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魯迅: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以前不喜歡魯迅,一是因為總覺得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另外一個是因為他留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渣男"。認為他那樣冷落朱安可以說是"天大的錯誤",既然他主張婚姻自由,又為什麼把朱安娶到家裡連正眼都不看一下?難道只是為了盡孝道嗎?既然他主張與傳統決裂,又為什麼恪守傳統迎娶朱安?

魯迅: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或許是因為這種種原因,使我對魯迅敬而遠之。但是有魅力的人始終都是有魅力的人,時光永遠無法掩蓋魯迅的光輝。

讀《狂人日記》不禁感嘆魯迅的構思能力和他對舊世界深刻批判的勇氣,"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多麼地鏗鏘有力,又多麼地擲地有聲,彷彿給那舊世界深深一擊,而那舊世界在瞬間瓦解——只因魯迅的一句話。

讀《阿Q正傳》則感受到了魯迅對國民劣根性的深惡痛絕,對舊中國病態社會的反思。阿Q的自大、自賤、欺軟怕硬在魯迅的筆下活靈活現,他是末莊的下等人,卻不甘心一輩子只做卑賤的下人,他開始反抗,但他人性卑劣的一面同時也顯現了出來。因他人格的劣根性,也因舊社會的病態,阿Q最終難逃被殺頭的厄運。

在批判社會之外的魯迅,其實亦有點小可愛。著名語言學家錢玄同曾有過十分激烈的言論,他認為青年必勝過老年,並且有"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槍斃"的言論。而錢玄同悠然度過了他的四十歲生日,魯迅便作詩諷刺:"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魯迅亦非常地愛吃以及會吃,是一位真正的美食家,除此之外,他還會鑑賞衣服的搭配(詳見蕭紅《回憶魯迅先生》)。

魯迅: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最重要的是,在人們的眼中,魯迅是一位不懂浪漫、不解風情的人,其實我們都被魯迅"騙了"。他會喚許廣平為"乖姑"、"小鬼"、"廣平兄",在愛情的面前,他也會底下頭來:"我自信我絕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樣的人了,我可以愛"。他也曾因一頭豬破壞了相思樹而在樹下同豬搏鬥。這就是魯迅,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如今,我理解了魯迅的人生,理解了他面對朱安複雜的心境。而對於魯迅,我只能說: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