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可不可以在陆地上起降?

小冷书


歼15当然可以在陆地上起降啦,舰载机都可以在陆地上起降的,而且陆地起降环境更好。舰载机为了能够在舰船上起降,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装工作,甚至是大改造。舰载机的结构强度远远胜过陆地起降的飞机,如果强度不够,在甲板上起降几回,零部件就要出不少问题,维修起来很麻烦。

经常观察舰载机的网友,都觉得舰载机的腿比较粗,特别是前起落架。甲板起降前起落架压力最大,不特别加固很容易出问题。如果用到了弹射技术,就更要加固,全靠前起落架拽着飞机,甩出去,几秒钟就要加速到上百公里每小时。美国的飞行表演队就有F18大黄蜂舰载机,主要是大黄蜂的气动性能比较好,所以也被选为表演机了。都是陆地机场起降。

海上的环境是高盐,高湿度,高压,高腐蚀环境。舰载机的零部件,电子系统都特别容易坏,为此需要对舰载机进行各种特殊处理,还要积累大量的经验。而陆地环境好多了,不存在那四个高,即使真的遇到了极端天气,或者是飞到高海拔地区。陆地环境总体来讲还比较稳定,也可以长期停在机库里保养。而海上就没那么方便了。舰载机都是可以在陆地上正常使用的。


兵说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歼-15是如何在航母上起降的,所有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的舰载机,配套的航母就要安装上翘的滑跃式甲板,歼-15在起飞点自锁装置的帮助下,原地加速到发动机热机加力的状态,之后自锁装置突然打开让歼-15冲上滑越甲板,滑越甲板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舰载机获得一个仰角,这时候歼-15的机翼就会获得更大的升力,当升力超过机身重量时歼-15就会飞离甲板。

可见滑跃式起飞对于歼-15舰载机而言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它通过给战机提供仰角来弥补速度的不足,一样达到让机翼升力超过自重的目的,因此可以断定歼-15只要加速到足够的程度,一样可以利用机翼上下气流产生的升力让飞机飞起来,所以歼-15可以在陆地跑道上起飞。质量较好、长度足够的公路也一样可以起飞,如果是无法承受战机重量的土地就很难说了;既然可以满足起飞的需要,那么降落就不一定了吧!,毕竟舰载机的降落和陆基战机大不一样。

歼-15在降落之前会在航母周围环绕飞行并降速,然后进入斜角甲板的降落航线,当战机接近航母降落区的“拦阻索”时,飞行员会抬起机头让飞机的机尾尽可能的接近拦阻索,此时机尾的“拦阻钩”就有机会挂住拦阻索进一步帮助飞机减速到0,此时机身构架将承受巨大的拉力,前起落架还会狠狠地拍在甲板上,因此舰载机相比陆基飞机都有更高的机身结构强度,尤其是对前起落架的强度要求更高。既然舰载机保留了和常规起降战机一样的起落架,自然可以实现陆地上的降落,而且没有了暴力的减速过程歼-15会更安全的着陆。


利刃军事


歼-15“飞鲨”舰载战斗机是可以在陆地上进行起降的,不仅是歼-15战斗机,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舰载战斗机例如美国海军的F/A-18E/F战斗机、法国海军的阵风-M战斗机、俄罗斯海军的苏-33战斗机等都是可以在陆上机场进行起降的。

航空母舰完成一次远航训练任务返回母港时,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一般不会在继续停留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或者甲板下的机库内,而是会在航母进港前就飞离航母返回位于陆地上的基地,这主要是由于港口附近建筑较多,不适宜进行起降飞行作业,一旦进港后,固定翼舰载机将不会继续作业,如果不提前飞离,就只能在航母上老老实实的待着了。

而舰载机随航母进行一次远航训练后,也需要进行例行性的保养和维护,陆上基地的操作环境更优于航母的机库。此外,在航母停泊期间,舰载机飞行员也需要进行相关的飞行训练,由于航母上此时不能进行起降作业,因此训练任务只能以陆上基地为依托进行。


除了上述的这些因素外,一名舰载机飞行员获得上舰资格前,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训练,以熟悉和掌握在航母上起飞和降落的技巧,这些上舰前的训练就需要在综合训练设施上进行,综合训练设施实际就是在陆上建造的与航母类似的滑跃起飞甲板、阻拦装置、弹射器装置和光学助降系统等。因此,舰载机有很长的时间也是要在陆地上度过的,并不因为叫舰载机就只能以航母为依托进行起降。

还需要指出的是,舰载机在陆地上进行起降作业相比在航母上进行起降也更加简单,因为陆地上的起降跑道足够长,有足够的距离让舰载机加速到起飞所需速度并抬起机头达到起飞所需迎角实现升空,但航母飞行甲板长度不够,在没有滑跃跳板的情况下是无法为舰载机提供足够的起飞条件令其顺利升空。同理,舰载机在陆上机场着陆时,有足够的距离可以让舰载机着陆后完成减速过程,而不需要拦阻索的帮助,要知道,舰载机在航母甲板降落时,由于拦阻索的作用会在很短的距离内就减速到零,此时舰载机飞行员要承受很大的冲击,颈部非常容易被损伤。而这也只是非常片面的一些因素,在航母进行起降时还要考虑海况、航母的横摇和纵摇等各种复杂的条件,远不如在陆上基地起降安全和简单,哪怕是一点点的事物,就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因此,舰载机飞行员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拦阻着舰


当然可以了,航母舰载机的初期训练就是在陆地的训练基地进行的。

以及说,在航母上起降的舰载机,在陆地上起降都不会是问题。

【图注】瑞士空军的F-18C

而且,回顾航母舰载机的发展,太多机型都是“通用”的,家族型号中既有装备航母舰载机部队,又有装备岸基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在发展上,既有陆基型的通过设计上的改进来下海上舰成为舰载机,也有航母舰载机因为航母退役了,或是因为出口他国转到岸上。所以说,歼-15在陆上起降这是平常,没有意外。

回顾说来,如今的美国的四代机JSF项目中的F-35,就针对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分别推出了弹射起飞(F-35C)、短距垂直起降型(F-35B)、陆上的常规型(F-35A),这三个子型号虽说有着立项、设计之初所预想的“通用”,但在后续发展中有着不小的差异,但让F-35C和F-35B在陆上起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图注】YF-17和YF-16,最终发展成为美国海军和空军的主力机。

当然,这其中最鲜明的例子当属美国的F-18,F-18的早期验证机诺斯罗普YF-17是与通用的YF-16一块竞标美国空军的,而最后竞标中获胜的YF-16,发展成为今天的F-16 Fighting Falon,而YF-17最终下海上舰成为新一代航母舰载机“大黄蜂”/“超级大黄蜂”。但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科威特、马来西亚、西班牙、瑞士、芬兰等国空军都选择了F/A-18A/B/C/D,成为一国空军的主力担当。

当然,也不只是“大黄蜂”,它的上一代F-14“雄猫”也还出口给伊朗空军,至今还在飞。而F-4“鬼怪”家族更是经典,成功从一型舰载机发展成为多用途战斗机,成为60-80年代整个西方国家空军的主力机型,至今还有多个国家空军还在使用。

当然了,作为航母的舰载机,有着机翼折叠、着舰尾钩、弹射拖曳装置、起落架强化等方面的设计,如果转为在陆上起降、装备空军,这些设计就无关紧要,甚至有的会成为机体“死重”,需要进行一定改进设计。


希弦军事


当然行

舰载机只需要加强起落架结构和抗高盐高湿度环境设计,其他的基本跟机场起飞的是一样的就多个尾钩,当然陆地降落尾钩不放下来就好了。


李晓伟


一点问题都没有,歼15在上舰之前就一直在陆上进行起降训练。只不过为了模拟舰上情况,歼15的陆上训练多是在搭建的模拟滑跃台上进行,着舰也所采用挂钩拦阻着舰方式。

如果像陆基战机那样进行常规起降,那么歼15还更容易,因为其采用三翼面设计,升阻比较大,能够缩短起降距离。

舰载机并不是经常搭载在航母上,只有出海时才如此。如果航母回到基地,其上搭载的舰载机基本都会飞到地面机场进行休整,这时就像普通陆基战机一样起降。

美国海军通常把自己容纳舰载机的陆上机场称为海军航空站(NAS),我们还是与空军机场一样统称场站。

舰载机海陆通用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其研制的舰载机除了自己海军的航母上搭载使用之外,还大量用作陆基战机使用,如之前美国空军使用以及出口到很多国家的F-4“鬼怪”II战斗机,现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加拿大、马来西亚空军等装备的F/A-18。(S)


联合防务


白痴提问,J15最早训练就是陆地,然后舰载着路冲击力更大就可以平安着路,陆地起降就更小菜一碟了!脑子是好东西,希望你可以多吃点!白痴,同时我也是手欠,居然忍不住回答你这么白痴的问题!


T_F143560650


这问题问的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舰载机联队的战机和飞行员有很长时间都是在路基机场进行驻训的。像美国这样的超级航母大国,舰载机联队有时候都不是固定部署在一艘航母上,有可能会部署在舰队内部不同的航母上执行任务。 最后说一下,别说舰载战斗机了,就连水上飞机都可以正常在陆地机场正常起降


闲时论道


我就纳闷了,怎么还有人问这种问题的。


如果145517487


真是童言无忌啊,我感觉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歼15舰载机,可以在路上起降,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在舰载机训练基地,进行路上模拟起降,在这期间飞行员需要开始驾驶教9g,再去飞歼15,大概需要18个月的训练才能取得航母资格证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