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學數學?

軟死呀


這個問題我太想回答了!

數學可能是很多人不能提的痛!作為一個教育專欄的作者,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偏科的文章,效果出奇的好。本來初衷是紀念一下我曾經的高中生活,沒想到有共鳴的人這麼多!

這些孩子數學能差到什麼地步呢?英語或者語文很高的分數,150分的話大概能得到130左右,然而數學只有三四十分!甚至還有不少的大學生來參加討論,網上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刻:一題高數寫一天!話說回來,在那篇文章下,偏偏就有數學130+但語文之類的甚至不及格的同學存在!

同樣是數學,為什麼會有這麼兩極化的分佈呢?科學一點可以說不同的人大腦分區不同,所以數學的學習能力也不同,通俗一點說,就是在數學上轉不過來彎!

那麼怎樣簡單粗暴的測試一個人適不適合學數學呢?比如高中生啊,就拿解析幾何來說,如果你第一反應是用參數方程來解,那麼你的數學意識就不錯;如果你想半天用了點斜式,就說明你的數學思維還有待加強;而面對題目一臉茫然的同學,就不要掙扎了,乖乖的去找一些學習技巧吧!

所以說,如何判定一個人適不適合學數學,其實很簡單,看反應就知道了!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啊!


烊烊愛學習


我本人是一位從業十多年的數學老師。教課這麼多年,發現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結束,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其實都沒有不適合學這麼一說,如果孩子肯學,老師善於引導孩子,一般來說成績都不會差。

如果非要說孩子數學成績為什麼不好,無外乎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孩子沒有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有些孩子其實不是不適合學,而是上課壓根不好好聽講,老師講了什麼他壓根都沒認真學,然後回家就說數學太難了,我覺得這是不講理了,因為你連學都沒學。
第二個原因是


孩子上課認真聽講了,不過沒記筆記,回家也不復習。這種情況多見於高中,因為初中和小學數學知識點並不多,但是高中數學知識點不僅多而且深,所以不僅要課上認真聽而且回家要下功夫複習做題,而僅僅上課聽懂了就忽略數學,最後肯定數學成績一落千丈。

而第三個原因,則是數學學習環境對孩子不友好,平心而論,數學本來就是邏輯抽象思維居多,所以如果沒有興趣,那麼學習起來就會困難一些,要是家長或者老師總是批評孩子,說孩子笨不適合學習數學,那麼孩子肯定會更加懼怕學習數學的,所以對於真的努力的孩子,我們應該對他包容一些,多些鼓勵,一次不懂就講兩次,一次做不對就鼓勵孩子再做一次,只要持之以恆數學成績一定會提高上去的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津門劉老師


一個確定自己不適合學數學的來答一波。 首先自己智商大體上還是可以的,985本,top5碩,小時候曾經是學霸,初中都能隨便考全校第一全市前二十的那種,還學過數學競賽,然而高中開始,數學卻成了一個噩夢,至今仍然搞不懂一個橢圓一條拋物線一根直線是要幹嘛~更不明白為什麼有微積分這種坑爹的東西~ 高考數學勉強考了100分,150的卷子(理科生,理化生都不錯,理綜穩定發揮都是270左右的樣子),嚴重拉後腿,所以我避開生物的坑學了金融,也是老天爺眷戀。 然而我們大學整個經濟學院要學數學分析,另一個噩夢的開始,第一學期背背勉強80分,第二學期70,第三學期老師心善給了我60分,我知道我一題都做不來。然後還有些數理經濟,實變函數,隨機過程等拉後腿的數學課,和中級經濟學等一系列越來越多的數學模型.....各種打擊下來,績點很差,保研無望,遂考研。 考研期間發現擬考專業改革變為數一,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我改考了企業管理,數三,考研輔導書背下來考了110多,我真的盡力了,大題全部只做了一半,通過技巧訓練很好的掌握了選擇填空的技巧。低分過線考上某名校碩。 讀研期間仍然會因為經濟金融統計模型裡各種數學模型折磨……畢業後考cfa裡也有模型,當然這些都比數學分析好對付,順利低績點混畢業。 說完了都是淚,我也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推斷很可能是腦力不足,推理的東西兩三步能應付,多了就hold不住了。另外自己是個懶人,總覺得數學模型沒有用,事實工作後真的沒有用,銀行打雜初中數學夠啦~ 希望樓主也好好找找原因,如果真的不擅長就保證考試通過,找找自己適合的東西,身邊不少數學學霸,高中閨蜜有數學博士,數學在他們眼裡很容易,在我們眼裡很難,就不要為難自己了。 一般應付考試,考研輔導的書比較有效,可以早點看看。


神手渡判附低


並不覺得有什麼標準或是條件可以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做什麼


我的一個小閨蜜,從小學起數學就不好,所以小學的每一個數學老師都不是很喜歡她,三年級的時候,當時的數學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扇了她兩個耳光,並且各種羞辱她,從那以後她對數學老師和數學都有了很深的心理陰影


上了初中,班主任就是教數學的,特別負責的一個老師,可她的數學依舊不好,初三的二模,因為本就不好的數學出現了失誤,讓她錯失了同最好的高中籤約的機會,也是這次失誤,讓她中考報考時只敢退而求其次放棄了那所最好的學校


讓我覺得十分有趣的是,到了高中的她,一開學就被數學老師相中做了數學課代表,這一做就是三年。雖然到了高中她的數學成績依舊沒什麼長進,可我猜,是這三年數學課代表的這個職位,改變了她未來的方向


高考時她出現了很嚴重的失誤,成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估,整個報考過程她都是哭著完成的。在面對紛亂錯雜的專業選擇時,她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她選擇了,統計專業


大一上學期,她喜滋滋的同我分享她拿到了一等獎學金的這個好消息

小閨蜜還和我說,既然選擇了不回頭復讀,選擇了這個專業,那就要拼盡全力好好走下去,她想考研去人大,高考沒能抵達的夢想,她想在這四年裡,繼續努力著,一步步接近



人生真是一段讓人捉摸不透的旅程。

她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的夢想,是作家,是自由撰稿人,是編劇,是編輯,是那些與文字有關的輕盈又浪漫的職業。我們初中的語文老師,那個自負又自傲的男老師,都曾不止一次對她的文字讚不絕口,說她是一個在文字文學方面極其有靈性的女孩子。

可現在的她,戴起一副小小的框架眼鏡,常常在自習室做上一整天的數學題,甚至和她聊天,她還會時不時談到她可愛的數學分析





我想,在統計專業掙扎的小閨蜜也一定遇到過和題主同樣的問題。但是既然我們都渺小卑微不能活的事事順意,倒不如就勇敢一點接受命運拋來的難題


沒有適不適合這個問題,或者,低下頭全心全力去應戰了,你又怎麼知道,那個最適合的人,不是自己?


叫我暖男呦i


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是不適合學某一學科不單純是數學,我這裡的適合指的是學的好,定語很重要~~比如我自己,整個高中時期都被物理虐,考試只能考及格線下,當時物理滿分120,當時的班級是重點班,其他人大部分是100左右,個別好的經常滿分,我是很認真聽課的人,也做習題可惜不會,就是老師講的我聽的特別懂,但是自己不會做,公式不僅大部分記不住,能記住的也不知道怎麼用,渣到什麼程度,力的分解都畫不明白。但其實我真的不是學渣,因為即使物理渣到這種程度,我依然可以考學年前幾名,因為其他學科學的特別特別好,好到物理老師壓力比我還大,覺得我對他有意見,班主任都覺得物理老師耽誤我了,後來證明並不是老師問題,因為高三換了一個特別牛的老師但是我依然穩定,並持續到高考 所以你看,並不是我腦子不夠用,因為其他學科非常優秀,並不是老師問題,我的態度也很端正因為那是高中階段啊,但是結果就是這是一個未解之謎,高中班任都已經當作故事講給學弟學妹們聽了我大學數學系,如果僅談數學,排除老師講的太渣或太好,老師口音、課程進度問題,以及自己花費時間過少,精力不集中的問題,依然學不好那可能真的不適合


卻被你牽扯


額,理科,我高考數學124,在我們這個渣學校,我們班120以上就我一個,考的還行,當然還是因為當年試卷簡單,我大二線代依然掛了,一個班就掛兩個,我大一高數也沒學,覺得老師講得太簡單了,好吧,我作業題目也不會做,最後還是臨時抱佛腳。數學現在都不學了,你說柯西,我還知道一些,後面的話,我也沒看懂,我只是覺得,一般人——我是個一般人,所以我的理論只適合一般人——一般人,只要努力,會有收穫,在大學之前的數學,我覺得還沒到做題目需要天賦這種程度,當然試卷上總有一些不是給我們凡人能寫的題——如果你指考研數學吧,是真難,我不考數學,所以,我只能片面的說,考研數學這種東西,做不出來也沒事的,你看,不是也有那麼多人做不出來嗎?每年出考場總是有好多人崩潰——考研數學需要天賦的話,那個應該是勤奮吧——你已經很努力了,對得起自己就行——額,大家智商都差不多,你看,高中數學能考140的,考研數學考130,那種人,其實我們都不會跟他們比,我們都跟普通人比的話,當然是看誰勤奮——加油——勿噴——我還是匿名吧


你馬子挺美cc


我覺得我自己就不適合學數學。之前幾次月考數學成績穩定倒三,最近一次月考成了倒一。那種白痴也能會做的題我永遠做錯。而且數學是從小差到大。小時候大家都會算比例尺我死活都不會,大家每次都能考90分我就不行,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大家都能及格,我只考30分,每天被數學老師嘲諷。我還記得上初中第一次考試,我考了58,隨便問一個人都是70分以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記得我之前做夢夢到自己數學考了39分,然後還特別高興。因為我快要上40了 判斷依據就是成績吧。。。


薛靈璧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覺得這個問題太沒水平了吧!這不是一杆子就把成長的苗苗打死了嗎?

但是回頭一想,這個問題沒有設置年齡階段,所以,其實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一個問題。

首先,人其實只要智商健全,學習什麼理論上都是不存在問題的。但是人是有個體差異性的,就算是一張白紙,你畫下的第一筆就會慢慢影響它,最終形成它與別人不同的效果。

所以,一個人適不適合學數學,是長期的過程形成的,有可能是次次受挫折之後的逐漸放棄,也有可能是疏於練習造成的知識斷層,後續跟不上就放棄了。

數學好的人也是有明顯特徵的,邏輯性強,思維清晰,腦子裡有精確的概念,有很強的抽象理解能力,對公式和函數可以很自然的接受,並明白其中的原理!

數學是越學越深奧越學越有趣的東西,對人的大腦開發很有幫助,建議孩子小的時候多注意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數學也是包容性的,有條理的思維方式,也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其他學科的知識。

有的人說,我學好數學沒什麼大用處,數錢不會錯就行了,如果已經成年了學習已經擱置了,這樣說也無妨,但是不要說給小孩子聽,因為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限的,學習數學樂趣無窮,學好了真的可以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的。


江城資訊觀察



在悟空問答那麼久碰到了幾個數學系學生常見的錯覺。

第一,我不能在從來沒學過的前提下自己證明書上的定理,我不適合學數學。

第二,我有幾道課後習題不會做,我不適合學數學。

第三,導師給我一篇論文,我完全看不懂,我不適合學數學。

第四,導師給了我一個課題,我花了一個月沒找思路,我不適合學數學。

這些情況很常見,也不能說明你不適合學數學,要是你這樣就放棄了,你才不適合學數學。事實上你大概不適合做任何有價值的工作。任何有點價值的工作往往都伴隨著困難和痛苦,這才是人生。覺得我在說雞湯,看看兩位大牛怎麼說的吧:

"研究的頭一兩年是最為困難的。有那麼多的東西要學習,甚至有一些小問題你都無法解決,這樣你就會非常懷疑自己證明新定理的能力.....塞爾 (Jean-Pierre Serre) 也許是我們這一代數學家中最傑出的一位,就是他也曾經跟我 講過,他在一段時間裡認真地想過是否要放棄數學" ------------ 《Advice to a Young Mathematician》" both among my "elders" and among young people in my general age group, who were much more brilliant, much more "gifted" than I was. I admired the facility with which they picked up, as if at play, new ideas, juggling them as if familiar with them from the cradle - while for myself I felt clumsy. even oafish, wandering painfully up a arduous track, like a dumb ox faced with an amorphous mountain of things that I had to learn ( so I was assured)," 但是在前輩和年輕的數學家中,在那麼比我聰明得多的人當中,我覺得自己特別蠢笨,他們對概念如此熟悉,像玩樂一樣產生新的想法。我像一個笨牛,在一個艱苦的道路上痛苦地前進。 ---------Alexander Grothendieck

所以啊,連Serre和Grothendieck都會產生劣等感和挫敗感,你憑什麼就覺得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優等感。記住,數學不是你拿來享受優越感的東西,那是一種褻瀆。

當然了,如果你連這兩個人是誰都不知道,那就別參合這個問題了。

下面我講講我個人對四個錯覺的評價。

第一,書上的定理都是千錘百煉的結果,你不能在從未見過的情況下自己證明甚至看完證明不能馬上理解都是非常正常的。一個書上大部分結果你都會馬上能證明,這本書你也沒必要看了。

第二,有些課後習題本身就沒價值,特別是算一些奇怪的積分,當然了有些奇異積分非常有價值。

第三,我導師給的論文有時候他自己都未必看懂。他給你看的目的有時候就是希望你看懂後報告給他聽,一個論文你馬上能看懂那麼這個論文對你也沒啥價值。我自己最近在為了看懂某論文就先自己翻譯了一個法語論文,然後自己又學了半本書的新內容。

第四,一個你馬上就能做出來的課題也沒啥意思,你應該建議你導師給你換一個難一點的題目做。

很多人把我說的話當成雞湯,真是我表達能力不好的鍋嗎?數學這東西,如果你要做出好結果,不克服困難和艱苦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數學家都是在不斷苦苦追求中前進,別以為人家就是開掛人生種馬文主角那樣。 我在讀博士的見過很多厲害的數學家,常常問他們,你們也會被困難難倒嗎?怎麼克服?他們經常笑笑說:歡迎來到研究者的領域,這裡對所有人都不友好。你可以找trivial的問題去水,避免讓自己難受,當是那是慢性自殺。作為研究者你要不畏艱險,而且還得給自己製造困難。

只有平庸者才相信自己的能力,你越出色,你為自己的標準就越高----你可以預見那些目前不在你能力研究範圍內的目標。Only the mediocre are supremely confident of their ability. The better you are, the higher the standards you set yourself—you can see beyond your immediatereach. ---- 阿蒂亞爵士

PS: 這問題莫名其妙火起來了,好多莫名其妙的人跑到評論區汙染人的眼睛,我都給刪了。這樣把,不知道Serre、Grothendieck和Michael Atiyah的人請自重,我說的話是給那些真的做數學的人聽的,起碼是知道這些人是誰的人聽的,別來搗亂。


唐朝視頻


數學是我的死穴 高中三年都在數學鬥爭 怎麼考都沒有及格過初中三年也在和數學也是從來都沒有及格過高考的時候還是不及格, 到了大學選了會計專業 沒想到還是要學數學 沒辦法 就只能硬學 但是卻從來都沒有掛過科 因為我真的很努力在學 沒想到考研又要考數學 我又敗在了數學上面 公務員怎麼也還要考數量關係 又不會做數量關係 我這一生就被數學給害慘了 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