的档案,他手书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等,再与他的作品相结合,我感觉到他的风景画里是有话要说的。”

古元的画中想说什么?

“最早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国民党打倒了,中国应该是什么面貌,他希望大家应该过上怎么样的生活,生活在怎样的环境氛围中。”古安村说:“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平静、美好、安宁,土地、农民、劳作,生活的朴实。从他画中,你看到的是千年以来,劳动者向往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诗一般的生活环境。”

在子女们的记忆中,古元性格温和,话不多,从来不发脾气。在和他过交往的亲友学生的回忆中,古元是一位言语不多、思想睿智的长者。晚年的古元,整天不知疲倦地埋头在他的小屋里刻木刻,画水彩,忙于刀笔耕耘。有时几天也不说一句话,夫人蒋玉衡对他说,“你的话都与你的画说了吧。”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92年,古元与妻子蒋玉衡在三里河居所

艺术要植根于生活,要植根于本国文化,我们的艺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审美相通。

一个版画的古元,一个水彩画的古元

1938年,年仅19岁的古元从广东出发,一路从南向北,奔赴延安。在漫长曲折的旅途中,他目睹了国民政府的腐败,弊病丛生的社会问题,苦苦挣扎的底层人民。与此相反,这一时期的延安共产党正处于崛起阶段,古元怀抱投奔民主自由的目标,对未来满怀信心与期待。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中学时代的习作 古元 纸本水彩 19×26cm 1936年

1940年在碾庄担任“乡政府文书”的生活给了古元带来巨大的创作灵感。参与劳动生活中的体会,社会新旧交替的天壤之别,南北方强烈的生活反差,年轻、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古元创作思路如泉涌。《铡草》、《入仓》、《羊群》、《牛群》、《家园》就是这一时期完成的作品,他的创作第一时间的观众就是碾庄的乡亲,被描绘者也是第一欣赏者,他为这些人而创作。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90年,古元重返碾庄

出生于广东的古元,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特色的人物形象,通过艺术塑造,表现出炉火纯青的形象语言,经得住群众的欣赏和品评。古大彦说:“父亲刻画的中国农民,能让你明白中国的‘根’是怎么回事。”古元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寥寥几笔勾画出的形象,却让观者甚至能够辨别出陕北的还是东北的老农,新疆的老人,海南听涛的妇女……

每到一个地方,古元都会走进民间,深入大众生活,仔细观察当地人的观察!“大襟袄、缅裆裤怎么穿,穿上后,弯腰时衣纹裤子的褶皱是什么样?”甚至于春天农民犁地翻土时,后面跟着一群群寻找虫子,寻找剩余粮食的喜鹊。然后,古元的作品,绝不是机械的再现,他的每幅画都经过提炼,又和生活紧密相联!古安村形容:“有生活经历的人,会感受到生活,没有经历过的人,会感受到概括后画面的美和人物的生动。”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45年,古元夫妇与大女儿古安村

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认为,“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思维的网络中是一个坐标”,在他去农村插队时,“带在我身边的一点宝贝中,就有古元那几本画册和我自己剪贴的古元的木刻与其他的一些版画。”在他看来,那个村子的一切真像古元木刻的感觉。“我可以在很多方面切切实实地理解古元的艺术,因为我在古元木刻的环境中生活过。”然而,在徐冰看来,古元的独特之处是不可企及的,他表现出的一些特质是其他艺术家捕捉不到的。他曾说,村口的一个土坡,他可以从古元的木刻中找到这个土坡,但一经转印出来却已经不是那个土坡了,古元的土坡是模仿不出来。这种模仿不出来的“感觉”,源至于古元长期深入社会的生活经验和体会,是其细致入微观察、感受生活的结果。深厚的生活积淀,让古元的创作根基深厚。

正是这种直接参与其中的生活型创作,让古元的作品突颖而出。1942年,23岁的古元已名声大噪。他在延安创作的木刻作品由周恩来带到重庆,参加“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在1942年10月18日《新民报》上刊登的徐悲鸿《全国木刻展》的文章中,徐悲鸿称古元的《铡草》,“可称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发现中国艺术界中一卓绝之天才”。

抗日战争结束后,古元离开延安,人生历程和艺术道路上都经历着改变。1946至1953年,他去了华北、东北,又去了朝鲜抗美援朝战场,他尝试多种艺术创作形式,水彩、黑白木刻,在朝鲜战场他又画了大量的速写。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52年,在朝鲜抗美援朝战场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未遭轰炸的家园 古元 速写 28×38cm 1952年

一到北京,有了条件,古元就开始创作水彩。古元笔下的景物还是老北京的古城,郊区麦苗的一片新绿,郁郁葱葱的秧苗……所有的景物都带着他对新社会期待的勃勃生机。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曾和古元也有过交流,在他看来,“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的木刻版画饱含了他的革命激情,展现出一位艺术家对普通老百姓的热爱和对民族解放的追求,那么之后的水彩画创作则是他内心寻求艺术自由的一种诗性的表达。”

在这一时期,古元有时会就同一题材用版画和水彩同时进行创作,比如《玉带桥》、《扫雪》、《江南三月》……,他用不同手法表现同一题材,巧妙的转换如此轻松、自然,游刃有余地驾驭着两种绘画技巧,寻求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最好的画面效果。古安村说:“在他的版画里能找到水彩画的感觉,在水彩里,你又能找到版画的韵味。”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58年,邵宇、叶浅予、古元、蒋兆和绘制壁报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太和渔村 古元 纸本水彩 27×39.5cm 1960年

我喜欢到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中寻求意境,通过淋漓的水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意,力求情景交融给人以健康的、美的感受……

“水彩是他内心最灵动的情感抒发”

古元夫人蒋玉衡曾说:“我很喜欢他的水彩画,有些画得很迷人,在我欣赏画时,彷佛觉得自己也进入到这个美丽的大自然中去了,心情好舒畅!谁不爱美呢!”

古元对水彩画的热爱,贯穿一生,从少年始,晚年尤甚,其作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古元一生创作的作品中,水彩画的分量远远大于版画,目前作品的统计数据显示,其水彩画数量远多于版画。“大家不太认识古元的水彩画,只是因为没有用水彩画说话的机会。”

古元的水彩画就如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不炫技、不张扬,把自己想说的话和全部感情都倾注到水彩画的创作中,以情入手,用作品去倾诉、去表达。古元的水彩画以各地写生的风景以及普通人民生活的场景居多,古安村介绍,“古元的风景画中,一定会有人,会有生活、劳作的场景。”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井冈山梯田 古元 纸本水彩 40.5×28cm 1971年

在古元的水彩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细节,或寥寥几笔,或如星点,细节所占画幅比例不大,却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而且表达的是一些独特的生活情趣——梯田插秧,湖上撒网、山中汲水……深化了作品的意境,这些细节都源自于生活。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70年,古元在北京家中创作

“他是社会的人,但又是自然的人,他心中有对美的那种感受和抒发。”古安村说。古元正是通过主题色彩不明显的风景画,寻求艺术自由的诗性表达,水彩是他内心最灵动的情感抒发。

1980年,古元从鼓楼搬到三里河寓所,玉渊潭公园与古元家仅有一路之隔,古元一般早上四点左右就起床了,到玉渊潭晨练或是写生。那时还是郊区的玉渊潭让古元流连忘返,一年四季、一天之中,四季之景,玉渊潭的景色千变万化,都给了古元无限的灵感,古安村描述,“他百画不厌,一直在寻找新的感觉。我父亲的画,真的是他情感的抒发。”

玉渊潭的景色大家都熟悉,但古元画出了那份难得的静谧。《静静的玉渊潭》是一件让人难忘的作品,淡淡几笔,他就把天地间的宁静表现出来,仿佛一首宁静的小诗。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玉渊潭之晨 古元 纸本水彩 39x54cm 1979年

古元的水彩画尺幅都不大,他善于在小尺幅的画面中展现宏大的场景,掌般尺寸,咫尺千里,大与小、简与繁、宏观与微观在画中得到统一,古元绘画的真功夫和对画面的掌控能力,可见一斑。

和古元曾一起外出写生的伍必端回忆,他所选的景区常常是在我看来似乎没什么特别值得表现的地方,经他一画出来却是那样生动,色彩明快,构图分外别致和谐。为了表现自然的诗情画意,古元在表现时大胆概括、删减,提炼取舍,充分发挥水彩画的技法,写情写意,画得潇洒自然。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74年于陕西户县写生

古元曾在《古元水彩画集》的序言里这样写道:我既致力于木刻创作,也创作一些水彩画。我学习水彩画没有固定的师承,主张博采前人的成就,尽量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借鉴,但不是无选择地搬用与重复。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一湾解冻的湖水 古元 纸本水彩 32.5×44.5cm 1970年

我常常带着画具到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寻找自然界和生活的美,通过风景画表达我内心的情意。

❹ 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文革”结束后,古元也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1983年,当时文化部相关领导亲自上门说服古元担任中央美院院长。古安村记得母亲当时的对话:“你爸爸可真行,部长劝他上任,足足说了四个钟头,他一声不吭的听着,然后一看都11点了,部长问他怎么样?他就‘不行’两个字。”

然而,一纸行政命令的文书,还是让古元身不由己,不得已做了院长。古大彦也记得,当院长后,古元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画画到上班时间,“他只好挤时间做他想做的事。”

古大彦记得,有一次一起与古元出去写生,他问道:“以前你创作那么多接触社会,表现社会的题材和作品,后来为什么只表现‘美’的东西?你是在逃避吗?”古元默而不答。

古安村理解父亲画中想要表达的话语:太多的运动,伤害了很多人,社会已经令人很不安了!这绝不是当初他们义无反顾,奔赴延安时追求的目标,内心的失落,古元无以言说,他只好通过画面表现出他内心寻找的理想,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古元的水彩画与一般的风景画有根本区别!”

辞去院长职务不久后的1992年,古元又身患重疾。蒋玉衡在回忆的文章中写到,古元觉得整天躺着养病闲得难受,所以还是拿起笔来画点小水彩,古元说,“我在作画中感到很大的乐趣。”

晚年古元的水彩画不再是曾经恬静、优美的画面,反而呈现出强劲、充满力量的动感。古元的水彩画《黄河》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咆哮奔腾的黄河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一艘小船在激流中颠簸向前,船工们艰难顽强地划着桨,努力向前。波涛汹涌,富有动感的画面,已经和他早期的宁静、细腻有了天壤之别。

古元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是“骆驼”,在晚年时画过多幅。抱病而做的《西出阳关》就是其中之一,画面描绘了在风沙翻滚的大漠中,一支驼队,艰难而缓慢地行走在大漠中。人生晚年,画出这样的作品,古元又是怎样的心境?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西出阳关 古元 纸本水彩 36×51cm 1991年

古元病重的时候,彦涵到家探望他,那时的古元,说话也很困难了,两人拉着手,捏的特别紧,两个人都默默地掉下眼泪。

另一件著名的版画作品是他的《骆驼赞》,刻在画面的话语就是古元个人真实的写照:负重任劳,取之甚少,予之甚多。不管严寒风旱,总是昂着头,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进。

“一生的回顾,也抱着未能实现的遗憾!”古安村介绍,古元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还发现很多稿子,“我真是经常要流眼泪,他有很多创作,都没来得及做,仅仅是草图。在我登记他的作品清单时,未完成的作品很多,就像一个未完成的交响乐,没有尾声。”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树林斜影 古元 纸本水彩 25.4×32.2cm 1955年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教堂 古元 纸本水彩 30×20cm 1961年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多瑙河大桥 古元 纸本水彩 25.1×32.5cm 1961年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庐山小景 古元 纸本水彩 28×40.5cm 1977年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景岗杜鹃红 古元 纸本水彩 30.3×34.9cm 1980年代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雪山 古元 纸本水彩 39.5×54.3cm 1983年


名家说古元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79年,古元在三里河住所创作《悼念和战斗的诗篇》

古元的木刻和水彩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像诗一般的优美,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和内蕴丰富的灵慧。

——彦涵(版画家)

也许某些艺术家的木刻是可以学的,因为它是“知识的”,但古元的木刻是没法学的,因为它是没有技法的,是“感觉的”。

以古元为代表的解放区的一代艺术家,却在不为艺术的艺术实践中取得了最为有效的进展艺术的根本课题不在于艺术样式与样式之关系,也不在于泛指的艺术与社会文化之关系,而在于艺术样式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艺术的本质进展取决于对这一关系的认识及调整的进展。

——徐冰(当代艺术家)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漓江渔舟 古元 纸本水彩 26.2×34.9cm 1991年

我在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下午三时,发现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乃中国共产党之大艺术家古元……我惟对于还没有二十年历史的中国新版画界已诞生一巨星深自庆贺,古元乃他日中国国际比赛之一位选手,而他必将为中国取得光荣的……

——徐悲鸿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大漠飞沙 古元 纸本水彩 25.5×37cm 1992年

他的水彩画就如同他的为人一样,非常的朴实无华,不炫技、不张扬,把自己想说的话和全部感情都倾注到水彩画的创作中,用作品去倾述、去表达。他对自然有着敏感的观察,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深情的热爱。所以,理解古元先生的水彩画需要从“情”入手,这样才能探寻到作品中最打动人的本质。

——王明明(北京画院院长)

古元的美,美在纯粹,美在真诚,美在亲切。这种美源于他对民众朴素的情感,对艺术纯净的初心,对自由真切的追寻。

——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秋之韵 古元 纸本水彩 32.5×43.2cm 1990年代

如果能够静心仔细“阅读”古元先生在延安时期的每一件作品,你会慢慢淡出对题材的惯性认识,对内容的狭隘认知,自然淡入的是对人的关注、对性格的关心。

——李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古元简介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 1983年,古元在玉渊潭写生

古元(1919-1996),字帝源,广东珠海人。著名版画家、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

古元1919年生于广东中山。1938年赴延安革命根据地,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2年,木刻作品由周恩来带到重庆,参加全国木刻展,深受徐悲鸿赞许。1951年创作了大量版画和水彩风景画。古元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古元纪念文集》、《古元画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等。

文章整理:势象艺术


画家古元——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势象空间是中国领先的独立艺术经纪机构和资深画廊,由李大钧创办,以中国现代主义和新绘画为主线和基石,设有二十世纪现代艺术部、当代艺术部,代理推广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如吴大羽、张光宇等,并与当代艺术的重要艺术家进行良好合作,呈现各时期先锋艺术家的状态和作品,奉行"以艺传道,以藏立业",是当代艺术生态系统的重要机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北花园金家村中街6号吉里国际艺术区东区E2势象空间

官方微博:势象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