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棄嬰,被加拿大人收養,長大後再送回中國

他們是中國棄嬰,被加拿大人收養,長大後再送回中國

這個女孩叫陳新華,

1995年5月22日在江西南昌出生,

後被生父母遺棄。

在南昌市社會福利院生活了5個月之後,她被加拿大養父母帶到了魁北克,養父母給她起了個英文名字,叫Anne。

23年後,陳新華回到中國,在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一邊讀書,一邊尋找她的親生父母。

他們是中國棄嬰,被加拿大人收養,長大後再送回中國

這個女孩叫蓮,

也是被加拿大夫婦收養的華裔女孩。

她在白人男友的陪伴下,於2017年2月,回到了20年前自己被拋棄的城市南京。她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父母。

她想對親生父母說:“如果你們曾對當時丟下我感到很不好,你們無需再這樣想,因為我一直都過得很好,我對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很感恩。”

他們是中國棄嬰,被加拿大人收養,長大後再送回中國

這個女孩叫伊莎貝爾,

2007年10個月大的她被卑詩省溫哥華島

一對白人父母收養。

伊莎貝爾很小的時候,就學著寫漢字,希望能寫給親生媽媽看。養母朗德格瑞恩對此表示讚賞,決心一定要幫女兒找到親生父母。

從1993年11月10日中國頒佈《外國人在華收養子女實施辦法》起,20年來,被外國人領養的中國孩子超過11萬。其中,女嬰佔90%,極少比例的男嬰中絕大多數都患有殘疾或疾病。

加拿大移民部數據顯示,近八年來,中國一直是加拿大人領養兒童的重要來源國之一,每年有數百名中國兒童成為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

而眾多被加拿大人收養的遺棄兒童中,大部分長大後都會回國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為什麼會這樣?

他們是中國棄嬰,被加拿大人收養,長大後再送回中國

一般來說,如果是華人家庭收養的孩子,基本上孩子長大後都不會對親生父母有太多思念和感情,原因是中國家庭更傾向於不告訴孩子親生父母的太多信息,有時候是出於好意,有時候是出於私心。

對於孩子自己來說,感受更多的,可能是對親生父母拋棄自己的怨恨與悲傷。

即便有千萬種理由,那些拋棄孩子們的父母都不值得被同情與尊重,是他們親手將親生骨肉推向無人的街頭,讓無辜的孩子自生自滅。

只能說,恨得其所。

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孩子們的心情。

他們是中國棄嬰,被加拿大人收養,長大後再送回中國

但是,讓人驚訝的是,大多數加拿大養父母都會讓孩子站在原生父母的角度理解當年被遺棄的狀況,告訴孩子們親生父母選擇的艱辛與無奈。

同時讓孩子們知道,無論如何,親生父母給予了寶貴的生命,也很值得感恩。

這些棄嬰在加拿大領養家庭中學會了對親生父母的感恩,也擁有了對原生國家的感情,包容中國文化,並定期慶祝中國節日。

加拿大養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源於對孩子的一份真愛與包容。他們不想刻意斬斷孩子與過去的聯繫,反之,他們希望孩子正視過去,也有權知道自己的過去都經歷了什麼。

不管這些孩子們

最終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有一點是確定的:

他們的心中充滿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