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歷史上技術含量最高的軍與軍之間的對決是誰與誰率領的,為什麼?

小小嬴政


韓先楚遼東揚威,“千里駒”全師覆滅。這就是解放戰爭初期兩個“軍”級單位對決的新開嶺戰役,一方是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的第4縱隊(即後來的四野第41軍),一方是國民黨中央軍嫡系第52軍。這一仗徹底打疼了“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更導致該軍軍長易將。

(開國中將胡奇才)

戰後杜聿明曾經對部下訓話:“今後我們應切忌驕傲,25師這樣好的部隊疏忽冒進,以至全部被消滅,真是令人痛心之極”!痛心疾首,溢於言表。

新開嶺戰役發生在1946年10月,那是東北民主聯軍最困難的時期,四平之戰失利後,東野主力撤至松花江以北建立北滿根據地整補,但在遼寧和吉林東部的南滿地區留下了兩個縱隊堅持鬥爭,牽制著杜聿明不能傾全力進攻北滿,俗稱“拽牛尾”;同樣,這也是東北國軍戰略優勢的一段時期,新一軍、新六軍、第52軍、第71軍等精銳非常驕狂,佔據著進攻主動權。



(開國上將韓先楚)

此前韓先楚將軍剛剛趕到東北戰場,暫時就任第4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胡奇才),不過已經實際擔負戰場指揮之責,第4縱隊的老底子是八路軍膠東軍區部隊的兩個師,日本投降後從山東渡海而來,雖然裝備一般,但素質優秀作風頑強,戰鬥力遠勝新組建的部隊,下轄第10、第11、第12共三個師。

第52軍幾乎可以稱為國軍第六大主力,其前身是南京中央軍校的六個教導團,經歷了教導第2師、教導第4師、第25師、第52軍的序列沿革,首任部隊長是杜聿明的恩師徐庭瑤。抗戰期間由關麟徵和張耀明先後擔任軍長,由於曾駐紮滇越邊境,所以是首批換裝的半美械部隊(兩個師平分一個美械師的武器裝備)。時任軍長陸軍中將趙公武,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一期畢業生(序同本校第三期)。



(第25師首任師長徐庭瑤)


從歷史淵源上看,第52軍絕對是杜聿明的嫡系和精銳部隊,下轄第2、第25、第195共三個師,該部越北受降後直接海運東北,所以沒有參加“整編”,仍然是軍的番號。尤其是該軍主力第25師(杜聿明曾任副師長),善長機動作戰,奔襲速度在國民黨軍隊中可謂另類,1933年曾以七天時間行軍900公里的速度參加長城抗戰,號稱“千里駒師”,時任師長是黃埔四期的李正誼,林總的同窗。

為解除北犯松花江的後顧之憂,1946年10月19日,杜聿明指揮新六軍主力左翼進攻、第52軍中央突破、新一軍主力右翼掩護,共集中八個師撲向遼東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安東(今丹東),民主聯軍兩個縱隊分兵阻擊,掩護軍區機關和後勤單位轉移。中路敵軍主力第52軍推進速度最快,其第25師由本溪出動,沿公路向寬甸攻擊前進,10月27日與4縱主力五個團在雙嶺子激戰一晝夜,雙方不分勝負。



(第52軍軍長趙公武)

韓先楚決心利用第25師恃強驕狂、孤軍冒進的弱點,部署第11師在正面示弱,且戰且退誘敵深入予以圍殲。李正誼果然上鉤,督率全師冒險前出,10月31日在新開嶺地區遭到4縱三個師的合圍,第25師迅速佔領附近的老爺山等高地固守待援,而第52軍主力等其他三路援軍也正兼程趕來。

但第4縱隊臨危不懼,組織炮兵抵進射擊,預備隊全部投入戰鬥,在傷亡較大和援敵迫近的情況下英勇奮戰,終於在11月2日攻克老爺山,全殲第25師。



此役,民主聯軍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全殲號稱“千里駒”的第25師8000餘人,生俘化妝成伙伕試圖逃跑的少將師長李正誼,在敵援軍到達前勝利撤出戰鬥,開創了東北我軍一個縱隊對陣敵人一個主力軍並能殲敵一個整師的先例,韓先楚就此給了杜聿明當頭一棒,對堅持南滿根據地意義重大。

1946年的東北我軍裝備仍以繳獲的日械為主,炮兵和步兵火力均弱於對手,此役韓先楚的兵力也不佔優勢,卻能在敵陣中割裂和消滅半美械的國軍精銳王牌師,確是神來之筆。


度度狼gg


黑山阻擊戰,梁興初與廖耀湘狹路相逢

廖耀湘,國民黨將領中為數不多的高材生,黃埔六期畢業後被蔣介石推薦公費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世界四大名校之一),並以專業課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抗戰中馳騁緬甸戰場,有“叢林虎”之稱。而梁興初,名副其實的鐵匠出身,人稱“梁大牙”,17歲就參加了工農紅軍,先後經歷了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抗日戰爭,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屢建奇功,被稱為“梁老虎”。

1948年遼瀋戰役中的黑山阻擊戰,東野梁興初第十縱隊以三個師外加一個預備師共兩萬餘人的兵力,對決廖耀湘第九兵團五個軍十二個師約11萬的兵力。其中東野第十縱隊所屬的第28、29和第30師這三個師中,只有第28師作戰經驗比較豐富,是由八路軍359旅的老班底擴充而成,另外的第29和30師都是由地方部隊升級而來,作戰經驗不足。而廖耀湘第九兵團五個軍全副美式裝備,還有兩支王牌勁旅,分別是新一軍和新六軍,而新一軍是孫立人一手打造起來的王牌部隊,後由部下黃埔四期的潘裕昆接任軍長。

黑山阻擊戰打響前,廖耀湘已經完成了兵力部署,由於蔣介石的遙控指揮改變了戰略部署,導致進攻時間整整延遲了四天時間,也給了從錦州東進的東野大部隊合圍廖耀湘兵團爭取了足夠的時間。戰鬥打響後,梁興初一直在一戰陣地指揮,而廖耀湘太過於輕敵躲在遠離戰場十里之外的大院遙控指揮,以被打殘的71軍和49軍擔任主攻,以青年軍207師擔任掩護任務,在進攻受阻後才命令新一軍和部分新六軍投入戰鬥,並由新一軍軍長潘裕昆擔任前線總指揮。

由於梁興初十縱隊的嚴防死守,廖耀湘投入的新一軍和新六軍部也毫無進展,而當得知從錦州東進的東野大部隊已經在向黑山逼近,連續猛攻三天後廖耀湘才如夢初醒,不敢再戀戰、立即停止了黑山、大虎山的進攻,命令以新六軍和第71軍擔任掩護部隊,第一軍、第49軍和青年軍207師強行越過黑山和大虎山,立即向營口方向撤退,但為時已晚。


黑山阻擊戰,梁興初以2萬人的兵力阻擋了廖耀湘五倍的兵力和數倍的火力三天三夜的猛攻,創造了軍史上的奇蹟,為了東野合圍計劃贏得了時間,而黑山阻擊戰後也決定了廖耀湘兵團和本人的命運,新一軍、新六軍、第71軍、青年軍第207師、第49軍五個軍共十二個師在黑山、大虎山以東全部被東野圍殲,廖耀湘也被俘。


賽門軍略


兵者詭道也,無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現代戰爭,一場大戰往往考驗的是雙方指揮官的能力,除此之外也包括很多因素,而在我國近代歷史上,我認為最富有戰爭指揮藝術的還是這場對決。



在我軍的一些著名將領中,李天佑將軍大家或許都不陌生,這可是我東野赫赫有名的虎將,而在他的軍事生涯裡面,估計最難忘的便是四平之戰。

在1946年6月,東野一縱司令員李天佑便主動請纓“三戰四平”,而在此前,我軍已經和敵軍在這裡兩次大打出手。當時守衛四平的是敵七十一軍和地方部隊共兩萬敵軍,這七十一軍的軍長是陳明仁,畢業於黃埔一期,而在6月16日的時候,我軍已將陳明仁71軍指揮部團團圍住,前哨陣地距離陳明仁的核心工事只有500米之遙,之後對國民黨軍第71軍軍部發起總攻。



而這陳明仁居然下令用吉普車堵死房門,用糧食袋當沙袋壘作工事,同時嚴令手持衝鋒槍的督戰隊,凡有後退者機槍掃射。在傍晚時分,他又留下他的兄弟特務團長陳明信堅守陣地,他率領軍部轉移到路東的預備指揮所。而在20分鐘後,陳明仁的第71軍原軍部被攻陷,陳明信被我軍俘虜。  



但此時陳明仁已經顧不上兄弟的死活了。他把殘餘部隊收縮到道東繼續頑抗,憑屋死守,死不交槍。四平城內到處是槍炮聲,到處是白刃肉搏的場面,我軍和敵軍的屍體堆滿了街巷。71軍的直屬隊打光了,陳明仁便把自己身邊的衛隊都派了上去,準備孤注一擲,而他自己也頭戴鋼盔,手持衝鋒槍,在後面督戰。此時我軍戰士也沒有絲毫氣餒,面對敵軍強大的工事,依然在不停地發起進攻,尤其在一些路段,狡猾的敵軍竟然給路面撒上黃豆,使得我軍前進困難,但即使這樣,我軍戰士依然是在奮勇向前。



在我軍強大的攻勢下,陳明仁也感覺到堅守不下去了,他電告杜聿明,要“以身殉國,壯志成仁”,並將一支二號勃郎寧手槍頂上了子彈,裝在衣兜裡,準備隨時自戕。但在關鍵時刻,我軍就要大功告成的時候,敵軍另外兩支增援四平的部隊鄭洞國的53軍和孫立人的新一軍分別從南北兩面直指四平城,最終我軍被迫撤離,三戰四平結束。這場攻堅戰我軍最終未能拿下,但卻積累了寶貴的攻城經驗,而陳明仁將軍此後更是棄暗投明,被我軍授予上將軍銜。


喜歡歷史,關注我就對了,覺得精彩,感謝您的點贊!


歷史之絕唱


國內的話,我覺得抵抗侵略的才算!那我覺得薛嶽的保衛長沙比較牛逼!1.在裝備上第一次長沙會戰國軍的武器比起日軍的武器就差了很多個等級,卻依然阻擋了日軍進攻長沙!為全國抗戰增加了信心

2.第二次長沙會長在間諜都混入總部的情況下都還是將阿南給搞輸了

3.天爐戰法至之死地而後生,取得了長沙會戰的勝利


鋼鐵一米大


41軍是一支能征善戰英雄的部隊,我父親1969年在121師服役,1979年赴越參戰,唯一一支穿插最遠的部隊,也是唯一一支斷糧七天的部隊,1982年轉業回地方。向英雄的41軍致敬!向為新中國所有流過血的英雄們致敬!


勇敢203807570


朝鮮戰場的佔甘領戰役,中國的統帥彭德懷,美國連軍統帥李奇微,裝備兩極公差距,靠戰術拉近裝備落後的距離


藝合圓


首推第四次反圍剿~從組織、策劃到實施。


2373934978


大家注意,中國近代是指1840-1919年。


任道直


我認為衡陽保衛戰才是


卑微的愛情假的那麼真829


什麼亂七八糟的?

那會兒的仗有什麼技術含量?

打個士氣加師出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