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在目前的藏家圈子裡,有一種叫馬齒焊的技術曾經非常受到追捧。清代陳克恕《篆刻針度》中這樣描述“用牙,頭髮及硝各燒灰等分,釅醋調畫刀口如鋸牙狀,號馬牙鋼,磨礪不與餘鐵同鱗,為獨堅也。”


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聽起來十分神奇,淬火就可以做成這樣山巒疊嶂的精細紋路,有的朋友還把這一層一層的鍛紋稱之為“峰”,發展到看刀好不好就去數刀刃上的“峰”有幾座。這個已經有點玄學的意思了。

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這就是傳說中的馬齒焊。刀刃上的“馬齒”鍛紋清晰可見。而且有明顯的鍛打痕跡。和清代的描述完全不同。清代描述的“馬齒”更接近於日本刀的波浪形覆土燒刃,而這種馬齒形狀的花紋明顯是鍛造上去。


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大家可以看到,這根刀條的刃口位置被剪了很多豁口。這些豁口就是馬齒的“山峰”的來源。

然後,鐵匠們會仔細打造出硬度極高的剛條子,就大概像這個一樣


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一長一短。為啥呢,長的是夾在剛到刀刃上,短的是夾在鋼刀的刀尖上。


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瞧,就這麼簡單。所謂馬齒,就是把把軟鐵交錯地夾住一條窄窄的鋼條然後把軟硬不同的金屬材料“焊接”到一起,變成一把既韌且利的刀。這樣的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省材料。


明清古刀上的馬齒焊到底是啥?



在進入近代以前,這樣的鋼材非常的昂貴,如果採用日本刀的做法,也就是包鋼的話,就會變成整個刃部都是鋼,傳說中的“三枚合”就是這樣的工藝。如此做法價格昂貴成品率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