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傳統農業“玩”出新花樣

創新,讓傳統農業“玩”出新花樣

  2018年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技術和新農民創業創新博覽會召開在即,作為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全市農業近期湧現出了哪些創業創新亮點?6日,記者跟隨市農委集中走訪江寧和棲霞兩區,探訪傳統農業“玩”出的新花樣。

  新模式,田園綜合體帶動農民快增收

  “土地流轉後不用再種田,在茶廠打工還有一筆收入。”江寧區橫溪街道村民吳世忠說,他將家中10畝田地全部流轉給了溪田田園綜合體,每年光土地流轉租金就有5000元。他目前在綜合體內的茶廠負責管理茶園、炒製茶葉,每年還有5萬元收入。

  溪田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常務副總於秀梅介紹,綜合體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載體,將農民土地入股,採取多種經營辦法,確保社員資產保值增值。目前合作社已吸納200多名農民加入,實現人均月收入增加2500元。

  作為南京市田園綜合體唯一國家級試點,溪田田園綜合體從去年起,將農民土地集中流轉,實行規模化、科學化種植,500畝的茶園此前零散種植,缺乏質量認證和品牌支撐,每斤茶葉售價只有三四百元,通過科學規劃、規模化種植,田園綜合體成功打造了溪田雨花茶,每斤售價能達一兩千元。

  目前綜合體還致力於提升鄉村環境,打造了七仙山茶藝館、天宮採摘園、七仙福田等特色景觀,隨著更多遊客來此休閒觀光,當地農產品不再愁銷,今年銷售額就已達200多萬元。

  新技術,農產品也能成“網紅”

  江寧區橫溪街道的晟鮮果蔬種植家庭農場生產的奶油小南瓜,這段時間成了朋友圈的“網紅”,一個不到半斤的小南瓜售價20元,價格雖高,但備受好評。“這是因為我們在種植過程中使用了新技術。”農場負責人張靜笑著說。

  “新技術”就是綠色種植技術,區別於傳統種植手段,綠色種植技術全程施用有機肥,使用粘蟲板、殺蟲燈等生物防治技術,到九成熟的時候開始定製,成熟期才進行採摘。

  “這樣種植出的蔬果口感細膩、綠色健康,雖然售價比一般蔬菜高出30%,但仍受到顧客喜愛。”張靜表示,目前農場已經積累了3000多名粉絲,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實地採摘。

  如今,她的晟鮮果蔬種植家庭農場年生產綠色農產品達300多噸,成為南京南郊具備一定規模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2017年銷售總產值達150萬元,實現淨利潤60萬元,帶動農戶50戶,帶動面積196畝,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20餘人。

  新理念,智能化讓農業告別“傻笨粗”

  在棲霞區八卦洲鼎態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內,豎起了一塊塊木板,生菜、紫色菠菜、鐵皮石斛等“長”在木板的小洞內。每隔一段時間,木板背後便會噴出霧氣。

  公司總經理黃少敏告訴記者,這是立體式氣霧栽培系統,是她在日本東京農大讀博期間主攻技術。互聯網會根據溫度、溼度、光照判斷,及時為蔬菜補充營養。蔬菜不接觸土地,減少了生蟲幾率,而且還能更好利用空間,讓50畝地有超過200畝的產出。

  除了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黃少敏還定期和農業領域專家切磋討論,不斷研究新型智能化農業生產模式。在她的大棚裡,智能計算機控制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雨水收集過濾回收系統、自動開窗調節溫度系統、永久防紫外線無滴膜等多項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設施齊全。目前,她正在調整營養液的濃度,下一步計劃種植更多種類的水果。

  “發展新模式、培養新農民、推廣新技術,推動農村創業創新,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南京各區均出現了農業轉型升級的新現象,創新讓傳統農業玩出了新花樣。但如何支持新模式發展,引入更多新技術,使農村更好留住人才,仍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