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國版遭牴觸,這些年“洋IP”本土化為何頻頻失利?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文 | 夜光少女

昨天,豆瓣9.3的高分日劇《非自然死亡》確定翻拍中國版的消息傳出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當然了,並不是期待中國版的《非自然死亡》,而是跪求放過拒絕翻拍!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這部今年1月份上映的日劇在日本斬獲眾多獎項,從演員到編劇到導演再到主題曲無一疏漏。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4月份的時候《非自然死亡》上線國內視頻平臺,在相對專業性較高的豆瓣上評分高開高走從8.8一路漲到9.3,B站上更有高密度的彈幕及9.9的超高評分。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該劇講述的是一個叫三澄美琴的女法醫,在一個叫做“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簡稱“UDI”)的解剖機構工作。

在日本,有大量的死亡被稱作“非自然死亡”,都是未經過解剖而直接被判定結果的,然而這些死亡的背後,很有可能代表著存在偽裝殺人、醫療失誤、未知的疑難疾病等等情況。而三澄美琴無法忍受這些非自然死亡的存在,跟小夥伴們為了查明真相而發起了挑戰。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作為一部醫學懸疑劇,《非自然死亡》既有展現法醫領域的職業劇屬性又有緊湊的懸疑劇風格,整部劇共10集,從它短小精悍的體量便不難看出,其故事邏輯與節奏一定是嚴絲合縫不留絲毫注水縫隙的。

單從第1集來看,58分鐘的故事裡,共發生了兩次劇情反轉,除去前10分鐘環境交代以及後6分鐘收尾潤色,也就是說平均22分鐘就有1次反轉。這樣的反轉密度在90分鐘時長的電影裡都不常見,網友稱“一集可以拍一部劇了”。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並且不得不說的是,以“非自然死亡”作為劇情切入點十分妙,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在日本8成以上的非自然死亡都是未經解刨就被隨意冠上個死因,解刨率在發達國家中是最低水平。”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這就投射出了日本法醫僅有不到150人,解刨率不到12%的社會現狀,而在瑞典,90%的死亡會被判定為非自然死亡,在英國,大約一半的遺體都會被解剖。

劇中主角們的信仰是讓小眾的“UDI”存活下去,然後推廣到全國。換位思考,對於信奉死者最大、入土為安的中國人來說,每年又會有多少未經解剖被掩埋真相的非自然死亡事件發生呢?

所以站在社會層面看,翻拍《非自然死亡》如果能喚起大眾解刨意識的話無疑是一大進步,可是為什麼國內網友對於翻拍的牴觸情緒還會那麼大?

原因一

日本的職業劇足夠專業,相比之下國產職業劇水分較大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觀眾都被家長裡短的婆媽劇包圍著,直到互聯網影視興起,提供了更多題材種類的影視作品。

尤其是2016年搜狐自制劇《法醫秦明》上線,沉寂了多年的罪案題材重煥生機,也讓大眾對法醫群體的尊重及關注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自此之後,國產職業劇進入春天,湧現了《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翻譯官》等職業劇。

但它們的表現卻不盡人意,總結下來有以下幾個弊病:

  1. 迷信流量,演員演技不過關

  2. 劇情懸浮,不夠接地氣

  3. 強加感情線,沖淡劇情

  4. 職業深度過淺,專業性較弱

  5. 劇情注水,二十集足以硬拖到四五十集

問題1、5是目前國內影視劇的通病,此次《非自然死亡》爆出翻拍消息後也是網友最為關心的問題,想到將10集的《非自然死亡》拖成幾十集,並讓流量演員出演,粉絲痛心不已在所難免。

另外,網友很擔心翻拍會將《非自然死亡》拍成《法醫的愛情故事》,畢竟增加愛情線是最為便捷的注水方式。然而在日本的職場劇中,極少會將愛情線列為主線,比如《Doctor X》系列,無關愛情,只談職業。

目前,國產職場劇並不能脫離情感線,甚至有時還是用情感線推動劇情發展,日劇則完全相反,皆是以事件串聯的強邏輯推動劇情。

拿同樣以法醫職業為背景的《法醫秦明》與《非自然死亡》相比,前者專業知識紮實,視覺衝擊力更強,後者沒有強烈的視覺刺激,卻通過聲音信息以及口述的屍檢環節讓觀眾腦補出了血腥畫面。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可以看出,《非自然死亡》並不以血腥的屍檢為噱頭來渲染法醫的職業屬性,而是通過紮實、專業的邏輯知識為吸引觀眾的手段。

所以在劇情方面,國產職業劇較日本職業劇來說,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原因二

中國不一定適合翻拍“洋IP”

在嚐到網文IP的甜頭後,市場為之瘋狂並形成了“得IP者得天下”的概念,不過兩年的時間裡,頭部網文IP被瓜分殆盡,投資方們開始將重點放到翻拍上,先是韓劇然後是港臺劇再到現在的日劇。

因文化背景相同,所以翻拍港臺劇除了損傷一些老粉的情懷外,網友反彈情緒不是太大,但對於韓國、日本這樣的“洋IP”結合以往的翻拍成績來看,觀眾的確不太買賬。

江湖上流傳著一條鄙視鏈,美劇看不上日劇,日劇看不上韓劇,韓劇看不上國產劇。從豆瓣電視劇的評分來看,在亞洲,日本影視劇的平均分的確最高,再加上“限韓令”的餘波下,日劇理所當然地成為新的香餑餑,2017年宣佈翻拍的日劇高達20部,並且因為國內網文IP被挖光,日本文學IP成為新的商機,已有多部在國內熒屏亮相。只是,影視劇也好電影也罷,市場反饋結果似乎還不如韓國IP。

出現滑鐵盧的可能之一

IP可行性高,但製作團隊理解不到位

以去年被吐槽的最狠的由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為例,除去演員演技浮誇外,它最大的錯誤就是對日版《深夜食堂》的場景進行了1:1的還原,卻在食物的製作上並不走心,甚至將方便麵的廣告植入當成了一道“菜”。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在日本,廚師對於自己的料理心懷敬畏,所做出的食物是充滿誠意的,這也是日版《深夜食堂》想為觀眾傳遞的感受,因為在日本人的觀念裡,他們相信食物中蘊含力量,通過節目讓觀眾得到治癒才是《深夜食堂》的精髓。

按理說,中國有不輸於日本的飲食文化,翻拍的《深夜食堂》不至於與原作口碑差距如此之大,所以只能說在翻拍過程中製作團隊的理解偏差導致了不盡人意的結果。

出現滑鐵盧的可能之二

如何處理社會價值觀

相比於浪漫色彩較重的韓劇,日劇在翻拍上難度更大,因為其社會背景以及社會價值觀在影視作品都會有較為明顯的體現。

以《非自然死亡》為例,每一集體現的都是日本尖銳的社會矛盾,比如說歧視女性、過勞死、校園欺凌等問題,通過劇情將這些矛盾體現出來,並給予有力回擊,與此同時,對於法醫7k的社會窘境沒有過多的渲染,卻讓人看到了法醫的職業信仰。(7k:臭、髒、危險、噁心、真的、非常、可怕, 因為這7個詞的日語羅馬音開頭都是k故稱7k)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非自然死亡》翻拍中国版遭抵触,这些年“洋IP”本土化为何频频失利?

日本的職場文化中,團隊凝聚力與信仰力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所以在翻拍日本的職場劇時,如何將中國的職場文化真實的呈現是未來改編需要注意的環節。

中國不一定適合翻拍外來的“洋IP”,如果一定要拍,就請創作者多花些心思,找到最合乎情理的呈現方式,不倫不類不中不洋,拍來何用?

當然了,能夠原創最好不過,要是能夠徹底改掉前文提到的5點老毛病,國產劇同樣很優秀。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