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顆星球距離地球2490光年,此時,那顆星上的人用高清望遠鏡能夠看到孔子嗎?

年輪153912018


這是一個歷史與科學交疊、看起來非常有趣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光是一種很神奇的能量,它有著非常迅速的傳播速度,每秒都以將近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著,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限制,那一束光能在一秒內繞整個地球飛行好幾次,可見其速度之快。

有一點天文學基礎的人都知道,我們現如今在天空中所看到的星星其實都不是現如今它們的模樣,而是在許多年前從這些星體中所傳播出來的光。

在這眾多星體的光中,大多數的光是由恆星散發出來的,每一顆恆星就相當於一顆時刻在燃燒、爆炸的太陽,它們本身就是一個發光體。

而除了這些恆星之外,我們所看到其他的星體則就是折射了這些恆星光芒的行星或者小星體,地球或者我們經常所看到的金星、木星就是這些折射恆星光芒的行星。


在遙遠太空中觀察地球歷史的技術

如果有的星體距離地球100萬光年之遠的話,那我們現如今所看到的這顆星星就將會是它100萬年以前的模樣。

它現如今的模樣,我們是根本無法觀察到的,我們如果要想看到一顆100萬光年外的星星現如今的模樣,那就得去往100萬年以後的地球才能觀摩得到。

想必不少人在知道這個奇特現象的時候,都產生過一個有些荒誕的想法。

在很久以前,我本人其實就產生過類似於提問者這樣的想法。

那就是當人類的科技進步到了一個巔峰水平後,在外太空中利用時空摺疊的技術瞬間跨越幾百光年或者幾千光年的遙遠距離,在遙遠的星空外去採集、觀察地球所反射出的光,然後通過這些光去探尋歷史中我們所想要探尋的歷史細節。

比如清朝的入關、比如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過程、比如蒙古帝國到底有沒有歷史傳聞中的那麼殘酷、比如宋朝的繁榮、比如大唐的強盛、比如南北朝的混亂、比如秦朝修建長城的景象亦或者是孔子教導學生們或者遊歷的模樣。


如果科技真到達那種程度的話,那我們在探尋歷史的時候,就不需要那麼久絞盡腦汁地去苦苦的解密了。

以我們所知的技術,這種觀察歷史的理論不太可能實現

接下來我們迴歸正題,如果在距離地球2000多光年外的一顆星球上用高清望遠鏡觀察地球的話,那絕對是看不到孔子的。

以我們現在所知的高清望遠鏡技術,如果想要從那個距離觀察到地球的細節,那就得製造一個比地球大許多倍的望遠鏡前鏡片,這樣才能觀察到地球內部的情況。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地球本身是不發光的。

地球上當時的光除了火焰發出的光以及其他微弱的光芒之外,其他的光全都是反射出的太陽光。

這些光是非常微弱的,即便能傳達到外太空中,也很難傳播得出太遠的距離。

就比如手電筒一樣,光能射出多遠其實是看它的功率的,雖然手電筒中的光速度和其他光是一樣的,但是因為受功率所限,它所能傳播出去的距離其實沒有多少米。

地球的道理也是如此,即便能在2000多光年外的距離觀察到地球的大致模樣,但是如果想要看到地球每個人物生活的細節,以我們現在所知的望遠鏡技術其實是沒有辦法的。

科技發展到巔峰後的可能

不過大家也要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科技、所瞭解到的科學知識其實也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顆微不足道的小米粒罷了,我們的科技、對科學知識的瞭解是還有著非常巨大進步空間的。

如果把現在的電話、現在的電腦、現在各種各樣神奇的科技放到四五百年前的人面前,他們也必然會吃驚於這種現代科技的神奇。

不相信世界上還有這種神奇的事物或者直接就把我們現如今的科技當成了幻想一般的怪力亂神,因為受對知識、對世界的瞭解,所以他們會駁斥這種種的一切行為。

這種狀況就跟我們現如今是一樣的,那就是以為我們現在瞭解了宇宙間一切的科學知識,覺得以我們所知道的知識無法在2000多光年外觀察到地球上的人物,所以就認為這種特殊觀察歷史的技術永遠不可能會實現。

但是大家如果按照科技發展的邏輯去想一下的話,那大家覺得如果人類擁有了去往2000多光年外星體的技術,那擁有這麼一個超乎我們科學所理解的觀察技術會是一個難事嗎?

所以說如果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話,我覺得我們是可以在幾百或者幾千光年外的星空中觀察到地球曾經歷史的,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提問中所說到的高清望遠鏡的話,這種可能性將會變得非常的小。


孤客生


理論上是可以的。孔子生活在大約2500年前,只要孔子當年在晴天出現在沒有遮擋的戶外,他自身反射出的部分太陽光會在宇宙中不斷行進。經過大約2500年之後,包含孔子當年信息的光現在已經旅行到與地球相距2500光年之處。雖然地球在過去2500年裡會跟著太陽在銀河系中穿行,但這個速度遠遠慢於光速,所以可認為地球保持靜止。

如果在當前距離地球大約2500光年的星球上,利用天文望遠鏡來接收孔子的反光,我們就能看到孔子。但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基本上無法做到。根據光學原理,為了在2500光年之外分辨出孔子,望遠鏡的直徑可以由下式計算出來:

孔子身高/距離=1.22×波長/望遠鏡直徑

根據古籍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換算過來相當於1.9米。波長取可見光波段的550納米,這是光學望遠鏡的敏感波段。由此可以計算出望遠鏡直徑為83.5億公里,這相當於日地距離的56倍。即便在這種尺寸極為巨大的望遠鏡視野裡,所能看到的也只是一個像素點,無法看清孔子的外貌。為了分辨出孔子的細節,望遠鏡的直徑還要比這大得多。


火星一號


答案是,不能。

1.理論上,需要能看清2000多光年外的星球上的人影,需要的光學望遠鏡直徑超過了一光年,是太陽的八百萬倍直徑。但實際上,類似玻璃這樣的硅酸鹽物質,只要直徑達到太陽的千分之一,就會因為重力直接坍縮成黑洞了。更何況數百萬倍太陽直徑?甚至說,即使還沒到史瓦西半徑,但大質量的固體,核心肯定會因為壓力而融解沸騰。很明顯,一個流動中的透體是無法提供穩定的光學成像的。

2.只要是介質,就會吸收能量。光在介質中傳播,能量會不斷衰減。就好比海水,少量的清澈海水裹上塑料袋後能直接當放大鏡使用。但是再清澈的海水,在水深500米以下都是漆黑一片。連陽光這樣如此強大的光源都無法穿透區區0.5公里的海水,從遙遠的2000多光年外飄來的幾十個百來個光子要怎麼穿越足有兆兆萬公里厚的透鏡?就像針尖大的一滴水想橫渡撒哈拉沙漠一樣,肯定被吸收的渣都不剩。

3.光子在介質中傳播會發生衍射,光學望遠鏡本來就是誤差較大的一種觀測工具。

4.一個一光年直徑的透鏡,需要用到的物質把整個銀河系拆了回爐重造都未必足夠。能夠拆解銀河系的文明,想看2000光年外的星球,直接去不就得了?


水天一色20079409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479年,在世72年。在孔子68歲的時候,照在孔子身上的光子被反射後剛好跑了2490年。如果角度合適,這些光子剛好達到題目中距離2490光年的星球。那麼,如果剛好這顆星球上的人拿望遠鏡對準地球,是否可以在接受到這些光子之後看到孔子呢?



我想很多人都會說這怎麼看得到,就像你看太陽一樣,即便看見了也看不清太陽的表面細節。確實是這樣,成像要想分辨率高,必須有足夠多的光子提供成像目標的信息。就像你看近處的物體很容易看清晰,但是看幾十米外的就不行了。因為幾十米開外,你眼睛接受到的光子數量比近處少很多,導致丟失了很多成像物體的細節信息。這個時候如果你弄一個透鏡,就可以收集更多從成像物體反射過來的光子,從而可以把成像物體看的更清晰,這就是望遠鏡的原理。



人眼一般可以看清楚10米處的事物清晰圖像,這時候人眼的最大瞳孔直徑是7mm(人眼就是一個微型透鏡)。如果按照這個成像尺寸比例,想要利用光學望遠鏡成像看清出2490光年外的孔子,則至少需要一個直徑是2490*365*3600*c/10*0.007=6.9*10^14米的透鏡才能看清孔子。這個直徑換算後越是1.7光年。顯然,沒有那個望遠鏡的鏡頭可以達到這麼大尺寸。



所以,即便這顆星球的人接受到了從孔子身上反射的光子,也看不到他。因為光子數量實在太少了,不夠成像用啊!


科學探秘頻道


理論上能看到孔子身上反射的光子,但絕壁看不出那是孔子....

首先根據已知理論,太陽每秒發出的光子數是有限的,數字可以查資料或者自己算,我懶,就不算了......如果查不到資料可以通過每秒燃燒消耗質量手算。當然不打算算的話可以自己文字理解,不然要算的地方還不止這裡......

然後每秒到達地球表面的光子也是有限的,這裡除了要計算地球所處的太陽視角天球面積以外,還得扣除被空氣、塵埃散射部分的光子,然後到達地面的光子就更加有限了。此處忽略多雲情況..然後最終射到孔子截面不足2㎡的身體上,又吸收了一部分,然後其餘部分以降頻的漫反射形式反射到宇宙空間,雖然是漫反射,但畢竟反射角度還是比較集中的,我們就算它平均每個光子都以天球面積30%輻射出去吧,也就是隻有30%的方向天區能看到孔子身上反射的光子。

然後這寫光子發射到2490光年外的天區,假設對方有一個地球直徑那麼大口徑的望遠鏡,每秒還能接收到幾個光子呢?這裡要算的是2490光年外,30%天球面積所佔的總面積,然後計算地球直徑的球面積佔總面積的比例,嗯,它每秒能收到的孔子身上的光子數就等於之前計算到的孔子漫反射光子數乘以這個比例。。。。

我懶,別叫我算←_←誰想知道準確答案自己算....算到結果告訴大家好了......反正你算出來之前我是認定看不清的,別問我為什麼,我猜的◑~◑


星宇飄零2099


這樣的問題真是混賬。假設真有那麼一顆有智能人的星球,假設那星球的人真製造出了能望2490光年那麼遠的高清望遠鏡,假設那望遠鏡真能看清地球人,假設他們認識孔子,他們有意要尋看孔子,那麼,他們應該在4980年前查看,才能看到孔子......真是荒誕不經的假設,荒誕而毫無意義的問題,吃飽了撐的,悟空問答!


雲上金虎 言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大家有沒有對這句話很熟悉,記得是初中時候背的,現在還記憶猶新。迴歸正題,孔子誕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去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按照理論來講此時此刻孔子誕生時候的光子已經飛到了2569光年外,而孔子逝去時候的光子已經飛到了2497光年外。也就是說孔子的一生的“畫面”已經被光子傳播到2497光年到2569光年這個範圍環內,但是恰好2490光年並不在這個環內,所以此時並不能看到孔子。他可能是七年前看過孔子逝去的畫面。所以說距離我們2490光年外如果有人看地球,他看到的是公元前472年的事情,他可能看到

越王勾踐滅吳、伯里克利初露頭角,但是不會看到孔子的,因為那個時候孔子已經死了七年了。

估計回答完這個問題又要捱罵了,但是我這個計算過程是對的吧?哈哈。

我們人眼能看到東西是因為有光反射到我們的眼睛,那麼光是有速度的,我們所看到的物體一定是它之前的樣子,因為光傳播要花費時間啊!這個時間當在距離尺度很大的時候就不能忽略了,例如題中所說的幾千光年。所以按照理論上來講是可以看到畫面的。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在這樣長的距離下,孔子身上反射的光本身就是微乎其微的,在傳播這樣長的距離,過程中不斷地反射和各種消耗,等傳播到幾千光年外光子幾乎不剩餘了吧?像現在正在服役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幾千光年外的星系、星團等,能觀測到其中的亮星-恆星。也許他們觀測地球的時候也只能看到太陽的微弱光芒吧!


以上就是我的簡單回答,感興趣的不要忘了關注我們額!


科學黑洞


答:不可能!一是光的衰減嚴重,二是望遠鏡能力有限。


如果物體反射的光線不被吸收的話,光線會永遠地傳播下去,理論上到任何地方,只要你擁有足夠強大的的望遠鏡,就能把反射光線中攜帶物體的信息還原出來。




孔子生活在2500前左右,那時候地球出發的光線,正好傳播到2500光年的地方。


考慮地球發出的光線,傳播到2500光年後,還能保存多少信息?

地面上的物體,反射太陽光後傳播到太空中,會穿過厚厚的大氣層;然後在星際空間中的傳播,會穿越星際塵埃,受到天體阻擋,帶入的噪聲也越來越嚴重,最終消失在噪聲當中。




我們人類目前製造的最強電磁波發生器,以最高功率發射電磁波到太空中,其傳播距離不到100光年,就會完全淹沒在宇宙噪聲當中,一旦信噪比超過一定閾值,那麼無論你擁有多大的望遠鏡,也無法把其中的信息分離出來。


對於該問題也是一樣的,2500光年的距離,傳播孔子身上反射的光,預計這個光線已經完全衰減掉,無法用任何儀器進行分離和還原了。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看了一部分回答,看不下去了,也想拽一次。我認為,不管是實際上還是理論上都不可能,絕對絕對不可能。從一方面說,孔子本身不象恆星那樣發足夠強的光足以傳播兩千多光年遠還能被“人”眼看到,就是看到也應該象我們看到晚上的星星一樣只是一個光點。另一方面,假如孔子反射的光也足以傳播兩千多光年遠並且還足夠強到能被當“地”“人”分辨率極強極細的眼睛看到看清,那也只能看到孔子的頭頂或頭上戴的帽子。除非孔聖人先知先覺兩千多光年遠的另一星球有“人”要在兩千多年後與他唔面,露天仰面躺下,這也就不需要什麼高清不高清望遠鏡,就象我們平常見面一樣。我都覺得我的回答十分可笑,不過回答如題那樣可笑的問題只能如此。望大家笑納,畢竟笑比哭好。我先笑了。


花架子3


理論上,從孔子身上發射出的光線是可以傳播那麼遠的,但想要看到,那你用的望遠鏡物鏡口徑得相當大才可以,應該要遠超太陽直徑,和海王星的軌道直徑差不多。很顯然這樣的望遠鏡是造不出來的,甚至連理論上的可能性都沒有,因為它不單單是一塊玻璃的事了。

當然了,這中間還要排除各種阻擋物,否則光線被吸收也就沒了。還要假設地球和你觀測地點,在這兩千四百多年間沒有太大的相對運動,否則光波紅移或者紫移太多就看不見了。其次你還要排除其餘的各種光源感染,否則就像遇到汽車遠光燈一樣,啥都看不見了,最好把大尺度距離上恆星都移掉,在有反射光之後,太陽也要拿走。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