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鑫旭传媒据许昌论坛都市频道综合讯:不炒股、不买基金、不投P2P,只相信银行存款,这是在理财方面较为保守的人最坚定的信仰。但稍不注意,存款单都能分分钟变保险单,不但收益受损,本金都有可能不保。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58岁的李大娘到现在也不知道啥是保险,靠着种地和一个小卖部,一年能有点盈余。她只认一个理儿,钱存到银行,拿着存单才是最安全的。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5月9号,李大娘拿着两张快过期的存单,到镇上的邮政银行换新存单。银行工作人员说,碰巧正在搞活动,便拉着李大娘开会去了。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李大娘说,开完会回来,工作人员拉着她又是拍照又是介绍的。结果存单没换成,里面的两万块钱被存到了一张银行卡内。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一个月没啥动静,到6月4号,家人收到一份保险合同,家里的年轻人正好看到,赶紧到银行查查,才发现当时的那两万块钱被买成了保险。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保险合同上登记的很清楚,险种叫“惠添利两全”,每年交两万,得交够三年六万多块钱,而交过的钱不能提前支取。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家里本不宽裕,还得供着保险。更让家人恼火的是,李大娘压根没签名,也没留电话,也没接到过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合同上写的有十五天犹豫期,可过去一个月才拿到合同。李大娘和家人来到银行一问才知道,原来,她跟着工作人员去开的那个会是推销保险的宣讲会,开完会就被办了个保险业务。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可李大娘啥资料也没提供,也没签字,也没有电话回访,合同咋就办成了呢?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李大娘家人不答应了,一个老太太啥也不懂,不能就这样把存款变成了保险。经过协商,邮政银行答应一个星期内给他们一个答复。

没提供资料没签名!许昌一大娘去存款咋就被“忽悠”成保险?

△大娘去存款 “忽悠”成保险

目前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被误导而购买保险。但因保单上有自己亲笔签名,无法提供“被忽悠”证据,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希望大家前往银行办理业务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 不要被银行工作人员的“诱人”表述所迷惑。当有人向你推荐“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产品时,一定要核实是存款还是保险,如果是保险,中途退保可能造成收益损失,而在缴费期内退保的话,本金也有可能遭受亏损。2. 签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落款,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判断是存款业务还是保险业务的最直观证据就是合同。 3. 确认向你推荐产品的人是银行真实工作人员。在银行大厅向你推荐保险产品的不一定就是银行员工,所以,一定要向大堂经理或者柜台内其他工作人员核实此人身份。

那么,如果已经中招,又该如何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呢?

1、通常情况下,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有15天的犹豫期,在此期间退保免费。所以如果你有幸在15天之内识破骗局,可及时退保。2、 如果确系被误导使得存款变保险,导致财产遭受损失,可先与银行协商解决,如无结果,可到消费者协会或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当然,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实际上早在2010年,原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可开展代理保险业务,但明确要求“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2012年,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规定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夸大保险责任或者保险产品收益”“ 以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等欺骗行为。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遇到了这种情况,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