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的戰略地位如此重要?

思遠4175


在古代東北的戰略位置主要是屏障京師,並牽制蒙古,遼東之於北京就是河西走廊之於長安;近代東北深處日俄兩大帝國之間,地緣位置重要,且工業發達戰略位置自然非常重要。

1、河西高於東北的時代

很長時間裡,中原王朝的首都在關中地區,河西走廊隔絕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河西的得失直接關係首都的安危。

(河西走廊)

而遼東地區遠在萬里之外,戰略位置並沒有那麼重要,且離心力強大。前者看隋煬帝、唐太宗幾徵高麗,就可以知道國家的攻擊頂點在哪裡。後者看安祿山坐大的地方在哪裡。

這時候河西、隴右駐防的兵馬、軍力都很強大。

(遼東)

2、遼東成為王朝的臂腋

對於金朝而言,遼東非常重要,既是後方基地也是京師的保障。

對於明朝而言,在朱棣遷都後,遼東的地位與日俱增。王陽明就說“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到了明朝末年,遼東的地位更是關係國運,大明的興亡基本就被綁定了。

(奴兒干都司)

到了清代,遼東是龍興之地。常年受到保護。甲午戰爭中,日本在遼東半島作戰,戰後清政府不惜代價贖回遼東。

(柳條邊)

3、最危險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到了清朝末年,東北三省實現了郡縣化,徐世昌擔任第一任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

到了民國時期,中央衰微,東北地區處在日俄兩大帝國之間,關內很難被關內影響,只有國際形勢保障就能得到較大發展,這也是張作霖在東北獲得發展的根源。

經過東北較長時間的工業化,在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地方了。

(東北九省)

東北的歷史大體如此,還有不明白的歡迎提出。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東北的地位重要,實際主要原因是地理上的優勢,我們打開地圖仔細看一下,會發現東北在地理上,實際上處於偏安於一方的狀態。

從東北再向北,由於緯度的問題,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可以說人類生存不易,所以那裡的人口一直很少,難以構成什麼威脅的力量,向東實際為多山的半島地形,歷代也沒有什麼強大的勢力在這裡能興起來,實際處於一直是被壓著打的對象,向西的方向為蒙古高原,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遊牧民族在絕大多數時間,無法形成東進之勢,難以形成什麼威脅。

只有向東為中國關內地區,但是由於地形的原因,從關內到關外,只有一個沿海而行的通道,說形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面,而且從地理距離上來說,東北也遠離中原地區。形成了一個自守有餘的地理伏勢,進攻則只一個方向的問題,不存在什麼後顧之憂,這是一個很難被消除的優勢。

沒有多大的外部壓力的同時,自身又是一個相當廣大的區域,擁有相當豐富的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等。在許多人眼中東北一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其實呢,這種觀點屬於非常片面的,實際上東北地區屬於一個溫帶區,其南部地區實際上與關內的河北、山西在氣候上沒有太大的氣候差異。東北的雨熱同期的條件,造成了東北的農業是非常發達,至今東北都是中國重要的糧食輸出區,這一點許多人可能沒有注意中國的糧食生產條件,其中東北三省的糧食已經生產佔據了全國的五分之一。東北的礦產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比如:石油城大慶。

東北這種地理上的優勢讓他在發展上非常快速,變成了一個工業化地區,在工業化與城鎮化水平,全國也是排在前列的,也就進一步提高了它的重要地位。


浴火


歡迎來到熊二讀史,一起來讀東北那些事兒。(本文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

黑、吉、遼三省,地處我國東北部,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時期,東北始終是中華歷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尤其是東北興起的滿族作為統治民族,建立了統御中華的清朝。

東北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備受世人關注。

東北的戰略地位,首先是由其獨特的地形決定的。

東北地區,在自然地理上,山環水繞,海陸相連。

“三山圍三平原”的獨特地理環境,使得東北地區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地理單元。

高山平原同在,草原林地並存。黑土地肥沃,林木資源豐富。

同時東北的礦產資源很豐富,鐵路交通在近代也是發展最早的地方。

東北在近代,是工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

東北在晚清時期,與沙俄和日本的利益交織在一起,東北地區上演了一幕幕國際政治大劇。

想要深刻理解東北的戰略地位,需要將東北地圖倒過來看。

東北是沙俄東侵的最後一站,並且也是最為關鍵的一站。

沙俄穿過漫長的西伯利亞,越過寒冷的高原,來到黑龍江流域,只要再往南,就有大片適宜農耕的土地,有大片的草地和平原。太平洋的季風,為這裡帶來充沛的降水,清代的封禁政策,使東北地廣人稀。

因此沙俄不遺餘力入侵東北,對東北這片肥沃的土地垂涎已久。

而日本也將東北當做踏入亞洲的關鍵一站。上圖是日本國內所用的地圖,依然和我們的南北地圖視野不同,這個地圖就將東北與日本的關係很好地展示出來。

日本與東北真的很近很近,就隔著一道日本海。

由此可知。東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裡是東亞各勢力的交匯之地,也註定東北地區在晚清時期的坎坷歷史。

俄國割佔中國領土

九一八事變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熊二讀史。


歷史寶藏


一個地方的戰略地位重要與否,取決於地緣政治戰略和國家整體戰略。

首先,從地緣政治戰略看,東北三省北有俄羅期東望日韓南接朝鮮,無論經濟軍事政治,這些國家都是目前國際舞臺上的主演。從這個角度看,東北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其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無法改變。

其次,從國家整體戰略看,東北肥沃的大片土地被當成國家的戰略儲備糧倉。世界形勢瞬夕萬變,對一個有十多億人口的大國,糧食自給是重中之重。

最後,全國人民都不要忘記東三省老鐵們為國家整體利益而作出的犧牲:

砍光了森林,挖光了煤碳,倒閉了工業,走光了人口。。。

當你沉醉於北上廣的繁華之時,不要忘記東北爺們兒幾代人的付出!

向老鐵們致敬!



薰衣草戶外旅行


為什麼說東北的戰略地位重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從資源上說,東北地區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都是十分的豐富,東北的黑土地種出來的糧食質優量大,大慶油田更是當年中國擺脫貧油國帽子的功臣,不凍港大連更是我國北方造船業的基石和天然的優良港口。無論是日俄戰爭還是抗日戰爭,日本首選的戰場都是在東北,就是因為日本看到了東北豐富的資源。

第二從地理位置上講,東北北部與俄羅斯相鄰,東部與朝鮮接壤,同時與日本和韓國又是隔海相望,可以說其戰略地位一看便知。古代人想從南方到東北,只有山海關一條路,可以說卡住了山海關,就是卡住了東北的咽喉,真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第三從工業基礎講,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就依靠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港口形成了工業集群,為新中國工業基礎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和示範效應,雖然近些年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了,但是隨著國家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落實,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企業的技術升級東北老工業基地會憑著自身的工業基礎重新煥發青春。


永豐說事兒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東北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

我們一般認定的東北是行政意義上的東北,一般指的就是東三省,東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

而地理概念下的東北指的是山海關以北,大興安嶺以東的廣大區域。

而歷史上的東北指的則是遼西走廊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廣大地區。

今天的東北,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這裡的東北指的是地理概念下的東北,即山海關以北,大興安嶺一東的廣大地區,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

關於東北的戰略地位,靜夜史認為分為兩個方面來回答。

1、對內,東北關乎中原安危

東北是中原王朝的重要外延,和蒙古高原、西域共同橫亙在中原的北方。

由於海洋經濟前,我國的地形相對封閉,因此北方成為中原最重要的威脅。

在隋朝之前,我國的政治中心基本都在關中地區,帝國的中軸也是東西分佈,北方和西域成為帝國的主要進取方向,絲綢之路成為帝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此時的東北地區,由於距離統治中心過遠,很長時期內無法得到中原先進文明的影響,因此始終默默無聞。

秦漢時期,中原王朝佔據了東北的遼東地區,之所以佔據遼東,是因為朝鮮半島。

周滅商後,商朝舊臣箕子逃到朝鮮半島建國,直到漢武帝才消滅,佔據遼東有利於維繫對朝鮮半島的統治。

隨著關中地區環境的惡化,統治中心不得不東移,這一趨勢從隋朝開始。

統治中心東移,意味著更靠近東北,因此東北地區受到中原地區的影響開始加大,隨即也逐漸出現強大的政權。

隋唐時期,中原王朝消滅高句麗,再次將朝鮮半島大部納入版圖。

因為深受中原影響,因此東北地區的文明開始加速,並最終產生了一系列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典型例子如遼、金以及清朝。

而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東移之後,隨即和經濟重心分道揚鑣,北京從元朝開始成為帝國新的都城。由於北京距離東北地區更近,因此東北的安穩直接決定了北京的安危。

近代以來,東北地區地位更加凸顯,由於礦產資源的開發,東北地區的開發後來居上,成為近代以來重要的工業基地。佔據東北也就意味著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基礎,所謂“得東北者得天下”,我黨正是以東北為基地,最終完成了對大陸的統一。

2、對外,東北關乎東北亞穩定

東北地主之所以重要,除了是中原的重要外延,還因為東北是東北亞的重要節點。

東北地區北接西伯利亞,南鄰海洋和中原,西有蒙古可直通中亞,東有朝鮮半島和日本海。

對於沙俄而言,佔據東北是尋找溫暖出海口,同時對蒙古形成包圍之勢的重要一環,佔據東北,可以將整個蒙古地區據為己有,對我國形成巨大的壓制。

所以早在17世紀沙俄就開始了對東北的覬覦,1643年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妄圖佔領黑龍江病,作為其南下的基地。19世紀下半期沙俄侵佔外東北、外西北地區,並推出了臭名昭著的“黃俄羅斯計劃,妄圖將整個東北、蒙古高原和西域地區納入其版圖。

而對於日本而言,佔據東北則可以獲取更多的土地和資源,對於島國的日本而言意義重大。

一直以來,日本都在覬覦大陸,並不斷尋找立足點。雖然朝鮮半島距離日本本土近,但地形崎嶇,國土狹長,根本無法滿足在大陸立足的需要,畢竟東北的威脅就可以隨時將日本趕下海。

而佔據東北則完全不同,一來可以抵禦沙俄的南下,保護朝鮮半島進而保護日本本土,扭轉沙俄在庫頁島等對日本的壓制態勢。另一方面,佔據東北可壓制我國,並對蒙古高原形成巨大威脅,日本在20世紀初叫囂的“滿蒙獨立”就是以佔據東北為先期目標。

19世紀下半期,隨著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日本實力迅速增長。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清朝,將清朝的藩屬國朝鮮納入其版圖,隨後開始了對東北的覬覦。

1904年日本和沙俄在東北地區爆發日俄戰爭,最終日本擊敗沙俄,獲得了在東北的立足點。

而到了二戰以後,朝鮮半島被人為分割,東北亞的局勢更加不穩定,此時的東北,距離朝鮮半島距離最近,在半島問題上有最大的話語權,這使得我國成為影響半島以及東北亞局勢的舉足輕重的角色。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1 歷史原因:金朝龍興東北,打起反遼大旗後,十年時間滅遼吞宋;清朝龍興東北,統一東北後藉機入關,迅速建立了全國統治;張作霖坐擁東北後,也曾執政中央政府;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把國民政府打成了地方政府;挺進東北沒多久,華夏大地換了人間;

2 國防原因:我國領土如雄雞,但是處於雞首位置的東北,突出進入俄羅斯境內,三面幾乎被俄羅斯包圍,敵國發動斬首行動,即可斬斷雞首;歷史上的鄰國一週時間就擊垮了防禦東北的日軍精銳—關東軍;東北距離首都太近,距離敵國又太近;

3 經濟原因:東北地區屬於中國糧倉,生產的糧食養活許多人口;東北的重工業基地,是中國工業長子;鐵路路網,東北地區佔據很重要的位置,與其他地區一樣重要。


伊洛河畔看春秋


總的來說,就是三點:

1,地理位置,邊界線2,物產富饒3,重工業多數在那邊

東北地區的戰略地位,主要在於遼中南的煤鐵複合型工業基地、遼東灣的臨海型工業基地以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農業基地。在古代,沒有重工業,航海業也不發達,所以東北的工業價值難以顯現,而東北的兩個農業基地,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是難以生產出糧食來的,當時中國主要的農業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粟,也有冬小麥,但在東北地區都難以生長。近代以後,隨著玉米、紅薯的引進以及灌溉措施的加強,在東北發展種植業成為了可能。東北地區適合種植大豆,但人不能只靠吃大豆活著,在自然經濟時代,這個優勢無法體現,但在糧食商品化的今天,就不是問題了。從國防戰略的角度來看,東北是華北的門戶,向外可以輻射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向內可以作為防禦華北的屏障,位置也十分重要。但在古代,現代大兵團運動戰的戰術沒有條件,守衛華北的任務也主要交給了長城和山海關,所以東北地區也不是防禦重點。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東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

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這些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分佈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佔全國的1/4,目前仍是全國最大的探明礦區之一。松遼平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佔中國的一半左右,大慶油田(中國最大油田)、遼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三大油田為全中國的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東北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約723億噸,煤種雖比較齊全,但總量不足且分佈不均勻,60%在內蒙古東部,27%在黑龍江,13%在遼吉兩省。東北油頁岩儲量佔全國第一位,3省都有分佈,具有開發潛力。南部沿海的海鹽,東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極其豐富,發展化學工業和水泥工業條件有利。東北地區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係,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也都被安排在東北。東北地區一度佔有中國98%的重工業基地。


農多收之家


東北,或者說東三省(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一直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點可以體現在下面這張東北亞的地圖之上:

我們可以看到,東北地區是整個東北亞的中心。從地理位置來看:東北背靠俄國(蘇聯),西面與蒙古接壤,東南和朝鮮半島為鄰居,南面的遼東半島又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北的庫頁島(薩哈林)與日本的北海道僅有咫尺之隔,最後還能遠眺堪察加半島。

因此,一個具有區域中心地位的地區,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歷史上的東北,也往往作為征服中國大陸的跳板而存在。對此最具代表性者,當屬日本近代以來逐漸形成的大陸政策

例如,1927年日本田中義一內閣制定“滿蒙政策”時,認為“滿蒙,特別是東三省,由於在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我國不僅要予以特殊的考慮,而且要使該地維持和平與發展經濟,成為國內外人士安居的地方”。這正是滿洲國計劃的前身。

另外在反日本法西斯戰爭勝利前夕,毛主席召開中共七大時,部署未來解放戰爭的策略,指出: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由此可見,東北自古以來就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


HuiNanHistory


東北,作為共和國的長子,自然有其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而這種重要的戰略地位其實在歷史上便已經形成。



仔細看我們現在的中國地圖,亦或者看中國曆朝歷代的地圖。我們都會發現東北作為中國向東北亞地區延伸的一個排頭兵、前沿陣地亦或者稱為“雞頭”。今天的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以及俄羅斯隔河相望。另外遼寧半島隔海與日本相望。


同時東北又是中國首都的北大門和戰略緩衝地區。東北的得失直接決定了中國整個北方地區是否能夠維持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狀態。一旦東北地區失去,則意味著整個中國的北方和首都暴露在敵人的勢力範圍內。無論是古代的戰爭還是近現代的戰爭形勢下,簡單的依靠長城作為中國北方的防線是不夠的,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作用的。遊牧民族以及北方的大國,隨時可以威脅著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安全穩定。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歷史上的東北一直是國家的重要防線之一,東北曾經長期作為中國控制朝鮮半島政權以及和北方遊牧民族爭奪的地區,東北地區如果牢牢的掌握在中央政權手中,便可以確保中原地區不受到來自北方的侵擾。東北地區一旦被遊牧民族所控制,便可直接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


北宋王朝和大明王朝的滅亡就是兩個十分顯著的例子。前者長期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遼國和金國的侵擾。直到最後發生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掠奪之五國城囚禁至死。北宋皇室以及大量的漢家女子被金人欺辱,也因此靖康恥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漢民族抹不掉的歷史屈辱。而明朝末年,隨著女真族的後金政權在東北地區的擴張,明朝的中央政權逐漸失去了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和管轄。於是明朝開始了依靠山海關等長城關隘來抵禦後金騎兵對中原王朝的衝擊。終究導致了明朝的最終滅亡。



另外,日本侵華戰爭也是從先侵佔東北地區,進入關內地區。這也是為何將中國抗日戰爭從八年調整為十四年的原因。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實際上已經標誌著日本開始侵略中國。

在清朝中後期,大量的漢人通過闖關東的方式進入到東北地區,並且給東北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化和漢族文化,東北慢慢的得到了開發和經營,肥沃的黑土地在越來越多的東北人的經營下爆發出巨大的生產力。同時東北地區地下的能源不斷的得到開發和利用。


尤其到了20世紀初的東北,先後經過了張作霖父子以及偽滿洲國的經營,在1943年時,便成為了當時亞洲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單單一個東北地區便成為了當時整個亞洲最大的經濟體。甚至超過了當時的日本本土的經濟。

因此這就是為何新中國成立之後最先的一批工業都是誕生在東北地區。與其說是新中國偏愛了東北地區。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本就佔到了全國80%經濟總量的東北地區支撐了整個新中國的工業體系和經濟增長。東北地區的許多工業和工人更是內遷到內地,為許多內地省份援建了一批50年代的工廠和國企。這也是為何許多地方的國企最早的一批老員工都有一定比例的東北人。

另外,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的黑龍江繼續成為了中國糧食產量第一的省份。幅員遼闊的東北地區依然在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雖說東北地區的工業由於發展模式和經濟轉型而受到一定的挫折。但我們相信憑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國家的政策扶持,東北可以再次騰飛,並且將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