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目標:先選學校再選專業,還是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高考、考研擇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決定考生的一生的道路,因此一定要慎重。但近年考生和家長盲目跟從各種大學排名,很多學校虛高的排名脫離了社會認可與實際水平都是毫無道理的,只通過排名來左右自己的選擇,吃虧的是考生自己。

考研目標:先選學校再選專業,還是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一、到底是先選學校重要還是先選專業?

1、學校優先原則:

好學校的價值,其實就是體現在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名校與非名校的差距,並不僅僅是一紙學歷,而在於教育資源。美國思想家梭羅曾在《種子的信仰》把好學校比喻為“一方池塘”,好學校能給我們提供更加優勢的平臺,接觸更深層次的教育理念,結交學術界的資深教授。

名校是我們接觸他人時遞出的名片,這張名片自帶光環,為你塑造一個更好的第一印象。《思考快與慢》裡提到過幾個經典例子,當別人無法通過深度接觸你的時候,那麼你的頭銜,穿著等等外在表現,就決定了他們對你的看法。

考研目標:先選學校再選專業,還是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2、專業優先原則:

研究生階段較本科生階段眉毛鬍子一把抓粗放式的培養不同,它要求學生專注地研究某個學科的細分方向,將精力集中於一點做到極致,這方是“研究”,才是“深造”。而這“一點”,便是專業。若是考研不顧專業只顧院校,豈不是本末倒置?

往深了說,專業代表著你個人的職業興趣。因為熱愛,所以選擇,這並不是套話。碩士期間任務比較重,學習內容也相對單調,如果你的專業是你喜歡的,才會有熱情有動力去為之傾注心血,學習的效果也更好。

兩個方向好像都很有道理,那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圈子裡有一句話總結的很好:“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這個基本可以作為一個方向性的參考。但是很多學生在選擇考研專業和院校時,基本處於“雙盲”狀態,對學校和到導師的情況一無所知,對自己的興趣能力缺乏認識。

考研目標:先選學校再選專業,還是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二、明確考研目標,專業學校綜合考量

考研目標明確的學生,在選擇目標專業時會非常快速果斷,早早進入備考狀態。但是更多的考試,會出現選擇困難的現象。比較常見的例子:考生甲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己本科所學的專業,另一個是自己意向專業。考生甲覺得本專業有基礎,上手複習更快吸收知識,但是意向專業是感興趣,有動力去不斷深入研究學習的,但是感覺競爭會很大,考研成功的幾率不大。

事實上,存在選專業困擾的同學,都是因為對自己不夠自信,或是沒有很好的理清自己的發展方向。在我看來,選專業,是一定要與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相關聯起來。讀研,不能只是讓自己獲得碩士學歷,更重要的是掌握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技能。

考研目標:先選學校再選專業,還是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每一次更換專業或職業方向,都是很困難的。如果研究生階段,沒有選好未來發展方向,又過去2-3年的時間,在就業工作的時候,考生想找意向工作時,會發現缺乏相應的工作技能,而自學另一個專業,又是非常有難度的。當然,每個人的考研原因不同,有的人確實只需要學位,而不在乎專業內容。那麼專業隨便選,學得開心就好。

相對來說讀研看的是專業實力,不像本科那樣主要看學校名次,所以還是選一般重點高校的名牌專業好。當然,要是能夠選擇好學校的好專業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