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议应取消中小学教师按职称发工资,应按工龄、工作量发放,你怎么看?

平安健康快乐YXJ


我认为,教师现行的工资制度还是比较合理的。现在教师的工资是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10%提高部分+教龄津贴。这个工资的组成基本上是合理的。

有人提出按工作量发放,首先,教师的工作量是没法量化的。小学,初中,高中如何比较,科目不同,如语文,数学等与音乐,美术课如何比较等等。在之,教师的工作量不能只体现在课堂上,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是不可能量化的,所以,就不可能作为发放工资的依据。

只按年限发放工资,更不可取,这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职称评定虽然被一部分教师诟病,这也是基于评审工程的不正之风,或者是手受指标限制。但职称对教学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已。


小眼看教育


很多人对职称有意见,正如大家所说,职称评审不够公开透明,或者叫不服众。

在教育系统,经常听到一些年轻教师对高级教师有意见,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评上了职称,就失去了工作干劲,觉得能和校领导讲价钱了,资历老了,少干点是应该的,在这个阶段的付出与收获不符合。第二是个别评上高级的老师本领不强,或资历或关系或钻营等等,年轻老师不服。

从工资结构来看,不能取消职称,因为这个职称设立之初就是激励老师的,只是个别地方没用好,导致了怨愤很大。做一个假设,如果只按照工龄和工作量来发,可能会引起更多的纠纷,比如上课质量不高,但是课时特别多,那这样的人工资高,大家信服么?

另外,如果取消了职称,很多老师就失去了动力,就如其他岗位一样,干到老还是普通办事员,你觉得你还有什么追求,剩下的都是绝大数是混日子了,反正没级别、没职称,咋干都一样,这样不行。

我认为比较合理的是基本工资+职称工资+工龄(教龄)工资+工作量(课时费)工资,按照3:2:2:3的比例来安排,避免高职称教师少干偷懒,也有效激励年轻教师上进。

个人愚见,勿喷。


小人物也想说说


关于职称的那些事儿,很多老师提起来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啊,当年我们在河北的时候一个学校有300多老师,但是能评上职称的每年只有五个人,这样的话,很多的老师任教满一年之后,升了中二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你想一想300个人,每年评五个,多少年才能轮到你呢?再加上可能会有各种的暗箱操作,所以很多的老师只能是望洋兴叹,回到家这边之后,私立学校比较注重老师的能力,从来不管你是中级还是高级。我们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教了几十年的,但都是中二。因为学校根本不在乎这个。学校在乎的是你的资历,你的本事。也就是说你拿多少工资是由你的本事来决定的,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反应好,家长不会有什么投诉之类的。那么慢慢的,你的工资就上去了,再加上私立学校,课时量比较大,每节课时那也是额外有钱的,这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问题了在这里没有什么大锅饭可吃的,每个人你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顶得住,不然的话你随时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性。为了保住你的饭碗第一,你要努力的去工作;第二,你要努力的去提升自己;第三一定要处理好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兰姐的心灵之旅


我的观点很明确:我不认同!


我先不说“职称”的事儿,我先说说如果按照工龄、工作量来发工资会遇到什么事儿!

按工作量发的问题

首先,从表面上看、从社会生产的其他行业来看,多劳多得是非常公平的!按工作量发放收入是非常合理也是很多公司、企业都在做的事。

但是我认为这个放弃在中小学里是没法实施的!

1、工作量如何计算?

2、不同工作如何核算工作量?

3、科目的不同如何衡量?比如主副科。

4、岗位的不同,比如主、副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如何计算?

5、比如“工作质量”如何评价,你不能说你只要上了这课就算完成工作量了吧?

6、非教学之外的劳动如何核算工作量?

……

仔细想,你能想出更多的实力困难!

因为学校真的不比企业!!!

按工龄的问题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企业都会给员工发放工龄“补贴”,但是多数企业不会给的太多!因为决定你价值的不是你的工龄,而且你的能力!你有能力,我会直接在基本工资、奖金上给你更直观的体现!而你没能力,那么往往企业是不是需要你在这里混日子、熬工龄的!

按工龄提高收入的必然结果就是一定会大幅提高“工龄”那部分收入,而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必然会出现熬工龄的人!———你见过几个老师会因为不会教书、不认真教书而被开除解聘的?

家校矛盾如此之大的当下,按工龄来发工资必然会出现一批“聪明人”————什么都不敢,慢慢熬!而这种榜样的力量,会让传染病一样不断的扩散。


所以无论是只按照工龄还是只按照工作量,又或者是按照这两者一起决定工资收入,我认为都是不可行的!

取消职称就能解决问题吗?

显然不能!

虽然在职称的评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那些条条框框的明确要求也的的确确的促进了教师们,当然是那些想评职称的教师们,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所以它虽然有问题,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这就好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批判高考,可是在没有更好的制度被发现之前被开发之前,我们不可能选择一个更坏的方式,不是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对于教师职称的热议已经在教师队伍中存在多时,很多一线教师对于现行的职称评聘异议颇大。其实,细追究起来教师们对于职称制度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成见,之所以会对教师职称有较大的异议,主要是因为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又不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教师职称评聘的公平性难以保证。此外,教师职称的总体数量较低也成为教师们反对职称制度的重要因素。



于是有人建议取消按照职称发工资,按照教师的教龄、工作量来确定教师的具体工资发放。在笔者看来,按照教龄发放工资的可行性并不大,如果按照教龄发工资势必会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较为模式化的教学,年轻教师会觉得教学成绩好与坏、承担的教学任务高与低都已经与工资关系不大,只要等着教龄年限增长就可以,显然不能再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如果按照工作量来核发工资,这种想法倒是值得肯定,而且工作量与教龄综合作用可以兼顾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的共同利益,但具体的工作量如何进行量化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量化考核的人为因素太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对现行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增加教师的职称数量,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评上职称;简化教师职称的资格条件,以职业道德、教学成绩、教龄等为主要考量因素;科学合理设计评聘方案,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兼顾自身特色;评聘方案要综合考虑绝大多数教师的意见,不能让少部分人说了算;严肃评聘纪律,规范评聘程序,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减少人为干扰,避免萝卜评聘条件。


东爱雨小公


中小学工资的原罪不在职称工资。职称工资饱受诟病的是评职称过程的不透明、猫腻重重。

正是这种不公平,传递到了工资发放。教师工资的焦点不应该在职称工资上,应该在绩效工资上。

绩效工资才是按照工作量、工作业绩来发放的。

可是,绩效工资的发放也缺乏透明度,导致老师们很不高兴!大家还以为是被高级教师拿走了。其实非也!之所以有这个误解,是因为高级教师往往也是主课教师,他们的工作量也非常高,所以绩效工资就高。再加上基础性工资每月比中级高出1000多元。就让大家觉得很不公平。

举例说吧,在苏州,如果你不干活,即使是高级教师,你也不会比中级教师收入高。(具体请阅读我的上一篇问答)但是,如果高级教师开足马力,那收入就是很惊人了!

再说按照教龄,这个也要慎重。否则,会造成高薪养懒人的后果。

最合适的办法是:职称工资+教龄补助工资(随年龄稳步增长)+工作量(绩效工资)。其中,工作量要占工资的大头。

要有效规避不干活、干活少却拿高工资。要在实践中,积极改进!

反正,苏州已经这么做了。蛮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

不知道网友们的学校都是怎么做的?


姑苏讲堂


按照工龄发工资是正确的,按照职称会让教师背离教学质量,不把教书育人放首位。容易单纯、过份地追求职称,所以百害而无一利。

并不是说不要职称,职称可以作为教师上岗基本条件,而不应做为享受福利待遇的依据更不能和工资挂钩。尤其当前,我们国家教育完全把分数看成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不重视道德品质教育,这是十分危险的,理应全面发展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其次看学习分数。这样,我们国家的教师队伍,我们广大各类别学生,才是大有希望的。


用户95087045702


不是教师,是所有的职称工资都要取消才对,职称是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才能取得的高技术人才,可是我看通过函授,电大,成人大业余大学等手段得来的文凭通过各种手段都混上了高级职称,他们真的能力强吗?不信全国进行一次统一考试,如果不考,这合理吗?公平吗?


用户192937074246


老朽认为还是毛泽东时代的分配政策相对较公平。没有奖金等什么补贴津贴,号召多作贡献突出政治。


我说一句


这个建议我不敢苟同。

1、取消中小学教师按职称发工资,目前既违规也不可行。教师职称制度,尽管遭遇部分教师和媒体舆论前所未有的诟病(需要全面调查、综合分析),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更加完备的教师管理制度所替代。多数教师对职称本身没意见,有意见的是职称与工资挂钩、造成待遇悬殊,特别是教师工作考核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正常现象,影响到评价的公允。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取消职称,也不在于是否按职称发工资,而是完善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使之更加公开公正、准确合理,让职称更具公信度。但需知,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是个历史性难题,尚需不懈探索。俗话说,老师教学是个良心活儿,良心用什么数字来衡量?

2、按工龄发工资,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容易造成熬天混日头的慵懒之风,背离了激励教学、创新竞争、调动教学积极性的职称初衷。但可以适当增加教龄工资的占比。

3、按工作量发工资,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教师工作属于知识型脑力劳动,劳心劳力,工作量的承受能力与年龄有直接关系。年轻教师工作量大,也容易出成绩;大龄教师由于身体、精力等原因,工作量小一些,符合自然规律,毕竟年轻教师也有年老的时候。按工作量发工资,怎么鼓励教师终身从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