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炒热了学区房?据说有个人2000多年前开始预谋了

前几日有人问我,是谁炒热了学区房?我说这学区房其实已经炒了2000多年了,能被炒热那是万幸。如果在这么好的社会坏境下学区房还炒不热,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三字经都学过吧?它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它的前几句是这么写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是谁炒热了学区房?据说有个人2000多年前开始预谋了


“昔孟母,择邻处。”这算不算是在《三字经》上植入广告?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在古代,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三字经里因孟母三迁而造就的亚圣孟子,应该会被视为偶像。通过搬家,住进合适的“学区房”,可以让顽劣的孩子变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搬家,似乎成了一条宗南捷径。


是谁炒热了学区房?据说有个人2000多年前开始预谋了


​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说,孟母三迁那是战国时候的事情。《三字经》成书普遍认为在南宋。在时间上差了N多年。为什么前朝不炒学区房?到了宋朝有人开始要炒房了?这就得从宋朝的科举制度说起。从王安石的变革说起。

​宋朝为了防止考生作弊,推行:锁院制,弥封制,誉录制等等。这样一来受益了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朝中无人的酸学生就多了很多机会。同时,不学无术的浮夸子弟就少了很多走后门的机会。

然后,那些富裕又缺少才学的人开始担忧了,他们学而不优,他们无法入仕了,他们没法通过当官继续封妻荫子了……​

​搬家可以让顽皮的孩子变乖学习好。那么,搬家试试看吧?

孟母搬家和李斯的老鼠哲学道理是类似的,生活坏境和天赋同样重要。​宋朝是不是 有房地产开发商我 不太了解,但是孟母三迁的典故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学校旁的房子更加值钱一些。

为什么今天我们那么关注学区房?学区房那么贵?我觉得这是幸事,在宋朝即使有人惦记着在《三字经》里植入广告,引导 舆论,也没能把房子炒得今天那么热。因为那时候战争不断,今天则不然。​

最后,我觉得房地产的应该拜孟母为祖师奶。


是谁炒热了学区房?据说有个人2000多年前开始预谋了


转自订阅号: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