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光輝戰機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13431665270


終於看到了,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我就想系統而全面的吐槽一下咱們這個神奇的鄰居生產的這個神奇的戰鬥機,LCA“光輝”戰鬥機,本來是想凸顯印度的光輝,結果成了歲月的光輝。(請允許我先笑一會)那麼咱們說說神奇的印度是怎麼把這款戰機變成歲月的光輝的,“光輝”戰鬥機是由斯坦航空公司研發的輕型戰鬥機。

等等。

咋了。

你說的斯坦航空公司是不是那個生產的蘇30MKI擁有所有蘇27血統的戰鬥機中最高墜毀率,大修過4架“幻影2000”最終全部墜毀,上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生產2架米格-21戰鬥機,同時大修了8架,最終有8架墜毀,大修過3架米格-29,全部墜毀,組裝了3架“美洲虎”大修了5架,目前已墜毀了6架那個公司?

對對對,就是那個。

額⊙∀⊙!,好吧,你繼續!!!

(沒錯作者是戲精,哈哈哈٩(`Д´)۶lpl衝鴨)

“光輝”戰鬥機1983年立項,如果算上預研可以追溯到1969年,但受國力以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及印度人不著急的性格,其研製工作極其緩慢,直到2001年1月4日首架試驗機升空,印度已耗資6.75億美元,到了2005年海軍型又首飛了,神奇的印度似乎又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

2005年3月,雖然“光輝”戰鬥機在實驗過程中暴露出大量缺點,印度空軍,迫於政府的壓力含淚訂購了40架不過內心是真的不想要啊,(空軍: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2007年首架小批量生產的光輝戰鬥機完成首飛。

2009年,1月22日“光輝”完成了530個小時的飛行測試,也意味著完成了所有科目的測試。(ง'-')ง加油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光輝戰鬥機大量採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有效的降低了飛機的自重和成本,而且加強了飛機在近距離“狗鬥”中對高過載的承受能力。機載材料,電子設備以及相應的軟件,都有抗雷擊的能力,這使的“光輝”能夠全天侯作戰,此外該機還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不過機身並沒有採用隱身設計,(印度產的武器都非常的難看,這個也不例外)但由於機身極小 長13.2米 高4.4米 翼展8.2米。並且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進氣道的Y形設計,遮擋住渦輪葉片的因素,使的“光輝”有了一定的所謂的隱身能力。

印度當初的目前是實行國產化,但是這個“歲月的光輝”做到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有“光輝”戰鬥機均採用了購自美國的通用電氣的F-404發動機,(同一系列還應用在了美國大黃蜂, F117隱身轟炸機(已退役)和韓國T50教練機。)

印度的這款戰鬥機自1983年,到2015年入役前後歷經30年,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實屬罕見。

目前這款神奇的戰機,三哥已經打算出口了,標價8500萬美元,我的天,早知道目前最先進的F22也就1.2億美元,反正三哥也知道,反正也賣不出去,(廢話,自家的空軍都不想要)不如把價格訂高一點,這樣也有面子。

最後小咖說一句,佩服,三哥著實佩服。(・▽・〃)




軍武小咖


光輝LCA起步於1980年,中國的J-10起步於1981年,差不太多。正式立項的時間,前者式1983年後者是1984年確定方案1986年項目立項。

1995年光輝LCA首架原型機出廠,而J-10要到1997年。在這個時間點來看,光輝LCA的進度還是不錯的,不過很快就出現了問題。光輝LCA的第二架原型機於1998年出廠,但是首飛要等到2002年。而J-10的預生產型(相當於現在服役的這批J-20)則在2002年首飛2003年交付空軍,2004年J-10完全定型。這個時期光輝LCA的進度已經卡住了,從2002年到2011年進行了長達9年的試飛,首架交付軍方要到2011年,這個時候中國的J-20已經首飛了,而直到今天的2018年,光輝LCA第八架量產型終於交付印度空軍。

不知道的還以為機翼生鏽了

這還不算完,光輝LCA現在仍然有大量的問題沒有解決,為了進入部隊服役,印度政府省略了大量的IOC認證(相當於質量檢測),不誇張地說,這飛機飛上天隨時可能出故障摔下來。

在此之前,光輝LCA僅有一條生產線,年產量兩架,為此,如果要完成首批80架的訂單,需要40年。所以印度政府於2017年斥巨資新開闢了一條生產線,光輝LCA的年產量提高到了4架。也就是說印度空軍將在20年後的今天獲得總計80架光輝LCA。而那個時候中國空軍的下一代戰鬥機很可能已經試飛乃至服役了。

然而即使光輝LCA很不給力,印度政府還計劃推出它的改型光輝LCA Mk2,並計劃以150億美元的資金購買105架Mk2,單價接近1.5億美元。而未來降價的F-35A單價也才8500萬美元。

如果說飛機出問題多是技術實力不足,那麼省略掉質檢強行服役,這就不只是技術的問題了。


貞觀防務


開篇講個故事,印度對頭巴基斯坦2003年首飛“梟龍”FC-1,加裝先進DSI進氣道和全套“本國航電設備”後,2007年服役。2008年自己生產17架,2010年實現戰機本國60%機身部件和80%的電子設備。2017年護送習主席專機,並且開始外銷。前前後後用了7年時間巴基斯坦本國擁有了四代機的軍事生產線,製造、維修、保養一條龍。

巴基斯坦的JF-17雷電(FC-1梟龍)

三哥比巴鐵有此想法要早!早到W君開始對軍事感興趣那年就要真抓實幹了!到了W君幹了一圈軍事工作,才服役2架。因此說“如此不堪”的不是“光輝”,是印度本國的軍工體系。

一架的“光輝”出產,看出印度成不了大國。

試飛的光輝戰機

輕型戰鬥機計劃(LCA)是“光輝”的母體(1983年),本身有兩大重要使命:一、在上世紀90年代前替代米格-21戰機;二、推動印度本國成為航空、太空研發能力和完整軍工體系的獨立自主的大國。然而,到“光輝”入役,這些都沒有實現。。。。

1990年,七年之癢後初稿設計圖紙完成

1993年,組裝試驗機

2001年,首架試驗機組裝完成,耗時8年

2002年,時任總理的瓦傑帕伊(也是一位詩人),命名為“Tejas”,梵語“光輝”。

2005年,心臟發動機無法交付(到目前也沒有完成),改用美國F404-GE-IN20發動機。正式宣佈國產計劃失敗,自此光輝開始大量採用外國技術,研發速度加快。

2007年,量產型驗證機首飛成功,三哥加載要求該機可以上艦。。。。(W君無語)

艦載版光輝戰機

2013年,又一個七年之癢後,空軍版“光輝”完成。

2015年1月17日,首架光輝正式交付三哥空軍部隊。

2009印度航展(從後向前)颱風、F-16、光輝戰機同框

至今,三哥創造了研發一款戰機最長時間記錄!而且同型機分別擴展出技術試驗版本(TD)、原型機版本(PV)、限量生產版本(LSP)、艦載戰鬥機版本(NP)、教練機版本、量產型版本(Mk)一機六型並頭研發的奇葩方式!

1家公司、2個管理部門、14個協同公司和超過100個獨立實驗室共同運作30多年!幾乎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這才是“如此不堪”的地方。

當然,比起“阿瓊”主戰坦克(那是另一個傳奇)來說,“光輝”還是“物有所值”的研發產品。。。。。

世界上只有兩種研發團隊,一種是三哥研發團隊,另一種是其它研發團隊。。。。


軍武數據庫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印度的領土面積全世界第七,人口數量世界第二,經濟總量也在2016年躍升至世界第六,從紙面數據來說,稱之為大國並無不妥。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防上不能依靠外國,雖然印度去年的武器進口量佔全球總量的12%,獲得世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頭銜,但是印度一直在研究國產的戰機,並且近日印媒報道,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製造的第8架量產型戰機於3月13日首飛成功,並將在完成最後一部分生產工作後交付印度空軍。

這款印度自主研發的戰機“光輝”(Tejas)1983年正式上馬,由前總理瓦傑帕伊親自定名,足以可見印度人對它的期望。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其中不僅包括全新的戰鬥機,還包括全新的發動機、航電和武器系統,每樣都是印度從零開始,目標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但是事與人違,這款飛機(LCA)因多次發生摔機事故而獲得了“寡婦製造者”的惡名,到現在還沒能在部隊中形成有效戰鬥力,每年的生產量也堪憂。其實在LCA啟動的同一時期,中國也啟動了自行研製並且要大規模裝備的主力戰機項目。

通常情況下,進行一代全新主力機的開發工作,除了飛機本身之外,對於航空工業也是一次全方位進步調整的機遇。然而印度方面並沒有把握住該次機會,航空工業依然長期停滯不前,計劃中本該由印度國產的航電系統、武器裝備等最後要麼從國外採購要麼仿製國外的成熟技術,與原目標嚴重脫節。

更為嚴重的是,LCA還沒有正式列裝部隊,便因高故障率遭到飛行員們的抵制。早些年的時候空軍直接公開要求政府不要強迫他們接受使用LCA,希望可以直接購買來自國外的先進成熟戰機。據悉,LCA目前的年產量僅為四架,這個質量和產量,也難怪空軍不願意選擇它了。費時幾十年,耗資無數,最後什麼收穫都沒有還搭進去幾條飛行員的性命,印度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迷彩虎軍事


根據各方數據來看,印度光輝戰機並非真的不堪,人家也是花大力氣引進了以色列的德比超視距空空導彈,剛剛試射成功,將來還要引進歐洲“流星”超視距導彈!

作為軍事迷,大家都知道以色列的德比和怪蛇空空導彈大名,有以色列暗中幫忙送上先進武器,今後改型還可能換裝以色列生產的主動相控陣雷達,讓光輝戰鬥機一躍成為三代半戰鬥機,除了腿短和載彈量小外,印度IT人才濟濟,整合世界導彈還是很牛的!

印度整合相當牛,其導彈武器和戰鬥機主要部件主要來自俄國,以色列,法國,英國,等國家,號稱萬國牌,最終經印度的軟件整合,硬是弄到一塊了。

隨便說一下,光輝戰鬥機即將拿到作戰生產許可證,開始量產。

2016年7月,印度空軍成立了一個獨立的“飛行匕首”中隊,全部裝備光輝,目的是最終替換老舊的Mig-21飛機。雖然有一些初步問題,但印度空軍已經通過實戰演習驗證了光輝的表現。在最近的2018演習中,光輝首次參加演習表現不錯,為此空軍呼籲加速飛機生產滿足其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實現最終作戰許可證(FOC)是LCA的主要任務之一,目前很快實現。

印度航空有限公司(HAL)和航空發展機構(ADA)是設計和研製光輝戰鬥機的節點機構,它們正在加快光輝的驗收程序。最近,光輝取得了另一個里程碑東東為取得認證鋪平了道路,因為它成功地發射了德比空空超視距導彈,該導彈於2018年4月27日從果阿海岸的靶場發射。

德比超視距導彈的整合是光輝最終作戰許可證(FOC)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成功的整合和示範的基礎上,印度軍方已經整理了45號中隊的系列生產飛機,配備了德比的作戰能力。

在2018演習期間,光輝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進行了廣泛測試。部署在前沿基地,飛機的運行效率和使命價值已經在實時激烈的運動環境中經過測試。 光輝在演習中除了發射空對地武器之外,還在模擬場景中採用了近距離作戰和超視距空對空導彈。

FOC程序結束後,光輝將開始其空中加油(AAR)試飛。過去幾個月,一直在進行有關空中加油地面測試,這些測試都取得了成功。所有的模擬地面測試都已成功完成,預計很快過完成空對空加油。

印度空軍在計劃引進40架Mark-I之後堅接又宣佈引進123架光輝Mark-IA,目前每年將生產能力從8架增加到16架。根據國防部的規定,廠家已向印度空軍交付了20架初始運行配置飛機,其中包括16架戰機和4架訓練機。剩餘的15架飛機(11架戰鬥機+ 4架訓練機)的生產正在進行。在初始配置中生產20架以上的光輝將在FOC驗收後開始生產。

光輝戰鬥機計劃主任兼航空發展機構(ADA)主任古瑞博士表示預計光輝將在2018年7月前實現FOC作戰許可生產證。


蜀中行講武堂


和IDF戰鬥機一起在1983年立項的LCA戰鬥機,在歷經三十餘年的研發之後仍然沒有裝備印度空軍,而IDF卻早早的服役了二十多年了,經常變化的設計指標是其研發週期過長的根源,這反映出了印度高層的好高騖遠以及不切實際。

LCA戰鬥機在設計之初是準備用來替代其準備的米格21和米格29等戰鬥機,而且還想全面國產化,絲毫沒有考慮自身薄弱的工業能力。在自研發動機等無果之後,印度不得不考慮進行外購包括髮動機和雷達在內的多種子系統,而且是覺得哪個好便買哪個,也不考慮這會為系統整合帶來多大的壓力。

經過印度軍工不懈的努力,LCA已經基本具備了戰鬥能力,但是與周圍國家列裝的新式戰鬥機相比完全不夠看的,看著小巴列裝的梟龍在瞅瞅這些LCA,印度軍方自然不想接收這些又昂貴又弱的傢伙,甚至於準備繼續採購新的米格29來替代LCA的位置,不得不說是個莫大的諷刺了。


紫龍防務觀察


我認為需要從兩方面辯證看待這個問題。單就LCA戰鬥機本身的來看,確實非常不堪。不過,對印度來說,能夠走一遍研製現代戰機的全流程,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東拼西湊的LCA融合了很多先進技術

從LCA本身的性能來看,從發動機到電子設備甚至配備的機載導彈都是國外的。發動機是美國的F404-F2,推重比7.8,座艙電子設備是法國的,雷達是愛立信的PS05A,導彈是以色列的“德比”中距彈和“怪蛇4”格鬥彈。應該說,這些部件還是不錯的,但是,LCA的整體佈局設計的合理性限制了其綜合性能。LCA採用無尾三角翼氣動佈局,機體採用了較高比例的複合材料,最大載彈量為4噸,最大飛行速度是1.7馬赫。

LCA整體佈局影響其整體性能

除了高空超音速飛行性能較好外,其所有的性能指標都全面落後於梟龍戰機。包括瞬時機動性能和持續盤旋性能,機動敏捷性和作戰半徑均遠不如梟龍戰機,雷達探測距離也落後於梟龍戰機。

LCA整體性能被梟龍全面壓制

LCA經過後期改進,或許可以提升性能


儘管性能不堪,且價格偏高,每架要8000萬美元,但是對印度來說,LCA是印度自己製造的最好飛機。通過LCA的設計,鍛鍊了一批設計人才,為在後續的研製項目中打下一定的基礎,另外,LCA可以通過後期改進提升性能。所以,不能完全忽視LCA戰機對印度的價值。


鶇飛天


你怎麼會這麼想?!光輝絕對是一款世界最優秀的戰鬥機,沒有之一!!!他是一款精雕細琢三十餘年兼具美貌和工匠精神於一身的殲星戰鬥機,一款出自世界無人可及的明星企業印度斯坦航空的巔峰之作,一款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拳打美俄,腳踢兔砸極盡奢華的戰鬥機!戰鬥機中的奢侈品!一款集合世界大成,萬家之長,技藝精湛的無敵戰鬥機!光輝如此多嬌,引無數機師競折腰。惜猛龍,側衛略輸文采;肥電,吾妻稍遜風騷;威龍,娘娘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牛逼戰機還看今朝!......光輝是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沒有之一!他是第七代戰鬥機的傑作!他的戰場不在地球,只有宇宙才是他的天地!兄逮…你們要努力了哦!我大白象在前面等著你們哦……不要離太遠讓我失望哦……


無所謂8666740024070


軍事問題,星辰大海和大家一起來了解。


一、我們知道印度戰機的墜毀率是世界第一,據統計,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戰機是因為被印度自己維修過後才發生意外的。


二、
對於LCA“光輝”,中國軍迷並不陌生。很多軍迷小時候就從軍事報道中看過它的介紹,知道印度在研究一種非常先進的國產戰鬥機。很多年過去了,很多軍迷甚至已經退伍或者轉業了,回頭一看,LCA還沒有服役呢。


三、LCA“光輝”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研製的單座單發輕型全天候超音速戰鬥攻擊機,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印度空軍提出其作戰能力必須優於美國的F-20。LCA項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為米格-21和Ajeet的後繼機,1988年底完成任務規劃,90年完成初始設計。至今,LCA才勉強服役。


四、“這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把印度航空工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印度國防部長帕裡卡爾激動的說。1992~2004年間,HAL一共:組裝米格-21兩架、大修八架,其中八架墜毀;組裝米格-21BISON一架、大修一架,其中一架墜毀;組裝美洲豹三架、大修五架,其中六架墜毀;大修幻影-2000四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三架、大修三架,其中四架墜毀;大修米格-29三架,全部墜毀。印度從1947年獨立後建立空軍,至2011年8月5日已墜毀飛機數量達1001架。截至2011年12月中旬,LCA未掉一架,真是奇蹟。印度網友現在拿LCA和的殲20對比,從目前的進度上看,殲20怕是遭遇了LCA了,因為LCA不堪一擊。


綜合以上講解分析,恐怕印度再過二三十也未必趕上中國了。

大家覺得星辰大海分析得好。就給個贊戓轉發下唄。想了解更多軍事問題。可關注《星辰大海》哦。


星辰大海6502


這架飛機無法理解!很懷疑印度航空人是不是從火星來的!簡單談幾點,首先,過去三十年空氣動力學新成就在這架飛機上毫無體現,無論是渦升力,邊條翼,還是升力體機身,其次,其選擇的奇葩翼面形狀。眾所周知:大後掠角三角翼是為了滿足2馬赫超音速飛行減少誘導阻力的同時獲得儘可能大的翼面積,減小翼載,在比較好的超音速能力的同時保持較好的機動性。許多飛機由此發展出尖拱邊條翼或雙三角翼,但原則是翼根前緣儘可能大後掠,外緣採用折中45度後掠,而這架印度飛機採用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獨有設計。三是進氣道設計採用了類似早期了F18的肋下形式,卻放棄了F18大邊條大仰角導氣方案,不知所以啊,泛此種種,真不知印度人的總體方案是誰做的,沒有理念?不做風洞吹風?其他系統也是類似,真懷疑是不有人故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