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唐代越窯祕色執壺

《秘色越器》

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鬥遺杯。

鑑賞——唐代越窯秘色執壺


《全唐詩》中陸龜蒙《秘色越器》詩文記載

這是我們目前能找得到關於秘色瓷最早的文獻記載。千百年來,“秘色瓷”三個字一直活躍於才華橫溢、神情飄逸的詩人筆下。作為朝廷貢品,身價與珍寶、絲綢一樣高貴。五代十國時期位於杭州的錢氏吳越國把燒造秘色瓷的窯口劃歸官辦,命它專燒貢瓷,且下令“臣庶不得使用”至於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樣,秘而不宣,後人也只能從詩人的詩詞裡感受它那謎一般的美麗!

1987年4月,位於陝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正在進行一項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正當忙碌的工作人員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發現了唐代佛塔地宮。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一塊刻有文字的石碑的出現令考古工作人員興奮不已,這是每個考古人夢寐以求的石碑,因為這塊石碑上的文字明確的記載了地宮中的寶物。

根據石碑上的文字,專家把這塊石碑簡稱做《物帳碑》,而就在這塊石碑上,有這樣一段文字:“瓷秘色椀(碗)七口,內二口銀稜;瓷秘色盤子、疊(碟)子共六枚。”隨著考古發掘的進展,專家們在地宮中室的銀香爐之下已經腐朽的木箱子裡發現了一堆碗和碟子,經過專家核實與考證,它們就是消失世間,千百年來令世人苦苦尋覓的秘色瓷!

鑑賞——唐代越窯秘色執壺


紅色框線部分為《物帳碑》中關於秘色瓷的記載

這是迄今為止目前我國發現的唯一能與出土文獻《物帳碑》相互印證的秘色瓷,根據《物帳碑》中文字記載也說明秘色瓷最遲在鹹通十五年(公元874年)以前就已經燒製成功,推翻了以往認為的唐代沒有秘色瓷的說法!


鑑賞——唐代越窯秘色執壺


秘色瓷究竟為何物?

關於“秘色瓷”的定義在學術界的幾種說法:

秘:

(1)“秘”字所指器物,皆與皇帝或宮廷有關,且“秘”、“珍”、“奇”三字含義相通,於器物名稱前,往往用“秘”字。如“秘籍”、“秘玩”、“東園秘器”等。

(2)“秘”字取義:秘不外宣。宋人趙德麟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的記載。

(3)“秘”字是和一種叫做秘草的植物有關。因為秘色瓷的顏色是仿照秘草的顏色而製作的,故取“秘”字。

色:

“色”字,唐代作“等級”、“品類”之分類用法,如文獻記載所說“上色沉香”、“上色金”、“上色甚好紙”、“中色白米”、“頭色瓶”等。

瞭解完“秘色瓷”的定義,接下來我們結合展廳的展品,來和您聊聊這件秘色瓷

鑑賞——唐代越窯秘色執壺


(此件後唐越窯秘色執壺此次展覽展出和歐美拍賣)

此件越窯秘色執壺其造型十分優雅,端莊規整,線條流暢,胎細膩緻密,釉色晶瑩潤澤,清澈碧綠,瓷瓶瓶頸細長,通體施明亮青釉,瓷化程度極高,執手創燒彎曲不規但單調而不失色,此造型在唐代可以說極具審美創意。被學術界稱為一個突破性發現。

最令人感到奇特之處就是,在燈光的照射下,壺內清澈明亮,玲瓏剔透,無中生有,恰似一汪清水盛於碗或盤內!正如五代詩人徐夤(yín)的詩中所說:“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綠雲”。

鑑賞——唐代越窯秘色執壺


近年來,收藏市場升溫伴隨著內地市場據瞭解,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製了1000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前兩年,在美國舉辦的一箇中國古代瓷器拍賣會上,一隻長20釐米、高10釐米的西晉時期越窯青瓷連體獅形器,拍出108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越窯青瓷典型代表秘色瓷重要可見相關越窯秘色的市場熱度。

秘色瓷,解決了長期以來學術界的爭議。在法門寺地宮未開啟之前,學術界關於秘色瓷的討論僅僅限於文獻的記載,但是文獻的記載又眾說紛紜,各不相同,這也使得這一研究證據不足。但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批秘色瓷的出現,並且有《物帳碑》的記載為證,這也使得一直縈繞在學術界關於秘色瓷的種種謎團終於真相大白於天下!通過對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批秘色瓷的研究,至少可以推斷出秘色瓷在公元874年以前就已經燒製成功!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批秘色瓷必將印證了中國瓷器史當中輝煌燦爛的一頁!

隨著媒體的不斷關注,對秘色瓷感興趣的人不斷劇增,而市場上秘色瓷的存量不多,這會導致小範圍內的供不應求,因此秘色瓷未來市場的價格是急劇上升,值得廣大藏友收藏,價值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