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死亡,名下的房產子女一直不去過戶,會怎麼樣?

肆虐之火


首先,如果手續不繁瑣,有誰不想過戶啊。

其次,看看網友們的此事的看法:

1 我父母都去世了,要想過戶要開一堆證明,這證明裡有一個就是要開我爺爺,奶奶的死亡證明,奇了怪,我父母都80多歲死了,我爺爺,奶奶還會活著?

2 太麻煩了!其實大家怕的是開證明,比如證明自己是自己啊。證明父母是父母啊。證明自己是父母的孩子啊,等等等等.......現在大家都很忙,所以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 老公的弟弟一家因為條件不好也沒房跟父母住,父母已經去世了也沒有遺囑,老公有姐弟5個,表面看現在都相安無事都不提房子的事也就住著,聽說過幾年要拆遷就是個麻煩事了,他們想要這房又沒錢給其餘4個補償哪怎麼辦?

4 我父親過世房過到母親名下,花了好幾千,而且子女放棄繼承每個人還收一百;

最後,看看網友求助:

1 我就遇到這種狀況,我爸過世,我的兩個姐姐到麼證處辦理財產和房產放棄都辦不了,真的想不通,自已主動飯棄繼承權,到公證處辦理放棄權都不成,怎麼辦?

2 我父母走了,我想將父母的房子過戶到我們兄弟的名下,但公證處要我們開出父母的父母的死亡證明,至今我們不知找誰去開,派出所也無法開出這種證明,所以,三、四年了,至今無法過戶,不知那位能人能指教一下?多謝了!

3 過戶的手續繁瑣。複雜。這個證明那個證明。老祖宗死了千年了。也要從棺材板裡喊起來證明。我都不知道該咋辦了。我們家有一套很麻煩的房子,房產證上的戶主是大姐,共有人是二姐和父親,現在二姐離家出走18年了,父親去世10年,現在想把這套房子賣了,但是二姐的死亡證明開不到,這怎麼辦呢?

4 我沒有姊妹,父母過世,房產沒有過戶,父母的長輩也都先他們過世了。房產我住著等待拆遷,這麼做有後遺症嗎?

結束語:希望簡化手續吧!


遊戲大咖王


一般情況下,父母如果去世之後,房產還一直登記在去世一方父母的名下,那麼代表這部分遺產還沒有進行分割,也就是說,房產還沒有確定合法的繼承人,這時候房產還只能屬於父母的遺產,任何人都無權進行處分。

所以如果該房產被某一個子女一直佔用或者居住,那麼該子女也就最多可以在房子中進行居住,但是並不能進行出租或者出售,否則其他繼承人是有權對此提出異議或者要求分割相關利益的。

另外,因為該房產一直在父母的名下,所以如果該房產遇到拆遷等問題,子女也不好獲得相關的拆遷利益,容易產生糾紛。同時該房產也無法進行出售。

所以建議如果父母去世之後,房產應當儘快確定合法的繼承人,變更到繼承人名下,這樣房產才便於上市流通。


任律師工作室


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在帝都2環內有一個四合院,那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事情。產權是父母的,本來這個四合院理所當然就是他的,他也這麼理所當然的認為了。所以在父母都過世之後,還是住在這裡。住了30年。

有一天四合院要拆了,賠的價格是15萬一平米。他們的四合院大約有200多平米。這下來至少3000多萬。他們一家就是千萬富翁了。那段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幸福的。到處看房子,到處看車。訂金都交好了。就等著賠償款到位了。


結果,拆遷的手續辦到他們這裡,就不行了。因為這個房產是父母的。沒有過戶到子女名下。而法律規定的繼承權20年內有效,所以他們的希望落空了,還自己賠了好些錢進去。房子買不了,車也買不了,押金也沒了。


那段時間這個朋友一家人簡直就是度日如年了。但是沒有辦法,法律就是法律。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必須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所以,若是正常情況下,老人沒了之後,一定要去辦理房產過戶手續,這樣至少你應得的房產就是你的。


老王偵查記


如果父母死亡,名下的房產子女一定要及時去辦理過戶,否則會有麻煩:

一是不過戶等於得不到房產的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如果以後房產拆遷徵地等,就得不到補償,想買賣也辦不了過戶;

二是隻有20年的最長保護時效,即訴訟時效。如果繼承人之間因為房屋繼承遺產問題發生糾紛,需要到法院起訴解決時,超過了20年將喪失勝訴權。

房產繼承應先到公證處辦理房產繼承公證手續,再到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房產繼承手續。

房產繼承有兩種,第一種是遺囑繼承,第二種是法定繼承。

如果死者生前沒有留下遺囑就要按照法定繼承來辦理。辦理過戶需要的材料為:

1、死亡證明; 如果沒有可以去死者生前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具證明。

2、除繼承人外,其他子女書面放棄繼承權聲明。

3、到公證處遺產繼承公證(費用為房產評估價的2%。

4、持原房產證、公證書、繼承人身份證去房產局辦理繼承和過戶手續,費用在千元以內。

5、持繼承人辦理好的新房產證去國土局辦理土地證過戶。


葉公來幫忙


現實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平時大家都是這麼幹的,不到必須的時候,很多人是不去過戶父母的房產的。但是,這樣做有什麼弊端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根據問題,我們可以判斷出來,房產是父母名下的遺產,既然父母均已經去世,那麼,根據法律規定,房產就成為遺產,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法定繼承人是有權繼承的。繼承自被繼承人去世的時候開始。也就是說,自被繼承人去世,該房產就屬於所有繼承人共有了,而沒有產權分割,那麼,房產其實處於產權不清晰的狀態下。

我國物權法規定,不動產實行登記制度,即,不動產所有權人的權利以登記為準。父母名下的房產登記在父母名下,而當父母去世後,這個登記的產權人已經不存在了,權利主體不在,相應的權利也無法行使。現實中,通常是房產由其中一個兄弟姐妹居住,如果不存在出租、轉讓或買賣的情況,是否過戶,進行產權分割,根本無所謂的,誰也不會受影響。

可是,這種狀態並非一勞永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風險,需要大家瞭解清楚:

第一, 父母去世,子女幾個如果暫時不分割房屋產權,不辦理過戶,沒人來管的,全憑自願。可是,如果時間長了,幾個子女中間有人去世,那麼,這個子女的孩子和配偶也會參與到房屋繼承中來(雖然配偶原來也有權利,但是,因為這個子女還在,所以,配偶無需參與,他並非法定繼承人)。這樣無疑會使原來相安無事的狀態被打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子女的孩子和配偶與其他幾個繼承人之間的關係未必很親密,一旦有人提出異議,將使整個事情變得非常複雜。

第二, 根據法律規定,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應當被認為是接受繼承。因此,即便是房屋一直沒有過戶,但是,只要幾個子女都沒有明確表示放棄,那麼,所有人都一直擁有繼承權利。居住在房屋裡的人,他的居住權其實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其他人隨時可以提出分割房產,要求他搬出,或者折價給予補償,以獲得房屋產權。而分家析產的要求,是沒有時效限制的,這無疑給未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孩子們增加了難度。

第三, 除非是這個房屋在父母去世之後,無人居住,用於出租,那麼,大家的生活不受影響。不過,如果從長遠來看,未來有關房屋的政策如何走向,很難預料。房產稅、遺產稅、購房資格等等,都對分割產權,房屋過戶產生影響。

綜上,每個家庭情況不同,還需從長計議,綜合考量。

我的頭條號(穎想法律)經常會發布法律常識和理念的文章,希望大家關注,並樹立法律思維方式,遇事冷靜客觀思考,讓自己的生活平安快樂!感謝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分享我的法律文章!


穎想法律


父母死亡,子女不一定有權過戶到自己名下。

按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是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順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現在問題就來了,就是題幹中的“父母”還有沒有父母?如果沒有,那就是“子女”的,這個情況下如果不過戶沒有關係,想當然就是子女的,只不過沒有過戶,房子也不會跑掉,但是有一點,如果要轉讓,必須過戶到子女名下。

那麼,怎樣得出的答案呢?具體法律依據又是什麼呢?《物權法》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變更,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

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重點參見該法第29、31條之規定。

OK!?


陳景軍律師


您好,過戶通小艾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給您簡單說說這個問題:

房屋繼承依照法律效力繼承順序:遺贈撫養協議>遺囑繼承>法定繼承。

如果繼承人之間因為繼承遺產有糾紛,需要到法院起訴解決時,超過20年將喪失勝訴權。

首先看遺囑是否經過公證,如果經過公證可以直接去辦理過戶。

如果未經公正的遺囑不能直接拿去辦理過戶。處分房產的遺囑未經公證,在遺囑生效後其法定繼承人或遺囑受益人可根據遺囑內容協商簽定遺產分割協議,然後到房地產管理機關辦理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

對遺囑內容有爭議,經協商不能達成遺產分割協議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房地產管理機關根據判決辦理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

如果不過戶,可能會激發家庭內部矛盾、只後房子如果被徵收、拆遷,您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具體,建議您看看這篇我昨天發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558969119679447555/


過戶通小艾


繼承人死後,開始繼承。如果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則按照遺囑內容繼承。如果沒有,就按照法定繼承發生繼承關係。

儘管我國《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登記薄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即採取登記制)。但根據其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繼承取得不動產物權的屬於特殊情況。該條稱“因繼承取得的物權,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也就是說,房屋繼承無需登記即可取得房屋物權,若繼承人為數人,則為共同共有。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繼承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享有房屋了,事實上,不辦理過戶登記,會帶來諸多不便。

1. 無法處分該房屋。

因為根據我國《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即,房屋產權登記沒有進行變更會導致繼承人對該房屋能夠享有佔有、使用等權利,卻無法處分。

2. 房屋被拆遷、徵收的,影響補償款項的取得。

由於在拆遷徵收時,補償款項的核算和給付都是直接面向房屋的產權登記所有人的,沒有進行變更登記的繼承人們的權益保障會面臨壁壘。

3. 引發繼承人之間的糾紛。

父母作為遺產的房屋長期不進行財產分割處理,則可能會導致家庭矛盾的不斷激化。如果涉及徵收拆遷的話也極有可能因補償所得引發矛盾。

綜合以上,最好是子女協商一致儘早辦理相關房屋過戶手續,避免以後可能面臨的麻煩。


劉輝律師


難辦的事就簡單辦。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的一個朋友他的父母和他的哥哥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哥哥去世時還沒有結婚,他沒有其它的親人,房產土地都在父母名下,那時他想辦理父母和哥哥的房產和土地繼承手續,可是他無法證明,最終事也沒有辦成,擱置到去年正趕上國家房產土地登記,沒花錢沒費力,輕而易舉的登記在自己的名下。


5760286339蘭草


A:

如果父母死亡,名下的房產子女一定要及時去辦理過戶,否則會有麻煩:

一是不過戶等於得不到房產的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如果以後房產拆遷徵地等,就得不到補償,想買賣也辦不了過戶;

二是隻有20年的最長保護時效,即訴訟時效。如果繼承人之間因為房屋繼承遺產問題發生糾紛,需要到法院起訴解決時,超過了20年將喪失勝訴權。

房產繼承應先到公證處辦理房產繼承公證手續,再到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房產繼承手續。

房產繼承有兩種,第一種是遺囑繼承,第二種是法定繼承。

如果死者生前沒有留下遺囑就要按照法定繼承來辦理。辦理過戶需要的材料為:

1、死亡證明; 如果沒有可以去死者生前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具證明。

2、除繼承人外,其他子女書面放棄繼承權聲明。

3、到公證處遺產繼承公證(費用為房產評估價的2%。

4、持原房產證、公證書、繼承人身份證去房產局辦理繼承和過戶手續,費用在千元以內。

5、持繼承人辦理好的新房產證去國土局辦理土地證過戶。

B: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題中的“父母”有遺贈撫養協議的按遺贈撫養協議辦理,若有遺囑則按被繼承人的遺囑繼承,若均無則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按照法定繼承的方式,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有配偶、子女、父母,若問題中的“父母”的父母已不存在,則子女為唯一的繼承人。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均等,在遺產處理前若子女均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則該房產應由所有子女平等分割。

對於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採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我國不動產物權採取登記制,不動產登記薄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但根據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因繼承取得的物權,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這表示房屋繼承無需登記即可取得房屋物權,若繼承人為數人,則為共同共有。

繼承的房產雖不經登記取得物權,但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以記載於不動產登記薄時生效,因此未經登記的房屋,繼承人無權對該房產進行辦理房屋轉移登記等處分行為。

假若之後因該房產引起糾紛,繼承人可在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兩年內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但該權利應在繼承開始之日起二十年最長保護期內行使。

綜上所述,建議應儘早辦理相關房屋過戶手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C:

父母的房產,自然是留給子女的,要不要辦理過戶手續,又如何?說到底,這個房子還不是我的嗎?有必要辦理過戶手續嗎?

我們試著從稅法和物權法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一、從無物權法的角度來看

1、法定繼承的效力

不需要辦理過戶手續,繼承和受贈即發生效力。根據《物權法》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2、登記的效力

但是,我們說的是房子!房子!房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房子屬於不動產,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我國不動產物權採取登記制,不動產登記薄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第三十三條規定,因繼承取得的物權,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這表示房屋繼承無需登記即可取得房屋物權,若繼承人為數人,則為共同共有。

哦,原來法定繼承的房子屬於有特殊規定的,即使未登記,也不會有問題。

3、不登記會怎樣?

但是,問題又來了,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父母”有遺囑按被繼承人的遺囑繼承,若均無則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按照《繼承法》規定,法定繼承的方式,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有配偶、子女、父母,若被繼承人父母已不存在,則子女為唯一的繼承人。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均等,在遺產處理前若子女均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則該房產應由所有子女平等分割。因此,作為遺贈的房產,有多位繼承人的,為避免後期因房產歸屬及後續收益產生糾紛,建議及時辦理過戶手續。

二、從稅法的角度來看

1、增值稅

根據財稅(2016)36號規定,涉及家庭財產分割的個人無償轉讓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免交增值稅。家庭財產分割,包括下列情形:離婚財產分割;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依法取得房屋產權。因此,個人通過法定繼承方式取得房產,不需要交納增值稅。

2、個人所得稅

財稅(2009)78號,一、以下情形的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當事雙方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一)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二)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三)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因此,個人通過法定繼承方式取得房產,不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3、契稅

財稅(2004)1036號規定,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土地、房屋權屬,不徵契稅。非法定繼承人根據遺囑繼承的,要全額繳納契稅。因此,法定繼承方式下房產贈與不需交納契稅。

4、土地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第二條規定,條例第二條所稱的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是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不包括以繼承、贈與方式無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因此,繼承方式下也不涉及土地增值稅。

5、印花稅

《印花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五條,條例第二條所說的產權轉移書據,是指單位和個人產權的買賣、繼承、贈與、交換、分割等所立的書據。因此,個人將房產贈送給直系親屬無優惠政策,依然按產權轉移書據交納印花稅,稅率0.5‰,由於贈送方式下無交易價格,印花稅按照同類房產的市場公允價作為計稅依據。

綜合以上,個人認為,既然法定繼承的房產不需要交納那麼多的稅款,為避免不必要的產權及收益糾紛,還是建議及時辦理過戶手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