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鬥

這幾天我都覺得自己有點魔怔了,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方方老師的日記,說實話,日記中的很多事情都屬於有一定可信度但不一定真有其事。但是要說方方老師文章裡面有問責,有反思,我沒有看到,我看到更多的是那種抖機靈玩文字遊戲般的搬弄是非與明嘲暗諷。


多說無益,我覺得,咱們迴歸文章本身來分析,才是正途。比如方方老師21日的日記中,有這麼一句:

疫情以來,關於“愛”,關於“善”,已經不那麼空洞了。

這一句話初看,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是仔細一推敲,頓時覺得別有洞天。首先“已經不那麼空洞了”,如果方方老師真覺得我們的“愛”和“善”有點空洞,大可以直接說出來,何必這樣拐彎,我想如果是方方老師直接這樣的寫的話,我們也會覺得“某些人已經不那麼醜了”。

我們再繼續看看:

在這兩件事上,政府倒是對同胞們回國、對湖北人出省境務工給予了大力支持,而民間一些人卻弄得不依不饒,也是怪哉。

同樣是初看不覺得怎麼樣,但是仔細一看,這“倒是”一詞真的用的巧妙,怎麼理解這個字呢,建議網友用“倒是”造下句,體會體會。反正如果表達這個意思,我肯定會去掉這兩個字的,大家也可以試試去掉之後讀來的感覺。是不是突然覺得“某些人倒是真的在關心在外受歧視的湖北人了”?

我們習慣對那些虛幻的概念,狂熱地表達愛並展示善,可一旦具體化,不要說狂熱,就是一點點溫度都觸摸不到。這幾天,透過視頻,看到一些人對奔千里而歸國的同胞,進行羞辱和謾罵;也看到一些人,對外出務工的湖北人,進行激烈牴觸,真是讓人有不可思議感。為什麼就不能拿出愛國的熱誠來愛這些人呢?

這段操作是迄今為止,我最佩服方方的。

她先定義了一個虛幻的概念: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狂熱地表達愛和善的概念。但是這個概念又很無情——具體化之後,就是一點點溫度都觸摸不到。

隨後引出了一個群體:對回國的同胞還有外出務工的湖北人羞辱、謾罵、牴觸的人。稍微理智的人都知道,這種人肯定是存在的,但是絕對不是大多數,就像我們其實也知道歸國的同胞中擺譜的也就那麼可數的幾個,總而言之,這部分人有是有,但就是一小撮人,而且是受到大部分同胞輿論譴責的一小撮人。

最後,方方最精彩的暗示來了:“為什麼不能拿出愛‘國’的熱誠來愛這些人呢?”,說到這兒,大家明白方方最前面說的“那些虛幻的概念”指的是什麼了嗎?這道閱讀理解題真有點水平。

知道為什麼方方老師要繞這麼大一個圈子嗎?因為說的太明白,先不說能不能發出來,但至少也會驚醒一些對方方深信不疑的人,他們要是認真思考,那不粉轉黑才怪,修辭手法真是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