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俄罗斯以极低价卖掉阿拉斯加是为什么?

小小嬴政


当时俄国心有余力不足,没能力开发阿拉斯加。

近年来在俄罗斯有这样一种说法,当年出售阿拉斯加给美国只是把阿拉斯加的行政权卖了出去,而主权仍然属于俄罗斯。当然这只是俄国内民粹主义群体的论调,但近百年来俄罗斯民间却从不缺乏“收复”阿拉斯加的声音。而深究历史,对领土欲望极强的俄罗斯,为什么最终放弃阿拉斯加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罗斯越过白令海峡占据阿拉斯加,但从乌拉尔山向东直到北美均是高纬苦寒之地,而阿拉斯加更是常年冻土,根本不适合农业生产。因此俄国人没有足够的粮食资源在这里形成人口优势,甚至到俄出售阿拉斯加为止,算上俄国混血儿的俄罗斯人在阿拉斯加也不超过五百个。

与俄国人口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美国人口与国运的双重膨胀。从美洲东岸的十三块殖民地开始,美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领土的成倍增长,这其中涉及到与英国、法国、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利益摩擦,但美国都以军事恫吓与极其巧妙的外交手腕予以化解。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已经是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国家,此时的俄罗斯却在克里米亚战争当中一败涂地。

俄罗斯发源于东欧平原,其战略重心始终在乌拉尔山以西,但落后的农奴制决定了俄军在与英法兵戎相见时的力不从心。战争的失败不仅使俄国财政陷入危机,而且导致俄国西部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此时圣彼得堡方面最为担心的便是英国从加拿大发起远征。客观来说,只要有一支小规模的英军向阿拉斯加挺进,防务脆弱的俄军就只能撤退或投降,所幸当时的英国也面临着人口固化的问题,所以与英国相比俄国人更担心的还是美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派出参议员向俄罗斯提议购买阿拉斯加,开价五百万美元,并且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俄罗斯应该把经营重点放在黑龙江河谷,就像美国把经营重点放在密西西比河一样。其实言外之意就是一旦买卖破裂,美国有足够的本钱通过武力占领阿拉斯加。此时此刻的俄罗斯对美国的意图洞若观火,因此极力促成这桩买卖,甚至不惜花重金在美国政界大造舆论。对于俄国人来说他们不害怕暂时失去阿拉斯加,他们只是害怕对方按照自己惯用的手段直接去抢,到那个时候自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最终俄美双方以720万美元的价格谈妥,而以历史上俄罗斯对待条约的态度来看,俄国大概不会把这纸契约看得有多重,一旦形势有利不排除再次用武力夺回。1959美国将阿拉斯加升格为第49个州,而在此之前阿拉斯加在美国手中和在俄罗斯手中没有多大区别,除了一具天然冰柜之外什么用也没有。

从1867年卖掉阿拉斯加到1959年阿拉斯加开始得到大规模开发,中间近一百年的时间可供俄罗斯翻盘,尽管他们也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美梦和打算,但却始终不能在远东地区形成战略优势,这也是时至今日阿拉斯加高度发达,而西伯利亚依旧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


地图帝


俄罗斯当年以极低价卖掉阿拉斯加给美国,每平方公里才4.74美元,一共才720万美元左右,这绝对是白菜价都不如,更可笑的俄国人还是担心美国中途变卦,为此不惜花大钱贿赂美国舆论界以造声势。总之是,求求山姆大叔,快快把它买去吧!在这笔生意做成后,阿拉斯加天寒地冻,是个连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在当时大部分人看来,这笔买卖是俄国赚了,美国亏了,而在很多美国人自己看来,美国就是花大价钱买了一个靠近北极的大冰箱,不过随着美国人在阿拉斯加发现金矿、发现油气田,后来冷战军事战略位置的提升,美国人自己强力的开发等等,现在的阿拉斯加确实是世界最繁荣地方之一,俄罗斯是不是该肠子都悔青了?

在我看来以当时的国际环境俄罗斯还是赚了。西伯利亚寒风咧咧,但是俄罗斯在这里找到了收入来源,那就是猎杀貂而大量像我们出口貂皮,从几百年前知道现在都如此!但是在俄罗斯占领阿拉斯加后,在当时这里就是一块不毛之地,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更何况沙俄作为农业大国,开发能力实在有些低下,这成为了一块俄罗斯的负担!

(图:当年美国购买阿拉斯加的支票)


第二作为当时的农业帝国,沙俄的扩充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土地膨胀的太快,到19世纪初,俄国将势力伸展到了巴尔干半岛,极大地触动了英法两国的利益,于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还处于农奴制的俄国被工业革命后的英法联军打得满地找牙,国民经济几近破产。这时候将毫无用处的阿拉斯加换成720万美元,挽救因克里米亚战争而几近崩溃的国内经济,这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第三就是作为新崛起的帝国与老牌强国英法的对抗中惨败,让沙皇意识到差距,而加拿大是英国的殖民地,如果英国从欧洲和加拿大同时进攻沙俄后果不敢想象,至少阿拉斯加是绝对保不住的,甚至英国会从东面登陆作战,那么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将形成一个很好的缓冲地区。

(图:阿拉斯加海上油田)


这笔买卖虽然就是白菜价,但是在当时看来是一笔不错的买卖,怎么看都是俄国人占了便宜。但是仅仅7年后,随着美国人在阿拉斯加发现金矿,从此美国在阿拉斯加的淘金浪潮让世界列强羡慕不已。1906年阿拉斯加所产的黄金可以购买3个阿拉斯加了。此后又发现了巨量的油气资源,后来二战对抗苏联成为东亚前线基地,加上美国人不断的开发,如今的阿拉斯加已非当年的不毛之地,自然让这笔买卖看起来有些好笑,但是如果放在俄罗斯哪里,现在在不在俄罗斯还不好说,但至少没有现在的辉煌场景!


狼烟火燎


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沙皇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联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渐渐招架不住,为了筹措军费不得不将阿拉斯加贱卖。

克里米亚是沙皇俄国从17世纪开始历经9次战争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的一块进军中东的前进基地。在1853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因为农奴制弊端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代价,同时因为国内民穷财尽,眼看着克里米亚即将沦陷,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人,以此换回军费继续作战。

为了维持一块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卖掉一块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不是疯了?

了解一下当时的世界局势就稍稍明白,北美独立战争以后,从英国母体上分离出来的美国秉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基因,也将称雄全球作为其既定目标。但是苦于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又无法克服两洋阻隔的障碍,尤其是大西洋彼岸有着一群虎视眈眈的海陆强国。于是美国将目标放到西面,准备取道太平洋西进欧亚大陆。军事上又以英国为假想敌建设军备。

所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出于全局考虑,决定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这样一来在地缘上可以使英国的自治领——加拿大处于美国的南北夹击之中,这里面自然也有一定的“祸水东引”的味道。

只可惜,亚历山大二世挖空心思用阿拉斯加换回来的720万美元依然没有挽回败局,克里米亚最终还是沦陷了,直到70年后苏俄内战期间才被苏联红军收复。而阿拉斯加被美国购买后100年正式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又经过几十年开发成为较发达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