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德雲社和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誰更火爆?誰更有發展前景?

四金V視


想當年小瀋陽最火的時候,所有的現場禁止錄像,德雲社是不限制錄音錄像,眼界決定格局,最主要的就是郭德綱比趙本山更有格局,曾經的單口馬壽出世閒白說過評書祖師柳敬庭,從一個說書先生做到一個將軍,協辦政務,再到最後流亡江湖。郭德綱說一個藝人要懂得政治,更要遠離政治。果然趙本山就是前車之鑑,當年最火的時候有個節目叫本山帶誰上春晚,是趙本山的徒弟的比賽,相聲有新人開始打算叫德雲有新人,後來改成全國非主流相聲演員的比賽,差距立馬就有了提現。郭德綱年輕時上懟天下懟地,但是他從來沒有懟過國家和體制,他的口頭語就是我們的百姓知羞恥懂善惡,不需要兩個相聲演員在臺上教育大家。郭德綱的為人處世和情商是人中龍鳳


艾緣灸道


第一,地域性特點,德雲社要強於劉老根大舞臺,相聲市場本身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強的群眾認知度,全國各地的相聲園子和團隊也比較多,德雲社全球巡演後,全球也開始掀起了一場相聲熱的高潮,但是劉老根大舞臺主攻的二人轉,帶有東北典型的地域特色,一旦出個那個風俗習慣區域,很難再全國鋪開場面,這就是為何當年小瀋陽帶著二人轉團隊去廣西巡演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些東西太不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創新度和廣泛度。德雲社要強於大舞臺,德雲社的相聲段子創新度較高,且相聲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雖然簡單的來說是說學逗唱四個門類,但是四個門類仍然會分為13個小門類,60多種曲藝小調,表演形式,舞臺風格,觀眾互動都會好一些,而大舞臺表演比較單一的二人轉,雖然也是一套曲藝體系,但是本身表演結構和節奏上仍然偏於單一一些,所以從這個角度,相聲仍然要強於大舞臺。

第三,人才儲備,現在從人才來看,相聲市場要明顯好於二人轉,德雲社掀起來的相聲市場的高潮要比二人轉的大舞臺要明顯受觀眾接受多一些,而二人轉這種表現形式,出了東三省,很難在南方看到相應的一些表演,但是相聲不同,表演的人員和人才要明顯多很多。

綜上所述,德雲社的相聲要比現在大舞臺的二人轉要火爆一些,從2018年北京德雲社的賣票情況和北京劉老根大舞臺的售票情況相比,

德雲社要比劉老根大舞臺售票要多出接近30%,所以未來前景裡,相聲的發展前景要好於二人轉,畢竟相聲的發展經歷了太多的大師級人物的改良,修正,二人轉仍然還是立足於地方性曲藝形式,前景差距一目瞭然。


雪球財略


關於回答者:多年前三流媒體做過記者編輯,乾的不好。2004年進入諮詢行業,主要服務於通信與金融行業,近幾年在銀行駐點,兼做過網淘掮客,頭條上寫的雜,但“問答”只關注自已熟悉方面。 偶爾還覺得自已是記者。

有句話叫“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還有一句話叫“風水輪流轉”。

記得德雲社當年事故頻發被要求停止演出整改,主力演員紛紛出走……有媒體撰文將德雲社與劉老根大舞臺比較:劉老根大舞臺演員(尤其是本山大叔的徒弟們)都自駕車來車往,而德雲社的演員不是公交就是自行車……也就是十來年吧,劉老根大舞臺還是劉老根大舞臺,德雲社卻已不是當年的德雲社……


本山老師歸隱,老郭強勢而上,都對其身後的舞臺有著極大的影響。

無所謂小品沒落(宋小寶、賈冰、賈玲、沈騰的“麻花”們不依然很火),也無所謂相聲影響力增大,主要是老郭的事故逆轉成故事有點太過精彩。而且,讓人很難想到“小保安”“麵館服務員”說相聲也能火遍大江南北!

斗轉星移,看明天,看將來。

看相聲有新人,小品也精彩。





河之南的文化生活頻道


如此扯淡的問題本來不想回答,不過既然悟空邀請了,那就簡單說下。

兩者表演形式不同,劉老根大舞臺主攻二人轉,屬於地方戲曲形式,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德雲社沒有其它的表演,就是相聲,屬於曲藝類,屬於老少皆宜的節目類型。

放在一起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相聲在全世界,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市場,二人轉出了東北基本就涼涼了。別說北京有大舞臺,要知道北京有多少東北人。

題主要是換個對比的對象或者形式的話可能對比度會高一些,比如問二人轉和豫劇啊,梆子啊之類的哪個更受歡迎可能會更好,或者直接問趙本山和郭德綱哪個更厲害也行。


風華淡去


都走不長遠,因為都建立在個別明星的基礎之上,如果明星不在了,舞臺、社團也就灰飛煙滅了。歷史上這種現象太多了。當然,他們雖然不在了,但新的什麼舞臺或什麼社團又出現了,引領著地方劇種或曲藝門類的發展,滿足著人們文化藝術的需要,週而復始。


手機用戶54820396435


這兩團體就像奉系、直係軍閥一樣,山海關為界,關外老趙,關內老郭。


稻草人150306923


好像馬上要立冬了吧


遠方229623805


應該去問周立波立波,


w我愛我家六十


國內外巡演看票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