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歲背井離鄉擺攤只為生存,一朝崛起成為施華洛世奇座上賓

她17歲背井離鄉擺攤只為生存,一朝崛起成為施華洛世奇座上賓

從一個普通農村小女孩到百億富豪需要多久時間?

周曉光告訴你:大概需要40年。

就靠人造珠寶,完成了從小攤販到企業老闆的蛻變之路。

她成功逆襲施華洛世奇,坐上了世界珠寶商的頭把交椅。

為家打拼的小女孩

周曉光可能是整個列車上少有的“乳臭未乾”的遊商,17歲的她已經沿著鐵路網到各個城市兜售她的商品。

白天到城裡面擺攤,晚上趕火車順便睡覺,這是周曉光一天的行程。為了省錢她只買站票,將行囊往地上一扔就成了座位。

17歲的周曉光沒想到她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要持續7年的時間,更沒想到的是她會成為領導數千人的大老闆。

此時的她只想多賺點錢,補貼家用。周曉光是家裡的長女,高中才畢業,就被母親拉了出來做生意。

而她母親僅僅帶她去義烏進了繡花針和打樣,領著她走了幾天便匆匆離開到別處做生意。

不是放心女兒,而是因為她們真的太窮了,兩個人分開可以多賺點錢。

7年間周曉光靠著一張地圖和鐵路,走遍了中國的大部分城市,從浙江到東北,周曉光操著不流利的普通話開始了她的經商生涯。

當地的大娘們看著這個與自己女兒年齡相仿的小姑娘走街串巷兜售貨物,心生疼愛,便想幫幫她,紛紛從她那裡取貨,周曉光的“成績”也總是數一數二的。

在這些好心人的幫助下,離家在外的周曉光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她也想做出一些改變……

從此她也不光是賣商品,她還手把手教人怎麼串線,怎麼縫針腳,熱情的她,回頭客總是很多,也很受人歡迎。

就這樣,從小女孩到已婚婦女,從一貧如洗到小康之家,從飄蕩流離到生活安定。

周曉光用了七年時間。

從小店鋪到大工廠

已經結婚的周曉光想結束顛沛流離的“遊商生活”,過上婚後穩定的“相夫教子”的日子。

她和丈夫在義烏的一家攤位上開起了夫妻店,這一次周曉光同樣做起女人的生意——賣人造珠寶。

她在做遊商時就發現女孩子越發喜歡閃閃發光的飾品,她一眼就看中了這條路子——珠寶她是沒有錢了,但人造珠寶卻是很便宜。

和尋常的夫妻店一樣,丈夫負責進貨,妻子來擺攤賣貨,周曉光憑藉著做遊商積累起來的人緣和經驗,很快他們就通過這個小地攤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桶金”,買下了市中心的房子。

但是周曉光沒有滿足,她覺得她的事業還可以再前進一步。

90年代初期她到香港考察,“香港模式”給了她很大的啟發:有自己的店鋪,客源也會固定下來,生意知名起來。

一回到義烏,周曉光成為了吃螃蟹的人,開出了飾品行業首家店面,也因此成為許多公司的代理商。

做了幾年代理商後,周曉光深覺代理商利潤太低,大部分錢都被別人賺走,此時周曉光有了更大膽的想法:自己開廠,自己做品牌。

1995年,一家名為“新光”的珠寶製造企業落戶在義烏。新光的含義是周曉光17歲起的經商生涯一抹新的閃光。

事後有人問周曉光是什麼讓她敢於做出這個驚天豪賭?

周曉光回答:野心,對於行業的瞭解,以及丈夫對自己的支持。

老公說,那就做企業試試,大不了失敗了我打工養你。

成為珠寶巨頭她只用了三招

談起新光和施華洛世奇的緣分,得從周曉光的心願說起。

新光剛剛成立時,周曉光慕名想去施華洛世奇“取經”學習,但由於名氣太小,她被拒之門外。

但是在幾年的經營後,新光成為了施華洛世奇的供應大頭,而周曉光也完成了去了施華洛世奇的心願。

不過這一次不是去取經學習,而是參加施華洛世奇的感謝晚宴。

從小攤販到世界知名企業,周曉光曾總結了三點助她成功的原則。

1

學習大過天

在新光早年快速發展時期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問題:自上而下的缺乏現代理論知識無法配合公司的高速發展。

於是周曉光一邊招聘職業經理人,一邊派遣自己的員工到大學去學習管理知識,培養自己的管理團隊。

她更是請知名學者到公司來開講座,周曉光對於員工培養的重視已經成為了人盡皆知的事,也就導致新光成為了義烏老闆們的“商學院”。

2

要想發財,首先抱團

在遊商時期,周曉光就注意到抱團的重要性,在新光成立後她更是如此。

從資助離職員工創業,到金融危機援助友商。

在周曉光的認知裡,做生意沒有敵人不敵人的說法。

倘若整個行業就你一個企業存活,那麼你這個企業也就沒有未來。

3

及時發展快人一步,企業擴展全球

從她參加商展後訂單滾滾而來時,她就意識到她的下一步棋,要放在海外。

在國內其他廠商將重心放在國內時,新光已經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開出了七家國外分公司,讓自己的生意從國內做到國外。

新光也憑藉著自己的優質的產品快速佔領國際市場,成為了全球人造珠寶供應商的龍頭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