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讀《詩經》,一輩子無非虛度

人生不讀《詩經》,一輩子無非虛度

最近熱播的電影《無名之輩》,引起了人們的熱議,熱議的核心點,在於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應了小人物的掙扎、愛恨及悲哀。

此外,電影《無名之輩》還有一個價值被大家所忽略,甚至是整部電影最出彩的鋪設——就是那一首插曲。

當一句插曲“我難在,我講不出話來……”從音響裡飄蕩出來,結合著電影人物的人設場景,所有坐在電影院裡的人的心,都被那古老的詩性喚醒了。

那是一種美麗的憂傷,不消極,不抱怨,而是懷著美好的心去積極面對,去承當生命所賦予的一切,甚而去唯美我們的生活

人生不讀《詩經》,一輩子無非虛度

曾經,在《詩經》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唱著走過苦難,走過歲月的。

那些詩句,沒有一點技巧,也不講究格律押韻,就那麼隨口一出,便就驚天動地,直達心靈深處。

《詩經》裡的詩,萌動著人類最初的情感,直白簡單,形象貼切,又生動而充滿張力,讓人為之而哀,為之而泣,為之而喜。

中國古代有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所謂“經”,就是根本,是永恆不變的家園,是最適合人類心理棲居的所在。以“詩”為經,這是中華文明最偉大的創造,是一抹瑰麗無比的展現

在那樣的蠻荒時代,上至君王、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人們吃著粗茶淡飯,卻遠觀星空、近看蒹葭,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懷,這是多麼奇特的景象,又是多麼美好的時代。

人生不讀《詩經》,一輩子無非虛度

《詩經》,作為六經之首,是中華文明的起點,為中華民族注入了一股詩性,影響了整個文明的基調,所以後來有了屈原、李白、蘇軾等等千千萬萬的詩人,這些詩人成為了中華文明最清晰的記憶。

著名作家曲黎敏說:“有用的知識,是讓你活著;無用之詩,是讓你活得美。唯有詩,可以讓你與眾不同。”

一個人,心中沒有詩意,靈魂就是一片荒蕪,是擁有多少物質財富也不會幸福的。

詩言志,在古代,詩是和人生志向、抱負、理想連接在一起的。不讀詩,枉談理想。

然而,當今時代,詩卻變成了邊緣之物,讓人不輕易提起,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詩性,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單元。詩性,才是一個人最應該去追求和守護的情感。

人生不讀《詩經》,一輩子無非虛度

每一個人都有詩意,只是你有沒有喚醒而已。

歷史上有很多人,其實也沒什麼文化,但從他內心發出來的聲音,震撼千年。

比如說劉邦,他連文人都算不上,但他那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酣暢淋漓,氣勢磅礴。

毫無疑問,放在歷史長河中,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的時代是最糟糕的時代,是最病態、最不正常的時代。

只有當某一天,我們走在大街上,走在人群中,隨處聽到人們讀詩、議論詩的聲音;當有一天,人們的消遣不是去KTV、酒吧,而是去參加詩歌朗誦會。

那麼,我們時代才會迴歸正常,才會真正有幸福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