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五常是保持不變的嗎?

動漫說一說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資格是永久的,想要增加或減少,難如登天,可能性為零,因為這是寫入《聯合國憲章》的。日本、印度想入五常?做夢。

1943年,美國首倡建立聯合國,初步設想是“四巨頭”

1943年10月,二戰進入後期,蘇、美、英三個同盟國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會上通過了由美國起草,經美、蘇、英、中四國簽字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佈將來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均得加入,目的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1943年12月,著名的德黑蘭會議召開,又是蘇、美、英三國首腦湊在一起開會,羅斯福提出更進一步的計劃,並得到丘吉爾、斯大林的同意,雖然這次會議沒有中國參加,但羅斯福在發言中強調:“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

很顯然,羅斯福認為美、蘇、英、中四個大國對世界具有超乎一般的影響,理應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的共同責任,就像警察維持社會治安一樣,這就是舉世聞名的

“四警察”思想。

四巨頭中,美國、蘇聯的實力最強的,所以羅斯福和斯大林私下還做過一次談話。

這次談話中,斯大林認為“世界警察”應該由美、蘇、英三國組成,中國無權列入,並提出了另外一個方案,但美國和英國不同意,堅持應該讓中國加入。

我們倒沒必要痛罵斯大林,給羅斯福和丘吉爾唱讚歌,因為他們都是為自己利益著想。

當時的中國可是蔣介石及其國民政府當權,老蔣是堅定的親美派,中國進入“世界警察”,必定和美國穿一條褲子,再加上美國的忠實盟友英國,實力就是1比3,蘇聯完全落在下風。

1944年,五大常任理事國基本確立,法國搭上末班車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這次會議規劃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並且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最核心的便是常任理事。

美、英、蘇、中四個國家作為聯合國的發起國,核心地位不可動搖,但美國又提出吸收法國作為第5個常任理事國,後來又想把拉丁美洲的巴西拉進來作為第6個常任理事國。

法國確實是二戰同盟國的一員,其實力和影響力不容低估,但法國在二戰期間,幾十天就被德國滅亡,幾十萬法軍如喪家之犬,堪稱二戰最大恥辱,最後還是在盟軍幫助下才把德國人趕跑,如此恥辱的表現,能進入聯合國五常,只能說美國在拉攏法國作為自己的盟友。

至於巴西就更搞笑了,除了人口、面積和資源優勢,對國際事務基本說不上話。

對美國的“無厘頭”提議,蘇聯和英國都表示反對,最多加上法國,不能有第六個,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因為其他國家必定會提出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到時壓力就大了。

美國又提出可以在《憲章》中寫明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條款,但蘇聯和英國堅決反對。

在蘇聯和英國的堅持下,美國放棄了,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1945年,《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五常正式確立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5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在美國舊金山開幕,聯合國基本大法《聯合國憲章》一致通過;6月26日,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顧維鈞第一個簽字,隨後是法、蘇、英、美4國代表依次簽字。

電影《戰爭之王》結尾說,聯合國五常是世界上五個最大的軍火出口商,可見世界和平不是靠嘴巴維護,而是靠武器維持的,無核國家是沒機會入常的。

即便有錢、有實力,也有核武器的國家,入常也是基本不可能,因為聯合國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蘇、中、英、法。

如果哪個國家想要成為常任理事國,必須要修改《聯合國憲章》,而修改《憲章》必須遵循《憲章》第109條之規定:

“全體會議以三分之二表決所建議對於憲章之任何更改,應經聯合國會員國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會全體常任理事國,各依其憲法程序批准後,發生效力。”

只要五常有一個不同意,就不可能有其他國家入常。世界上哪個國家能贏得五常的一致同意呢?日本?德國?巴西?印度?恐怕能無法實現這個夢想。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按照聯合國憲章的精神,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永久席位。這也是“常任”這個詞的意思。這是相對於非常任理事國而言。非常任理事國要每2年更換。一共十個非常任理事國會在聯合國劃出的5個全球分區中進行競爭選舉。每次選舉競爭都很激烈。

(圖為聯合國大會開會現場)

6月9日聯合國大會剛剛選出了5名非常任理事國:德國,印度尼西亞,南非,多米尼加和比利時。這五個國家將從2019年1月1日開始擔任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兩年。

此前的10個非常任理事國為:玻利維亞、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埃塞俄比亞、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荷蘭、秘魯、波蘭、瑞典。

今年年底,荷蘭,埃塞俄比亞,瑞典,玻利維亞和哈薩克斯坦將不再擔任非常任理事國。秘魯,波蘭,赤道幾內亞,科特迪瓦和科威特作為留任的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在2019年結束。

那麼為什麼要競爭非常任理事國呢?因為聯合國安理會有比較大的權利,經常會有提案譴責誰,甚至會支持某國對另外國家發動戰爭。為了更好地維護本國利益,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木叔舉個例子,前兩天安理會就加沙衝突投票:科威特提出了譴責以色列的提案。為什麼是科威特而不是巴勒斯坦或者沙特?就認為科威特是非常任理事國,只有他在安理會,當然就由他代表。可見這個席位的重要意義。

五常保持不變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的變化規律都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這是在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剛成立時制定的,至今70年左右了也沒有修改。所以如果要改變常任理事國的任何規定,只能對聯合國進行一個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改革。

幾年來印度、日本、德國、巴西就一直在推動聯合國改革,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安理會的設置不合理,越來越成為各方扯皮的地方。

木叔還是以加沙衝突為例來說明這個事情。科威特譴責以色列的提案獲10票支持、1票反對、4票棄權;美國譴責哈馬斯的提案獲1票支持、3票反對、11票棄權。都沒通過。換句話說,折騰了白天沒有任何效果。為什麼會這樣,就因為五常理事國有一票否決權,只要自己不喜歡或者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提案,肯定就被否決。

科威特的提案美國否決了;而美國的提案俄羅斯否決了。英國、波蘭、埃塞俄比亞、荷蘭在兩次投票都棄權。

因此這種五常席位不變,一票否決權不變的情況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未來聯合國改革,可能常任理事國的相關規則要變化。但諷刺的是,如果聯合國改革安理會五常肯定要投票,五常有否決權,對自己不利的肯定否決了。改革從何說起呢?


木春山談天下


日本和印度想入常,除非中國被踢出局,不然就中國的一票否決權,就能讓日印永遠無法走上神壇。

但照目前的局勢和中國的實力來看,中國出局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除非第三次世界大戰再度爆發,五常被幹翻,聯合國才能從新洗牌,從新建立新體制。但中美俄英法這幾個國家在世界可是舉足輕重的存在,想要搖動這幾個國家幾乎不可能。

英國雖然沒有了當年日不落帝國的強大和威風,實力相對其他四常較若,但後面有美國撐腰,英美本身就是一家。

五常除了英國弱一點,其他四國都很強大,這幾個大神一直操縱著世界格局。但凡任何一個國家有越矩的動作,就會被扼殺在搖籃。誰要是觸碰了五常的利益和動了五常的奶酪,都會被拳打腳踢,卡扎菲和薩達姆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們國家還好,一直秉承的是孔孟思想,中庸之道,不會為了自己利益去侵略強奪。俄羅斯也還算消停。不像美英法這幾個大流氓強盜,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他們的身影,有他們的坦克和戰機。

聯合國一直在大肆宣揚:民主、自由、平等、和平……卻幹著反其道的勾當,總之就是一句話,這個世界誰的槍桿子硬誰就是老大,誰就說了算,五常一直站在世界頂峰傲視群雄,誰敢不服?



Vocco


二戰之後,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在美國的主導下,世界各國建立聯合國這一組織。聯合國主主包括: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秘書處等下設機構,其中最有權力的機構就是安全理事會,它做出的決議具有強制性,聯合國所有成員必須遵守。

安理會由十五個成員組成,其中五個為常任理事國,固定為五個國家:美、蘇(後為俄羅斯)、中、英、法;十個非常任理事國則定期輪換。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是由當時五個國家的實力及其在二戰中所發揮的作用所決定的。安理會的決策實行大國一致原則,這就是說,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只要有一個國家反對,決議就難以通過,即所謂的“否決權”。



從歷史來看,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是比較穩固的,中間只經歷兩次同國政府的變更,五個國家沒有變化,數量也沒有增減;在現實中,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對五個常任理事國的設置表達了不滿,並且提出了諸如“增額”、“限權”等改革方案,但大都無疾而終;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少數國決定世界事務、大國擁有特權畢競是不公平的,在小編看來,未來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是有可能發生變化的,這就要看國際形勢的發展及各方博弈了。


姜運倉


理論上能變,實際上不太可能變動!

五常的設立,其實就是對大國主導世界這一國際政治格局的認可。中英美法俄五國,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強國,美國二戰以後一躍而成為霸主,俄羅斯是唯一能夠敢於和美國抗衡的國家,再加上一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可以說,當時五常的設立沒毛病。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十年整體穩定的國際局勢,造就了一些新的大國,比較典型的就是日本、德國、印度和巴西這個所謂的四國集團,其實若論政治影響力,印度一直在南亞和印度洋周邊處於地位霸主,而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戰略伙伴,也長時間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代理人,相當於皇協軍隊長的角色。這兩個國家是勉強有資格作為常任理事國成員共同處理國際事務的。德國雖然在經濟上領導歐洲,可是由於二戰以後德國憲法的約束,不大參與國際軍事爭端。巴西經過短暫的經濟發展,很快的又衰落,都不具備入常的可能。

但問題就出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的一票否決權上,如果想當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要向安理會提交議案,但是對安理會的議案五常有一票否決權,因此,凡是觸動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根本利益的議案都沒有通過的可能,增加或者減少常任理事國,恐怕五常這一關就永遠都過不了,至少中國是絕對不會同意日本和印度入常的。

有的人會說,一票否決權太耍流氓了,應該廢除掉五常的這一特權,可問題是廢除一票否決權的提案一旦提出,馬上就會被一票否決,所以此題無解!

所以,雖然聯合國安理會並沒有明文規定常任理事國就一定保持不變,理論上存在著增減的可能,但實際操作中這種可能性無限接近於0!


三日軒主人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代表著的是二戰時期中反法西斯的五大貢獻國家,這五個國家之所以能獲得永久的常任理事國席位,與他們在二戰時期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有很大關係。


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由來

二戰時期法西斯有三巨頭,分別是日本、德國、意大利。

而反法西斯一方也有三巨頭,分別為美國、蘇聯、英國,除了這三大反法西斯巨頭之外,中華民國和法國也在二戰中奉獻了不少的力量。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通過擴大戰線、分散日本人的戰略力量使得日本人陷入了持久的戰爭泥潭中,成功地拖住了日本絕大多數的兵力,使得他們無法調集大數兵力攻佔其他地區。

再加上當時我國的軍隊眾多、實力不俗的原因,所以當時的中華民國也擁有了一個常任理事國席位。

而法國雖然在二戰剛開始爆發的時候很快就投降了,但是二戰後期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他們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可小覷的。

再加上法國因為早期的自保保存下了不少實力,所以他們後期的貢獻和實力也使得他們得以進入了常任理事國隊伍中,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常由來。

美國和蘇聯多出的席位

原本的五常中最強大的是美國和蘇聯,蘇聯本身是由15個加盟國組成的,在他們早期的努力下,他們在聯合國中爭取到了三個席位。

第一個席位就是蘇聯本身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另外兩個席位分別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所擁有的普通成員席位。

美國的實力是一點都不弱於蘇聯的,因此他們自己也不能吃虧,他們在蘇聯獲得三個席位的同時,也從聯合國多爭取到了兩個席位的份額。

只不過因為美國採取的是聯邦制、他們的州並不像蘇聯的同盟國一樣擁有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的條件,因此這兩個份額就被他們保留了下來,沒有使用。



五常席位會隨著內部政權的變化而被替代

從正常意義上來說,聯合國五常國家的地位是保持不變的。

如果有其他國家想取五常國家而代之或者想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的話,是會受到五常們制止的,他們的一票否決權可不是說著玩的。



之前日本、印度等國家想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提議就是在五常們的反對下而最終告吹了。

但是從某些意義上來說,聯合國五常席位卻並不是完全保持不變的。

如果這些國家內部的政權變換的話,這些國家的席位就會從上一個政權交換到下一個政權手中。

只不過因為這些席位仍然屬於這些國家,所以我們才會認為五常的席位沒有動搖過。



五常席位的被替代

接下來我們簡單瞭解一下五常席位某些方面的變幻。

首先就是我們國家,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在二戰之後成為了常任理事國,雖然蔣介石後來被擊敗逃往了臺灣,但是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仍然是保留在他手中的。


因為蔣介石始終沒有接受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提議將臺灣自立為一國的原因,所以五常席位才有機會在後來被我們收回。

從名義上來說,臺灣和我們是完全處在一個國家中的,在1971年,經過各聯合國成員國的投票,臺灣手中掌握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回到了我們手中,從這方面來說,也是一種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替換。

還有法國的第五共和國取代了第四共和國之後,他們的常任理事國席位也被取代了。

在蘇聯解體之後,蘇聯的常任理事國席位也被俄羅斯取代了。


所以說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席位在不爆發巨大戰爭的情況下,於國家層面是會一直保持不變的,但是隨著政權的更迭,五常的席位卻可能會被各自國家內部的新政權取代。


孤客生


日本曾經提議過取消聯合國五常的一票否決權,然後被五常的一票否決權給否決了。



所以,如果有個國家能得到五常的一致認可,他是有可能成為第六常的。但問題是有哪個國家能夠同時得到美(英法)中俄的一致認可?至於踢出某個國家嘛,美英法抱團,中俄抱團,能踢哪個?

不過,我覺得聯合國都快要被玩壞了。美國連會費都不按時交,還得人家催,這樣下去,沒準美國不想交會費了,直接把聯合國踹開也不一定。



所以,五常是不是固定不變的,不一定,這取決於五常是不是想在聯合國玩下去。


SAMA67821259056


可以變!如果誰想變,有兩個選擇

1,挑起三戰,並取勝,然後再創建或改組聯合國。

2,幹翻五常中的一個,然後取而代之。

當然,唯一可能的改變,是五常某一個其內部政權更迭,但也是被內部新政權取代,不會外流



五常不是一國一票選出來的,而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是二戰反法西斯中貢獻最大的幾個國家,中美俄英法的五常席位(當時還是美蘇為主,其它3個是美蘇基於利益考量)是在二戰中浴血奮戰,遭受巨大傷亡換來的,是五個國家的勝利果實。


1945年6月26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蘇、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憲章同時也規定了“

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這就是“一票否決權”。



五常特權(一票否決權)正大光明,無任期限制,席位終身擁有。五常地位是寫進了聯合國憲章的。聯合國任何實質上的行動,都繞不開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

五常合法擁有核彈,伊拉克想研究一下就可以扣上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帽子。公平不?不公平,但世界秩序就是幾個大國決定的,不服也不行。五常表現出來的是特權,背後還是實力!你讓菲律賓入常試試,位置敢坐嗎?坐的穩嗎?



近些年,有些自認有實力的國家,如日,印,巴,德都想入常,還搞“捆綁”入常,“打包”入常,以為某國表態支持就躍躍欲試,其實是拿他們當猴耍呢。日本想入常,中俄一票否決。德國想入常,英法一票否決。二戰打的就是這兩國,兩個戰敗國還想入常?印度想入常,中國一票否決。巴西想入常,美國一票否決。最終都是不了了之。



總之,五常是正義的,正確的,合法的。不服?來戰!


霧影wy


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是有羅斯福最初四警察制,演變過來。羅斯福最早的規劃是由中,英,美,蘇組成世界警察,其它國家禁止擁有軍隊。



1943年10月,中、英、蘇、美簽署了《四國關於普遍安全宣言》宣言明確宣佈四國儘快建立維護世界和平的普遍性組織。

12月24日羅斯福鄭重強調:“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這一思想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思想基礎。

最終通過妥協中、英、美、蘇、法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被明確寫入聯合國憲章。憲章同時規定“大國一致性原則”即安理會通過非程序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就不能通過。

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要經過所有會員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數。同時現任理事國贊成,才能通過。

憲章規定雖然只有在程序性問題上常任理事國才有否決權,但是你要覺得能繞過否決權那就太天真了。因為憲章還明確規定,一個問題是否是非程序問題,也要經過安理會投票,此時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這就是著名的雙重否決權。

簡單的說大事聽你的,小事聽我的,但是這個事是大事還是小事由我說了算。所以增加或減少幾乎是不可能的。


漁耕樵讀


聯合國的前身叫國聯。

國聯失敗了,為什麼?

因為英法想要主導國聯,但是卻不給新興的德意日美蘇參與的權力,但是這幾個國家的實力都是實打實的,不是你英法不承認就沒有的,所以德意日便掀翻了桌子自己玩,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聯合國成立後,為了吸取國聯失敗的教訓,給了有本事掀桌子的國家一人一個一票否決,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大家有意見直接在桌子上提,不要私底下搞小動作,這樣大家都不好。

二戰打完,能掀桌子的就那麼幾個,美國不用說,全世界任何地方,美國人想搞事情就一定能搞;蘇聯也不賴,除了南北美洲,其他地方蘇聯都能刷存在;英國雖然衰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殘餘的殖民體系英聯邦仍然唯英國馬首是瞻;法國則是北非的宗主,至今在北非各國都有駐軍。

我國是怎麼進聯合國的?什麼抬進去撈進去關係不大,本質上是因為在朝鮮越南和珍寶島,我國證明了,在東亞東南亞這一畝三分地上,我要說不行,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於是,我們就進去了。

以後還會不會變?有可能,但是希望不大,本質上,要有一個國家實力遠遠超越英法才有可能,但這在發展期已經過去的現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印度如果生在非洲,很有可能可以替代法國的影響力,但是很可惜,他們得一直面對雪域高原。

鑑於英國的實力呈立體幾何指數的圖像在衰落,常任理事國有可能刪除,但想要增加,除非有個國家能夠接連挑反中美俄,這種國家只在漫威裡出現過——他叫瓦坎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