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十八决: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事的宝诀”

1、入局:天下事,只在局外呐喊,总是无益的;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才有成事的可能。

2、励志: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尔。

3、坚忍:然困心衡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折磨,必有浮议摇撼。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挺经》十八决: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事的宝诀”

4、刚直:至于刚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刚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齐;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是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需有此二字灌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起。

5、克己: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居家四败曰: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6、笃学: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7、爱民:惟农夫则无一人不苦,无一处不苦。爱民重农,厚生以求治。(民)所恶乎贼匪者,以其淫掳焚杀,扰民害民也。所贵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扰害百姓,则与贼匪无殊矣。

《挺经》十八决: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事的宝诀”

8、识人: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逮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

9、英才: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无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渐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盖天生之材,或相千万,要于成器以适世用而已。故造之不立力,则虽有瑰质,终亦无用。孟子曰:“五谷不熟,不如荑稗。”诚哉斯言!

10、驭下:待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一则不与(之)争功。应严者:一则礼文疏谈,一则剖明是非。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

11、纳言: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天下之事,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也,切勿存一自是之见,需在善理人才,多纳善言上下功。《挺经》十八决: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事的宝诀”

12、浑含: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知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然细思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权奸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屈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亡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行,其庶几乎!

13、治政: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诟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有寡为高。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

14、整军: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之劣弁羸兵,盖亦当为之简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不遁此二道,则武备之驰,殆不知所底止。

15、决胜:就全局观之,则两利相形,当取其重;两害相行,当取其轻。又不得不舍小而图大,舍其枝叶而图本根。

16、自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

17、外交:弱国无外交,大事力争,小事放松。以大事小,乐天之道。

18、峻法:牧马者,去其害马者而已;牧羊者,去其扰群者而已。牧民之道,何独不然?若非严刑峻法,痛加诛戮,必无以折其不逞之志,而销其逆乱之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