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

中国之声:“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

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试出新未来,闯出新天地——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回眸》今天推出第四篇:《“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文章开始,就提到了浙江自贸试验区在保税燃料油业务“放管服”改革上取得的成效,一起去了解下。

围绕着“一桶油”,舟山正在发生蜕变。

今年7月,商务部正式批准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开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加工贸易业务,这是继保税油经营许可权下放至舟山后的又一项重大政策突破。8月,首票加工贸易项下不同税号油品混兑业务在舟山顺利完成,业内预计浙江自贸区保税燃料油加注价格基本可以和新加坡价格持平。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曦预计,随着调和规模的扩大,未来将有更多的海外炼厂调和原料直接运至浙江自贸试验区。

中国之声:“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

吴曦说:“混兑业务模式的开通,使我们可以把燃料油混兑的一些调和原料从生产地一次性的直接拉到舟山这边的消费地,中间省去了很多物流上的环节,同时也就减掉了很多成本,这里面有时间成本,还有物料上的费用成本。”

和去年同期设立的其它几家自贸区相比,浙江自贸试验区的目标最为明确也最为集中,即围绕一个“油”字做文章,以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为突破口,建设东北亚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实现油品产业链为主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

保税油是目前国际上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燃料商品,而我国保税油与国际市场差距较大,这需要政策上的不断“放”、不断突破和试验。去年6月,国家将保税油经营许可权下放至舟山,同时首次明确保税油供应资格的申请条件,更多企业被允许进入保税燃料油供应领域。今年以来,浙江自贸区探索的“保税燃料油供油企业信用监管新模式”等5项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指出:“舟山是一个海岛,它在发展成品油交易、大宗商品交易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舟山要在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能够有助于中国获得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本身它就要形成一个小环境。结合我们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如果没有一系列的‘放管服’作为支撑,这个中心要么很难达到,要么是打了折扣的中心。”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的改革需要稳步推进,以“证照分离”为例,“照”是营业执照,只有一张;而“证”则有很多,涉及不同审批部门,五花八门的“证”实在太多,成为创业经营的“高门槛”。2015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证照分离”,2017年全国10个自贸区同步推进,2018年11月10日全国范围实施,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正是在上海等地已经开展试点的163项中选取的。

不止浙江,不止上海,多项“放管服”改革措施今年已被列入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投资管理领域的船舶证书“三合一”并联办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低风险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行政许可审批改革等等。

改革推向全国,试验却不能停步。在上海浦东,一支进口口红的上市速度几乎与原产地同步,这些都得益于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改为备案的政策,改革前的3-6个月如今减少到3-5个工作日。

中国之声:“放管服”改革,念好“服”字经

欧莱雅亚太区产品安全与法规负责人涂春怡指着一支粉底棒对记者说:“这个是通过进口‘非特’进来的,而且是亚洲首发,在市场上的销售非常好,填补了这类产品的空白,我们非常高兴有这个途径能够帮助品牌跟消费者更加接近。”

“放管服”改革的核心是“服”,这既是一种服务意识的建立,也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王华透露,下一步将继续探索“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升级版,着力推进“照后减证”,构建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

王华表示,“证照分离”改革不仅仅是单个审批事项的改革,更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转变了行政审批方式,破除了市场准入的行政壁垒,方便了企业创业,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从以严格审核为主的准入前审批转变为以信用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从市场准入的审查者、守护者转变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啄木鸟”和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