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的思想源頭到底是什麼?

今年恰逢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發表200週年,在科幻小說越發成為大眾閱讀焦點的今天,歐美各國媒體都對這部小說發表了200週年紀念文章。

最近,美聯社的撰稿人希萊爾·伊塔裡(Hillel Italie),從致力於用15分鐘聽完整本書的著名付費聽書網站Blinkist偶然發現,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實際上受到了她父母的啟發。瑪麗·雪萊的父親威廉·葛德文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同時也撰寫了大量關於歷史、經濟和文學方面的著作。作為加爾文派的傳教士,葛德文由於受到法國啟蒙學派的思潮影響,最終與宗教思想斷絕關係,搖身變成無神論的政治學者。其中,他著名的傳世之作是《政治正義論》。

瑪麗·雪萊的母親是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是英國啟蒙時代著名的女性政論家和思想家,更因為女權思想而成為西方女權主義思想史上的先驅,著有《女教論》、《瑪麗:一篇小說》、《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人權辯護》、《女權辯護》、《瑞典、挪威和丹麥短居書簡》、《瑪麗亞:女人的受罪》等作品。其中,最知名的作品是《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評》。

當時的社會,恰逢英法美等國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隨著科技的空前發達,社會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歷史變化,社會陷入了對科技改變社會的盲目樂觀之中。瑪麗·雪萊生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理所當然地,她的家中常有各個領域的學界人士來往。他們坐在一起談古論今,針砭時弊。在平日的閒談闊論下,最常被討論的一個社會問題,就是如何看待科技的迅猛發展,在盲目樂觀的世界狂歡下,作為知識分子的他們,常常陷入了未知的恐懼性沉思之中。

《一九八四》的思想源头到底是什么?

1994年電影《科學怪人》劇照

1816年夏天,瑪麗和丈夫雪萊,還有拜倫等人在日內瓦郊外聚會聊天時,提議每人寫一篇恐怖故事,以反映大家對社會的思考,最終只有瑪麗·雪萊的故事成型成書,那就是《弗蘭肯斯坦》。事後,大家發現,瑪麗·雪萊在撰寫這部被譽為世界第一部科幻故事的《弗蘭肯斯坦》時,從父親的《政治正義論》和母親的《女權辯護》中得到了最大的啟發,深刻地反思了現代化進程中個人追求與社會道德、傳統價值觀之間存在的尖銳矛盾。這也是為何在《弗蘭肯斯坦》發表200週年後,我們對這部小說的反思和紀念如此隆重,不僅是在科幻熱的今天紀念第一部科幻小說的誕生,還是在反思全球政治轉型時代的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種種矛盾。而這些主題,正好對應了瑪麗·雪萊及其父母當年所面臨的社會問題。

與此同時,希萊爾·伊塔裡還提到,美國內戰時期的著名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其中部分內容源自於美國廢奴運動領袖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的生平回憶錄。

作為美國廢奴運動領袖,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不但是傑出的政治家和黑人領袖,還是傑出的文學家,他的三部自傳是美國黑人文學的開山之作:1840年的《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一個美國奴隸的敘述》;1855年的《我的奴隸生涯和我的自由》;以及1881年的《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的生平和時代》。這三部自傳奠定了道格拉斯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道格拉斯的每部自傳的出版都引起轟動,他在書中猛烈地抨擊了奴隸制和種族歧視,大大推動了美國乃至世界性的廢奴運動及反種族歧視運動。無獨有偶,199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妮·莫里森,在1988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的作品《寵兒》中,也從道格拉斯的生平自傳中獲得了寫作靈感。

對此,付費聽書網站Blinkist的作者兼編輯湯姆·安德森(Tom Anderson)說,“我們在對《弗蘭肯斯坦》發表200週年紀念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啟發了我們重新去關注和挖掘那些對虛構文學創作起到靈感作用的非虛構作品。在我們看來,這些非虛構作品,就像是無名英雄一樣的存在。”再比如,狄更斯在《霧都孤兒》裡所刻畫的貧富兩極分化,就模仿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安東尼·伯吉斯的《發條橙》,就借鑑了大量的虛構作品和非虛構作品,他的靈感源頭就包括了阿道司·赫胥黎的反烏托邦經典之作《美麗新世界》和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裡程碑作品《科學與人類行為》等著作。

除此之外,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對叔本華哲學進行了大量的吸收,當然還借鑑了與拿破崙和法國史相關的歷史著作。堪薩斯大學的托爾斯泰研究學者 Ani Kokobobo 認為,托爾斯泰一直迷戀叔本華哲學,深深認同他的哲學觀點“死亡是唯一的現實”。

同時,他還指出,《戰爭與和平》也是對法國政治家路易-阿道夫·梯也爾的歷史著作《History of the Consulate and the Empire of France Under Napoleon》的歷史觀回應,在托爾斯泰看來,這位曾經擔任過法國總統的歷史學家梯也爾遠遠誇大了拿破崙的歷史地位和軍事思想。

而且,作為托爾斯泰研究期刊的編輯,Ani Kokobobo說:“托爾斯泰並不信任托馬斯·卡萊爾的英雄觀念,在他看來,勝利與失敗並非由單個的英雄領袖所決定的,而是由成千上萬的人民意志所決定的。”

在科幻熱下紀念《弗蘭肯斯坦》200週年的同時,由於特朗普的上臺和全球政治的右翼化,反烏托邦政治小說《一九八四》也再度成為歐美圖書市場的暢銷書。這本政治小說的思想資源,就有部分來自於英國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的《民主的理想和現實》,以及美國著名社會哲學家和記者詹姆斯·伯恩哈姆的《管理革命》。

《一九八四》的思想源头到底是什么?

喬治·奧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

作為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學家的哈爾福德·麥金德,1904年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作題為《歷史的地理樞紐》的講演中,特別提出了“陸權說”,反對美國軍事理論家馬漢的“海權論”。在他看來,如果德俄聯盟或者德國政府俄國的話,那麼就奠定了世界舞臺的地緣政治;英美兩國的政治作用在於保持爭奪陸權的強國之間的政治平衡。他的“陸權說”對西方的政治起到了極大的影響,1924年時,他在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時就曾預言:美蘇兩極對立的未來格局以及大西洋共同體的最終形成。正是由於他的地緣觀察太過於預言性質,以至於有人認為他的陸權說極大地鼓舞了希特勒的征服計劃。

而作為著名社會哲學家和記者的詹姆斯·伯恩哈姆,在1941年出版的《管理革命》一書中,特別提出人類社會正處於從資本社會轉向管理社會的轉型時期,管理者將成為社會統治階級,個體的權利也將隨之發生改變。也正是這本書的出版,成為了詹姆斯·伯恩哈姆的思想轉型標誌,從美國著名左派反刃己身為右翼思想家,主張馬基雅維利式精英統治。1946年,奧威爾特別撰寫了批評詹姆斯·伯恩哈姆的文章,認為他的政治主張不過是新極權主義而已。

《一九八四》的思想源头到底是什么?

喬治·奧威爾與他的兒子理查德·布萊爾

在近期的一個電話採訪中,喬治·奧威爾的兒子理查德·布萊爾也對媒體談到,父親奧威爾是貪婪的閱讀者,小說創作時吸收了大量當時的思想,或者反對當時的思想。奧威爾協會的委員會成員萊斯·赫斯特說,《一九八四》就向我們展現了奧威爾式如何將他人的想法轉化為自己的想法。比如,奧威爾那句著名的話語“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就來源於哈爾福德·麥金德在1919年提出的著名論調:“誰統治了東歐,誰就統治了大陸腹地;誰統治了大陸腹地,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

萊斯·赫斯特還說道:“麥金德的思想回蕩在奧威爾心中好多年了。經過奧威爾的改編,不僅對詹姆斯·伯恩哈姆的權力和權力崇拜理念進行了延展和反思,還從地緣政治中汲取了相關的地緣政治思想,並且對這一政治思想進行了想象力的擴充。奧威爾吸收了兩方面的思想資源,將它們演變成了三維立體的綜合觀察。”

記者

:蕭軼

:李永博;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