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方差異很大,北方人最不習慣南方的什麼?

哈娛樂大爆炸


我是在十年前從北方到南方上大學,在廣西南寧生活了四年的時間,還是能夠深刻的感受到南北方差異巨大的。

一、氣候.

生活在北方的話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是很分明的,春天的時候萬物甦醒,大地開始復甦,樹木都開始發芽;夏天的時候農作物正生長旺盛,樹木也是長得綠油油的,各種動物也是十分活躍的;秋天的時候萬物開始衰敗,葉子開始變黃飄落,各種農作物、水果也是在這個時節開始成熟;到了冬天的時候,各種農作物都已經收割完畢,樹木上的葉子也已經掉完了,滿世界看起來都是一副很蕭條的樣子。

但是在廣西南寧的話,讓你一年四季僅有兩個季節,也就是夏天和冬天。那裡的冬天僅僅維持一兩個月而已,而夏天的話則是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平常的時候基本上白天氣溫都維持在30℃,晚上氣溫維持在20℃,所以經常是我們可以晚上穿著短褲拖鞋襯衫出去外面吃夜宵而不覺得冷。即使是到了最冷的那一兩個月裡面也是隻用穿著一件長袖外出的。

在廣西南寧呆了四年以後,自己反而適應了這種氣候,不過最開始上大學的時候不是很適應那裡的氣候,因為在宿舍裡面即使是那樣坐著滿臉都是汗珠在往下滴。


二、飲食.

在陝西的話,我們主要吃的是麵條,還吃一部分米飯。

但是到了廣西南寧以後,他們吃的最多的東西就是各種各樣的米粉,偶爾也吃一些米飯。廣西的那些米粉雖然好吃,但是也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像桂林米粉的話,雖然吃起來還可以,但是吃的容易餓,柳州的螺螄粉吃起來感覺特別的辣,南寧的老友粉吃起來有點過敏。

因為不適應,所以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很少吃那些米粉,如果是正常吃飯的話,我會去學校食堂裡面吃米飯,或者是去學校周邊地方找麵條吃,有時候我甚至把那種炒河粉當做麵條來吃。


三、方言.

陝西老家那邊講話的話也是能夠接近普通話的,我在廣西上大學的時候也是講的普通話。

到廣西上大學以後,發現廣西本地的方言是相當的複雜和豐富的,南寧的那種很怪異的普通話口音的辨識度也是相當的高,即使是我大學畢業以後在電視上見到那種口音,也是能夠立馬分辨出來。記得那時候進了大學以後,宿舍裡面住了八個人,其中就有六個人,他們講方言我是聽不懂的。


四、洗澡.

在陝西的話,夏天的時候我可能一天洗一兩次澡。冬天的時候在農村生活著,因為沒有什麼條件,所以基本上一整個冬天都不洗澡,即使是洗的話,也是拿溼毛巾在身上擦一擦。上了高中以後條件允許了,我也是平均一個月去學校外面的澡堂裡面洗一次澡。

到了廣西南寧上大學以後,發現那些人洗澡的頻率相當的高,基本上一天要洗兩三次澡。到了天冷的時候,他們洗澡的頻率可能稍微低些,但是有的人也能夠做到氣溫僅有個位數的時候,一天洗一次冷水澡,這是讓我相當佩服的一件事情。


饕餮視聽


我是湖南人,小時候在湖南長大大概8歲跟隨父母去西北蘭州居住,父親是軍人,如今已經在蘭州生活四十多年。如今因為工作原因全國各地到處跑,針對南方,北方有相當的認識。嚴格說,南方山清水秀,四季如春,飲食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米飯炒菜,非常美味。尤其廣東人的燉湯天下一絕。四川風味也是很不錯。北方黃土高坡,風沙大,綠色比較少,因為缺水洗澡比較少。但是不能一棒子把北方人打死,北方還是有很多美味,尤其是麵食:牛肉麵,炸醬麵,哨子面,刀削麵,打滷麵,西紅柿雞蛋麵,羊肉面片,各式炒麵也是非常美味的,還有北方的牛羊肉也是很不錯。南方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天氣悶熱潮溼,蚊蟲叮咬,容易得風溼病,水災比較多,夏天太熱,需要開空調,物價比較高,生活成本太高很多。


馬踏飛燕23609129


我表妹嫁到福建。最不習慣的是春節和洗澡,還有一點親情淡薄。

先說春節吧,他們不吃餃子,吃得東西全部在北方都沒有見過,什麼海蠣,燕窩,幹蝦肉、蟶、海蠣、乾貝等。全部都是臭乎乎的東西,非常腥臊難吃。非常好吃的豬肉大蔥,羊肉紅蘿蔔餃子人家從來不吃,有一年過年視頻通話,看到我們吃餃子,春節哭了。最後婆婆買了速凍餃子, 我表妹蘸醋水吃,他們蘸番茄醬吃。夠搞怪吧。還有吃粽子,他們吃包肉的鹹粽子,粽子不沾糖還叫粽子嗎?我表妹很漂亮,竟然嫁給了南方人,我們親戚都感覺很可惜。

還有一個就是洗澡,他們福建天天洗澡。非常煩人。我表妹說:一次逛街累了一天,不想洗澡,上床就睡,結果她老公把她趕下床,說是不洗澡去睡沙發。要知道那可是冬天。在我們西安,冬天一般一星期洗一次澡。

還有一點就是親情淡薄,人來客去隨禮很少。一般都是20塊錢,並且待客不要禮金,請的客人空手來,啥都不提。我們這兒拿的東西越多越好。


飄飄妖冶



我東北的,一年前來杭州上大學。

一路上、一年裡,我經歷了南北差異帶來的各種是是非非、曲曲折折。

什麼沒有浴池泡、沒有師傅搓、天氣、口音等這種老生常談的問題咱就不嘮了。

印象最深的還數那次食堂窗口與大媽掀起的風波。

剛入學的日子懶得去食堂,外賣度日,有天心血來潮想嚐嚐食堂的早餐,便約上一河北的哥們一早出了寢室。

當我接過食堂大媽遞給我的熱騰騰的燒麥時,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隨即大吃一驚:

“大媽!你這燒麥裡怎沒餡兒?”

大媽一臉鄙夷地看著我說:“這不有的嗎?糯米餡啊!”

“嗯?”我疑惑了,長這麼大隻吃過肉餡的燒麥,米餡的真沒吃過。

我還沒開口,身後的河北哥們倒嚷上了:

“臥槽!這燒麥怎麼他媽米餡兒的啊!!你這是麵包米啊!怎麼吃啊?”

一句話瞬間點燃了導火索,排著長隊稀稀拉拉的聲音開始增大:

“我們燒麥一直都吃的糯米的啊!”

“對啊對啊!怎麼不能吃了???”

南方的同學們開始不樂意了。

河北哥們有點被這場面逗笑了,他喊道:

“行行行,都別生氣,改天讓你們嚐嚐我們那的驢肉火燒,是真好吃!行了大媽,中秋到了,給我來塊兒月餅。”

食堂大媽也笑了,打圓場說人們都應該體驗體驗不同的習俗和飲食差異,說不定就喜歡上了。

於是大家都笑了起來,好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氣氛。


過了幾分鐘,突然傳來了一句:

“臥槽!這月餅怎麼他媽肉餡兒的啊!”

Hot搞笑臺


北方人可能受不了南方人買菜吧!囤白菜、大捆大捆地買蔥,基本上不會發生在南方。南方人買蔥可以一小根一小根的買,畢竟只做一頓飯確實夠了。舉個今天剛發生的小插曲,本人去小區樓下的超市買水果,想著沒吃早飯順邊買個餅(很大一張餅切開來稱斤賣的那種),發生瞭如下對話:

切餅小姐說問“這些”,我“再少點”;小姐姐又問“這些”,我“再少些”;小姐姐繼續問“這些”,我“差不多吧”;於是小姐姐說“再少,你來裡面吃算了,吃完再走”。

其實最後買的那些,我也沒吃完。之前有位室友正宗東北人,買饅頭買餅挺多的那種,吃不完第二天可能油炸饅頭、炒饅頭炒餅等”

可能是氣候、地理、歷史因素等原因導致的生活方式差異,一個從南方來北京兩年的人,已經習慣北方的生活,但是買菜照樣沒變,哈哈哈~地域差異挺好的,中國地大物博~


方唧唧


我南方,嫁到北方,吃米飯什麼的我老公婆婆他們都沒什麼意見,唯獨我天天洗澡,她們就說我有什麼好洗的,天天洗,都不嫌麻煩,所以我覺得北方人應該最受不了南方人天天洗澡吧,當然作為南方人的我,我也受不了婆婆半年洗不夠五次的習慣,不過還好是公公和她睡,哈哈,也輪不到我嫌棄。北方已經不像你想象的那種情景了。冬天也有各種蔬菜,海鮮等等,現在的物流業極度發達,南方的新鮮蔬菜從地裡拔出來,當天就到祖國的最北部城市,何況北方大棚蔬果供應搞得越來越好。北方人一生不洗澡?說這種話的人大概沒上過學。不管哪裡人都應適應當地的環境和生存條件。假設你到了滴水貴如油的地方,還要窮講究。天天洗澡是不是太荒唐。



在大流通時代,南方北方的界限早就模糊了。在北京院校和科研單位,南方人佔多數,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北方人沒有任何區別!那就別說個全國。給你說,來之前也不想來,因為以前都說這邊窮,還土匪什麼的,總之,就一老少邊窮!但來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梨子吃了才知道滋味,不親來,一切都是浮雲! 不說別的,就講吃,天府四川成都


說實話,麵條和麥餅我是吃不了,最多吃一餐就夠了,第二餐就泛味了,有時出門因地而宜由不得你,但你不得不說很好吃,反正多少吃一點吧,回來重新吃過是最好的選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誰也改變不了。包肉的燒麥是袖珍型的,估計半兩一個。包糯米的個頭大,一個妹子估計2個都吃不完。我一般也只買4個。


春日盛宴


我是北方人,見到的、聽說的北方人到了南方,最不習慣的是南方沒有取暖設施的冬天。

北方冬天雖冷,可那是戶外,屋內可是溫暖如春,有些供暖充足的房子,二十五六度都是常態。再冷的天氣,只要回到溫暖的家,凍僵的軀體就會得到舒緩。那種愜意,那種舒適,那種只穿內衣涮著火鍋看窗外飄雪的自在,南方人只有羨慕嫉妒恨了。

南方的冬天同樣是冷的,並且是那種潮潮的溼冷。去南方上學的孩子,都說不如北方舒服,腳丫溼噠噠,涼冰冰,一直冷到膝蓋,晚上被窩也是涼哇哇,很久暖不過來。我一個老鄉上小學的孩子,遷到上海的第一個冬天,竟然凍了耳朵。像2017年冬天這樣,南方大暴雪,北方幹看著的天氣,南方的取暖確實是問題啊!

南方再一個讓人受不了的是吃飯。北方人豪放,身高、力壯、飯量大,習慣大塊吃肉(如濟南的把子肉、罈子肉),大碗喝酒,飯桌上來一盆什麼菜很正常。北方人冬天還習慣儲存蔬菜,大白菜買下一二百斤,大蔥買上兩捆。

南方人婉約,身材相對玲瓏苗條,吃東西秀氣,講究格調,強調氛圍。上桌的飯菜很多都是一口一個的,多了沒有。北方人去南方人家做客,有一種不敢吃、吃不飽的感覺。我一同事就說過,去上海親戚家最怕吃飯,琳琅滿目一大桌,可不敢吃,真敞開了吃,她自己能吃掉一半,盛米飯的小碗酒盅似的,她能吃八碗。百萬英雄的主持人陳老師說過,他去北方市場買兩顆小蔥,賣菜的給他一白眼,“稱的著嗎?送你兩顆”。可人家在南方就是這麼買菜的,講究的就是一個新鮮。這就是南北方差別。

南北還有一個差別就是語言。北方人大面上都是普通話,雖然各地都有一些地方特色,如河南的“恁”,山東濟南的“幹嘛”,北京的兒化音,以及很有特色的唐山話等,但很容易聽懂。南方話差別那就大了去了,上海的阿拉,外人很難聽明白,廣東的粵語,我們聽起來那就是外語。我一同事,接聽老家寧波來電,十多分鐘的電話,我們幾個全程旁聽的,愣是一個字沒猜出來。

當然,隨著普通話的推廣,交通的發達,南北隔閡逐漸消亡,好吃的、好用的、好聽的、好看的等等,都在推廣普及全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已經越來越體現出來,只要是好的,到哪裡都受歡迎。


王麗珍


不習慣廣東人,說話帶口頭語。說髒話,做點什麼都要家族化。還有就是生孩子很多。老年人很色,吃飯很傳統,吃的東西也叫北方人無法接受。還有就是不管在什麼場合都要穿一雙拖鞋,自高自大。喜歡打架,不愛個人衛生,不喜歡洗澡,洗衣服,



用戶78663419390


我是個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時間也不短了,還取了個東北的媳婦。記得我剛來北方上學的時候,不論冬天夏天天天洗澡,不洗澡就睡不著,並且都是涼水澡,還不喜歡到澡堂子就在宿舍衛生間裡倒騰,同班宿舍都很不理解,在他們眼中你丫腦子有病天天洗澡,在我的眼中你丫腦子有病天天不洗澡!

南方人講話都有口音,國語說起來還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還說不太清楚,翹舌音說起來很拗口,兒化音不會發,同學朋友們經常拿我的發音看笑話,時不時的來找我說繞口令。語句還有倒裝句,比如:北方會講先吃飯,我們經常會說吃飯先。

還有就是經常會鬧出笑話,有次請個女同事去吃飯,跟女同事說不要光點素的,多來幾個暈菜,把葷菜念成暈菜,當成女孩笑的腰都直不起來;有次想說煩躁了,硬是說成了煩操。記得特別出醜的一次,大學時候某天上課,有個室友感冒了來不了,老師點名的時候問我為啥室友沒來,我答到他發(燒)騷了來不了了,整個教室鬨堂大笑,女老師憋的說不出話來。

說南方天氣暖和,受不了北方的天氣,在沒來北方之前印象中北方人抗凍,其實剛好相反南方人才是真正的抗凍,他們上秋褲的時候我們還單褲得瑟,上羽絨服的時候我們一件夾克就完事。

標籤也有很大的誤區,北方這邊一般會把長江以南的劃分為南方人,普遍都認為南方那邊陰冷潮溼,所以都能吃辣,剛開始還跟他們解析一下,後來懶得動嘴了,說啥我都點頭,其實能吃辣的就湖南湖北四川比較多,兩廣人及其他省不太能吃辣。廣東廣西那邊人認為除了兩廣人其它的都會統稱為北方人,他們家鄉話把北方人稱為北佬,他們也認為北方人才能吃辣,並且都愛吃麵不吃米飯。有句話講不入深山不見平地,行走江湖方知孤陋寡聞。所以南北交流很多地方誤區很大,不懂得瞎說裝自己很懂真的很摟。

南北雙方有習慣和風俗上的差別,相互尊重包容才是相處之道,我反對歧視和標籤,本題很容易引發歧視,萬望網友筆下留情!!





傻傻的香寶寶


中國南北差異確實很大的,畢竟生活環境不同,造成的生活習慣也不同,我講一講我去南方旅遊的情況。

坐火車去江西九江遊玩,一下火車,首先第一個感覺就是“悶”!就是那種,在北方進了澡堂的感覺(南方几乎沒澡堂),溼度非常的大;不過,空氣溼潤呼氣起來確實舒暢。最不習慣的也許就是那種溼度吧,有點受不了,不過也沒什麼。

我朋友是九江人,到了他家自然是要款待我們的,真的很隆重~他家裡人,帶著我們去一個很高檔的酒樓,擺了一桌子。在北方絕對不會這樣的,一般都是孩子們自己請客吃飯,絕對不會隆重的大家人來接風洗塵。對了,還有會吃田雞,北方都不吃的!

我問了問我朋友,他說他們南方人就是這樣,遇到值得慶祝的事都會隆重的搞一下;飲食方面,飯菜也要比北京豐盛多了,畢竟南方的生活自古以來都比較富足,食物是很少缺的。

再談談那裡的山水。我去了當地的廬山風景區,到了山頂,發現天是真的低啊~因為那些雲就是掛在山腰上,因參照物,所以感覺天非常的低。樹木茂盛,風景還是很好的,北方的山,相比之下比較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