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看化驗單速度很快,是真的認真看了嗎?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醫生看化驗單很快,掃一眼就可以了,為什麼醫生可以看得這麼快,是認真看了嗎?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醫生有特別關注的指標

每當患者拿一大堆化驗報告給我看的時候,我首先要關注的是我自己感興趣的,跟這個疾病有關係的指標。例如,一個結直腸癌術後複查的患者,我最關注的指標是癌胚抗原CEA有沒有升高,而血常規、生化、肝腎功能等指標並沒有那麼的重要。我只要看一眼,看看CEA有沒有升高就夠了。

(2)長期的臨床實踐練就的“快”

我們知道,中國的患者眾多,每個醫生出門診的時候,一天可能要看上百個患者,如果慢慢看,根本沒時間看的完。所有的化驗單上面,現在一般都有箭頭標識,如果指標有異常,會表現為箭頭的升高或者下降。我們掃一眼,如果沒有箭頭,那就是正常的,非常方便。


(3)有一些“沒有用”的數值

現在的化驗都是機器做出來的,會檢測出來非常多的指標,以血常規為例。除了我們關注的血紅蛋白、血小板和白細胞的數值,血常規裡面還會有大量的“沒有用”的數據,這裡指的沒有用,是指臨床應用價值不大,對疾病的診斷沒有明顯的幫助。例如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分佈寬度變異係數等等。


普外科曾醫生


醫生看化驗單速度很快,是真的認真看了嗎?

真的認真看了嗎?

不言而喻,參與回答這個問題的主要有兩個群體:醫生和一般公眾(通常以就醫親歷做依據)。

相應的,答案也必然會涇渭分明:當然認真看了VS似乎根本沒有認真看,很馬虎,隨便瞭了一眼。

到底認真看了嗎?

認真

什麼叫認真?

一般理解,認真包含兩個層面:以嚴肅慎重的態度對待,以仔細的方式處置。

這應該不存在異議吧。

“很快”就必然意味著不認真嗎?

題主的問題說的清楚,懷疑醫生沒有認真看的主要原因是,醫生看得“很快”

指醫生不認真的邏輯就是:快,還怎麼可能認真?

就態度而言,正常情況下,沒有醫生看病是不認真。

原因有二,一是職業道德;二是責任。

因此,醫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應該不需要爭論。

關鍵就是“很快”能不能“

認真”?

以上圖這張血常規+的化驗單來說,在患者或家屬看來,一張單子上列了22項化驗結果,每項的內容包括項目的中文和英文縮寫名稱,結果數值,異常結果的提示信息(上下箭頭),單位,以及參考值。

算下來,包括100個具體的結果。醫生僅僅用了1、2秒鐘掃了一眼,就給出“沒問題”的結論,怎麼能讓患者相信醫生真的認真仔細

看了?

事實是,醫生真的不需要像患者或家屬認為的那麼“認真”地逐項仔細看。

因為,雖然醫學內容繁雜,但是臨床醫生每天看的病種,面對的化驗單等輔助檢查,其實是是很有限的。

對這些東西自然非常熟悉。

有的醫生答主說“掌握並牢記各種化驗結果的正常參考值,以及異常結果的數值以及臨床意義”,這是誇大其詞。

事實上,對於化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和一些重要的結果(比如上圖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和比例,紅細胞計數和直徑,血紅蛋白數值等),合格的醫生都會掌握並很輕鬆就可以牢記。

但是,對於其中的很多具體數值,根本不需要記。

比如,上圖化驗單中的大多數值是不需要記的。因為,現在的化驗單對醫生非常“友好”,列出正常參考值,甚至還給出異常結果提示。

醫生看化驗單,根本不需要逐項仔細審視,只需要快速掃一眼,尋找有沒有異常結果——就是箭頭。

如果有,會對這些異常結果進行“審視”。

但是,多數時候,提示的異常結果往往是稍微超出正常參考值範圍,醫學上稱“臨界值”。這些“臨界值”中的大部分沒有臨床意義的,對於這些“異常結果”的“審視”指需要再“掃一眼”就可以判斷。

只有,真正有臨床意義的異常結果,醫生才需要真正關注,記住,並與其他有意義的結果進行綜合考慮,作為做診斷的有效信息。

像上圖這張化驗單,雖然有3個“異常”提示箭頭,但是,醫生只需要用1~2秒掃過就完全可以做出正常的判斷。

如果,一個患者有7、8張這樣的輔助檢查結果,那麼醫生只需要不超過10秒鐘就可以“認真”看完,並得出結論判斷。

在患者和家屬,7、8張單子,花掉我幾百上千大洋,你醫生只用了10秒鐘瞟了幾眼,就給出判斷。你說你認真看了?打死我,我都不相信!

在醫生,我的的確確“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看了,並嚴肅慎重地地做出判斷,你說我不認真?竇娥啊,我!

你來說說,醫生認真看了嗎?


掙脫枷鎖的囚徒


首先醫生肯定是認真看了,否則誤診或漏診醫生要擔責任的。其次快和慢是相對的,化驗單如果是讓病人來看是,一頭霧水肯定慢,而醫生則是輕車熟路當然相對快的多了。

其實醫生看化驗單所謂的快,只是相對於病人看化驗單的速度相對而言。俗話說熟能生巧,醫生天天在看化驗單,很多檢查結果的正常值都爛熟於胸,當然速度會快很多。其次看化驗單有技巧,現在的化驗單都標有正常值範圍,異常的結果都會標有異常的提示箭頭,醫生可以直奔異常指標而去,會省很多時間。再者,醫生開化驗單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一個化驗報告雖然報告結果很多,但醫生知道重點應該看什麼,對於其他的正常值只會一帶而過。比如血常規報告有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總數及分類、淋巴細胞等很多項內容,如果醫生是懷疑感染的,重點是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情況。

這些對於醫生是簡單的事情,如果要讓普通患者來做,患者肯定會每項結果都慢慢看一遍,當然速度會慢很多,覺得醫生看的速度太”快”了。


醫患家


上了十幾年的學,再經歷了實習和規培,好不容易成為了一名醫生,看化驗單,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

有時候病人會懷疑:醫生你看的那麼快,是不是壓根就沒有認真看?一張化驗單那麼多項目,你怎麼掃一眼就看完了?

其實,化驗單上面數值那麼多,後面的是參考值,前面的是結果,有一定經驗的醫生,對於正常的結果應該是爛熟於心的,只需要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個結果是不是正常。

而且現在化驗單的顯示也很一目瞭然,偏高或者偏低後面都有箭頭提示,所以正常項目排除了,只看有沒有異常的指標也可以,也會很快。

化驗單看的越多,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因為醫生看得多,知道什麼是重點,所以一眼就看出來了。

比如說需要判斷一個病人是不是貧血,那麼血常規那麼滿滿一張數據裡面,我們一眼看過去就先看血紅蛋白。

有的時候真的不是醫生沒有認真看,病人很多,醫生的工作量大,也需要加快診療時間,這樣就需要醫生練就火眼金睛的本事。對於重要的化驗單,醫生肯定是會認真看的,因為這是做出診斷的重要參考指標。


婦產科女司機


肯定是認真看了的

首先醫生在選擇檢查項目的時候心裡已經有診斷和鑑別診斷的傾向了,知道哪些項目要重點看,哪些瞟一眼就好了。

比如說感冒咳黃痰的病人,開了血常規,一般是為了鑑別細菌性或者病毒性,那麼在血常規的十幾個結果中,主要關注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其他結果順帶看一些就行了,不需要逐條仔細閱讀。

另外,如同另一個答案說的,化驗單上異常項目都用小箭頭標出來的,而且醫生對於常用項目的正常範圍爛熟於心,不是對照化驗單上面的正常範圍才看得出來數值是高了還是低了。

第三,由於醫院聯網的關係,我們經常能在病人那報告單回來之前就直接在電腦上看到結果了,可能在您回診之前醫生已經做出了疾病診斷,不需要再看一遍了。

最後,雖然確實有不靠譜的醫生,但是造成嚴重誤診,醫生是會吃官司毀前途的,一般沒人會蠢到和前途過不去的。即使態度不好,沒有人文關懷,也不會在疾病診斷治療這種核心技術上漫不經心隨意敷衍的。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當然是認真看了。

1、首先醫生對各個化驗都瞭如指掌,上學時候學習,上班的時候天天看,俗話說熟能生巧,他們一定比常人看的快得多。並且對化驗單數值和意義瞭然於胸,瞭如指掌的。

2、一般醫生已經根據患者的病史的查體對患者的疾病有了認識,大體上對疾病有了初步的診斷,做的化驗一般都是為了證實判斷或者排除一些相似疾病,所以對可能出現的化驗數值都會有預判,所以一般掃一眼就能清除了。

3、化驗單都會有提示的,當數值有異常的時候都會有向上或者向下的箭頭,而那些沒有提示的數值都是正常的,一般都不需要看,知道正常了。再加上提示的數值和內心的預判如果一樣,那麼就可以證實判斷了。

4、醫生看病不僅僅是看化驗單,化驗單只是對患者疾病診斷和判斷病情程度的一項指標,醫生還要根據患者的病史和體徵還有輔助檢查進行統一考慮的。

5、到醫院看病的人越來越多,而醫生特別是大醫院的醫生卻不多,每天超負荷的工作往往還是幹不完,每個人都練就一雙慧眼了,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同時並不是所有的化驗單醫生都看的很快,有的時候化驗與患者病史和體徵不符合的,醫生都要進行認真思考的,這時候可能就會很慢了。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你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以下內容來自醫生本人:

可能大多數病人被醫生門診的“神速”所驚訝,我的化驗單這麼大一堆,就瞟幾秒鐘就看完了,能看清楚仔細嗎?別說病人,我們還在當實習生的時候也這麼認為,我們看化驗單費老勁了,領導一眼就瞬間HOLD,這不科學呀!可當我們經驗豐富後出門診時,事實就是如此。

醫生看化驗單有個習慣,就是抓住重點,只看我們關心的結果,其他結果只要沒有異常就不處理。就拿血常規做例子,普通人看血常規單子首先會糾結在有異常的項目上,哪有箭頭表示哪兒有異常,比如什麼血小板平均體積高了,血小板壓積低了。而醫生看化驗單的順序是:先看常見的三系即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如果正常再看其他箭頭所指的異常部分。

在某些特殊的疾病時還會關注相應的指標,但對於無關緊要的輕度的異常我們不予重視。因此,只要三系正常,假如血小板平均體積稍高一點,我們也可以接受。而這些過程在我們瞟的那幾秒中內已經完成了,這專業訓練帶來的結果。

那醫生就沒有遺漏的時候嗎?

當然也有。這裡有幾個小建議可以幫助患者能更快更準確地就診:

1.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整理好化驗結果;

2.異常的部分可以先自行標記出,簡單來說有箭頭的部分就是異常;

3.如果你不知道這個結果對看病是否有用,那就都帶上吧。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春雨醫生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同樣的對於醫生,在開化驗單的時候,已經對病人有一個初步的診斷了,開單化驗只是核實初診結果、排查是否有其他的併發問題。所以在患者把化驗結果拿過來的時候,往往只要在自己需要關注的位置去看一下,把結果和自己初步的判斷印證一下,就能完成診斷過程了。

就拿一張常見的血常規化驗單,如果是感冒,醫生需要更多是關注一下是白細胞增多(細菌性)還是淋巴細胞增多(病毒性), 結合C反應蛋白(細菌性會增高而病毒性不明顯改變),基本就能做出相應的診斷了。而其他的項目醫生只需要粗略的過一下,沒有異常就沒有必要去看了;而當病人要做手術等需要破壞血管、有出血風險的時候,那麼就看血小板等與凝血有關的指標,在正常範圍內就按一般的預案執行就是了。

而且同一個醫院的化驗結果單,各項指標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檢測的參考結果也是固定的,因此醫生在看化驗單的時候就更為容易判斷是否情況了,拿到患者的化驗單後只需要往對應的位置看相應的結果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像患者自己看那樣,逐條的比對、判斷。

所以,除非有很典型的異常,醫生會告訴患者加以注意或者建議患者作進一步的檢查、,一般的檢查,醫生通常不會逐條看,需要的時間就會很短,把更多的時間節省出來,處理患者的其他問題或者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另外,建議患者在拿到化驗單後,在去找醫生的過程中最好先自己看一下,看看有什麼異常的、或者自己有疑問的地方,然後在與醫生交流的時候,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讓醫生進行解答。


之心老師談健身



相信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曾有過類似的感覺,覺得醫生沒有仔細看化驗單,就給出了結論:他是不是真的看全了呢?有沒有遺漏呢?

這體現了患者對醫生專業素養的期待,同時也對醫生提出要求:要技術過硬,科學診斷,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因為在小的細節上不注意,可能在大的問題上就容易出現疏漏,甚至導致醫療糾紛。

首先明確一點,化驗單、檢查報告大多是來自於醫療設備給出的數據和指標,在一些報告單上會附加檢驗科醫生的總體結論,供門診醫生參考。那麼,這些報告、醫生給出的結論,一定是科學、準確、零誤差嗎?

答案是,不一定!

不久前,身邊出現這樣一個事情,一對多年不孕的夫婦在區婦嬰醫院檢查時,發現自己懷孕了,非常高興。到大型三甲醫院辦產檢的時候,卻被告知沒懷孕,前前後後檢查了四次,三次結果證明懷孕,第一次“懷孕”的結果是錯誤的。

期間的原因院方表示查不清楚,設備沒問題,呈現的結果也在合理指標區間內,最後推測可能是檢驗人員輸錯了患者名字。但這又不免讓人擔心,患者一個接一個,輸錯了張三,是不是一連串的名字都錯下去?


還有一個二級城市醫院出現的例子。腫瘤患者做完手術後,剛上崗的年輕醫生給出其腫瘤病理分析是惡性的結論,患者和家屬不敢相信,找來科室主任一看,主任說——壓根兒沒啥大事兒!


醫學是帶走專業門檻的,患者在被動、不懂、無知的情況下聽醫生告知一切。

這兩樁真實的事件也提醒醫務工作者,每個患者的病情在其個人和家庭心目中都是天大的事,儘量謹慎認真,別犯下假懷孕、假癌症這樣天大的笑話。


遼瀋名醫


很確定的回答:真的認真看了。

當代醫生除了望聞問切,還得掌握各種檢驗、檢查的適應症以及禁忌症,更需要掌握並牢記各種化驗結果的正常參考值,以及異常結果的數值以及臨床意義。

當患者前來就診,醫生了解病情之後,需要對患者開具相關方面的檢查,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查,各種檢查的目的是什麼,預期的結果是什麼;

拿到結果之後,化驗結果是否與逾期一致或相背,結果異常又代表什麼,有何臨床意義,是否還需要繼續其他檢查,將要進行哪些處理等等問題都需要醫生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並做出處理。

背書本和記東西是醫生的基本技能,各種亂七八糟的數據和五花八門的醫學內容,醫生們早已爛記於心。

醫生每天都需要面對不同的患者,而每個患者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不可能面對每位患者都去翻書或請會診。

所以,不用懷疑醫生有沒有認真看你的化驗單。

如果不認真看,醫生們是很難有接下來的進一步處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