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是银行内部的理财产品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

手机用户4772186629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云朵:

这是好问题,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区分银行内部理财还是代销。


其实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都会是银行内部的理财产品,每家银行都会自主研发,都会有银行的专家团队作为依托。一般银行的理财都会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债券,项目贷款,金融衍生产品等风险系数不会太高的金融产品。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会需要经过上级行的审批或者总行直接授权。客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在银行网点内,在银行柜面办理,是银行的业务人员经手,不是其他的工作人员。银行确认过购买人身份后,首先要在银行办理一张理财交易卡,也就是具有结算功能的银行卡,银行还要对购买人进行风险评估,确认购买人能够承受理财的风险,并且购买人需要在银行签订《个人理财产品协议》,《客户权益须知》,《产品说明书》等销售文件,根据每家银行要求不同,签订的理财协议也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购买人在签订理财协议时,落款的乙方一定是盖银行的公章,而且产品也是银行自己设计和管理。


银行代销的产品,银行只是负责销售的渠道,不负责风险的承担。一般银行代销的产品会有基金,保险,信托类产品,我们可以看协议里的发行方,还有就是看协议的编号,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会有银行的编号,非银行都不会以银行名称开头,还有就是最后看落款的公章,非银行的代销机构会盖自己机构的公章,银行不会替其他机构承担风险。

最后就是金额起点的不同,一般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5万元起步,其他信托类起步都是100万元,银行的理财产品在银行业协会都有报备,在网站上也能查询到。其他保险,基金类就很容易区分了。只要多看协议,多看合同,区分难度还是不大的。


家族财富密码


人们购买理财产品,都希望安全系数高,收益高,然而现实中,通常是安全系数越高,收益会越低。所以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分辨出真理财还是假理财,真正的银行官方理财产品,一般只有柜台、柜员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这4种购买渠道。



许多人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当听到部分银行员工夸夸其谈,介绍某种理财产品好的时候,没问清楚就买了,结果出现收益不理想甚至连本金都亏的情况。所以买之前一定要问清楚银行员工所购买的产品是银行的理财,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

银行代销其它理财产品,都应该在公告栏公示,柜台代销的产品应该在公告栏中找到。所以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着急,也不需要马上购买,看公告栏中的理财产品与柜员介绍的理财产品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银行有违规销售的嫌疑,就不要买这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或去银监部门投拆。



银行的理财一般起售金额是5万元,如果你看到一两万也能买的理财产品,注意了,极有可能是代销的理财。另外动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尽量别碰,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很有可能另你血本无归。


坤鹏论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两种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

银行内部的理财产品:是银行官方发行的,银行是直接负责人,也就是说,购买这种理财产品,是直接和银行打交道,通常是更加的安全和保险。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银行仅仅作为销售的平台与媒介,与产品双方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通常有黄金,信托,基金,保险等,比如保险,保险并不是银行自己的,而是保险公司委托银行卖,银行卖出去一份保险,就赚一份提成。

如何分辨代销和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

1. 详细询问对应的业务人员:虽然近年来业务员谎报产品信息等丑闻,但一般来说询问之后,基本上所有业务人员还是会如实回答的,如今银行监管逐渐严格,追责更加明确,业务人员是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的。

2. 在产品种类上面区分:从产品类别上看,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自己的产品,而保险、基金、信托、资管类属于代销产品。

3. 产品说明及购买要求:在产品说明中,发行人及管理人一栏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对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发行人必然写着某某银行自己。而且在购买要求上,银行的理财产品目前买起点至少在5万元以上,如果出现1万-2万元的理财产品,就要注意是不是代销产品了。银行理财产品冠名常为“XX银行XXX理财产品”,而代销产品常常没有银行的冠名。

4:信息公告:要时刻关注理财公告栏上面的信息公告,中国银行产品必然都会首先经过中国银行统一管理机构的审核和公布,在公告栏上查询相应产品,如果没有经过银行系统的统一审查,很有可能就是代销产品。


总结

银行代销产品,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其他发行机构是否可靠,银行只是代销,不为产品的问题负责,所以必然会有不安全因素。

相反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由于银行的公信力以及稳固的实力,基本上都是正规的产品。

我们在听业务员介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清代销还是银行自身产品,从而做出风险判断,不要只听业务员对产品夸夸其谈,在投资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力。


首席投资官


银行所销售的理财产品,根据发行主体,可以分为银行自己的产品和银行代销的产品两类。顾名思义,银行自己的产品是银行本身发行和销售的;而银行代销的产品是银行代理销售其他机构发行的产品。银行代销理财产品,通常包括有基金、信托、保险、黄金等;与银行自己的产品不同的是,在银行代销产品中,银行承担的只是销售渠道作用,而不承担理财产品的设计、管理、担保等角色,也不对产品的风险负责,需要发行者自身的信用作保障。如果投资者由于对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缺乏了解,有可能会承担预期之外的收益风险,甚至遭遇银行“飞单”事件风险。


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应该掌握分辨银行自身产品和代销产品的小技能:

一是问清产品种类,从类别上区分。从产品类别上看,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自己的产品,而保险、基金、信托、资管类属于代销产品。

二是看清产品说明,尤其要注意从发行人区分。从产品说明书中找到理财产品管理人或者发行人信息,就能够对是否属于银行自己的产品一目了然。

三是查看购买要求,从名称和起点上区分。从产品名称上区分,如果是银行自己的产品,通常会冠以“某某银行某某理财产品”,按顺序系列编号;而代销的产品则不会以银行名称来作为产品的冠名。从购买起点上区分,比如目前代销产品,如信托和专户理财(不保证收益的)等,购买起点通常在100万以上。

四是留意投资合同,从盖章上区分。关注投资合同上的盖章,如果是银行自己的产品,在产品的投资合同上盖的是银行公章;而银行代销产品,在产品投资合同上盖的是理财发行机构的公章。

五是查阅信息公告,从分类上区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需要在中国银行业协会进行报备,因此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上可以公开查询到相关信息。还有部分银行会在官网公布投资理财产品目录,能清晰看到产品是银行自己的产品还是代销产品。

六是查询银行网银,从板块上区分。部分银行网银的理财产品界面中设置有转让板块,如果是可转让的理财产品,通常都是银行自己的产品。


巴曙松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到是5万、10万或20万起投的,基本可以确定为银行理财产品,而非代销理财产品。

  定期理财产品一般由金融三剑客,或者说金融三胖提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提供定期理财产品),即银行、保险和证券。然而,除了银行理财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之外,保险和证券理财产品较为松弛,比如提供的理财产品可多平台代销,也通常为一千起投。

  那么为什么银行理财非要5万、10万,甚至20万起投呢?而不像保险和证券提供一千起投的理财产品?难道银行那么傻吗?降低起投门槛就意味着意向客户更多,如支付宝的蚂蚁财富和微信的理财通都提供保险和证券提供的定期理财产品,也多为一千起投,且可以支持很多代销平台代销,也就意味着有广泛的用户群。

  可是银行理财也是没办法的啊!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比如只能在本行销售,不能允许其他平台代销,我们也将其称之为“自产自销”的银行理财。而且《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里有严格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潜在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评级,为理财产品设置适当的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

  就因为银行理财有较为严格的规范,银行理财也通常成为定期理财产品的标准,包括收益率和风险性。

  所以说,看到5万、10万和20万起投的,基本可以确定为银行理财。而看到一千起投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便可断定该理财产品为保险或券商提供的理财产品。

  银行由于提供的理财产品门槛较高,为了不让客户流失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也往往会代销一些保险或证券提供的理财产品,因为起投门槛低(通常为一千起投),可以照顾到普通客户,不至于大量客户流失。

  如今互联网金融非常发达,买理财不必到银行去排队,基本在网上都能办理。同时网上提供的信息也较为全面,不会被业务员误导,也建议大家在网上办理银行理财。

  如果是中老年人,不会上网或用银行app,只能在营业厅办理的话,那只要看到低于5万起投的便可以断定为非银行理财产品,而是代销理财产品,也就不用过多理会了。

  如果是5万、10万和20万起投的,那基本可以确定为银行理财产品。然后要看的是产品名称,如果是银行理财的话,产品名称里基本有银行的字样,比如平安银行理财产品名称上有平安理财之类的字样。名称确认之后还有所怀疑的话就要看产品说明书,里面可以详细了解相关信息。


三人聚众


首先要知道,现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只有4个渠道:柜台、柜员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

如果不是以上4种渠道,而是叫你转账到某某帐户,千万不要信,肯定是假的。

银行的理财产品,有自己的,有代销的,这些都是合法合规的,虽然大家都更倾向于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而不是买代销的。



那如何识别?

1、买之前先问清楚。

有人听到理财就觉得没事了,都没问清楚就买了。买之前应该问清楚银行员工,这是银行的理财,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

当然不排除部分银行员工模糊回答,蒙混过关。

如果你是坚决不要代销的理财,就坚决问清楚,不要自己都还没清楚就买了。

2、看清楚合约条款。

无论是通过柜台购买还是通过网银购买,买之前都会有一些文件给你看,这时候就看清楚文件上除了银行的名字,还有没有其他机构的名字,比如某某保险公司。

只有银行的名字,那就是银行的理财,如果当中有一两份是打着其他机构的名字,那就是代销的。



3、看公告栏。

银行代销的产品,按监管部门要求,必须要在公告栏公示,柜台销售的在银行的公告栏都能看到,网银销售的,在官网能找到。

如果都没有?这间银行就涉嫌违规销售,你可以打电话到银监或人民银行投诉。

4、留意利率和起售金额。

银行的理财一般起售金额是5万元,如果你看到一两万也能买的理财产品,注意了,极有可能是代销的理财。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利率多少,其实大家都心里有数了,遇到高利率的就小心了,不要因为利率高就昏了头。

最后,大家也要清楚,无论是银行的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投资有风险,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了解清楚所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


90后行长


从银行内部人的角度,告诉你“银行理财”“银行飞单”“银行代销”的小秘密,潜规则

如果大家关注新闻的话,对以上我说的就算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至少也是有所耳闻了。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新闻的传播速度已经达到秒的时代。特别跟咱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方面,又特别是一些负面的新闻,就像前阵子“民生银行萝卜章”“农业银行理财违规风波”等等。

而作为金融内部人来看,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当然,像这种“萝卜章”“虚假理财项目”“伪造”的事情毕竟还是少数。而在银行真实存在,大多已经成为银行潜规则的,却是“银行代销”和“银行飞单”。


银行代销,对于如今已经有一定金融常识的老百姓而言已经不陌生了,从前老百姓一直以为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都是银行发行的,所以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安全,类似一种盲目的自信,以至于买的什么产品,产品的风险好低通通不考虑。而如今随着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市场的规范要求,银行代销逐渐走向明面化,代销产品的信息也更加透明。


银行代销还算是在合规之下,但是下面要说的就是在走风险的擦边球——银行飞单

银行飞单,顾名思义。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私自和第三方理财公司“勾结”,私下向银行客户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银行授权和签订的代销协议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产品,通常以高收益率为诱饵。

其实,银行飞单在银行市场来讲,已经不是秘密,它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银行一线的潜规则。


而导致这种结果离不开当事人,主要有三方组成:

一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相对于陌生渠道,银行的客户存量大,资金存量也大,找寻10个个体投资客户,也比不上银行的1个私人银行客户,在时间、成本等方面更是如此,所以第三方理财机构更愿意去找银行渠道,之前信托市场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种模式。

二是银行的投资客户,随着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不断下调,银行产品已经不能满足自身对于理财收益的需求,所以会考察银行以外的市场,也会让之前服务自己的理财经理去询问。往往是依靠对其长时间的合作和信任,听从银行工作人员的建议去购买产品,而后期签合同签字也都不会去仔细去看,这也留下了风险的种子。

三是银行工作人员,如果你身边有银行工作人员,你一定知道银行工作是看着高端职业,一个月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的量,但到手的工资却是强烈的反差,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产品的提成更是比银行相应的产品高出不少,出于对自身收入的考虑,银行工作人员也不排斥这块。

这也是风险最大的一块,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可能压根都不会告诉你买的具体是哪家理财机构的理财项目,往往都是一句话“银行的理财项目”不了了之。这也造成了投资客户都不知道买的是银行以外的理财产品。

通过以上的分析,想必大家已经对于银行的小秘密有所了解,大家还有想了解的金融小秘密,记得留下,我会一一解答。


财经小野君


银行所销售的理财产品,根据发行主体,可以分为银行自己的产品和银行代销的产品两类。顾名思义,银行自己的产品是银行本身发行和销售的;而银行代销的产品是银行代理销售其他机构发行的产品。银行代销理财产品,通常包括有基金、信托、保险、黄金等;与银行自己的产品不同的是,在银行代销产品中,银行承担的只是销售渠道作用,而不承担理财产品的设计、管理、担保等角色,也不对产品的风险负责,需要发行者自身的信用作保障。如果投资者由于对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缺乏了解,有可能会承担预期之外的收益风险,甚至遭遇银行“飞单”事件风险。

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应该掌握分辨银行自身产品和代销产品的小技能:

一是问清产品种类,从类别上区分。从产品类别上看,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自己的产品,而保险、基金、信托、资管类属于代销产品。

以上就是谢哥的回答了,如果觉得没有模棱两可的感觉,那就给个机会继续看下去;

笔者03年入市,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通过十多年的股市闯荡,练就了高超的看盘功夫,稳健的实战技能,干净利落的操盘手法,在本人的微信:1638997375(长按复制),每天讲解选牛股思路,在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粉丝朋友感谢本人分享的选股法,看懂后选出不少牛股,也是抓住了不菲的收益。

笔者谢哥,是一个标准的80后,不是老学究,也不是小鲜肉,十多年的职业炒股生涯中,集结了一批''民间股神''在一起潜心研究股票多年,总结出一套选股法选择牛股成功率极高的思路,深受股民朋友推崇:高抛低吸选股法

中元股份是在半年以来一直下跌,总跌幅已到达60%以上,而在近期的半个月以来,才开始出现缓慢上涨。而也是在开始上涨的前一天,出现了底部信号,在两天后出现了引爆信号,到目前为止,涨幅已达到33.80%。

或者有朋友会问你这么会分析干嘛自己不去炒股还在这里发文!谢哥我呢确实在炒股,你们可以去圈内打听一下,至于发表文章嘛,则是我的个人爱好,也深知股民的不荣易,也确实是这样!中国有70%的股民在亏钱!

市北高新是于上月17号号开始出现底部信号的,同时,从这天开始就出现了涨幅,一连十个多工作日下来,涨幅竟达到119.81%

【潜力黑马】

另外本人本周会选选出几只潜力股让粉丝们参考,这一周的几只类似西藏发展的潜力已选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时常关注我的动态!希望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进步,也希望我的一点见解给大家带来帮助!

从上图可以看到此股的走势是不是跟上面讲到的两只股票类似呢,都是经过一段时间下跌洗盘回踩底部支撑后企稳拉升目前该股也是再次下跌回踩支撑线附近,相信讲到这里大家都清楚了,该股后期走势,就不在这里多点评了。

往事一幕幕,A股大揭秘。资金俩不走,一步壳资源。涨停天天有,就在股票池。有用来点赞,没用动动手。

想了解指标战法的私信回复“底部引爆”,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也可以关注公众号“谢哥谈股”(微信1638997375) 进行领取。

牛市的步伐慢慢来临。我们要做的很简单,抓好属于自己的机会,布局属于自己的机会,静心等待新的未来,一起努力,一起把握新的明天。

手机(电脑)前的股票爱好者,虽然我们素未相识,但是往后余生,谢哥祝你卡里有钱,手机有电,车子有油,家庭美满,股市长虹!


谢哥说股5


代销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设计,管理的的直销产品,即由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为什么要让银行代销,因为人们认为银行安全,让银行为自己的理财产品背书。


从大类进行分类的话,一般来讲代销的理财产品大多都是基金、信托、收益权类、保险、或者黄金等等。人们诟病最多的银行代销产品莫过于保险,很多人明明去银行存款,回家后发现存单变成了保单,老年人更是深受其害!

如何区分银行的代销产品和直营产品?特别提示:银行内部的理财产品不一定好,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不一定不好。 根据自己的需求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1.一定要看好产品说明和产品合同。看懂合同,了解产品构成,发行机构,知悉条款后再决定是否签字购买。

2.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如果是保险,则通常提示为,本保险由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委托某银行进行销售及提供相关后续服务。

3.在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者合同上会写明理财产品管理人或者发行机构。


最后,作为投资人来讲,不盲目追求“高收益”不全信“理财经理”的话语,高收益也就伴随着高风险。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理财计划,才能长效安全的投资。


保险理财生活


一般来讲,在银行购买理财可以分为银行自营理财、银行代销理财、银行托管产品。这三类只要弄明白就能够有效辨别。



首选银行自营理财产品一般是属于类固定,风险较低收益的产品。比如银行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这类产品一般来讲都是银行自营产品,特点是风险较低!大部分情况,普通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都是银行自营产品。还有就是银行自营产品都会在合同里写到该产品的发行的发行主体,所以这个好辨别。



其次就是银行代销产品,一般银行代销产品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产品、信托产品、保险产品等,这类产品特点是产品管理人不一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管理人都是基金经理,券商资管是券商的资管部门,信托产品是信托公司。保险产品更好理解,很多人在银行想买理财产品最后被银行员工忽悠购买了保险产品,一般保险产品的名称就比较明显。在这里,你所购买这类型的产品就都是银行代销的产品,因为银行本身不会去做这些。

最后就是银行的托管产品。这个一般不会涉及银行会主动推销客户购买,因为托管产品银行起到的只是一个通道作用。比如近期爆雷的各种P2P平台,工农中建交等各大银行都托管有类似产品,这种如果银行员工推荐你购买,首选就是购买方式,一定不在银行端购买,可能会是在别的平台。



辨别到底是银行自家的产品还是外部的,只要多看看产品合同以及注意购买方式,就能够避免被银行忽悠。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本人问答,认为对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点赞,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把你了解的分享给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诉大家,一起学习一块进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