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開發無人坦克?

西風r


加裝短炮管的無人作戰平臺方案


無人坦克目前來講如果是遙控操作類型的,其實並不是什麼太難解決的技術。俄羅斯已經搞出多款無人戰鬥平臺了,並用在敘利亞戰場上。只不過還存在遙控信號在建築密集的地區容易被遮蔽中斷,遙控武器站性能也不穩定的問題。但是俄羅斯正在根據戰場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

而如果無人坦克需要人工智能來操作的話,這種技術難度上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完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統,能達到與人類一致的思維邏輯能力。

所以,現在的無人坦克說白了就是遙控坦克。實際上俄羅斯自T-14坦克出現後就開始嘗試將有人坦克改成無人坦克。而其中俄軍武器庫中最適合改裝的不是大量庫存和現役的T-72。畢竟那麼大的基數不用的話那真是太浪費了。俄羅斯的烏拉爾研發與生產公司正在用T-72底盤發展一款重型無人通用的作戰平臺。這也是與俄羅斯軍方達成了共識的產物,產品綽號為“風暴”,只不過現在還不確定出廠的具體日期。但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已經將大量的資金集中在T-72改進項目中。無論是改裝無人作戰平臺還是採購改進型的T-72B3升級版坦克,都是俄軍的優先項目。

而對於先進的T-14坦克來說,基本上已經被俄軍暫時打入冷宮了。因為一輛T-14採購價格初期採購價為670萬美元一輛,即使廠家承諾降價也依然達到470萬美元一輛,實在太貴了。因此俄軍只訂購了100輛T-14,而T-72B3主戰坦克成本才120萬美元。採購起來確實很省錢。

俄軍設想中的無人坦克主要任務是破壞敵方的防禦設施或是指定目標。必須擁有強悍的防禦能力,要求至少能抗10-15發的RPG火箭彈攻擊後依然保有作戰能力。還要擁有強悍的機動性能在巷戰中靈活機動,可有效對付360度方向的所有敵方目標。俄軍希望能有完善的AI技術來輔助這款裝備,屆時士兵只要將任務內容輸入車載電腦就OK了。

無人作戰平臺的人員遙控車


目前已經有三個方案四種型號:

方案1,50噸重的無人坦克,比現役的有人坦克還要重,當然比西方國家的同類產品還是輕的,主要武裝是Д-414,125mm滑膛炮(目前沒有該火炮的詳細信息,只知道是長度4米長的短炮管),自動裝填機配有22發彈藥,輔助武器是ПКТМ,7.62mm機槍,其它配件像是在城鎮戰中使用的推土鏟和工具包,並擁有防範反坦克武器的配備。

方案2,看起來很像IFV,實際上是反人員火箭發射車,主要武裝是РПО-2 «Шмель-М»火箭筒,輔助武器同上,一樣設有推土鏟和工具包,以及防範反坦克武器的配備,«Шмель-М»雖然被稱作火箭筒,但它更應被歸類成火焰噴射器,有РПО-А溫壓彈和РПО-З燃燒彈可以使用,«Шмель-М»和之前有型號相比,口徑從93mm縮小到90mm,總重從11kg縮減至8.8kg,但是射程從1公里提升到1.7公里,戰鬥部也從2.5kg提升到8-9kg,它的TNT當量相當於5-6kg,其爆炸威力不低於122mm口徑的榴彈炮炮彈,能對配有重裝甲的車輛造成傷害。

方案3,相當於無人版的БМПТ坦克支持車,主要武裝是2А42,30mm機炮(設有備彈1000發),另配有16發РПО-2 «Шмель»火箭,輔助武器是ПКТМ,7.62mm機槍和。

方案4,雖然沒有方案圖,但是其相當於無人版的ТОС-1А多管火箭發射車,主要武裝是16枚無導引МО.1.01.04М,220mm空爆燃燒彈,有效傷害面積可達到25萬m²,其餘如輔助武器和配備都與上述的型號基本相同。

預計無人平臺會以T-72B3為基礎發展出一款高機動遙控武器站,遙控武器站一樣配有全套的裝甲和防護裝備,目前將遙控距離暫定再3km,車輛速度則為40km/h左右,另外會在專門研發一款可提供遙控站成員休息的БТР-Т(裝甲運兵車),一樣是以T-72B3底盤為基礎研發而來。

方案3無人版БМПТ坦克支持車


陶德中士


從理論上說,無人坦克與無人機在原理上一樣,技術上也有許多相通的,以前中國就研究過無人坦克,但是那屬於技術試驗性質,其它國家也研究過,但是都沒有真正開發下去,目前真正進入應用的也就是地面的無人機械人,比如:排爆無人機械人,應用的數量少,用途也相當有限。

主要原因還是,無人坦克技術的可靠性成問題。

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達不到讓坦克自主行動的能力,主要是坦克所面對的情況遠比空中的無人機複雜,僅一個地形問題,就可以讓人頭痛。至少目前做到坦克自主控制,那麼無人坦克要依賴於數據鏈進行遙控的,由人員在後方的操作室進行控制,那麼問題就是來了。坦克使用規模大,一次出動幾十輛坦克很正常的現象,這對於控制就讓人相當頭痛,同時控制幾十輛坦克,如何操作?現代無人機通常是單機行動,主要原因就是怕控制信息之間的干擾。一下子控制數量受成幾十,那麼問題太麻煩,沒有解決掉這個問題前,沒法真正實現無人坦克。

這個數據鏈是依賴於無線電通信的,這個就會成為麻煩,不時對手只是需要配備無線電信號跟蹤系統,那麼就可以對無人坦克的活動進行了解,已方的作戰意圖不是一下子完全公開化了嗎?如果對方試圖切圖無線電聯繫那?那麼無人坦克會怎麼辦?事實上,即便對手不干擾,也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無線電的暢通,如果無線電信號中斷,那麼怎麼辦?甚至於開發一款制導彈藥,專門攻擊無人坦克的通信無線,讓它接收不到控制信號。甚至於直接進行信號解破,直接搶去無人坦克的控制權都有可能,美軍的無人機會被伊朗完好的繳獲,那麼繳獲無人坦克有什麼不可能的?

這僅僅舉了幾個例子,其實在系統可靠性,如何維護,如何作戰等等方面依然有不少問題,所以目前無人坦克在理論上可行,但是實現尚待技術進步。


麥田軍事觀察


時下無人機迎來了近乎井噴式的大發展,包括以多旋翼無人機為代表,已經將“無人機”的技術下潛,成為批量化生產的民用產品,成為全世界電子消費產品中的潮品。

在商業上的大熱,“無人”技術似乎是看著很成熟了,特別是在軍用領域,無人機用於戰場的偵察、戰略偵察,完成察打一體化的目標攻擊,幾乎是軍事強國的標配了。

那麼,天上有了無人機,地面無人坦克似乎是必然了?

但不只是無人坦克了,相對於“坦克”尺寸更小的無人地面車輛的應用並未普及開來,目前處於武器裝備研發前沿的幾個國家,更多的是在對無人機地面車輛進行“預研”、進行著技術積累。已經公開表示裝備部隊的只有俄羅斯的無人機。但顯然,不論是預研型號,還是已經裝備使用的,在尺寸上、在火力性能上都遠達不到如你提問中所說“坦克”的級別。

說來,無人地面裝備,如果從最早的遙控的排爆機器人算起的話,也是出現的很早,但整體發展上並不快。一個發展勢頭上的頂峰是美國陸軍構想的有些宏大的FCS作戰系統,其中囊括了多型無人地面車輛,但後來我們都知道了美國陸軍打了“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這軍費不夠燒了,這個FCS計劃一坎再砍,這個要裝備的無人地面車輛也就無影蹤了。

而現在各軍事強國都在預研著無人地面裝備,相對來說,技術還不夠成熟,沒有無人機發展的那麼快,一個原因還是在於,地上的環境可比天上要複雜得多。天上,無人機只要才能夠跑道上滑跑升空後就真的是“一馬平川”了,這也就更容易實現飛行中的“自動化”,可無人車輛在地上跑起來,所遇到的複雜地形和障礙物真的是“天壤之別”,這個如何通過、如何避障,如何規劃行進路線…,實在是太難了。

如今互聯網科技行業正在熱炒的“自動駕駛車輛”,就算是資本管夠燒錢的前提下發展的也沒有四旋翼無人機快啊,也同樣是上述原因。要知道,這些科技公司的自動駕駛,都是在城市中的有規劃的鋪設好的道路上行駛,對比來看,軍用的無人地面車輛,可是荒山野嶺的坑坑窪窪的地形上跑,那難度係數就更高了。

這才是無人地面車輛發展的最大瓶頸。


攔阻著艦


我是武器風暴眼,我來回答。時至今日,這個問題可以肯定地回答,中國正在開發無人坦克。

根據俄羅斯衛星網的報道,前不我,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名士兵的操縱下,中國59式無人坦克竟能夠輕鬆前進、後退,並分析稱,中國正在將軍事“黑科技”運用到老式坦克上。這個消息儘管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正面回應,但從網上流傳的視頻可以看出,中國無人坦克的開發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關於中國無人坦克的信息,最早來源於中央電視臺的一次軍事新聞報道中。在這次報道中,系統介紹了國產的“無人作戰系統實驗室”,其中集中展示了國產的水下無人潛航器、無人艦艇等系列無人裝備,而無人坦克即是最令人關注的一個內容。

眾所周知,中國封存有1萬多輛59式坦克,如何利用這些坦克或許正是中國發愁的一件事。假如能夠成功開發無人坦克,那麼其潛力無可估量。比如,可充當戰場誘餌,可作為戰場伴隨火力,可作為無人裝甲兵團,等等。

隨著軍事科技的快速發展,無人戰爭已成為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而這種無人坦克進行信息化改造以後,完全可以有效整合陸、海、空、天等各領域的目標信息,並與其他無人化平臺協同,以更快更有效的地發揮坦克的巨大威力。


武器風暴眼


美國軍用機器人的研製工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當時研製的並不是具有實戰價值的軍用機器人,而是一種自主地面車輛。1983年,由美國國防部預研規劃局出資的“戰略計算機”計劃正式啟動,具體的研製任務交由陸軍工程兵局地形實驗室來完成。而自主式地面車輛計劃僅僅作為“戰略計算機”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一年我們國家常規兵器工業正在進行WZ551輪式裝甲車的技術論證試驗。當時美國考慮的是如何讓機器代替人進行危險的工作;而我國陸軍考慮的則是如何把作戰人員快速投入戰場,至於軍用機器人的事情在我國基本上沒有人會去提及。從這一點,就透視出了兩個國家的作戰理念存在著隔代的差距。直到1986年國家正式啟動“863”計劃,我國的軍用機器人研製工作才被提上日程。

在1983~1988年之間,美國無人地面無人平臺的研究特點是全面鋪開,各自為戰。在研製初期,軍方對於軍用地面無人平臺的發展前景表現得十分樂觀,在當年陸軍委員會的報告中就明確地提出:“21世紀的核心武器是自主地面車輛(ALV)”。自主地面車輛(ALV)計劃在1984年獲得美國國防部的撥款。根據計劃,國防部將出資一億零六百萬美元來支持這個項目,後來由於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個數字被追加到兩億四千萬美元。然而,就算對於科研實力世界領先的美國而言,在80年代研製一款自主地面車輛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受到當時很多關鍵技術的限制,美國自主地面車輛的研製工作進展十分緩慢。

1985年,美國自主地面車輛首輛樣車在丹佛西南部的一個秘密工廠被研製出來,經過試驗發現,ALV的圖像處理和計算機技術其實並不能夠滿足軍用無人地面平臺的使用需求,因為當時想要處理圖像的話只能藉助於中型或大型計算機。所以我們從照片中看到ALV樣車的體積十分龐大,全車高3.05米、重6.8噸。ALV的視覺系統也並不十分先進,就是一臺民用電視攝像機。但與其說是攝像機,倒不如說是一臺像素很低的數碼照相機,因為它並不是連續攝像,而是每隔2.4秒取景一次,方向也是固定的,攝像機通過一根暴露在外部的數據線把拍攝到的畫面傳給車上的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再由計算機控制底盤完成行走動作。這種類似眨著眼睛走路的視覺系統和運算能力很有限的計算機就給整個車輛的機動性能造成了很大障礙,再加上研究人員低估了自主地面車輛行進時所需要的信息處理量和軟件系統的複雜程度,使得ALV眼睛看不清、腦子反應慢,機動性能並不理想,最終ALV樣車只能以4.8千米/小時的速度沿平坦道路自主行駛0.96千米。就在一切研製工作緩慢進行的時候,1988年4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式取消了ALV項目,1989年美國國會削減了對陸軍新型裝備的研製經費,1990年自主地面車輛計劃宣告結束。據噹噹年參與過ALV項目的科研人員回憶:“我們在四四方方的白色車體上刷上了‘ALV’的字樣,的正前方有一個窗口,類似汽車的擋風玻璃,我們沒有給這個大傢伙任何指令,我們當時在場的所有人只聽見車載柴油機發出的轟鳴聲,默默地在邊上看著這個大傢伙車在一條狹窄的道路上沿著中心線安詳地慢慢向前爬行。這個笨重的傢伙往前行駛了約半英里就停下了,雖然ALV的性能是那樣的不盡人意,但是我們仍然很興奮,因為我們開創了一個只依靠視頻、激光和電腦行進而不依靠人工干預的智能車輛。”由此可鑑,雖然美國現代軍用機器人的第一次研製工作落得一個虎頭蛇尾的結局,最終並沒有被軍隊選用,只造出了一輛表演樣車用於演示自主地面車輛的導航技術。但是從當時在場的科研人留下的回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ALV項目確實具有它進步的一面。


總說裝甲


第一點,無人坦克在強電磁環境下會收到損壞和干擾。 就拿遠程操控為例,電磁信號容易被敵方截斷甚至竊取,而無人坦克本身的小體積又無法像飛機一樣加載電磁對抗裝置,因此,遠程操控型無人坦克多用於小規模衝突,在我方具有電磁優勢時使用。

第二點,目前的無人技術無法真正識別敵我雙方。真正獨立作戰的無人兵器擁有良好的電磁對抗功能,但目前各國首要攻克的世界性難題是無人兵器不具有敵我識別功能,這是限制無人兵器的首要難題。就拿中國為例。21世紀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應對坑道內東突分子時,運用了獨立作戰的無人兵器。剛開機,機器就將槍口對準了我方,幸虧我方一名反坦克手眼疾手快,摧毀了機器,另一個操控者關掉了另一個機器,才沒有造成傷亡。

由此可見,即使有能力早出無人坦克,其形成戰鬥力還需要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


霜雪千年93888557


無人坦克應該有,我們國家有一款無人駕駛的掃雷車就是無人坦克,但是到戰鬥中無人坦克我的認為作用不大,因為就是科技再發達,人工智能再高,坦克屬於陸戰的王,他的作用是要攻擊對方的堡壘以及掩護步兵進行城市攻擊,如果使用無人,那麼要配合無人偵查機和許多掃描器,那麼如果有一個環節出錯那麼整個戰車沒有用了,而且如果敵人炮火打壞電腦系統那麼等於沒有用了,所以我覺得無人掃雷車開發就可以,坦克無人我認為再智能也替代不了人,沒有那個需求(目前為止)!


鐵血戰士99


個人認為應該是數據鏈可靠性還不夠,無人坦克首先肯定是遙控的。用衛星?用無線電?用大型飛機?來傳輸遙控信號!如果數據鏈傳輸過程的可靠性能夠保證無人坦克運行那這種坦克肯定會有。但是坦克不比無人機,無人機被切斷數據鏈,大不了墜毀,技術能不洩露。像以色列那樣讓美軍無人機安全著陸的太少了。而坦克本來就在陸地上,切斷鏈接後一動不動的,坐等敵人回收技術了。


秋田永日


俄羅斯已經開發了無人坦克。


duh23333


除非量子通信抗干擾突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