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私募投资基金名称中不得明示、暗示保本保收益,夸大宣传公司业绩等。专家表示,私募基金产品命名的规范,可以减少私募产品名称对消费者带来的误导,更好地保护投资者。
产品名称不得混淆视听
《指引》指出,为促进私募投资基金规范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私募投资基金名称不得含有“安全”、“保险”、“避险”、“保本”、“稳赢”等可能误导或者混淆投资人判断的字样;不得违规使用“高收益”、“无风险”等与私募投资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的表述;不得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使用“最佳业绩”、“最大规模”、“名列前茅”、“最强”、“500倍”等夸大或误导基金业绩的字样;不得使用“资管计划”、“信托计划”、“专户”、“理财产品”等容易与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混淆的相同或相似字样;同时,私募基金名称中应当包含“私募”及“基金”字样,避免与公开募集投资基金混淆。
《指引》明确,按照“新老划断”原则,2019年1月1日后申请备案的私募基金命名事宜应按照《指引》执行;2019年1月1日前,已完成备案或已提交备案申请的私募投资基金可以按照《指引》相关约定,调整私募基金名称,并相应办理基金的重大事项变更及信息披露事宜。据悉,当前私募基金命名不规范现象并非个例。相关统计显示,“稳赢”、“保本”、“避险”都是私募基金起名比较青睐的字眼;同时也存在如“金海龟”、“藏宝图”、“嫦娥奔月”等较为奇葩的名称。
“目前来看,私募的产品名称的确存在容易让投资者产生误解的情况,《指引》重点对这类极个别产品进行了限制。”上海明汯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投研总监裘慧明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但目前绝大部分私募在产品命名上还是非常严谨的,因此《指引》的整体影响不大,且对私募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此次中基协规范私募投资基金命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投资者权益。”某私募基金投资分析师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私募产品命名不规范或存在误导性,不利于投资者明确自身购买产品的风险,未来或产生纠纷。同时,‘最强’、‘最佳业绩’等也存在诱导投资。不过,在私募监管不断趋严、私募合规性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当前不符合《指引》规范的产品并非主流。”
年内有57家私募不予登记
事实上,监管层对私募“严监管”并非仅局限于命名,而是多角度、全方面的。如在准入方面,私募机构备案资质材料不断得到补充、细化,私募登记难度显著提高。在中基协近日公布的新增不予登记机构名单中,即包括3家私募机构。另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57家私募公司被中基协不予登记。
相关资料显示,被中基协不予登记的57家私募中,有46家因同样理由被拒绝,即“申请机构提供,或申请机构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第三方中介机构等串谋提供虚假登记信息或材料;提供的登记信息或材料存在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5家则因为涉及“申请机构兼营民间借贷、民间融资、配资业务、小额理财、小额借贷、P2P/P2B、众筹、保理、担保、房地产开发、交易平台等《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七)》规定的与私募基金业务相冲突业务”被拒。
2017年11月,中基协发布了《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四)》,明确六类备案登记情况基金业协会将不予办理登记。除上述提及的两大原因外,还包括申请机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资金募集相关规定,在申请登记前违规发行私募基金,且存在公开宣传推介、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行为的;申请机构被列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申请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存在重大失信记录,或最近3年被中国证监会采取市场禁入措施的;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10月私募总规模首度下滑
根据中基协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私募基金总管理规模为12.77万亿元,规模环比下降312.9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中基协自2015年1月公布私募基金备案数据以来,私募总规模首次出现单月下降。
具体来看,证券类私募和其他类私募双双“缩水”,股权私募基金则继续增长。据统计,截至10月底,证券私募基金规模仅为2.28万亿元,环比减少1094.12亿元,连续9个月规模缩水;其他类私募管理规模缩水756亿元,连续6个月规模缩水;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达8.5万亿元,环比增长1538亿元。
事实上,私募基金规模增速放缓的趋势早已显现。今年一季度,私募规模增长0.94万亿元,管理人增加954家,基金产品数量增加4622只;二季度,私募规模增长0.56万亿元,管理人增加503家,基金产品数量增加2814只;三季度,私募规模增长0.2万亿元,管理人仅增352家,基金产品数量仅增483只。
“私募产品总规模‘缩水’与目前的严监管关系并不大。”裘慧明指出,“这可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10月市场大幅下跌,对股票型私募证券基金有较大影响,市值相应缩水;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急跌,不排除部分基金可能达到止损线。”“私募基金规模‘缩水’,与A股市场低迷脱不开关系。今年以来,A股下探幅度很大、速度也很快,而且年内明显反弹迹象并不明显。证券私募基金在盈利预期不佳的背景下,势必遭到一定规模的赎回。同时,市场低迷令基金发行募集比较困难,新成立基金数量、规模都有限。”上述私募投资基金分析师指出,此外,部分私募基金清盘也是规模下降的原因之一。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私募行业清盘产品超过4000只,创近5年清盘量新高。
记者 田忠方
供图 今日头条
閱讀更多 上海金融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