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人活一世,只欠两人”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两个人?

老张谈三农


农村老话“人活一世,只欠两人”,是哪两个人?

俗话说,养儿方懂父母恩。但是,当我们懂得父母恩情的时候,他(她)们已经是风烛残年或者驾鹤西去。于是古人作诗叹息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活一世,只欠两人。指得就是天大地大父母恩情最大的亲生父母。这个世界,要说大公无私的人,除了父母,真的还不好找。古人还说,养育之恩大过天,养育之恩重于山。因此,儒家正统,对于父母的赞颂是“天地君亲师”。把孝道思想提高到了极致,认为“百事孝为先”,一切活动都围绕在一个“孝”子周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长大了就要外出求学,打工,经商,做官。就要离开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可以说是“忠孝难两全”了。但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算我们离开父母,最牵挂我们的还是父母,“儿行千里母担忧”。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山,是我们的靠山,这水,是我们的港湾!


人活一世,只欠两人。父母的恩情是还不完的。因此古人说父母的恩情是:今生无以为报,来世何以偿还?古人有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说的就是回报父母恩情的孝道故事。不说人类,就是动物也懂得回报自己的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就是很感动人的场景。羊羔小的时候就知道跪着吃奶,乌鸦老了年轻乌鸦知道用嘴喂食自己的父母。我们人类更早努力回报父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恩情是还不完的。为什么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个是还不起的。然后养育抚育之恩,更是难还。后面还有受教育,结婚买房子,帮带孩子等,父母都是任劳任怨,没有要求回报的。

因此,人活一世,只欠两人。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上行下效,把父母的爱传承下去。及时行孝,有口饭吃,不让父母饿着,有间房住,不让父母困着,有件衣服穿,不让父母冻着,有点时间就陪父母说话,不让父母孤独了。


俯仰天地间,别的事情可以辜负,唯有父母的恩情,不能辜负。欺人莫欺心,人在做天在看,对父母好点就是最大的道义。


农民妹子一枝花


农村老话“人活一世,只欠两人”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两个人?

俗语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导航条,它可以让我们走的更加的稳健,它告诉了很多我们为人应该懂得的道理。“人活一世,只欠两人”这两个人就是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的,最不求回报的,最长久的……父母对我们的爱岂是千万无语可以讲的完的,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岂是百语千言可以说的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之”,一整部《孝经》皆是教我们如何去报答我们的父母,如何去纪念父母对我们的恩情。人这一世,会遇到很多的人,但最关心我们的还是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咿呀学语的时候,他们默默陪伴,在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们默默替我们开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得到我们的传承,需要得到我们所有人的身体力行,或许你不能每天都陪父母,但你起码可以每天打个电话,或许你不能每日在父母膝前进孝,但是你起码可以做到有空就回家看看。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太多的人,有很多都是擦肩而过,有很多都只是一面之缘,但父母从开始到结束,既在起点,也在终点……在现代社会有很多可以尽孝的方式,你可以用声音、图片、短视频、小视频记录关于父母的一切,去带父母去看星辰大海,或者说将他们接到你的身边就是最大的孝顺了。“人活一世”,需要感激的人有很多,需要记住的人有很多,“只欠两人”唯有父母,因为你永远也还不了父母的恩情。


老农民说事


农村老话“人活一世,只欠两人”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两个人?

俗语就像农民一样朴质率真,有时候尖刻的让人脸热,但确实也有道理;“人活一世,只欠两人”,就是这类俗语。那么,它是什么意思?是否有道理?

在古时候,非常讲究“孝”,认为“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善”的基础;“孝”指的是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人活一世,只欠两人”,讲的就是“孝”;它的意思是,人的一生,最亏欠的只有两个人:父亲和母亲;他们的恩情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

从小的时候,母亲用她的乳汁哺育着子女,父亲用他的双手为家遮风避雨;稍长,父母又要为子女的温饱病痛操心,成年后,父母又为子女的工作婚姻担忧,成家以后,父母又会为子女的生活担忧;而子女回馈给父母的是什么呢?有的人习惯了索取,理当自立之年,依然靠父母活着;有的人认为自己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对父母冷漠;有的人为自己的家庭打拼,忽略了父母的存在;当看到年迈的父母,拄杖倚门盼子归的时候,只感觉是一种多余。此时,年迈的父母在子女的心里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养儿方懂父母恩”,当子女有了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操透了心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自己原来欠了父母那么多,自己一生一世也难以偿还。所以有了“人活一世,只欠两人”这个俗语的出现。

为人子女,不要冷落了父母,把父母放在心上。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小时听老人经常说这样一首民傜“马雅雀(喜鹊),尾巴长,娶上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后头,把媳妇背到炕头上”。话说的有些凄凉,但却是普通存在的事实。

中国是非常讲孝道的国家,然而由于生活的规律,能做到二十四孝那样,还是很少的。过去,女儿大了出嫁了,儿子大了娶了媳妇单独过了,特别是现在,许多的人在外谋生,天天忙于生活,忙于自己的家庭,就是心里很惦记老人,实际生活中,也难很好的照顾老人,而一旦老人去世,静下心来,想想世间的人们,还是认为父母的恩情似海深,自己却没有很好地报答,空留遗恨,会觉得“人活一世,只欠二人”,那就是欠父母的太多了。

我有位同事,已退休了,儿子很有出息,清华毕业,赴美留学,后在美工作。有一次回家了,带给父母不少的钱。但他父亲说了一句话“我们老了,你给这么多钱,有什么用,连面也见不上”。很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老人们的心思和无奈,钱是解决不了一切的,人老了,心灵难免会感到孤寂,儿女不在身边,这种心灵上的孤寂难免更重,都说老人爱悲秋,老人悲秋的根本愿因就是因为心灵上的孤寂。

天有阴晴圆缺,地有悲欢离和,自古事难全。但身为儿女,是因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量克服自身困难,多给父母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安慰。


春日之虎


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是上天给了我们和父母相守一世的幸运!他们不仅把我们带来了这个世界,还含辛茹苦的伴我们成长,助我们成才,这份恩德永生难忘!虽然他们不能给与我们最想要的。但是他会把他们最好的都给我们,把所有的爱都无私的奉献给了我们!如果说这个真实的世界处处充满尔虞我诈,那么只有你的父母是你永远最踏实的港湾!人的一生很短暂,切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也不能忘亲恩!希望大家都能多多陪陪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们老了,要求的非常简单,不是什么荣华富贵,只是一家团圆,仅此而已!



山野馋嘴巴


虽然我没听过这老话,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人应该是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可能有人会骂我,这两个人就应该是父母。但是我不这么认为,评价一个人是否孝顺,不是凡事表现在对父母百依百顺上。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人生能幸福,有爱人陪伴,年迈有孩子照顾。这应该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希望。做为孩子怎么能完成父母的希望呢?我觉得就应该尽可能的照顾好爱人和孩子。如果你没有照顾好爱人和孩子,家庭妻离子散。就算你对父母在怎么百依百顺,你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因为父母会为你操碎心,死都不能瞑目,因为啥?死了还要惦记你,因为没人照顾你,爱你。


清新小意


说的对,现实的社会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


袁尽召


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父母把每一个当子女含辛茹苦养大成人,等儿女长大,父母就老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报答?

1.假定父母管儿女到16岁,父母老了,丧失了基本生活能力时,那个儿女能像父母对子女那样尽心尽力照顾好父母?

2.中国的父母还要替子女照看孙子,孙女,父母的耐心和无私贡献,子女能做到像父母照顾子女那样有耐心吗?

所以说:儿女永远报答不了父母恩,这句话是对的,人一生只欠二个人的,那就是欠父母的。


快乐男孩175930866


屁话少说,什么时候付清工资,在为你卖命,不付工资,不要打扰。


水中的鱼133540566


这个世界除了父母以外谁也不亏欠,他们给予我们的我们这一辈子都还不完,所以,对父母好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