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阪坡》看楊小樓的“武戲文唱”

《長坂坡》是京劇傳統劇目,選自《三國演義》“趙子龍單騎救主”。故事敘述的是: 劉備自新野撤走,在長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殺,與家眷及下屬失散;趙雲捨死忘生,單槍匹馬多次衝入曹營,屢涉險境,終於在萬馬軍中救出幼主阿斗,突出重圍。 這是一出經典的長靠武生戲,頗受觀眾歡迎。

《長坂坡》演了大概有上百年,若論誰演的最好,梨園界一致認可: 非楊小樓莫屬,楊小樓有“活趙雲”之稱。楊小樓之後,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厲慧良等武生名家都擅長此戲,雖然各有發揮,但都是師從楊小樓,深得楊派武生藝術的精髓。

楊小樓(1878年-1938年),名三元。安徽懷寧人,京劇名家楊月樓之子,幼時入小榮椿社學藝,從師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十七歲出科,在京、津兩地搭班演出,得義父譚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壽、張淇林、牛松山等人的指點,後拜俞菊笙為師,深得“俞派”藝術真傳。楊小樓發揮自身優勢、博採眾長,最終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楊派”,而確立了在梨園界的“武生泰斗”地位,並尊為“國劇宗師”。楊小樓還與梅派創始人梅蘭芳、餘派創始人餘叔巖並稱梨園“三賢”。


從《長坂坡》看楊小樓的“武戲文唱”​“楊派”藝術的最大特點是“武戲文唱”。何謂“武戲文唱”?傳統戲中的武戲,顧名思義是拳打腳踢、耍刀舞槍。但是,武戲首先是戲,也就是有故事、有情節、有人物,而這些需要武戲演員體現出來。如果一味地賣弄疊撲滾打和舞槍弄棍的技巧,而不注意刻畫人物,那麼舞臺上看到的就是雜技表演了。這裡絲毫沒有貶低雜技藝術的意思,但是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而楊小樓演戲就是根據不同劇目和不同情節能夠完美地通過唱唸做打來刻畫人物,而不是單純地賣弄技巧和武藝。梅蘭芳曾與楊小樓同臺合作多年,他在《舞臺生活四十年》的回憶錄中說,他和楊小樓合作演出最多的戲就是《長坂坡》。梅大師在回憶錄中詳細敘述了楊小樓的表演特點。《長坂坡》的第二場是劉備唱一句悶簾導板後,在趙雲保護下,偕同糜夫人和甘夫人一干人等以及眾百姓上場。趙雲的上場並沒有特別的身段,也沒有響亮的鑼鼓,只是隨大眾魚貫而上。但他臉上一副莊嚴、沉靜、愁思的表情,立刻把觀眾帶到了劉備一行前面道路迷茫、後面大兵追趕的兇險境地之中。人馬安頓下來後,劉備對趙雲說:“你看秋末冬初,寒風透骨,好不淒涼人也!”趙雲躬身答道:“主公且免惆悵保重要緊。”楊小樓的這句唸白自然流露出對主公劉備的誠懇關懷,十分感人,因此他每念這一句時都是全場的彩聲。梅大師評論說,“一句唸白能在全場觀眾中收到這樣大的交流效果,我沒見過第二個演員能夠做到。”這是趙雲第一次上場,也沒有任何特殊動作,僅憑一句唸白就感染了觀眾,楊小樓的藝術功力非同一般。


從《長坂坡》看楊小樓的“武戲文唱”

“掩井”一場是全劇的“戲核”(最精彩的一段),也是楊小樓和梅蘭芳的對手戲,看兩位超級高手過招那是難得的藝術享受。梅大師扮演的糜夫人懷抱阿斗在亂軍中被箭射中,倒臥在一座枯井旁邊。這時,趙雲悶簾念“馬來呀!”上場。他一路廝殺,一路尋找阿斗,突然看到糜夫人懷抱阿斗正在路邊啼哭,立刻下馬,行君臣大禮。趙雲請糜夫人抱阿斗上馬回營。但是,糜夫人不肯,因為趙雲若無坐騎難以殺敵,而小阿斗也難以得救。於是,她決定投井自殺而讓趙雲懷抱阿斗殺出重圍,與劉備會合。這裡有一段幾秒鐘“跳井”的表演,糜夫人站井沿(椅子)上朝井下跳,趙雲急切中從後面想抓住糜夫人、但僅把她的外衣抓在手中,人卻落井而亡。這個過程雖然是一瞬間,但是演好了十分不易,特別是把糜的外衣抓掉是很見功夫的,因為忙亂中趙雲如果揪住糜的衣服不放,而衣服又脫不下來,那麼糜則很可能被趙雲揪了回來,這戲可就演砸了。現在的演出中,旦角怕演不好,就在上場前把外衣脫下披在身上,這樣做顯然是太假了,無戲可言。

梅、楊二位大師是怎樣演的呢?梅在跳井之前已經開始準備,他稍稍聳動肩背,使外罩與裡面的衣服有所分離。這時楊的手已伸到梅的後背位置,就在梅跳下之際,楊用手指一摁,略一推搡就同裡面衣服分開,然後迅速把外罩抓起,梅則兩臂向後伸去,並順勢從袖口中退出,順利地從椅子上跳下,完成跳井的動作。這個動作每演到此必然引起整個劇場的轟動,成為這出戏最大的看點。這一系列動作瞬間完成,看似輕巧,其實包含了兩位大師各自的絕活兒和默契的配合,這些是很難用文字能夠表達的。比如,梅聳動肩膀的勁頭、楊用手指摁梅後背的輕重,都是有尺寸但又難以說準確的。這就是老藝人的絕活兒。


從《長坂坡》看楊小樓的“武戲文唱”

值得一提的是,楊小樓這段精彩表演的背後有著深刻的內涵。趙雲為何冒死反覆在曹操大軍中衝進殺出,目的就是要保護好劉備的兒子阿斗。糜夫人攜阿斗被衝散,趙雲失職,於是重回戰場一路尋找。見到糜夫人後,他首先想的是否阿斗安在,所以他驚喜地唱道:“果然懷抱小主人。”糜夫人跳井後,趙雲把小主人藏在胸前鎧甲之內,認蹬上馬殺向曹兵。在殺退敵兵的間歇,他掀開鎧甲一看,“咦,他倒睡著了!”楊小樓此刻的表情把趙雲渾身是膽又一片忠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長坂坡》是出武戲,但演員抓住細節把戲做足,趙雲的形象就樹立起來。這正是楊小樓“武戲文唱”的精華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