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數看似不高,為什麼考上的人相對很少?

松金洋子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可以說,是很多沒有經歷過考研的人的共同的疑問,也是很多正在備考和即將準備考研的人的共同疑問。作為一個經歷了兩次考研的人,我對此頗有體會,下面闡述一下個人看法,供參考。

從全國範圍內來看,考研的競爭是明顯大於高考的。高考的特點是985、211名校難考,而普通本科不難,大專更容易,所以,要上大學並不難,難的是上名校。

而考研不一樣。考研名校固然通常也難,普通學校也不容易。從全國平均錄取率來看,前幾年報錄比大約是4:1。而即將到來的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在260~280萬人之間,實際錄取人數預計大約只有50~55萬(扣除保研之後的數據),平均錄取率只有大約20%,報錄比只有大約5:1,數據直觀反映出考研競爭是比較大的,就算要考上一所普通大學,也得超越大部分人,才可以成功。

僧多粥少,報考者多,而錄取人數相對較少,決定了考研成功的只能是相對少數。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考研初試分數看起來不高,但中間是有“玄機”的。

考研不同於高考,高考有教學經驗豐富、對高考有深刻了解和研究的各科老師專門指導;考研差不多就是“一個人的戰鬥”,基本上一切都靠自己,從資料蒐集到實際備考複習,主要靠自己一個人完成。這種“單兵作戰”,會使得很多人很難考高分,群體性地考不了高分,從選拔的角度來看,考研錄取線(國家線)也自然不會高。

從考研的實際試卷來看,大多數專業是兩科公共科目,政治和英語,全國統一出題;而兩門專業課中的專業基礎課多數也統一出題,但不同學科試卷不同(比如考研數學,理工科考數學一數學二,經濟類考數學三),難度也不一樣;剩下那門專業課一般是由報考單位出題。

不同的專業,不同學校,專業課試卷是不同的,難度也不一樣,甚至閱卷的評判標準也不一樣。大致來說,越好的學校,專業課出題越難,評分越嚴格。某些名校專業課出題很難,閱卷很嚴,會出現所謂“壓分”現象,導致考生普遍得分不高。這類學校雖然看起來錄取分數並不很高,但其實難度很大。比如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頂尖名校,你看他們的考研複試線並不高,文科往往350左右,理工科甚至只有330分左右,經濟類也往往只有370分左右,但實際上非常難考,報考這些學校,要達到這些分數其實很不容易。

原因之三是考研的特殊要求。對於大多數學校而言,初試有考研國家線這個基本要求(名校有個34所自劃線,通常都比較難)。國家線不但對總分做出了基本限制,而且對單科有一定要求,也就是不但要求整體水平較高,而且要求各個科目有個基本平衡,不能偏科。每年都會有少數人因為偏科而考研失利。



而考研本身是一個大型選拔性考試,目的是選拔出具有學習潛力,特別是具有學術研究基礎和潛力的學生,以便在研究生階段得到進一步培養。所以,考研不但有初試關,而且有複試關。初試只能看應試能力,而複試則考查綜合能力,綜合能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專業能力和學術潛力,這些方面的考查,會使部分初試分數不錯但這些方面相對較差的考生在複試中失利,最終考研失利。

總體而言,考研確實較難,因為競爭大、要求高。雖然看起來分數並不多高,但要完全達到這些要求,並不容易,最終能勝出而考研成功的人相對較少也在情理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我們先看下2018年學碩國家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的考生245分、農學255分、工學260分、哲學280分,最高的文學才345分,然而考研初試滿分500分

,很多考研人看到這麼低的分數線,信心滿滿,然而當報考院校最終公佈錄取名單時,卻榜上無名 。
很多人納悶考研分數線不高,為何就那麼難考上!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總分易過國家線,但單科成績不易過,考研初試不同高考,高考只看總分不注重單科分,但是考研不僅要看總分,更要看單科分(比如哲學考生,總分需要≥國家線280分,且政治和英語均≥39分,數學和專業課均≥59分,才有可能進入複試),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因外語、政治、數學單科成績不到國家線而出局。

二是除了國家線外還有院校線,院校線≥國家線,除34所自主劃線名牌院校外(自招線一般遠超國家線),比如2018年哈工大碩士研究生複試資格線工學320分,政治外語均須≥50分,211重點大學院校線有的比國家線高四五十分,競爭激勵程度可知。

三是考研熱度上升趨勢,總體考錄比較大,從近20年我國研究生報錄比統計看,錄取率在35%左右,比如2016年參加考研177萬,111萬被淘汰出局。四是院校接受推免生比例加大,自然留給統考生名額比重有限,加劇競爭激勵程度。比如2018年北京師範大學擬招生3700人,接受推免生2116人,佔57.2%。

個人觀點,僅供瞭解,歡迎大家留言探討與轉發!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相比於高考,不少省份總分要接近700分,才能考一個頂尖大學。考研的話,500分的總分,國家線通常只有280左右;而那些自主劃線的重點大學,不少也只需要320分也就能夠過初試線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還覺得考研很難,考上名校的相對較少呢?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首先,名校的研究生招生名額,不少被保研名額給佔據了,留給考研的,通常只有一半左右。對於一些熱門專業,有的學校,保研生甚至有百分之八九十,只剩寥寥幾個考研名額。有的專業甚至明確告知考生,本專業主要招收保研生,請考生謹慎報考。



其次,就是考研試題本身有難度。就以公共課英語為例,所選的閱讀,思辨性強,要求考生在短時間內進行深度閱讀,其難度遠非大學四六級考試可比。不少考生甚至不能通過英語的單科分數線,與名校失之交臂。而名校的專業課考試,通常是自主命題,也具有相當的難度,因此總分難以上去。

最後一點是考研和高考的訓練方式不同。高考是三年磨一劍,全心全意的備戰,三日一小考,五日一測驗,經歷了相當多的訓練,才去應考,所以能夠取得較高的分數。考研的話,往往是大三開始準備,通常沒有老師,自己利用課餘時間看書做題,複習時間有限,很難方方面面都照顧到,進而導致總的分數偏低。



誠然,考研有千難萬難,但還是有人披荊斬棘,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推開名校的大門。且不說研究生三年的學習鍛鍊,單是備考的這一段經歷,就能讓人成長不少!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以前我也這樣認為,考研分數一點都不高呀,為什麼考上的那麼少,現在終於明白了,因為考研不在於分數高不高,而在於報名的人數與錄取的人數。還有每一個專業都有不同的情況。

考研總分是500分,專業課一、二各150分,公共課英語與政治各100分。不同的專業分數線不同。那考研分數線是如何劃分的?

國家線並不是隨便畫出來的,而是根據當年招生總人數各類專業招生人數

等劃定分數線。還有就是要考慮差額複試比例、調劑、試題的難度等各種問題。

過線並不代表你一定能考上

看一下2018年的國家線,以學碩為例吧。


有些專業的分數線確實挺低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只要過了線就能被錄取,還要分學校與專業。除去34所自主劃線的學校,剩下的學校可不是你隨便想進就能進的。還要看每個專業的報考人數來劃線,所以看似分數不高,但是還是被刷下來。

看似國家線也不高,其實過了國家線只能表示你可能有進入普通院校的複試資格,或者調劑資格。名校的分數線要比國家線高至少20分以上吧。有些專業甚至達到400分,像文學類新聞傳播專業,有些考400多分的都被刷了。

考研人數變多,競爭激烈

現在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2018年報名考研的人數是238萬人,達到了近幾年的最高,以後還會繼續增多。儘管各個院校也在擴招人數,但是還是要比報考人數增長的慢。這就造成供大於求的現象,勢必導致一部分人考不上。

考研人數是增多的,增長率也在變高。


報考熱門學校與熱門專業的人數多,僧多粥少

在招生上,工學招生比例最大,佔36%,管理學佔比14%,醫學佔12%。工學類報錄比相對較低,而管理類、經濟類等專業報錄比相對較高。主要原因是,報考經濟、管理類專業考生大幅增長,而招生計劃增幅穩定

熱門專業報名人數增多導致分數線也在上漲。如圖所示:



工學類專業,尤其是建築學、工程等專業報名人數少,導致分數線也下降。



據統計,2018年考研報名較多的專業為金融碩士、會計、行政管理、法律(非法學)、企業管理、護理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商管理、教育學、設計學。扎堆報名是現在考研的最常見的現象,因為熱門專業的就業要好,因此導致好多考生報考同一類型的專業。這樣就造成有些專業爆滿,有些專業沒人報考。

推免院校增多,推免比例增多

2017年擁有推免資格的高校新增54所,總數達到366所,尤其是雙一流高校公佈之後,名校之間普遍喜歡互相推薦學生,而且推免漸成名校招生主要方式,絕大部分名校推免生佔比50%。

這是西安交通大大學最近幾年的推免比例。



逐年增多,2018年達到了52.5%,可以說以後會更多,這表示普通院校的考生想要考上名校的難度更大了。

如圖這是教育部統計的認為推免高校增加是否影響統考生選擇的機會。

86.12%的人認為是影響的。



各種因素都導致了看似考研分數不高,但是考上的人卻很少。所以考研不易,能考上名校的研究生更加不容易了。


西渡橋學姐


眾所周知考研科目可以分為4大塊,它們分別是:政治、英語、基礎課、專業課,其總分為500分,國家及格線一般在300往上一點點,大多數情況下你考個310—320分想上個研究生還是沒有問題的。那麼究竟是為什麼考研分數看似不高,考上的人卻相對很少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這個問題

1、很多學校考研對英語成績有特殊的要求

比如說南京農業大學18年招收研究生,英語成績達不到55分,哪怕你總分超過錄取分數線50分我也不收。對於考研的同學大家都知道,考研英語一般考個30—40分的人很多至少佔一半以上,所以說考55分那真的是很困難。

2、有些學校對專業課分數也有一定的要求

所謂的專業課也就是你今後研究生所研究的方向與學習的課程,如果你專業課成績不好,那對不起雖然你總分過了,但是我還是不收。


3、考研初試以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複試

有很多同學在心裡面都曾有過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他們片面的認為只要初試過了,複試都是百分之百過的,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還記得我大三那年,我的上一屆有一個農學學長考上了福建農業大學,但是由於掉以輕心結果複試沒有過被刷了下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由於複試沒有過而被刷下來的同學佔考研人數的10%。

4、考研人數本來就不是很多

大多數同學選擇考研的原因是想提高就業競爭力,避開本科生就業困難、待遇一般等一系列問題。但是對於那些理科類專業而言,本科畢業就業率就很高而且待遇可觀,這樣的話根本就沒有考研的必要了。


最後的總結:

這一點確實不假。雖然我國考研人數近幾年正在逐年增加,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對於大部分專業而言考研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選擇。


兒童教育李老師



考研通


因為!!!真的很難!!!

我媽聽到考研英語100分滿分,還笑著跟我說,你怎麼著也考得到80吧🙂️我:emmmmm

後來我正式去做英語閱讀,一篇文章,剛開始全錯,對一個都是常事。也打擊了不少,後來慢慢的就看情況了,有時候也會錯一個兩個,就看到時候考場運氣了。


三杯胖奶茶


考研考上的人相對不多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

從主觀來看:

考研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能完成系統的複習,需要毅力和決心。在複習的過程中既會面對巨大的壓力、也要面對複習過程中書本中種種的難題。真正能堅持下來的本身已經刷掉了很多的人。

考研目標院校是自己選擇的,很多同學會自視過高,報考一些名校。雖然不是沒有可能考上,但是和自己實力不匹配,就會夾雜更多運氣的成分,成功的概率大幅下降。

從客觀來看:

考研需要面對三大分數線:國家線、校線、院線,三者必須同時通過,對每門功課也有具體的要求,單科成績必須都要達標。這樣一來很多的偏科的大學生就難以踏入校門了。最普遍的,很多學生的英語從高中時就很差,到了大學又沒有進行訓練,難免到了考研就低分,甚至過不了國家線。

考研不光有筆試,還有面試,會考察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別的方面的能力。很多的大學生荒廢了大學四年的學業,專業知識掌握不紮實,難免在這個環節吃虧,初試過了、複試被刷。最終沒被錄取。


總結一下:

雖然考研的過程是痛苦的、難度是比較大的,但是當成為一個研究生之後,就能學習更為專業的知識、掌握更專業的技能,還是值得去拼博一下的,就算不成功,也還可以選擇工作,並不衝突。


天堂留聲機


一是因為單科劃線,要求不能有嚴重偏科。

二是因為有複試的存在,初試僅佔一半左右。

三是因為實際錄取分數與線差距甚大。稍好一點的院校都有單獨的院線,而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過了國家線就能上。

我認為考研初試遠不如高考難,但是由於大多數人上了大學墮落了,學習能力下降嚴重,再加上自制力不強,很容易中途放棄。很多人只不過是抱著重在參與的想法參加的,沒有高考時候的衝勁和動力,當然考不上了。考研人數看似多,其實真正認真準備的並沒多少,棄考者更是相當多。


無奈灬無語


這個問題其實有幾方面原因:

1.由每年國家確定的招生額確定,主要還是考慮要讓研究生走質量路線,每位導師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帶太多研究生;

2.目前重點高校推免比例太高,所以那些儘管考研初試的分數低,但統考考生所瓜分的名額也只是推免後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名額;

3.考研初試成績並不能決定什麼,初試完還有複試。每年都會有初試分數很高但沒過複試的情況。考研的初試和複試大部分在成績中佔同等比例,甚至個別學校更高。更重要的是複試中更大的取決於給老師留下的印象,所以對於那些沒表現好的學霸就有些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