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15年,为何不敢传宗接代?

壹碗情工作室


作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武则天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因此她的故事也曾被多次搬上荧幕——像是刘晓庆的《武则天》、归亚蕾的《大明宫词》、贾静雯的《至尊红颜》、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都堪称经典。

这些剧虽然改编成分很多,但从这些剧里还是能看到武则天不同于常人的魄力。

而她通往帝位的道路也没有像电视剧中那么容易,步步为营,从36岁开始从政,到67岁登记,她整整花了31年才把国号改成大周,让天下姓武。

只是费劲周折,在位15年,武则天却没有立武姓子孙为嗣,而是最终将天下归还给李唐,这个做法让人心生疑惑——但其实武则天是动过这个想法的。

武则天登基之时已经67岁,不可能以皇帝的身份再生下孩子,所以皇嗣的人选只能从和高宗诞下的孩子以及自己的亲子侄里挑选。

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深受武皇喜爱,因此也起了入主东宫的心思,和当时的太子斗得难舍难分,因为武皇的爱护,权利一度凌驾于东宫。

所以,武则天曾认真考虑过立武三思为太子,让武周天下得以延续。因为,如果让儿子李显即位,在她百年之后,天下必定又会姓李。

就在武则天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心思,这个人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神探狄仁杰。

狄仁杰当时任武则天的宰相,非常受武则天的倚重。当他得知皇帝有立位武三思的想法时,说了一句“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

大意就是:立亲生儿子为太子,死后可以在太庙中,享受千秋万代的祭拜,而若立武三思,姑侄毕竟不如母子亲,还从没听过有人会让姑姑进宗庙的。

古人对于死后能否如宗庙,享受子孙拜祭的事十分重视。狄仁杰会说此话并不是真的为武则天着想,而是想要匡正李唐宗室。但是不可否认,他的一句话击中了武则天最大的忧虑,就是死后能否“享宗庙”

最终武皇在“武姓天下千秋万代”和“千秋万代享宗庙”中选择了后者,所以才有了晚年自去封号,归政李唐的行为。


电影烂番茄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建立后,皇位传承都是统治者最关心的大事。于是,为了保证皇嗣绵延,江山代代传承,帝王三宫六院的嫔妃们,就肩负起了“传宗接代,开枝散叶”这一艰巨任务。

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废唐立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历史上唯一敢坐上龙椅的正统女皇帝,为什么她没有传宗接代?且听峰子哥为各位亲爱看官朋友一一讲来。(欢迎关注头条号:峰子奇观)


武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成为唐太宗低阶妃子(嫔妃等级:五品才人),李世民赐名“武媚”,后称“武媚娘”。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则天在后宫身份低微,并未得到李世民专宠,一直只是个小小才人。唐太宗驾崩,由于武则天作为先帝嫔妃,并无子嗣,遂被发配感业寺削发为尼。


其实,早在唐太宗驾崩前,有心机的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就已好上了。甚至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利用陪侍太宗身边之机,时常与前来问安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秋波频频,日子久了便打下了感情基础。

唐高宗李治继位,不久后将武则天“捞”出感业寺,接入后宫封为昭仪。后来,后宫争斗升级,武昭仪掐死尚在襁褓中的亲生女儿,设计反诬王皇后,王皇后被扳倒。武则天取而代之,坐上皇后之位,统领后宫,母仪天下,时称“武后”。


由于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富有政治潜质的武后“为夫分忧”得以介入朝政,前期也确实为老公李治分劳不少。后来,朝政大权逐渐向武后转移,上尊号“天后”,开始与高宗“二圣临朝”,并称“二圣”。

武则天与李治夫妻共同理政的28年(公元655年一683年),开创了大唐的“永徽之治”。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遂成大唐帝国实际上的一号人物,掌控朝局。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堪称是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在位期间,武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这些都可以看出武则天明察善断,善于知人善任,心系天下。


李家儿郎不成气,一代女皇上巅峰


武则天扶立儿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废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再后来,武后干脆废了窝囊的李旦,直接自己上阵当了皇帝。



武则天,废掉唐国号,改元建国,成为武周王朝一代叱咤风云的女皇。

众观武则天一生,侍候过两代君王,又在两个儿子当皇帝时,两朝临朝称制,后自立为帝,雄才大略,巾帼不让须眉!(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天授元年(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基称帝,雄视天下,豪情万丈,气吞山河。从此,武则天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曹操有句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武则天登基时虽然已经67岁了,但她仍旧有君临天下之心,可见她的志气远大。


一朝苍老掌天下,武周传承成两难


无奈由于年龄原因,67岁已过“花甲之年”的武则天,早已过了生儿育女的年龄,不能再传宗接代,尽管她后宫有众多男妃(男宠、面首)都是壮年男子。



所以,武周皇帝武则天晚年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这大好江山,到底是传位武家子侄,还是传位儿子?这是一个令人心酸而又艰难的选择题。

如果传位儿子:政权又会落入李家手中,自己历经万险、九死一生才开创的武周王朝,必将毁于一旦,从此就亡了。


如果传位武家子侄:天下没有哪个侄子及侄子后人,会把姑姑当祖宗供奉的,死后又将沦为“孤魂野鬼”。


对于控制欲极强、豪迈自负的武则天来说,既在乎身前江山大业,更在乎身后千秋之名。这道选择题,难!摆在了武则天面前,好像怎么选都是一个“死结”,无法令她满意。


两权相害取其轻,神龙政变尘埃定


武则天称帝后,也曾一度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大费周折和脑筋,并极力培养武家侄子,一心想培养出堪当大任的接班人。



结果,事与愿违,武家子弟难有成大器者,这也成不争事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许是武则天对武家子侄最无奈的感概。

同时,武则天又不得权衡以下几个方面:

1、民谏。大唐江山毕竟是李渊父子一手打下,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等李氏三代君主长久积淀,百姓安居,民心仍心向李唐,还有朝野上下群臣的支持,舆论导向。

2、臣谏。武则天要考虑死后祭祖于太庙的问题。在封建社会,祖庙都是供奉祖先、父母的,从没有供奉嫁出去的女子的。狄仁杰一席话也点透了武则天。

狄仁杰的话,记载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晚年武则天的心里天平也开始发生倾斜。

3、兵谏。临门一脚,神龙政变。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政变“逼宫”(兵谏),助唐中宗李显复位,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后武则天选择退位,还政于李唐。



后来,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高寿82岁。死后,儿子唐中宗李显以大唐皇后的身份,上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将母亲武则天和父亲李治合葬于乾陵。

最后,峰子哥觉得,武则天是一个有天下情怀的女人,历经坎坷,有格局也有辛酸和无奈。正如《无字碑》歌词所唱:

一生漂泊摆渡,临岸却孤独,问天地向谁倾诉。千载历史我回顾,恩怨情仇怎堪数。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


从此,一代女皇武则天,谢幕。


峰子奇观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人,她是唐朝皇后,还是武周王朝开国皇帝,执政能力也非常出色。

武周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武则天不得不退位,武周王朝结束,直到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是武周王朝唯一的皇帝,悦史君认为,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生育机会

唐朝载初元年(690年),唐朝皇太后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改元“天授”。

从这时开始,武则天就成为了武周王朝的皇帝,要让王朝延续下去,皇位继承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不过,考虑到武则天出生于唐朝武德七年(624年),此时已经是一个67岁的老人,早已过了生育年龄。

虽然武则天有不少面首,但悦史君认为,他们的陪伴性质显然更多一些,再靠武则天自己传宗接代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立侄立子徘徊

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后,就在神都洛阳建立了武氏七庙,武氏取代李氏成为皇族。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的侄子们就开始谋求皇太子的地位,以便武氏族人能够继续统治武周王朝。

武则天也把武氏族人提高到了皇族的地位,武承嗣被封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他人全部都封为王或公主。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的争储行动最积极,也有不少大臣替他们说话,但以宰相狄仁杰为首的大臣,却极力主张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

此时,武则天还有庐陵王李显、皇嗣李旦两个儿子,她也从朝野上下的一系列事件中,看出了拥护儿子们的力量。

最终,武则天选择了儿子,李旦表示愿意让位给哥哥,流放多年的李显在武周圣历二年(699年)被再次确立为皇太子。

第三,无法下定决心

虽然武则天确定了皇太子李显,但她一直没有传位给他,悦史君认为,她心里还是有顾虑。

一是武则天虽然80多岁了,但按照古代帝王的传统,是可以一直到驾崩都在位的,武则天没必要提前传位。

二是武氏和李氏的斗争还在继续,李显的地位并不稳固,武则天还没有做最后的安排。

三是武则天此时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等人在身边,这些人也影响着她的决策。

就这样,虽然武则天在位15年,但直到政变发生的那一天,她也没能完成传位,武周王朝也就只有她一位皇帝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我不知道这个传宗接代是传位武氏,还是武则天没有生儿子。我就权当没传武氏来回答。

武则天称帝,为何没有打算将来,传帝武氏了,其实刚开始,武则天确实有立其亲侄儿“魏王武承嗣嗣”为太子的打算。

而且这个提议最初是由一大臣,洛阳人“王庆之”集百余官上奏请求的,却遭到了朝臣“岑长倩”的谴责和阻止,当时就立“武承嗣”为太子一事,武则天询问了“地官尚书(当时武周行的是周礼制)格辅元”,格辅元说是不可行,这样就违背了,诸武氏掌权者的意愿。岑长倩、格辅元、纳言官欧阳通等反对者都被处死了。

武则天虽然没立成“武承嗣”,但这个主张立“武承嗣”的王庆之,武则天却给了特殊待遇。

武则天打消立武氏侄儿为太子的原因,其实是一个叫“李昭德”的朝臣进言说:天皇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侄子”做天子而为姑母立庙的。武则天觉的李昭德说的有道理,就打消了立侄儿“武承嗣”为太子的打算。后来武则天又采纳“李昭德”的进言说,武承嗣位高权重,前车有儿子弑父夺其位,何况是侄儿,于是武则天削了武承嗣的相权。

武则天到了晚年,武承嗣、武三嗣撺掇朝臣再次进言提出立他俩为太子之事,却让“狄仁杰”给进言阻止了,狄仁杰的言论和李昭德所说如出一辙。

其实武则天在晚年,就立太子是把帝位传予本家武氏还是儿子李氏还是做了一番场思想斗争的。就有一位朝臣叫“苏安恒”的,就大胆进言武则天年老,经历不足,要求把江山还给李家,让位儿子,当时武则天只是命人把“苏安恒”送出了宫。当苏安恒二次提出让武则天把皇位还给李家,而武则天却没有降罪苏安恒,其实武则天已经做了决定皇位还予李家了。

武则天之所以没有将皇位传予武氏,其原因还是李昭德、狄仁杰进言的,姑侄母子,孰亲?和百年之后拥享太庙的问题。


夏有凉风61


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无数个朝代的洗礼,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到汉高祖刘邦,古来帝王多为男性,唯独只有武则天敢称帝,并且改朝称号”周”,当然历史上干政的女人很多,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慈禧太后了,但是依然不敢称王,但是尽管武则天称帝江山依然断送给了别人,无后人继承,这是为何?

武则天15岁入宫,因为貌美出众,被唐太宗李世民看重,开始侍奉唐太宗李世民,后来与李治纠结不清,又侍奉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的治国才能不可否认,在她的治理之下,唐朝蒸蒸日上,后来的“开元盛世”都有武则天的一份功劳,唐高宗李治逝世后,武则天开始谋朝篡位,公园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做了女皇帝,她把国号改为“周”。

在武则天当上了皇帝之后,虽然她是女的,但她跟男皇帝一样,也有自己的后宫,根据史书的记载,武则天后宫的男宠很多,并且称男宠叫做面首,也就相当于女皇帝的“妃子”,每天就负责侍奉皇帝。武则天后宫有多少面首呢?不知道,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很多,据说三千应该是有的,而且武则天“选妃”还是有要求的,至于什么样的要求,和选美是差不多的,才貌双收!

武则天命令下人,举国上下,收集男宠,其中最得力的助手,便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四处寻觅,不知道给武则天输送了多少“妃子”,为什么武则天当皇帝15年,都没有留下后代呢,膝下没有一儿半女,想想可能你也不信,其实原因很简单,武则天不孕不育!

当然这里不是说武则天生就不孕不育,其实是她年纪太大了,武则天登基时已经67岁了,早已经过了生儿育女的年龄,尽管她的面首都是壮年男子,但她自己已经不行了,而且想必67岁在古代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算得上是长寿了,古代的生育水平没有现代发达,所以武则天不孕是很正常的,估计房事也没有!


钱乐摇


武则天称帝的时候多大了你知道吗?你让一个82岁的老太婆武则天去生孩子?

武则天玩弄权术残杀无辜登基篡位的时候已经67岁,将近68岁了,正常女性50岁就绝经,丧失了生育能力。你有何能能让一个70岁的老太婆在古代那种医疗条件下70岁还能高龄产子?

生理条件首先不允许80岁老太婆武则天高龄产子。

再者武则天作恶多端,因果报应也活该晚年无子。

但是你以为这样武则天就满足了吗?先来看看武则天的成长足迹。

唐太宗李世民老牛吃怒草,武则天14岁便进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就是陪李世民暖床睡觉批阅奏折打豆豆,从14岁朦胧少女到26岁成熟少妇,把12年最美好的少女青春给了当时已经年仅50岁的半老头子李世民,就这样武则天还不满足,竟然趁老公李世民病重期间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搞起了不清不楚的关系!

据史书《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作为李治的妈(虽然不是亲手,好歹也是李治老子的老婆),竟然不顾三纲五常勾引儿子李治,等到李世民噶皮,李治上位,武则天顺利进宫成为了儿子李治的老婆,为了取得儿子李治的喜爱,武则天亲手掐死了亲生女儿嫁祸给了王皇后!心肠歹毒常人远远不能及。

过了几年,李治神秘患病,武则天渐渐把持朝政,等到李治死后,武则天首先废掉了李治立的太子李显,有设置酷吏,将老公李世民和老公李治的宗族屠戮殆尽,杀安南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岭南,一时间天下姓李的都惶惶不可终日,武则天如此狠毒,世间少见。

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李世民的儿子女儿都被武则天残杀,李世民后人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武则天不但残杀李家后代,对自己的亲生子女,孙女,孙子也是稍有不满意就大肆屠杀。毫无母子感情。

到了晚年,70多岁的武则天竟然在天下大选美男供自己淫乐。将很多20多岁的美男子搞进后宫淫乱,当时有著名的面首张忠昌,张易之兄弟,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大搞男宠,记载的不下百人,这些男宠为了升官发财,竟然昧着良心和将近80多岁的老太婆武则天行苟合之事,令人作呕。

试想,如此泯灭人性丧尽天良的武则天70多岁了还能有后代?

为什么武则天死后立了无字碑,因为她无话可说,对不起李家王朝。


用户5990336459


一代女皇武则天,何尝不想传宗接代,将权力延续下去?奈何有心无力,再加上形势所迫,最终大唐的江山还是落到了李家手里

公元638年,年仅14岁的武则天便进入宫中,当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因为长相妩媚,被赐“武媚”。

一直到公元690年,67岁高龄的武则天登基为帝,建立武周,算得上历史上即位时年纪最大的皇帝了。

这个时候再想传宗接代,在现代实属不易,更何况在医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唐朝,这是其一。

另外武则天是有儿女的,可儿女的命运都不是很好,最后都成了武则天追逐权力的垫脚石和牺牲品。

武则天为了扳倒王皇后,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儿,逼迫高宗李治废黜了皇后之位,自己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高宗李治驾崩后,唐中宗李显即位。可没过多长时间,李显便被武则天贬为了庐陵王。十五年后才在狄仁杰的倡议之下重新坐上了太子。

唐睿宗李旦,684年被立为皇帝,却也只是武则天的傀儡而已。武则天登基以后,李旦被降为皇嗣。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因涉嫌谋反,被赐死家中。

可以说,武则天登基以后,对皇室宗族进行了疯狂的屠戮。包括安南王李颖在内的宗室十二人被杀,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也被废杀,唐氏宗亲几乎殆尽。

“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则天为什么会不顾亲情伦理,残忍杀害自己的骨肉至亲?

武则天是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强的人,在她的眼里,自己的骨肉早已化成张牙舞爪,随时从自己手中夺取权力的魔鬼。正因为武则天对于权力近乎变态的执着与渴望,才使她做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疯狂举动。

不仅对李家的子嗣残忍,就是对自己的亲族,一旦对自己的利益有威胁,武则天也是处之而后快。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因为深受高宗喜爱,最后离奇身亡。

武则天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武元庆与武元爽,因为对自己母亲杨氏不敬,被流放异地。

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因为触怒了武则天,同样被流放,最后自缢而死。

从武则天对待李家后人和自己的亲族中,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武则天的所作所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权力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这在她看来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有人觊觎,不管是谁,必将付出应有的报应和惩罚。

这也是武则天在位15年,却迟迟没有传宗接代的主要原因。

武则天在宫中的后半生,寂寞的生活也需要滋润。因此武则天养了很多的宠男,以排解自己的寂寞之苦。这当然也仅仅是为了心理上和感官上的享受罢了,更不可能走到传宗接代的地步。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危。此时当朝宰相张柬之率文武百官加上羽林军,对武则天实行所谓的“兵谏”,武则天眼看大势所趋,自己已无力回天,才不得不同意让太子李显复位。

如此一来,一代武皇的传奇时代谢幕了。大唐的江山,也重新交回给了李家。


奇点历史


不能够说武则天“不敢传宗接代”,而是她真的是“有心无力”,没有人容忍这朵“奇葩花”的继续存在。

武则天有几个厉害的标签,第一,她是中国历史上被承认的第一位女皇帝,注意不是第一位女皇帝,而是被承认的第一位;第二,她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第三,她是中国长寿皇帝中的一位,最长寿是乾隆,而她也不弱,活了82岁。



大诗人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武则天最终当上皇帝,但也是67岁了。虽然说天下美男子任她挑选,优良基因一大堆。但是她也不得不服输。她真的老了,她真的不能怀孕了,或者说她真的绝育了。且不说年龄大了,就算你年轻,在那时候的大环境,生子也得靠运气。

立马有人不同意了,为什么她还有后宫佳丽三千?当时狄仁杰也劝谏,让武则天悠着点身体,不要沉溺于温柔乡,但是武则天说她这是在“采阳补气血”。不只是说,武则天还让狄仁杰看她新长出来的眉毛和牙齿。也就是说“武则天是在养身和养生”。



所以说“生子传宗接代”是行不通了。有人说,既然不能生子,那可以选拔武家人中优秀的人继承大业。

武则天想过,心里挺纠结,还特意问过老乡狄仁杰,国老狄仁杰不放过机会,一语中的,让武则天坚定了“传位儿子”的决心。

狄仁杰就说了几句话,最经典的一句是:“侄子当皇帝,太庙中怎会供奉姑姑,这前所未有。”对啊,武则天一想,是这个道理。之后,狄仁杰趁机说“召回李旦”的话。

可是还没等武则天传位,神龙政变爆发,唐朝复辟,不久,武则天病逝。与李治合葬乾陵。正是应了狄仁杰的话:“儿子终究比侄子亲”。

正是这一决定,让武则天名垂千古。



实际上,整个历史上,武则天就是一朵耀眼的“奇葩花”,那时在怎么开放,会容忍吗?狄仁杰是坚定的唐朝复辟的支持者,更是践行者,后面还有一大群人。

没多少年,这种“开放之风”消失了,沉落在历史上的长河里。



非常茴香豆


武则天晚年不敢让武家子第传宗接代,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武家子第不争气。

武则天称帝后,曾一度在培养接班人上大费周折和脑筋,并极力培养几个侄子,一心打造自己的接班人,结果事与愿违,侄子并不争气。就拿武则天曾寄予厚望的武承嗣来说,武承嗣虽然也有才能,但却武断独行,不注意言行,他不懂得隐晦之道,公然和准太子李旦争权夺势,并想一举将其击溃,因此阴谋、阳谋层出不穷,最终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非但没打垮武则天,而且伤了自己,其行为让人所不耻,成为众之所矢。名誉被毁的他也因此而过早退出"接班人"之争。武家其他子弟也是如此,武三思也是个心计有余,而厚道不足,德不服众之人,说白了,就是都不具备厚重沉稳的君主之风。总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是武则天对武家子弟最无奈的感概。

二是社会舆论不支持。

一方面,大唐江山是李渊父子一手打造出来的,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勤政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百姓安家乐业,幸福指数很高。因此,尽管武则天称帝十余载,但百姓骨子里还是认同和支持李唐江山,而武则天一旦立其侄子辈为接班人,势必引天下百姓的集体反对和暴乱。

另一方面,武则天执政期间,大力培养和提拔重用贤才,因此朝中大臣多为正义和正直之辈,他们也极力反对武则天传位于侄子。他们甚至直言不讳地提醒武则天,是自己的儿子亲还是侄子更亲?

也正是因为以上重重原因,武则天权衡利弊,最终不敢让武家子第传宗接代,而是还位于李唐。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的晋升之路也是充满了坎坷,她14岁入宫当了李世民的才人,在这个位子上待了十余年。后和李世民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产生了爱情,并于李世民去世一年之后再次入宫,与李治生下了六个儿女。进宫之后的武则天开始功于心计,利用手腕扳倒乐乐自己的最大情敌王皇后和萧淑妃,然后力排众难,坐上皇后的位子。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李治风疾发作,不能处理朝廷的事务,于是武则天开始处理朝政,李弘病死,李贤,李显先后被废掉太子之位,武则天步步为营,和儿子和大臣争斗不休,最终在67岁的时候登上了皇位,并改国号为周,在位15年,神龙元年的神龙政变才正式退休。

那武则天既然当了皇帝,那也算是武家的天下了,那她为何没有再传宗接代,生下自己的皇嗣来继承皇帝之位呢?

前文已经讲过,武则天登上皇位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七岁的高龄的,她身边虽然有几个面首,也有性生活,

但是67岁的老太太再生孩子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武则天养那几个面首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

其次,如果武则天真生下了孩子的话,在武则天去世之后,万一立刚生下来的孩子为帝的话,那他们的父亲,也就是武则天养的几个面首肯定会再改年号,不可能再让大周王朝再姓武。封建社会怎么能允许孩子跟随母亲姓呢?即使这个母亲是皇帝,那死了之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武则天死后肯定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再次,武则天已经和李治生了四个儿子,虽然李贤和李弘那个时候已经死了,但是还有李显和李旦呢,再不济,武氏家族还有后人,武则天还有侄子呢。从这几个人中来选自己的接班人就足够了。

武则天晚年也是在纠结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还是让自己的侄子继承皇位,这个时候,狄仁杰给了武则天一个建议,让武则天决定了立谁为太子,因为立侄子为帝的话,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人家祭祀宗亲的时候是不会祭祀姑姑的,而立儿子的话,虽然还政于李家,但是儿子还是会祭祀自己母亲的。所以,武则天最终还是决定了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