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雨問天樓
一個謊言引發的慘案。
五年平遼,袁崇煥自己明白自己胡說八道。
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
於是袁崇煥上疏要求皇上“不必過求於一言一行之微瑕”,而皇帝聖旨明確回覆“戰守機宜悉聽便宜從事浮言朕自有鑒別切勿瞻顧”。皇帝把袁崇煥的話當真了。
袁崇煥想糊弄過去,提了一堆他以為不可能被接受的條件,比如集權集財朝庭不做任何監督 。但是崇禎信了,居然還答應了,這就尷尬了,但他也不打算放棄高官顯位,被免職當了平民一年多當夠了,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於是他想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遼東問題,只要停戰皇太極低頭稱臣,皇帝接受,他也能勉強交代。
袁崇煥到遼東的第一件事是和皇太極議和談條件,雙方信件往來穿梭不停,反覆討價還價。
這已經是袁崇煥第二次與皇太極議和了,第一次是努爾哈赤死後,他“議和用間”派人弔唁努爾哈赤並和皇太極談條件,在隨後的丁卯之役中對東江鎮和朝鮮見死不救。丁卯之役后皇太極立刻撕毀協議,發動寧錦之戰再次進攻,遼鎮損失慘重,導致他下臺過了一年多平民生活。
第二件事是掃除議和的最大障礙,東江鎮和毛文龍這個集團。東江鎮是難民集團,天生與後金有血仇,親人被殺,財產被奪,自己受苦,朝庭沒有任何彌補和供養,都指望能回去報仇和奪回祖業。毛文龍全族被後金殺害,自己也挖了努爾哈赤祖墳,屬於絕對不可能同意停戰的。所以毛文龍必須死,東江鎮必須消停。
袁崇煥首先斷東江鎮糧餉,逼迫東江鎮低頭。東江鎮幾十萬人,毛文龍曾經報兵十八萬,他把所有成年男子算士兵,朝庭第一次按男丁三出一兵,點檢出六萬兵,覺得太多,反覆擠壓點檢,最後壓縮到兩萬八。朝庭給了一萬人的軍餉,三萬人的軍糧,本來就完全不夠幾十萬人的消耗。東江鎮被連續斷糧餉八個月,餓死無數,毛文龍反覆上書朝庭告狀哀求,崇禎轉袁崇煥,袁崇煥裝傻驚訝,要去現場調查。
袁崇煥上島突然襲擊,殺毛文龍,立刻分東江鎮為四協,提拔事前投靠自己,參與處決毛文龍的劉氏兄弟分兵權。劉氏兄弟與東江鎮之間的仇恨根本無法化解,互相告狀,最後導致劉興治殺東江鎮將領上百,準備投靠皇太極,引發混戰一年多,戰後又反覆內亂,再也沒有發揮牽制作用。
第三件事是斷友軍糧的時候卻賣軍糧給後金的盟軍喀喇沁部,該部崇禎元年九月與後金結盟打察哈爾部,崇禎二年初又被後金正式收編,定國制和軍制,三月袁崇煥就市米給他們,名義是賑濟拉攏。
特別指出喀喇沁聯合後金和察哈爾作戰,已經被滿桂和張鳳翼獲悉,部落裡還有四百後金留守部隊常駐,也就是朝庭知道喀喇沁投靠後金。所以崇禎下旨來問,袁崇煥先是說哈刺懼三十六家未與奴通。後又答覆“也給他們打了招呼,不許和奴通”就是一句警告,根本沒用。崇禎要他停止市米,他不聽,崇禎只能許其賑濟,也就是按人數救濟定時定量賣,禁止公開市買。袁崇煥不聽,一直賣到自己倉庫空了。後金入關就經過和駐紮喀喇沁部喀喇城,這些蒙古人成了嚮導,糧食順道成了後金軍糧。
毛文龍死後,皇太極立刻再一次撕毀合約,這次繞蒙古入侵。袁崇煥先派趙率教領四千騎兵先行,自己領兵兩萬帶著談判用的大喇嘛回援,至於關寧軍賬面上的十幾萬只是一個數字。不過後金軍也不多,朝庭偵察得知,後金加少量蒙古人共兩萬左右。後金是五萬多男丁,三出一兵。蒙古人因為是第一次,也不敢來。朝鮮使者還說,虜兵止兩萬雲,孰知其數,可笑,然懸軍深入,女真本不知兵,必自送其死也。
袁崇煥指揮整個北方作戰,他去薊州要道堵截,對崇禎發誓“必不令越薊西一步”。他遣散了已經到達的各路援兵,分散關寧軍步兵到各地,自己和上萬騎兵躲城裡被兩百後金騎兵堵門,然後後金當天順利“潛越”。
袁崇煥沒有追擊,反而繞大圈子回京城,後發先至路程翻倍,居然比後金快三天。
袁崇煥回京後嚇唬皇帝,為議和做準備。
“崇煥出言無狀,對百官訟言:'達子此來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極矣。'戶部尚書畢自嚴至撟舌不能下,舉朝皆疑之。”(《烈皇小識》卷二)
“及入對,先以危言聳侍臣,冀朝臣懼而從款議也。”(《倖存錄•
東夷大略》)"崇煥不自安。留中使於營。自青衣玄帽入。先張皇敵勢聳朝臣。冀成款議。"(《國榷》)
著名的京城東面的廣渠門之戰,是袁崇煥打的最後一仗,閻崇年稱九千打十萬。實際上是一萬五關寧軍(三天內陸續到達),加其他軍隊共兩萬打三千後金蒙古牽制分隊,因為皇太極當時領主力在京城北方的德勝門打滿桂,後金加蒙古總共兩萬人,無法過於分散兵力。
後金牽制部隊其中一千後金人兩千蒙古人,關寧軍表現很不好,左路王承胤居然一見敵就逃避潰散引發混亂,袁崇煥自己都遇險,最後是“南面大兵複合”即其他軍隊幫忙才擊退敵人。戰後關寧軍南撤轉左安門避戰,遠離敵人,不聽皇帝調遣作戰,引發皇帝不滿,最後袁崇煥下獄。
崇禎對袁崇煥沒有徹底死心,後金撤退後,明軍收復遵化等四城,孫承宗和祖大壽為袁崇煥求情,崇禎一度打算重新啟用袁崇煥,於是說:“袁崇煥鞠問明白,即著前去邊塞立功,另議攫用。”這就是要放袁崇煥一馬了。但是真正“鞠問明白”之後,崇禎的態度再次發生了改變。
袁崇煥私自與皇太極互相遣使議和的事情被揭露了出來。
袁崇煥上疏說殺毛文龍跟錢龍錫協商過,但錢龍錫給皇帝的解釋是,這不過是禮節性的閒聊,最後告別的時候提過一句擔心毛文龍不受節制。但調查顯示,在這種過程中,袁崇煥跟錢龍錫、兵部尚書王洽長期秘密通信,反覆協商密謀,豈止是提過一句那麼簡單?
崇禎皇帝憤怒了:邊將與敵國元首謀款議和,使者往來如梭,輔臣與邊將協商斬帥,信件傳遞不絕,他竟一無所知;殺毛文龍哪裡是什麼逼不得已,完全是精心謀劃!他下明旨禁止資糧於蒙古,袁崇煥竟然陰奉陽違。
說什麼“五年平遼”,結果一年時間金兵就打到了北京城下;
說什麼喀喇沁部“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結果給後金帶路攻打喜峰口的就是喀喇沁部;
說什麼“必不令越薊西一步”,結果後金未損一兵一卒就越過了薊州天險防線,以至京城被圍、生靈塗炭。
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經過長達八個多月的審問,在取得了袁崇煥等人的口供,以及各種往來書信等相關證據的情況下,朝廷最終給袁崇煥定罪:“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
這些罪行證據確鑿。叛國、射傷滿桂等缺乏證據的罪名,都沒有寫進去。至於《明史》裡面編造的太監告密之類的故事,更是全無影子。這是一個嚴謹的、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結論。
袁崇煥的這一系列事情過於離譜,死刑是沒什麼意外的,放到今天也一樣。
例如美帝通過朝鮮半島入侵,某將領下軍令狀獲前線軍隊總指揮權,然後卻與美帝私下談和,為此殺自家將領示誠意,還賣軍需給美帝的打手韓國,對方入境後不阻攔不戰鬥,調開防守關鍵要道的軍隊,自己帶軍隊繞路跑回首都,最後美帝軍隊打到首都門口了。一句話死定了,什麼理由都沒用。
中國歷史探索者
明朝在明成祖到明宣宗之間,進行全球教化和萬國來朝的天下治理體系的建設,明朝的艦隊有2000多艘大寶船帶著技術專家、學者、女奴、國寶、典籍和武器和各國建立朝貢關係,也通過外海貿易賺了不少錢。那時候大明和蠻夷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根本不擔心蠻夷會反超,就好像現在中國援助非洲也不怕非洲反超一樣,蠻夷後來的思想和技術大革命不是一夜暴富的,而是傳承的是大明。大明的全球貿易讓買辦們看的很眼紅。後來買辦們就通過各種方法毀壞了掌握在朝廷手裡的各種資料,並偷偷的培植蠻夷發展海航為自己賺錢,比如倭寇就是明朝買辦們的打手而已。然後這個時候朝廷開始海禁,蠻夷們卻大力發展了航海事業,開始了殖民地運動。
國內的有幾大商幫,比如晉商、東林黨、徽商、粵商等,他們也都會有自己扶持的官僚集團和私兵集團。
也就是明朝黨政的幾大派別,那幾個派別就類似現在民主黨和共和黨,背後都是大資本家的勢力角逐。
東林黨和齊楚浙黨爭的你死我活,把天下都給忘記了,自己還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
明朝中後期的哲學思想和學術以王陽明心學為代表,由此衍生出東林黨復社,明末實學,倡導不與民爭利、工商皆本,非君浪潮。
明代的西北是兵庫,盛產兵將,負責保家衛國;東南是文庫,盛產江南才子,負責治理國家。正常情況下,武人通過打仗取得地位,文人則通過科舉掌握政權,殊途同歸。在不正常的情況下,武人通過造反取得山寨地位,文人通過結黨成為無冕之王。在崇禎朝,西北的兵將帶頭造反,使西北成了賊窩,東南的文士結黨亂政,使東南成為黨派的基地。兩者都從國家的棟樑變成了國家的蛀蟲,一個從外部傷害國家,一個從內部腐蝕國家。
當文武勾結了,天子也就完蛋了。東林黨員遼東軍事統帥袁崇煥一手導演城下之盟,東林黨員的內閣大臣錢龍錫和兵部尚書王洽知情不報。
東林興起,天下必亂。明朝東林黨每次興起,都會帶來災難,被打壓後,社會又恢復了一些。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崇禎皇帝為何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
明朝,被抹黑的最厲害的就是三種人:1-昏庸無能、貪圖享樂的昏君;2-狐假虎威、無惡不作的太監;3-殘酷無情、濫殺無辜的錦衣衛;
明朝,名聲最好的就是:1-中西方交流的橋樑,世界三大天主教、海派文化創始人徐光啟;2-半個聖人的心學創始人-王陽明;3-對抗滿清的袁崇煥。
崇儒
你這些指責,《明史》裡有嗎?都是明末一些文人秉承皇帝的意思寫的吧?毛文龍有那麼重要?為什麼清軍攻朝鮮,他束手無策?"五年平遼"不過是戰略構想,就是失敗了也沒有死罪!否則洪承疇降敵,怎不嚴厲譴責?楊嗣昌說三個月平賊,辦到了沒有?怎一點沒事?崇禎十一年,清兵又到北京,甚至洗劫了山東,楊嗣昌身為本兵,也不過貶三級,憑什麼要把袁凌遲處死?你們一口咬定《明史》不可信,可為什麼新華書店裡只有《明史》,沒有你們相信的那些資料?如果說袁被崇禎所殺,清廷尊袁是為了黑明朝,那魏忠賢也是崇禎殺的,清廷何不吹魏呢?也可以黑明朝呀!還有,清朝不但推崇袁,還表揚了史可法、孫承宗、黃道周…一大批明朝忠臣,他們也有問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