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工作方案》解讀

“到2022年,50%左右的村莊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日前,市委、市政府出臺的《萊蕪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萊蕪推動產業振興工作進行了部署,並印發《萊蕪市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工作方案》,明確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的要求,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農業“新六產”,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全力打造省會城市群城郊型現代農業示範區,高質量推進萊蕪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傳統農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爭當農業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模範生。

按照任務目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大突破,50%左右的村莊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綠色發展方式全面建立,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市全面建成。

以強化基礎、保障供給為重點,夯實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首要任務,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全力創建國家節水灌溉產品質量提升示範區,整體推進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2022年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55.5萬畝以上,全市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65以上,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佔有效灌溉面積的70%以上。把調優產業結構作為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優化特色產業板塊和“依山”“傍水”“沿路”生態高效農業產業帶佈局。加快發展萊蕪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積極培育寨裡桑蠶小鎮、雪野旅遊休閒小鎮等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和“山楂之戀”田園綜合體、利和莊園等田園綜合體。到2022年,規劃建設產業集聚、要素整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30個,創建現代高效農業示範鎮6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村100個。穩步提高糧食作物機械化水平,到2022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

以主體培育、規模經營為重點,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主力軍,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工程,到2022年,培育發展市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60家以上,市級及以上示範家庭農場130家,市級及以上示範農民合作社310家以上。鼓勵多主體領辦農民合作社,支持有能力的農民合作社創辦龍頭企業,引導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到2020年實現鄉鎮為農服務中心全覆蓋。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制度,不斷改善小農戶生產條件,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人。

以質量提升、品牌引領為重點,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步伐,完善農業地方標準體系,規範“三品一標”品牌認證程序,推動農業標準生產。到2022年“三品”認證累計達到300個以上,全市“三品一標”產地認定面積佔同類農產品產地面積的比率達到60%以上。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將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納入信用信息系統,建立“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實施“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帶動戰略,努力打造“山水好萊蕪 綠色農產品”“萊蕪姜 保健康”等區域品牌形象,重點打造“萊蕪生薑”“齊魯幹烘”等知名品牌,形成以“三品一標”為基礎、企業品牌為主體、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的農產品品牌體系,提升品牌影響力。到2022年,培育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3個,企業品牌10-12個,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

以加快融合、拓展功能為重點,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

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加快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促進立體化、複合式全產業鏈發展,推進不同類型農業產業鏈延伸整合,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加快鄉村物流服務網絡建設,加快中西部姜蒜加工儲運板塊建設,建設魯中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到2022年,全市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之比達到1.66。加快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構建“一水兩山六板塊”的空間結構,塑造“雪湖人家”“棋山人家”“天上人家”“桃香人家”等鄉村旅遊品牌,重點打造30處精品民宿、5個旅遊特色小鎮、10個A級村落景區。到2022年,全市各類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到65家,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經營主體達到12家。穩步推進農村電商發展,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品牌農產品經營企業與電商平臺加強互惠合作,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以創新實踐、對外開放為重點,激發農業發展新動能

落實“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求,加快建設山東省蔬菜創新團隊萊蕪綜合試驗站和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萊蕪綜合試驗站等高端平臺,著力建設一批國家級“星創天地”、省級“農科驛站”等農業科技平臺,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加快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轉化。到2022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6%以上。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智慧農業、設施農業、數字農業。把發展“文化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有力支撐,將農業產業演變為具有較高文化含量和文化價值的新型業態,利用文化效應最大限度地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穩步發展農村新型服務業,鼓勵發展分享農業、眾籌農業等多種形態的互助共享經濟。加快農業對外開放步伐,鞏固亞洲傳統市場,進軍歐美高端市場,開拓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培育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品牌,推動構建農業外向型經濟新格局。

​為推動各項任務落實,《方案》要求,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機制。要完善扶持政策,整合政策資源,研究制定產業發展相關配套政策,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鄉村產業傾斜。要優化金融服務,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業務,充分發揮農業融資擔保機構的作用,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信貸保障。要完善土地政策,鼓勵各地探索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具體辦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土地出讓純收益用於鄉村產業發展的比例。要加強宣傳引導,為全市農業產業振興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