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國對華施壓,中國公司對伊朗石油進口規模減半


外媒:美國對華施壓,中國公司對伊朗石油進口規模減半


美國對伊朗第二階段制裁,也就是全面封鎖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將於11月4日生效。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石化9月自伊朗進口的原油規模減半,因來自美國的壓力加大,要求遵守美國11月開始對伊朗石油行業的禁令。

英國路透社10月1日最新報道稱,具體減少的數字不便公開,但按中石化公司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簽署的供應合同來計算,其進口量將降至約13萬桶/日。這相當於2017年中國自伊朗日均進口規模的20%,這將對伊朗構成打擊。在歐洲和其他亞洲買家削減購油規模以避免美國製裁之際,伊朗曾指望中國這一最大客戶維持進口規模。

中國石化減少購油規模為多年來之最,因為這家在香港和紐約兩地上市的石油公司有可能直接面臨美國政府要求其切斷對伊朗的石油美元流動的壓力。

此外,上個月有美國高官造訪中國石化,要求其大幅減少購買伊朗石油。消息人士透露,“這回情況與上次迥然不同。上次更多的是採用協商基調,而這次則幾乎像是發出最後通牒。”

由於美國的制裁禁令,韓國、日本、歐盟等先後停止對伊朗石油進口,也撤出了在伊朗的能源和其他經濟項目。中國、印度、土耳其是為數不多的與伊朗仍然保持經濟合作的國家。美國對伊第二階段制裁即將生效,來自國際航運和保險業的數據顯示,大多數歐洲和美國的再保險公司正在逐步減少其伊朗業務,伊朗為其石油船舶獲取保險變得愈加困難。

今年7月開始,中國石化和珠海振榮貿易公司與伊朗達成協議,所有從伊朗出口至中國的原油全部改由伊朗國家油輪公司(NITC)承擔運輸和保險服務,原油價格以到港價計算。由伊朗承擔海上運輸有助於規避美國製裁禁令,維繫中國與伊朗的原油供應合作。伊朗方面表示,為了應對制裁,伊朗除了自行承擔原油運輸外,還將為中國等大客戶提供價格折扣,必要時會放棄美元結算改為本幣結算或易貨貿易。

在2011年開始的上一輪聯合國對伊朗制裁期間,美國曾要求中國公司限制對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田的投資規模,但沒有要求完全停止石油進口。此次美國單方面的制裁力度,將超過上一輪。

在中石化削減對伊朗石油進口量之後,尚不清楚珠海振榮9月份是否也減少了運輸裝載量。此前,珠海振榮剛剛簽署協議將從伊朗的原油進口量提高到24萬桶/日。


外媒:美國對華施壓,中國公司對伊朗石油進口規模減半



至於中國對伊朗主要油田的上游投資是否受到影響暫時也不得而知,中國在伊朗投資的油田總產量在10萬至15萬桶/天。中國投資的油田產量輸出與單獨和伊朗簽訂的石油供應協議是分開的。

今年8月16日,美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成立伊朗行動小組的簡報”,新成立的對伊朗行動小組負責人布賴恩·胡克(Brian Hook)表示,美國準備再次制裁那些在第一批對伊制裁全面生效後繼續與伊朗開展合作的國家。

胡克被問到美國如何說服中國執行對伊制裁時,他回答稱:"預計,包括貨物運輸在內的與伊朗的合作於11月將歸零。美方希望,我們的合作伙伴將遵守制裁製度。我認為,不需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現相反情況,美國準備再次制裁那些不執行限制措施的國家。"

中國此前明確表示,中國和伊朗是友好國家。我們在符合各自國際法義務的框架內保持著正常交往與合作,包括經貿和能源領域的合作,這無可非議。2017年中國向伊朗石油進口量保持在平均為62.3萬桶/日的水平,到今年7月份,這一數字已經上升至76.7萬桶/日。也就是說中國在他國紛紛撤離伊朗市場後,不僅保持對伊朗原油需求還部分擴大了份額。

至於中國石化9月自伊朗進口的原油規模減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對伊能源合作,還需進一步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