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鬆:高潮即將到來

最近幾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關於加息節奏的“紛爭”,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但我關心的是,這兩個人真的有原則性分歧嗎?

其實,對美國政府而言,是暫緩還是加快加息的步伐,是一個兩難選擇。

因為,一旦美聯儲暫緩加息,油價就會跟著漲上去,進而壯大那些產油國的國力。而這些產油國中,很多國家是同美國唱對臺戲的,更主要的是,這個局面的出現還會增強俄羅斯等國在中東、東歐和美洲的影響力,這顯然是特朗普和鮑威爾不願意看到的。

而加快加息進程則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會受到打壓,產油國利益受損,那些原油等大宗原材料的輸入國,比方說歐洲、中國、日本和印度等會因此獲益。這些國家實力的壯大,同樣會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這顯然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如松:高潮即將到來


這就形成了蹺蹺板的關係。

沒有信用,世界經濟不復存在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全球經濟和貿易都是依靠信用來維繫的,如果沒有信用,世界經濟就不會存在。

因為,在完全沒有信任的時候,買方絕對不會把貨款先行支付給賣方,賣方也絕不會先將商品發送給買方,因為這意味著巨大的風險和損失。

眾所周知,在一個經濟體內部,本幣維繫的是本國的經濟運轉,當本幣劇烈貶值的時候,也就喪失了信用的職能,最終必然導致了本國經濟的劇烈萎縮。無論上世紀90年代的蘇聯、本世紀初期的津巴布韋還是現在的委內瑞拉,都在演繹這一最基礎的經濟規律。

推演到全球市場,充當國際貿易基石的則是作為硬通貨的貨幣,當它們出現以下兩種情形之一的時候,國際貿易就會萎縮甚至消亡:

其一,所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集體快速貶值,喪失信用,這會讓國際貿易基本消亡,因為基本沒辦法進行交易了。為什麼說會基本消亡而不是徹底消亡?因為還有黃金,它還可以維繫部分全球貿易。

其二,主要的可自由兌換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量減少,形成國際市場上的信用緊縮,也會起到打擊全球貿易的作用。

而無論是美聯儲加息縮表,還是特朗普開啟貿易戰,從國際信用的角度來說,都會起到減少美元輸出、緊縮國際信用的作用。也就是說,特朗普和鮑威爾其實穿的是同一條褲子。

國際貿易最困難的時刻即將到來

這個時候,很多人會想起歐元。

2015年之後,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去年年底之後,更是開始縮表,緊縮國際市場上的信用,但由於歐元還在進行量化寬鬆,對國際信用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

不過,從今年底開始,歐元基本上會終止量化寬鬆,走向緊縮的道路。所以,國際市場的信用緊縮即將開啟高潮階段,國際貿易最困難的時刻也就開始了。

國際貿易受到壓制,自然就會影響全球的經濟增長,這一點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始顯現。這是國際市場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如松:高潮即將到來


▲主要國家今年各季度的經濟增長率

由上表可知,德國、日本都出現了經濟失速,歐元區的經濟增速下滑明顯,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在緩慢下滑,恰恰這幾個經濟體都是對國際貿易最依賴的經濟體。

我的判斷是,當美聯儲收縮到一定階段尤其是開始縮表之後,再疊加貿易戰效應,將給全球市場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歐元收縮更是會加劇這種狀況,本文開始所說的蹺蹺板關係也就不復存在。

走到這一步,我們將會看到,全球經濟增速開始走低,部分國家的經濟實力開始下滑,很多非美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將被大大削弱,這對美國是有利的。

與此同時,隨著這些國家經濟增速的下滑甚至失速,對原油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會大幅下滑,相應地原油價格也會走低,進而打擊到俄羅斯等生產大宗原材料的國家,這對美國也是有利的。

一味樂觀或者悲觀,都沒出息

一些人說如松比較悲觀,其實悲觀和樂觀都是不可取的,一味悲觀或一味樂觀的人都是沒出息的人,客觀地認識市場才是正確的做法。那麼,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演化呢?或者說,什麼時候需要樂觀呢?

在我看來,今天的世界經濟面臨兩把“刀”的威脅:第一,無論未來美聯儲加息的頻率如何,但繼續縮表是定論;第二,明年開始,歐元基本會確定進入收縮週期。

以上兩把“刀”,都會造成國際信用的劇烈收縮。世界各國的各種泡沫由此將受到重擊,因為這些泡沫都是依靠債務支撐的,當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債務開始大規模爆發的時候(表現為資產價格的劇烈下跌或貨幣大幅貶值,當然也可能是兩者兼具,各國的選擇會各不相同),就會造成本國經濟的劇烈衰退。

最終,這些國家的經濟衰退又會帶來美國的經濟衰退,這些國家的債務不斷爆發,更是會造成美國金融機構的壞賬積累,進而推動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轉向。

為什麼美國經濟會在今天佔據有利地位?根源在於2008年美國進行了比較徹底的去槓桿過程,而當時的非美經濟體拒絕去槓桿。

國際信用是全球經濟和全球貿易的“壓艙石”,現在還處於不斷減少的階段,也就是說,全球資產價格、債務問題的爆發還處於前期,高潮尚未到來。只有到了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又開始向國際上輸出信用的時候,才到開始樂觀的時候。

功夫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