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統籌推進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

淺談如何統籌推進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

繼“宜昌會議”、“南京會議”後,2017年10月,公安部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公消[2017] 297號),從全國層面對智慧消防作出戰略性佈局,各地智慧消防建設正如火如荼展開。但是,在對智慧消防發展過程缺乏系統性研究,不積極解決智慧消防法律上、體制上、機制上的問題,僅僅依靠“政府模式”大幹快上,容易使智慧消防缺乏可持續性發展。本文分析了智慧消防發展過程,探討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建設,利用經濟、技術手段,分階段、分層次統籌推擠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建設。

淺談如何統籌推進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

智慧消防-力安

一、智慧消防的含義

隨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和落地發展,智慧消防也緊隨著呼之即出,並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並逐漸代替消防信息化、智能消防、數字消防等提法。事實上,智慧消防範圍更廣,涵蓋了傳統消防向現代消防轉變過程的全部內容。201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後兩批公佈了193個國家試點智慧城市,在這種大背景下,各行各業與智慧城市相關的提法隨著而來,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旅遊等等,智慧消防的概念也逐漸深入人心。2017年,公安部發布的公消[2017] 297號文件《關於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一經發布更是將“智慧消防”這一概念推到消防行業發展最前沿。

智慧消防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對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更多是描述性的。其中提的較多的是:以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如移動計算機技術、智能識別技術、智能化的處理技術等為技術支撐,同時結合其他信息化手段來搭建起一個智能化的消防數字平臺,進而實現把所有單位納入到這個系統裡,以後不管哪個單位發生事故,總控制中心都能在第一時間收到信息並給予及時的處理。以此來實現對城市消防進行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提升消防安全監管的調度、指揮能力及火災救援監管水平、城市內火災的預防、救援能力。行業主管部門歸納為:立足滿足火災防控“自動化”、滅火救援指揮“智能化”、日常執法工作“系統化”、部隊管理“精細化”的實際需求,大力藉助和推廣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消防管理模式,實施智慧防控、智慧作戰、智慧執法、智慧管理。

智慧消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新的理念,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很難對其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智慧消防是傳統消防與科技結合走向現代消防的必然之路,是消防信息化、數字消防、智能消防等發展的更高級階段,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消防加互聯網等新一代技術是實現智慧消防的重要技術支撐。智慧消防不僅智能感知,還需要智能相應。火災自動報警及其控制可以說是智慧消防的起源。

淺談如何統籌推進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

智慧消防系統

二、智慧消防的發展過程

從智慧消防工程的建設來劃分,將其分為感知、智能感知、數據計算分析、初級響應、智能響應五個階段。對比於純粹依賴人力、機械時代的消防,智慧消防發源於互聯網的興起,對報警設備進行聯網,並通過互聯網管理中心進行收集報警信息。後來又通過對滅火設備加裝傳感裝置,對滅火系統進行監控,逐漸升級到對疏散系統、滅火救援設施的監控,再發展到目前的消防設施的全面數據收集。下一步,將從消防設施的物物相連到建築的物物相連,再到數據的計算分析,智能相應,到最後成熟階段,人工智能的充分結合。即智能感知、數據計算分析、智能相應。

感知階段。即單純的縱向數據收集。早在2006年,重慶消防著手建設建築消防設施及火災報警遠程監控系統,這是智慧消防建設的最初階段。該系統是利用公用電話網等傳輸媒介,對聯網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備進行數據採集和實時監控,系統的終端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相關信息傳輸至聯網管理中心,其應用主要為消防部門快速處置火災提供輔助決策。詳見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十一五”期間消防工作的意見》(渝府發[200659]號)。在這個階段,主要服務於消防部隊的滅火工作,解決社會單位值班脫崗樓崗的問題。這個階段主要是“中介模式”,同時,運行公司每月或沒季度對各控制室報警情況形成書面報告送各消防執法部門,作為執法參考,但數據單一,結論簡單,沒多少實際運用價值。加上聯網單位每年需要支出一筆運行費用,到後來實際上是形同虛設。這可以

看做是重慶市智慧消防的開端。後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為確保建築水滅火系統的正常運行,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重慶市消防總隊開始推廣水壓實時監測系統,即從單純的報警信息向消防設施信息數據收集的轉變。這是數據感知的發展階段。目前,正在實施的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已經開始進入消防設施數據的全面收集階段。

淺談如何統籌推進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

智慧感知

智能感知階段。單純的消防設施及其相關管理數據的收集,即縱向數據,只是初級的數據感知。而智能感知階段,是在縱向數據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數據收集。它不僅是消防設施及其相連的問題,而是建築數據及其建築與建築相連,需要把智慧消防融入到智慧城市,橫向借用智慧城市的有關數據成果,打通數據壁壘,如公安視頻監控平臺、社會單位視頻平臺、水電數據等等,建築BIM技術將得到極大的運用。這個階段已經不是踩點佈線,而是數據路網的互聯互通。橫向數據網絡打開以後,數據是海量的,如何從海量數據中識別篩選與消防有關有價值的數據,這就需要自動化的智能感知。如一起正在發生的火災,在自媒體時代,網絡上可能有大量的與該火災有關的照片,過去靠人識別是否相關,在智能感知時代,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自動感知哪些照片是該火災現場的,從而為防滅火工作和後期處理提供參考。

數據計算分析階段。數據的感知不是目的。與消防有關的數據感知收集後,就需要通過雲計算對海量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得出結論,預知未來。如某棟建築感煙探測器動作,過去靠人工識別會得出這棟建築某個部位可能存在火災,是誤報還是火警?如果是火災,發展到那個階段?有無人員或多少人在該位置及附近?這需要人工再收集數據,速度慢,時效性差。通過智能響應相關數據後,分析出與該信息相關的一系列有用結論,從而為下一步響應做決策支撐。

初級響應階段。響應主要是在數據感知的情況下做出的反應,有感知就有響應,但這種響應只是對現實簡單的響應,往往是一對一的。在沒有智能感知數據和數據分析的情況下也會有響應,如發生火警後,會按既定的程序機械式的啟動消防設施,而不會根據動態的數據分析後予以自動調整。智慧消防條件下的初級響應是可以通過人工予以調整。

智能響應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工智能得到充分運用,是動態的響應,能夠根據消防的趨勢作出前瞻性的響應,是全方位的響應,響應的時間更快,自動化程度更高分,是建立在數據智能感知的基礎上,是響應的更高級別和更高階段。在智能響應階段,互聯已超越了消防設施的互通互聯,而是建築與建築的物物互通相連。目前消防性能化技術將被進一步的發展運用。到智能響應階段後,目前的消防技術規範、法律法規、消防工作方式將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淺談如何統籌推進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

智慧消防系統

三、智慧消防建設存在的瓶頸

智慧消防這個詞組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但消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為事實上的智慧消防

建設從來沒有停止過。如過去的火災報警遠程監控系統,事實上已形同虛設,以及主要靠人工獲取數據從消防監督角度出發開發的消防安全“四個能力”評定管理系統、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系統、高層建築管理系統等等也會隨著新的平臺開發被整合或退出。但是,其為智慧消防積累經驗的同時,巨大的投入和其生命週期之短也要引起我們的反思。今天的智慧消防建設可能也會面臨同樣的困境。從發展過程看,智慧消防建設存在以下瓶頸性問題。

一是社會單位缺乏積極性。智慧消防建設的推進,需要社會全面參與、支持配合。比如遠程監控在咱們國家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推廣了,而且當時力度還是很大,但是這麼多年來保留下來的沒有幾個,而且還在有效運行更是少之又少,原因出在哪裡?模式裡面沒有單位受益,甚至只有義務。單位原來幾個人值班,還是幾個人值班,多久巡查一次,還是多久巡查一次,甚至面臨監管部門更嚴厲的監管,單位安排更多的人錄入數據,還可能自曝家醜等等。沒有受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會願意參與。單純依靠行政命令來推行,與建設法治社會是相違背的。這個問題不解決,智慧消防的角色是缺位的,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

二是“中介模式”與“政府模式”的問題。前兩年,科技公司對智慧消防的熱情極高,出現遍地開花、重複研發的問題,市場是無序的,標準也不統一,橫向互通性很差。智慧消防建設主要是“中介模式”,完全依靠企業的市場行為。但出於成本考慮,企事業單位對智慧消防的應用缺乏積極性,科研成果缺乏應用場景,沒有市場的應用,再好的科研成果也只能在實驗室。公安部發布《關於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公消[2017] 297)文件後,要求調整城市物聯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運營現有的“中介模式”,推行由政府投資運或政府委託運營的“政府模式”,單位免費接入,並由政府承擔運行費用,即出現大量的政府工程,財政需投入巨大的財政經費。但對一些財政能力相對不足的城市,難以可持續性的投入。單純的那一個模式,難以很好的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三是前瞻性統籌規劃的問題。雖然已經有了全國性的指導意見,各地也響應出臺了短期規劃,但對智慧消防缺乏系統性的基礎理論研究,缺乏分步走的長遠考慮。短期做什麼,中期做什麼,長期做什麼,沒有指導性的意見。同時,全國齊步走,沒有顧及各地的實際情況,短期目標操之過急,草草上馬,會對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四是認知的問題。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市舉辦,更加增進了全社會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的深入瞭解,但與消防的結合,對智慧消防的認識還存在較大偏差,包括從事消防工作的同志。如目前數據的感知、響應還沒有解決智能的問題,導致大家缺乏機器學習思維。對智慧消防還缺乏全面宣傳,還停留在過去感知數據、初級響應的階段,對遠程監控系統還只停留在消防設施相連的階段。對未來還未進行深入思考,導致對智慧消防的理解簡單化、片面化。目前思考比較多的是監管層面,從行政相對人的角度思考未來的較少。

淺談如何統籌推進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

四、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要統籌解決智慧消防可持續發展問題,這就需要從法律、政策、體制機制、市場的角度去統籌考慮,突破現有的制度性約束,形成良性互動。

一是解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問題。我們把智慧消防參與方分為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科技公司、社會單位。目前,在“政府模式”主導下,政府或者主導的行業部門是全面獲益,在全國性的指導意見“五大項目”中,兩項是站在滅火的角度,三項重點站在監管的角度,很少站在社會單位的角度看問題。這樣的智慧消防建設是不全面的。當然,有財政資金,科技公司自然不乏參與熱情,但沒有社會單位的參與,蛋糕很小。絕對的那種模式都會讓智慧消防走向死路,應將“中介模式”和“政府模式”結合起來,重點解決社會單位的參與的瓶頸性問題,核心是解決社會單位的受益問題。為什麼製造企業願意搞智能製造改造?因為智能製造會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同樣,智慧消防運用的需要給社會單位帶來硬件建設投入、消防運行投入、火災風險綜合性的成本節省。智慧消防建設可以幫助建設單位在消防設施的配置上適當降低標準,在防火分區、疏散距離等方面適當放寬,即可以一定程度替代技術性措施,這需要技術標準和立法的修改;可以幫助建築後期消防運行成本的節約,如可以減少值班人數,減少或取消人工巡查,消防執法給予更多的寬容,這需要目前管理制度的修改。至於火災風險目前很難以接受,因為火災沒有必然性,但如果把它與保險、信譽等相關聯,同樣能夠發揮調節作用。

二是解決技術與市場的銜接問題。目前,智慧消防有很多好的技術,但由於缺乏應用場景,技術無法得到檢驗,無法有效轉換為應用,反過來制約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時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模式”的優勢,引導部分單位參與智慧消防技術的推廣。這種引導不是行政命令式的,而是讓參與單位有利可圖。通過與稅收、保險、補貼以及其它優惠政策,使參與企業能夠獲得比投入相等或更多的受益。政府引導性的投入能夠很好的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市場的運用可以做大智慧消防市場,反應出科研急需解決的新的技術問題,打通最後一公里,如此形成良性循環。當智慧消防相關技術應用成熟以後,相關的社會單位不用政府引導,便會積極主動參與。

三是解決融入的問題。目前,在智慧消防建設的初級階段,是數據感知建設階段,包括重慶市目前建設的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一期建設,只是縱向的數據收集。要取得突破,必須解決數據的橫向流動問題,逐步走向數據的智能感知階段。智慧消防並不是單打獨鬥,如智慧交通建設,就會與消防車道、消防車通行相關聯,智慧消防建設也是智慧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就需要消防的智慧建設主動融入向關聯行業的智慧建設。將消防納入建築BIM模型,建築與建築的物物相連,消防作為子系統就會如魚得水,更加有生命力,數據的感知及響應將更加智能化。

四是解決對智慧消防土壤的培育問題。智慧消防建設需要有群眾基礎,需要智慧消防的土壤,但公民對智慧消防的認識幾乎為零。現在消防宣傳僅僅侷限在傳統意義上怎樣防火、滅火、逃生,缺乏消防常識普及的科技含量。這需要將智慧消防納入智慧城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範疇做整體科普,讓公眾感知智慧消防在消防安全領域的強大力量,反過來推進現代科技在消防領域的運用。

全文轉自:中國消防網

參考文獻: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智慧消防,丁宏軍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火災探測與報警分技術委員會六屆二次會議上的報告。

2、關於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公消[2017] 297號)。

3、傅永財,應放,寧江。關於公安消防部隊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的思考[J].武警學院學報,2007(10):67-70。

4、李增,夏一雪。智慧城市預控式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35(5):698-700。

5、巫細波,楊再高。智慧城市理念與未來城市發展[J].城市發展研究,2010,17(11):56-60。

6.程超,黃曉家,謝水波,吳懂禮,蔣為。智慧城市與智慧消防的發展與未來[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37(6):841-8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