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两仪拳点穴功夫秘诀:百柔一刚,百蓄一放!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阴阳是相对立的,但却又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对立而作用分化,相互协调而依赖生存。人们一般认为,在阴阳对立与转化中,阳是主宰,阴是附属;阳为刚,阴为柔;阳为强,阴为弱。老子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天下阴最为坚硬,阴最为刚强,守阴无往而不胜。

修炼两仪拳点穴功夫秘诀:百柔一刚,百蓄一放!

两仪拳,两者二数也,二者均衡也,仪者神也,神者仪态万千之谓,即过气点穴之意也。两仪即阴阳,象征着两股相对峙、相平衡、相吸收、相发展的生命大流。

两仪拳作为一种技击、健体、修身、养生拳术,它最本质的特色是“至柔才能至刚”,这一点更是与《道德经》中老子所持的“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一致。

老子认为,无为而不为,无形胜有形,守阴无往而不胜。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此拳种劲法的特点:以静制动。特别强调,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你进我退,你实我虚,进退虚实,在阴阳互为进退的过程中,想办法以我为中心,让对手向我中心靠拢,引进落空,这时借对手之力而打、随斩随进,瞬间调动阴阳二气以两仪点穴劲法顺式顺劲击点穴位。此劲法最为主要的是以发内功为主,以气摧力,有柔过劲,刚过点,百柔一刚,百蓄一放。这种柔弱中蕴涵巨大能量的认识也正是两仪拳克敌制胜的法门。正合此道也。

修炼两仪拳点穴功夫秘诀:百柔一刚,百蓄一放!

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坚硬是死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两仪拳的点穴是闭交通之道,断运输之功,水管缺水、机器缺油之意也,人之一身,外有五官四肢,内有五脏六腑,全是以经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经络断则缺氧运行之能,血脉断则失去知觉之效。

两仪拳的劲法,在人体表面没有什么冲击力,但是向人体内部的传导力增大,自然入内。轻者口不能言,四肢酸软,周身关节不能支配,重者或晕、或瘫、或哑,或原地崩溃,然此种种怪异之状,且任何药物无法解穴,只有点穴者一掌(或指或趾)解穴才可复原,制人而不伤人,有一拳制人之威,又有一掌复原之能。两仪点穴决不是把人撞飞、撞倒或致伤,而是原地崩溃,故内蕴太极虚实之玄,外呈两仪八卦之机,堪称武林一绝。

修炼两仪拳点穴功夫秘诀:百柔一刚,百蓄一放!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大家不愿意这么做。

老子曰:“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那么,点穴功夫如何“至柔至刚”了?

  • 人越空灵,心越静,反应越快:心境不能宁静虚无,则形体如何松柔圆活;形骸不能松柔圆活,则神安韵安能庄穆定匀;神韵不能庄穆定匀,则气息如何调和匀沉;气息不能调和匀沉,则意念如何虚远专致;意念不能虚远专致,则劲力如何整衡浑元。心境虚静专致,神态安逸明清。内则自然心意空灵清虚,明性立见,智慧顿开,百骸松和圆融,经络气血通畅。外则自然百体无滞,动作轻捷快利,感觉灵敏。两仪拳拳谱:皇极者,皇明太阳也,其纯刚纯阳,山崩裂缺,无坚不摧;太极者,月亮太阴也,其至阴至柔,若行云流水,润雨细无声”。作为刚柔并济的拳术,要达到那种非柔非刚、既柔且刚的境地,只有身体完全放松,心中空静,无物无我,阴阳转换,让身体达到至柔的状态才能使身体与周围的万物融为一体,既而将阴阳二气与身心之意念发于掌指。
  • 全身越松驰,发力时越强:至柔自无而至有,即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极其之,而为至刚。然此刚非硬也。自有而至无,即是刚复归于柔,运柔成韧,极其之,而为至柔。然此柔非软也。无中有,有中无,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静中育动,动中寓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化刚为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致成至刚至柔,刚柔相济,刚柔相推,从而生变化。而变者愈变,化者愈化,以致变化无穷。自此,方始成就,臻于化境,豁然贯通,阶及神明。两仪点穴之要求阴阳相生,刚柔相济。须知柔中之刚才是真刚,柔中之快才是真快,至柔才能至刚,至柔才能至快。中医理论都知道,关节处放松后,经络才能畅通,它是中气的运营通道。经络通,中气可畅通无阻,气贯全身,攻防均为有利。
修炼两仪拳点穴功夫秘诀:百柔一刚,百蓄一放!

两仪拳点穴的劲法:

四正出四手,九宫出九劲。

四正出四手

四正:东、西、南、北。

手秀手出于西方符金打直劲。

无极手出于南方符火打篡劲。

混眼手出于东方符木打抖劲。

太极手出于北方符水打泻劲。

九宫出九劲

九宫: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九劲:灵劲、钉钉劲、拧拧劲、篡劲、泻劲、里抖劲、外背劲、切背劲、捞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