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鑫旭傳媒據許昌論壇都市頻道綜合訊:不炒股、不買基金、不投P2P,只相信銀行存款,這是在理財方面較為保守的人最堅定的信仰。但稍不注意,存款單都能分分鐘變保險單,不但收益受損,本金都有可能不保。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58歲的李大娘到現在也不知道啥是保險,靠著種地和一個小賣部,一年能有點盈餘。她只認一個理兒,錢存到銀行,拿著存單才是最安全的。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5月9號,李大娘拿著兩張快過期的存單,到鎮上的郵政銀行換新存單。銀行工作人員說,碰巧正在搞活動,便拉著李大娘開會去了。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李大娘說,開完會回來,工作人員拉著她又是拍照又是介紹的。結果存單沒換成,裡面的兩萬塊錢被存到了一張銀行卡內。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一個月沒啥動靜,到6月4號,家人收到一份保險合同,家裡的年輕人正好看到,趕緊到銀行查查,才發現當時的那兩萬塊錢被買成了保險。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保險合同上登記的很清楚,險種叫“惠添利兩全”,每年交兩萬,得交夠三年六萬多塊錢,而交過的錢不能提前支取。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家裡本不寬裕,還得供著保險。更讓家人惱火的是,李大娘壓根沒簽名,也沒留電話,也沒接到過保險公司的回訪電話,合同上寫的有十五天猶豫期,可過去一個月才拿到合同。李大娘和家人來到銀行一問才知道,原來,她跟著工作人員去開的那個會是推銷保險的宣講會,開完會就被辦了個保險業務。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可李大娘啥資料也沒提供,也沒簽字,也沒有電話回訪,合同咋就辦成了呢?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李大娘家人不答應了,一個老太太啥也不懂,不能就這樣把存款變成了保險。經過協商,郵政銀行答應一個星期內給他們一個答覆。

沒提供資料沒簽名!許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險?

△大娘去存款 “忽悠”成保險

目前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被誤導而購買保險。但因保單上有自己親筆簽名,無法提供“被忽悠”證據,往往只能吃啞巴虧。

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希望大家前往銀行辦理業務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 不要被銀行工作人員的“誘人”表述所迷惑。當有人向你推薦“高於銀行同期利息”的產品時,一定要核實是存款還是保險,如果是保險,中途退保可能造成收益損失,而在繳費期內退保的話,本金也有可能遭受虧損。2. 籤合同時一定要看清楚落款,是銀行還是保險公司。判斷是存款業務還是保險業務的最直觀證據就是合同。 3. 確認向你推薦產品的人是銀行真實工作人員。在銀行大廳向你推薦保險產品的不一定就是銀行員工,所以,一定要向大堂經理或者櫃檯內其他工作人員核實此人身份。

那麼,如果已經中招,又該如何最大程度地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呢?

1、通常情況下,投保人在購買保險後有15天的猶豫期,在此期間退保免費。所以如果你有幸在15天之內識破騙局,可及時退保。2、 如果確係被誤導使得存款變保險,導致財產遭受損失,可先與銀行協商解決,如無結果,可到消費者協會或相關部門進行投訴,當然,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實際上早在2010年,原中國銀監會、中國保監會就曾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規定商業銀行可開展代理保險業務,但明確要求“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存款、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產品混淆銷售”“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

2012年,原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人身保險銷售誤導行為認定指引》,規定人身保險公司、保險代理機構以及辦理保險銷售業務的人員,在人身保險業務活動中,不得有“誇大保險責任或者保險產品收益”“ 以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存款、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等欺騙行為。

如果你或者身邊的人遇到了這種情況,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