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未来最赚钱的10大方向!

一、5G 的万亿级蛋糕和中国话语权

▲ 5G 概念庞大的移动流量需求加上持续进步的无线网络技术,促使通信行业从 4G 网络逐步向 5G 过渡。

▲ 中国互联网流量年复合增速达到 49%2014 年以来,4G 网络的完善促使移动流量爆发式增长。根据 IDC 的预测,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 40000EB,年复合增长率达 36%,而中国更为突出,2020 年将达 8806EB,年复合增长率达 49%。

▲部分 5G 关键技术简介与此同时,在无线技术领域,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基于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F-OFDM)、全双工、灵活双工等;在网络技术领域,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

▲ 5G 技术将带来海量应用相比 3G/4G 技术,5G 技术具有高速率(100 Mbps ~1 Gbps)、大容量(百万 / 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低时延(1ms 的空口时延),以及接近 100% 的业务可靠性和超低功耗、超低成本等特点,能将网络能效提升超过百倍,可以说是开启万物互联时代的钥匙。

▲ 5G 经济效益GSMA(亚洲移动通信协会)预计,5G 的引进将推动 2020 年全球移动业务从 2016 年的 3.3 万亿美元增至 4.2 万亿美元;中国信通院的《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认为,按照 2020 年 5G 正式商用算起,当年将带动约 4840 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 年、2030 年将分别增长到 3.3 万亿元、6.3 万亿元。

此外,5G 时代被认为是中国通信逆袭的时代。

▲国内 5G 相关规划和进展▲ 5G 第二阶段测试(技术方案测试)华为中兴处领先位置在通信技术标准方面,我国经历了 2G 时代空白、3G 跟随,到 4G 时代同步发展,5G 临近,我国力图战略引领 5G。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 5G 相关规划,推动 5G 提前商用,华为、中心两大设备商更是承载了中国在 5G 时代提升在移动通信领域话语权的希望。

二、洞见:十大应用场景

5G 技术时逢信息技术革命的拐点,其更快、更广、更强的特征为云化、万物互联等提供了基础。以下是 5G 技术的十大应用场景解读:

云 VR/AR

▲ 5G 将为 VR/AR 提供更低的成本以及数据存储和高速计算能力▲云 VR/AR 演进 5 阶段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AR)被认为是下一代计算平台,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功能,云化 VR/AR 可以利用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存储和高速计算能力,从而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因此,2017 年 11 月 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11 第十七次全会上通过了《云化虚拟现实总体技术研究(白皮书)》,指向 2018 年输出虚拟现实实现云化的总体技术框架、云管端总体技术需求和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事实上,未来 10 年,家庭和办公室对桌面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将越来越小,转而使用连接到云端的各种人机界面,并引入语音和触摸等多种交互方式。5G 将显著改善这些云服务的访问速度。

为此,移动运营商需要调整其业务模式和产品,成为全面的云服务提供商,从而更好地提供云 VR/AR 服务。移动运营商在 VR/AR 中的可参与空间十分可观:ABI Research 估计,到 2025 年 AR 和 VR 市场总额将达到 2920 亿美元(AR 为 1,510 亿美元,VR 为 1,410 亿美元),其中约三成将分配给运营商(超过 930 亿美元)。

车联网

▲驱动汽车变革的关键技术都需要 5G(安全、可靠、低延迟和高带宽)▲新出行延伸了传统汽车行业的价值链驱动汽车变革的关键技术(自动驾驶、编队行驶、车辆生命周期维护、传感器数据众包等)都需要安全、可靠、低延迟和高带宽的连接,这些连接特性在高速公路和密集城市中至关重要,只有 5G 可以同时满足这样严格的要求。

事实上,5G 正在拓展车联网应用场景,让 V2V,V2X 的通讯变成现实。根据 ABI Research 预测,到 2025 年 5G 连接的汽车将达到 5030 万辆。

2017 年 2 月,华为和德国航天中心共同测试了 5G 自动驾驶避免车辆之间发生碰撞;6 月,上汽智能概念车 iGS 搭载了华为超低时延(小于 10 毫秒)5G 解决方案,转向、加速和制动等实时控制信号得到了保障;7 月工信部指出,预计到 2030 年,我国车联网行业中 5G 相关投入(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约 120 亿元左右。

车联网将延伸传统汽车行业的价值链,市场参与者包括汽车制造商、软件供应商、平台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等。移动运营商在价值链中极具潜力,可探索各种商业模式(B2B、B2C),例如平台开发、广告、大数据和企业业务。

智能制造

▲ 5G 为智能制造提供宽带、可靠和安全的连接▲智能制造应用智能制造的基本商业理念是通过更灵活高效的生产系统,更快地将高质量的产品推向市场。

近些年 Wi-Fi、蓝牙和 WirelessHART 等无线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制造车间立足,但这些无线解决方案存在局限性:对于最新最尖端的智慧制造应用,灵活、可移动、高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的通信(uRLLC)是基本的要求。

智能制造的概念覆盖协作机器人和 AR 智能眼镜,基于状态的监控和预测、基于云的网络管理等。目前,运营商已经能够提供远程控制中心和数据流管理工具来管理大量的设备,并通过无线网络对这些设备进行软件更新。如果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工业物联网的机会,就需要实施涵盖供应链、生产车间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目前,固定线路在工业物联网连接数量方面占主导地位。但预测显示,从 2022 年到 2026 年,5G IIoT 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 464%。到 2017 年底,全球有 1800 万个状态监测连接,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 8800 万。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也将从 36 万台增加到 105 万台。

智慧能源

▲ 5G 大幅降低发电厂能源浪费▲ 5G 让能源更智慧根据 ABI Research 的预测数据,全球配电自动化市场将从 2015 年的 130 亿美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360 亿美元。

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许多能源管理公司开始部署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快速响应中断,运行拓扑计算,快速实现故障定位和隔离,以求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目前,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光纤布线来提供连接。由于 5G 可提供 10 毫秒的网络延迟和千兆吞吐量,因此基于 5G 的无线分布式馈线系统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由于 5G 技术采用授权频段,移动运营商除了提供高水准服务等级协定外,还可以提供身份验证和核心网信令安全,这使得能源公司能够进行智能分析并实时响应异常信息,从而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电网控制。

与此同时,5G 也降低了许多新兴市场能源供应商的准入门槛。5G 的低延迟,广覆盖和快部署允许智能电网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这在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电源的市场非常有用。

无线医疗

▲ 5G 低延迟的特征满足设备终端和患者之间的交互需求▲在未来医疗中 5G 使能的设备、AI 和云端分析所扮演的角色智慧医疗市场的投资预计将在 2025 年将超过 2,300 亿美元。5G 将为智慧医疗提供所需的连接。

过去 5 年,移动互联网在医疗设备中的使用正在增加。医疗行业开始采用可穿戴或便携设备集成远程诊断、远程手术和远程医疗监控等解决方案。

在北美以及德国和北亚市场,医疗保健领域的技术发展正处于领先地位。新兴的应用包括基于云的数据分析、AI 医疗辅助、5G 救护车通信和远程诊断等。在最近的 B2B 调查中,ABI Research 发现,医疗领域 42%的受访者已经制定了部署 5G 的计划,并确信 5G 将作为先进医疗解决方案的使能因素。

移动运营商可以积极与医疗行业伙伴合作,创建一个有利的生态系统,提供 IoMT(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连接和相关服务,如数据分析和云服务等,从而支持各种功能和服务的部署。

无线家庭娱乐

▲ 5G 优化视频流质量▲云游戏处理过程5G 有望以 90 fps 的速度提供响应式和沉浸式的 4K 游戏体验,这将使大部分家庭的数据速率高于 75 Mbps,延迟低于 10 毫秒,对于要求极低延迟的应用场景,端到端延迟可以降低到 1 毫秒。

因此,5G 的首要商业用例之一是固定无线接入(WTTx):使用移动网络技术而不是固定线路提供家庭互联网接入。据预测,到 2020 年,3.5 亿户家庭有可能购买 WTTx 服务。

由于使用了现有的站点和频谱,WTTx 部署起来更加方便;与其他技术相比,实施 WTTx 所需的资本支出要低得多(无需挖沟,铺设光缆或安装电线杆)。

据预测,更低的价格和新的服务订阅模式将使 2020 年全球一半的电视观众使用 4K/8K 电视。8K 视频的带宽需求超过 100 Mbps,需要 5G WTTx 的支持。其它基于视频的应用(如家庭监控,流媒体和云游戏)也将受益于 5G WTTx。

联网无人机

▲配备 LiDAR 的无人机将产生大量实时数据5G 技术将增强无人机运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小的延迟传输大量的数据。根据 ABI Research 的估计,小型无人机市场将从 2016 年的 53 亿美元迅速增长到 2026 年的 339 亿美元,包括来自软件、硬件、服务和应用服务的收入。

基于 5G 的联网无人机将实现自动化作业,从而对诸多行业产生影响:比如,对风力涡轮机上的转子叶片的检查将不再由训练有素的工程师通过遥控无人机来完成,而是由部署在风力发电场的自动飞行无人机完成,不需要人力干预。

在保护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资产和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安全和运输领域的使用等方面,联网无人机亦值得期待。无人机服务提供商正在利用云技术拓展应用范围,同时通过产业合作来拓展市场空间。无人机为移动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打开了新的商机。

社交网络

▲视频直播对分辨率和数据存储等提出了要求目前,移动视频最显著的两大趋势是社交视频和移动实时视频。在发达市场,大约 50%的移动数据流量来源于视频。云视频服务的货币化正在加速,内容分发网络、视频托管服务和在线视频服务的市场空间将从 2020 年的 60 亿美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100 亿美元。

4G 网络已支持视频直播,但 5G 将能应对以下挑战:

1、端到端的网络延迟将从 60~80 ms 下降到 10 ms 以内;

2、高清视频输入通常需要 50 Mbps 的带宽,但由于 4K、多视角、实时数据分析的需要,带宽需求可能会高达 100 Mbps;

3、10Gbps 的上行吞吐量将允许更多用户同时分享高清视频。

个人 AI 辅助

▲云端 AI 使可穿戴设备具有 AI 能力▲ 5G 使能的可穿戴设备根据 ABI Research 估计,从 2017 年到 2022 年,可穿戴设备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6.4%,发货量从 2017 年的 2.03 亿件,到 2022 年的 4.34 亿件。

体育、健身和健康追踪设备在 2022 年仍是可穿戴设备主要的细分市场,占据了 36% 的发货量 ; 智能手表 ( 19% ) 、可穿戴相机 ( 11% ) 和医疗保健 ( 9% ) 紧随其后。

由于电池使用时间,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个人可穿戴设备通常采用 Wi-Fi 或蓝牙进行连接,需要经常与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配对,无法作为独立设备存在。

5G 将同时为消费者领域和企业业务领域的可穿戴和智能辅助设备提供机会。配合 5G 无处不在的覆盖范围、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个人可穿戴设备可以部署在关键业务的场景中,比如公共安全、采矿和远程医疗。

智慧城市

▲视频监控服务在智慧城市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下一代视频监控服务城市视频监控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它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和机构的工作效率。预计在 2017 年,非消费者视频监控市场的增值服务收入为 120 亿美元,到 2025 年预计将增长至 210 亿美元。

5G 时代的视频监控正在演变成 4K 全高清监控,结合云优化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成本和效率。云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分析 / 人工智能服务,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成本。在重要时段,摄像机可以配置为更高的分辨率,而在其它时间,降低分辨率以减少云存储成本。

目前,英国已经部署了 600 万台摄像机。其他国家正在加紧部署视频监控设备。在北京,监控摄像机的密度是每千人 59 个摄像机。

三、2018 年预测:商用网有望落地

市场参与者之使间的利益博弈促使 5G 加速提案落地。

目前,3GPP 新空口标准首发版已经落地(2017 年 12 月 20 日,里斯本 3GPP RAN 第 78 次全体会议);2018 年 3 月将冻结非独立组网(NSA)5G 新空口标准,9 月将冻结独立组网(SA)5G 新空口标准,标志着 5G 整体标准正式落地。

与此同时,2018 年我国 5G 技术试验将进入第三阶段。

我国 5G 技术试验第二阶段测试结果显示,5 家系统厂商华为、中兴、爱立信、上海贝尔、大唐电信中,华为完成了全部的测试内容领跑业界,中兴完成了除核心网之外的所有测试内容,引领 5G 发展。2017 年 11 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启动 5G 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的通知》力争于 2018 年年底前实现第三阶段试验基本目标,支撑我国 5G 规模试验全面展开。

因此,2018 年将是 5G 预商用启动的一年。

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 2018 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指出 2018 年各地将进一步的推进 5G 信号的研发工作:明确在 6GHz 以下频段,在不少于 5 个城市开展 5G 网络建设,每个城市 5G 基站数量不少 50 个,形成密集城区连续覆盖;全网 5G 终端数量不少于 500 个;向用户提供不低于 100Mbps、毫秒级时延 5G 宽带数据业务;至少开展 4K 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无人机等 2 类典型 5G 业务及应用。

智东西认为,5G 是当前大热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支撑点,是将数字化、云化、AI 化和传统产业联结的关键,因此成为了高质量的可用的物联网、车联网、VR/AR、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甚至是智慧城市的前提。

2017 年产业各界的推动下,5G 相关的技术标准、商业化进程逐步确立,运营商争相开展试点,设备商在传统产业积极的配合下纷纷演示相关业务(IoDT 测试、无人驾驶、无人机、VR 云游戏等),为 2018 年的预商用打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